《巅峰权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巅峰权贵-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刚才李天舒只看见那一圈围了不少人,也没有过去。过去干什么?回来问也是一样的。

    一旁的二虎憨憨的说道:“胡支书!真要这样卖的话,俺们村就不愁吃穿了。一人一家每天可以产二十斤,一天就能挣钱八块钱。一个月可以挣二百四十块钱呢!”

    “嗯嗯嗯!要是每家每户都出来卖茶干的话,我们大湾村就有希望啦!”胡支感慨的点点头。

    李天舒摇摇头说道:“如果大家都来卖这个东西,那么结果还是和你们以前一样。到时候因为价格攀比,落到最后一文不值!”

    胡支书急了:“那怎么办?李乡长,我知道你有办法,给咱们想一个呗!”

    李天舒笑道:“办法是有,但是你们可要全都听我的。我保证,你们赚的比你们想象的还要多!”

    胡支书是个老实人,现在李天舒把价格卖到五毛钱一斤,买的人还越来越多!他们即便是进城卖,最多也就卖两毛钱一斤,而且卖的还不算多。胡支书搞不懂这是为什么?

    李天舒自然明白,这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不管是什么东西都必须要有特色,而且要有唯一性。比如同样是茶,西湖龙井怎么就卖的那么贵呢?那是因为西湖龙井大家都知道是好茶,好东西嘛,贵一点那是应该的。

    这也是李天舒为什么要他们说剩下的五十斤是供应给县领导的了。一旦是特殊供应的,必然是最好的。普通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大家都觉得特供的东西比普通的东西要好。

    李天舒道:“一会我们再去市里看一看,看看消费需求有多大,价格还能不能升上去,哪怕升一毛钱也是可以的。”

    胡支书担忧的说道:“李乡长,已经五毛了啊!再升恐怕……”

    李天舒笑道:“不要低估人们的购买力,也不看扁我们的大湾茶干!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大湾茶干当成一种品牌来卖!而不是单纯的茶干!”

    大龙眼睛一亮道:“我懂了,李乡长,你的意思就是说,只要大家都认可了我们的东西,都知道了,那我们的东西就是好东西,价格自然就可以提高一些!”

    “就是这个道理!”李天舒赞许的看了一眼大龙,看来这小子脑瓜子还是挺灵的嘛,如果真的能够成型的话,这个大龙倒是要好好的培养一番。

    胡支书有些急切的问道:“那李乡长准备怎么弄啊?给我们说说呗?”

    李天舒笑道:“行啊,咱们先坐车去市里,边走边说!”

    路上,李天舒开始讲解了自己的发展思维。

    首先:要明确市场的容量有多大,下面的几天时间内,每天增加的量在五十斤左右。必须把人们平时的购买力摸清楚,县里市里都要调查清楚。

    其次:大湾茶干的品牌必须要保护好,县区和市区都设立专门的大湾茶干营销点。

    :大湾茶干以后不再以个人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大湾村的名义,开办一个大湾茶干厂,以集资入股的方式开办。

    :将大湾到林海乡的道路修整好,便于运输。

    :将村里的一些年轻人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的培训。

    第六:制作茶干,将不再采用传统的拉磨方式,而是引进一批设备。

    第七:林海乡以四万元资金入股,占一成股份。负责购买设备和培训专业的销售人员。

    胡支书听着目瞪口呆,大龙二虎也好不到哪里去,李天舒最后总结性的说道:“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茶干,如果经营的好,咱们大湾村的人均收入超过一万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万元户啊!”胡支书惊讶的说道。

    李天舒说道:“只要品牌打出去之后,剩下的事情就好做多了,关于广告的事情,我们还商量一下,实在不行,我们先请几个托嘛!当然请托不是为了骗人,实际上我们大湾的茶干的口味的确是非常好的!”

    胡支书连连点头。李天舒又道:“这个工厂一旦建成,那么厂长的人选就要仔细的斟酌,不是看资历,不是看年龄。而是看能力,看看这个人能不能带领我们大湾村的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上去。”

    胡支书喃喃的说道:“人均收入一万元,这要卖多少茶干啊?”

    李天舒笑着道:“我们的目标是负责全市的茶干供应,胡支书你想想看,我们市有多少人口?六百万啊!假如十块茶干一斤,一个人一个星期吃一块茶干。你算算是多少钱?那就是按千万来计算了。不过目前我们的能力肯定达不到,所以我们要发展,要不断的开拓进取,不断的扩大我们的生产能力,只有这样,大湾村才能脱贫致富,走向小康生活!”

第二十六章 大湾豆制品厂() 
关于毛建行在党委会上成功的逆转孙荣伟这件,林海乡上下小到政府工,大到副乡长一直都是津津乐道。

    党委书记孙荣伟这几天也是异常的安静,这件事情暂时只能忍让了。孙荣伟是一个权力很重的人,这种事情当然不可能就此放过毛建行,他甚至恨上了李天舒。不为别的,就因为李天舒居然在自己这边拿走了万。

    不过孙荣伟冷静下来的先看看现在的情况再说,这个李天舒在孙荣伟看来也是一个会说大话的人。一年的时间想要将整个林海乡的整体收入提上来,而且一提还是五倍?笑话!

    除了做梦,孙荣伟真的道这件事情还能够怎么实现。所以孙荣伟对于李天舒根本就不屑一顾。

    “使劲折腾吧,我都在这边呆了七年了,也不在乎多这一年的等待,反正最近一阶段处处是火药,块块埋着雷,指不定这小子就惹出什么祸端来呢!”孙荣伟暗暗的想着。

    不过,在林海乡绝大多数人还不是很看好毛建行,耍计策、使心眼儿总归是小门小道,位置决定人的高度。毛建行即便是压过孙荣伟一头,那也是个二把手。

    但是很多副手自然而然的就来了一些兴趣。这些天除了夏敏金被这个意外的好消息震惊到了之外,其他一些农机站、水利站、派出所等等副职有一半都跑过来给毛建行汇报最近一阶段的工作。至少在这几天内毛建行在乡政府的风头一时无两。

    李天舒也是乐得看见这样的场面,这几天他一直都没有待在乡政府,也没有引起什么人疑惑。因为李天舒才来了一两天的时间,其他人都还没有适应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大湾茶干的调研很快的就出来了,这几天在县城和市区里面都隐隐的形成了大湾茶干这么一个品牌。李天舒前世虽然生长在政治世家,但是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经商,所以他知道如何控市场。

    如果人们一开始就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的话,那么以后人们绝对不会当这个东西是好东西。现在出现了稀缺,那么物以稀为贵。能够买到的人吃起来都感觉比别人香,因为这当中还买了一个面子问题。到时候大湾茶干想不火都不行。

    如果大湾村没有这个特色的话,李天舒想着是不是教他们一些种植蔬菜的方法,这些村子其实都是可以合理的利用起来的。

    林海乡八万人,真正的户数不过两万户人家左右。所以要让林海乡真正的脱贫其实也要不了多长时间。但是要想致富的话,那就得另当别论了。脱贫也就是达到个温饱线,而致富那就是要达到小康水平了。

    胡支书带着大龙和二龙很快的就回到了大湾村。

    与此同时,胡支书还喊了大湾村几个大队的负责人,开始和他们商量着大湾茶干的事情。

    “胡支书,你今天叫我们来不会是集资的吧?咱们可是穷的叮当响了啊!”一个大队的负责人笑着说道,显然和胡大海也是异常的熟悉。

    “我还没说就给我打预防针?不过今天我要说的可是一件好事情,嘿嘿!”胡大海神秘的笑了笑。

    “胡支书,你可别又在那替乡政府的那帮官老爷鼓吹了,他娘的这一听说是好事,我就知道准没好事!”又一个大队的负责人一脸不高兴地说道,显然对于胡支书所谓的“好事”实在是不敢恭维了。

    “我说你小子,怎么这么多牢骚?要不这件事情就不算上你们大队?哼!”胡大海假装不高兴的说道,实际上他也知道,以前为了传达乡政府的一些文件精神和“研究决定”,几个大队经常性的被忽悠、走弯道,力气白使,票子只见出没见进,年年被“蛇”咬,自然怕“井绳”啦!

    胡大海继续道:“我们大湾村的个村办企业…大湾豆制品加工厂,就要成立了!所以,我们全村的每一户都要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到我们大湾村豆制品厂中。”

    “豆制品厂?做什么啊?”

    “办厂?还是村办企业?我说胡支书,您能不能不开这种玩笑?就算我们把那几个钱都拿出来,生产什么啊?茶干?”

    “是啊,胡支书,如果是生产茶干的话,我看还是算了吧。就算是生产别的,那也没有什么盼头!”

    底下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嚷嚷了起来,胡大海看着下面乱哄哄的场景倒是气定闲神一点也不着急。此刻他是胸有成竹。如果是之前的话,他自己都不李天舒,但是现在他不但信了,而且非常的佩服。

    一旁的大龙道:“这可是人家李乡长给咱们出的主意,我看人家李乡长可厉害了。”

    大龙是多么聪明的人,现在说一下李乡长的主意,众人就会不以为然。然后胡支书再给他们讲讲,李乡长这个人的形象就算是确立起来了。

    “什么?李乡长?哪个李乡长?我们怎么没听说过,我说胡支书,您可不敢让人给骗了啊!”

    胡大海一听这话,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斥道:“居然数落起李乡长来了!你们知道李乡长是谁啊?人家是金陵大学的大学生咧!大学生!懂不?见过大世面,学问大着哪!你们一群大老粗还敢怀疑人家?!”

    一听说是大学生,底下众人自然不再吱声了,这年头,";大学生";对于农村人来说,基本上可以达到秒杀的效果的。过了一会儿,胡大海看效果差不多了,就把这几天调研的情况和李天舒一些的想法统统的如倒豆子一般的噼噼啪啪的全部倒了出来。

    “嘶!~~~~~~~~”听胡大海全部讲完,底下的这帮负责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

    试想一下,一个成天提到钱就是几角、几块,几十块的人,几百、上千都算是有钱人了,现在一下子把数字提高到上万,十万,最后竟然说出了千万这个概念,这些老实巴交的大老粗能不震惊吗?到现在还没缓过神来呢。

    最先清醒过来的是二大队的负责人,听着胡大海的讲述自然是怦然心动的。因为这些都不是胡支书可以想的出来的,而且说得非常有道理,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最主要的是这一次是胡大海专门去卖的,有了理论再结合实践,还能不相信吗?

    没过片刻的功夫,众人都是笑嘻嘻的看着胡大海道:“老支书,这个入股是怎么个入法啊?”

    胡大海心里高兴,却故意板着个脸,冷哼一声道:“刚才各个都跟避瘟神似的,现在咋个这么积极了?”

    “哎哟,您老可别跟我们哥几个计较!咱不是被吓怕了嘛!听您刚才这么一说,我们心里就亮堂了,我们都穷怕了,谁还把钱往外推不是?”二大队的负责人笑着道。

    “你小子!”胡大海笑着道,“大龙你给他们说说!”

    大龙点点头道:“好的,老支书!是这样的,等厂子建起来,我们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先把咱们大湾到乡里的这七八里路弄起来。全村的爷们都要出把子力气。至于入股嘛,暂时是这样的,如果能够拿出来一些钱投进去的,我们按照钱的数量分红。当然,全村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保底的分红。这个分红呢,就根据豆制品厂的实际收益减去乡政府百分之十的收益,然后再算人均收益。如果有人家提供劳动力,那也是发工资的。”

    “乡政府也要百分之十的收益?”几人不乐意的问道。

    胡大海骂道:“人家乡政府凭什么不能占百分之十?我觉得还少了呢,李乡长说乡政府提供先期的资金………四万块钱购买设备!这也是为了减轻我们村民的负担,你们这帮王八羔子!”

    “啊哈哈,老支书,我们就问问,原来是这样!这样我们就彻底放心了,以后一定在李乡长的带领下,认真的干活!”几个人同时保证道。

    胡大海叹了一口气道:“你看人家李乡长才多岁,就当乡长了。我一开始也觉得人家年轻这俗话怎么说来着?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现在看来,还是我错了。如果真的能够带领大湾村脱贫致富的话,就算是要我这把老骨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