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30-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却不知现在的六百人可及得上那天宴席上演武的军士?“

    “纵然不及,也差之不远了!“刘成笑道:”吕大人若是不信,待会便随我去千户所城那边,我再让儿郎们在大人面前演示一番便是。“

    “不必了,不必了!“吕伯奇赶忙连连摇头,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惹得刘成也不由得暗自发笑。

    “刘大人!”一旁的师爷终于找到了插话的机会,相比起吕伯奇,他对于当时明朝的政务运行、法律惯例要了解得多,加上师爷没有拿到刘成的好处,自然也不会患得患失,考虑问题也要冷静的多。他自然看出了刘成废了这么大一番功夫,绝不会只是为了要个名义:“名义的事情倒也简单,吕大人身为一州知府,本就有权让本州缙绅组团设局,至于让您暂领本州团练也不过是一纸文书的事情,只不过您今天来该不会就只是为了区区一个名义吧?”

    “那是自然!”刘成听那师爷一开口,就知道自己没法蒙混过关了,索性光棍了些:“兵无粮不行,既然刘某统领的是鄜州的团练,自然要请鄜州的父母官供应一二啦!”

    师爷冷笑道:“刘大人,您这话我就不懂了,您方才口口声声说不过要个名义,我家大人就给了你名义,为何又要钱粮?你说你麾下的军士是鄜州的团练,可里面都是西北的边贼,可有一人户籍落在鄜州境内?”

    刘成听到这里,已经知道这师爷不是个好相与的,暗想这厮平日里跟在吕伯奇后面,一副萎靡不振、畏畏缩缩的模样,却不想这般厉害。其实做那口舌之争刘成倒也不是怕了他,只是今天主要目的都已经达到,平日里有些手段便不好使出来,免得撕破了脸反倒前功尽弃。

    “师爷!”一旁马子怡见刘成语屈,便出来打起圆场来:“你所言甚是,不过刘大人麾下军士虽然多不是鄜州人士,但总算还是为了包围鄜州乡里,拿出些许钱粮也是理所当然的。”

    “些许钱粮是多少钱粮?”师爷可不想吕伯奇好忽悠,他早已看出马子怡虽然表面上装作与刘成是两路人,但实际上却总是暗中帮助刘成一臂之力,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声气给他:“总的有个数吧,按照规矩。刘大人手下的兵乃是客军,待一日便有一日之粮,却不知刘大人要待多少日呢?”

    “哎,师爷,不要这么说嘛,倒像是要赶刘大人走似的!”吕伯奇在一旁听得倒怕惹恼了刘成,赶忙出言打圆场道:“这样吧,就按照一千两百人,五十日之钱粮可好?”

    “五十日钱粮?“刘成听了眼珠一转,突然笑道:”我倒是还有个法子。却不知吕大人可想听听?“

    “什么法子?“

    “大人,你出八十日钱粮与我,便算是合股吧!“

    “合股?什么意思?”吕伯奇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大人可见过做买卖的,若是本钱不够,便众人筹钱合在一起,没有钱财的亦可拿房屋、牛马乃至舟船等实物入股的,佣工也有算作一股的,若是生意赚到钱的,便按照股份多少分配。”

    吕伯奇摇头笑道:“这本官自然知道的。不过这与生意有啥关系?生意能够将本求利,可自古以来出兵打仗只有靡费钱粮,哪来的得利的?赚不来钱,哪来的钱分红吃息?再说这钱粮是官府的。怎么能算是本官的股份呢?”

    “这就是在下的事情了。“刘成笑道:”五十日也好,八十日也罢,反正只要吕大人出了钱粮,在下自然会记上一笔。若是有了出息,回师时自然奉上。“

    “还是五十日吧!“吕伯奇叹了口气:”至于出息就不敢想了,刘大人。我算是看明白了,你的好处是吃不得的,吃下去到时候只怕连本钱都要吐出来。“

    “老父母说笑了!“被吕伯奇这一挤兑,刘成倒有几分尴尬,几人在书房里又商议了一会,将诸个细节都敲定了,刘、马两人方才告辞了,刚刚出了门,马子怡便低声问道:”刘大人,你方才说的折作股份,莫非又是设了个圈套让吕大人钻?“

    “马先生说的什么话?“刘成笑道:”敢情我刘成是个常撒谎的骗子不成?说来马老先生与我打交道,还是得利的时候多吧?“

    马子怡笑了起来:“不错,只是刘大人的好处吃的有些不安心,不得不多个心眼,先多问几句。“

    刘成被马子怡不软不硬的话语顶的有点冒火,便话里带了几分刺:“好处就是好处,哪有什么安心不安心的,若要安心,举家食粥清素自守最是安心,不过这种日子马老先生只怕是一日也过不下去吧?”

    “刘大人倒是看透了小老儿的肚肠,海刚峰咱家是做不来的。”马子怡却满不在意刘成的讽刺:“不过话说回来,刘大人的好处在下也不是白吃的,吕大人是忠厚长者,我若是不把事情先弄个分晓,那岂不是害了他?”

    刘成没有说话,面对马子怡的反驳他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不错,没有马子怡的帮助,他是走不到今天这一步的,虽说对方吃了自己的好处,但天底下大把好处送不出去的事情也不是没有的,尤其是那种看上去后患无穷的好处。过了约莫半盏茶功夫,刘成低声道:“这事情说穿了其实半文钱也不值,我手头有兵,俗话说过兵如过火,但反过来说,若是我能够把约束的住士卒,便可以此为由,向地方征收税款,以此来作为利息。”

    “你,你,你这也太大胆了吧!”马子怡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勒索地方,你就不怕地方缙绅弹劾你?”

    刘成冷笑了一声:“你也是读过书的,历朝历代兵火过境的时候是啥样子你也是知道的,没有我他们连性命都保不住,我只不过百里抽一,百里抽二,比起士卒抢掠,纵火焚烧,损失要小多了,算起来他们还赚了呢。只不过这多要几个账房先生。”刘成这法子其实也不稀奇,说穿了就是一种军税,大军所到之处,按照田地的庄稼、城市乡镇的公私财产,征收一定比例的军税。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起码可以保留剩余的财产和自己的人身安全;而对于军队来说,一来可以保证当地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可以利用原有的商业网络就地购买补给品,减轻后勤压力;二来无需通过抢劫便可让士兵得到好处,不会损害纪律;三、由于当地居民的大部分财产都得到保留,因此大多数人也没有反抗的意愿。只是通常来说这种军税的征收对象是敌国的土地,而刘成竟然打算在本国的土地上征收军税。

    “话是这么说,可你这么做就不怕御史弹劾你吗?“

    “马先生,我刘成一不是将门、二不是武举、三也不是出身行伍。能够在一年多时间里爬到这个位置,固然是积功所致,但多半还是要感谢杨大人的提拔栽培。现在杨大人要去位了,你觉得我还能稳稳当当的做这个游击吗?“

    面对刘成的质问,马子怡没有说话,答案是非常明显的,像刘成这种没有根基而能升至高位的人物,古代人一般称之为幸进小人,主上提拔这种人用来做一些旁人不愿意做,而又必须有人做的事情,也愿意给予其丰厚的回报,因为这种人的权力完全来自于主上的给予,而没有自己的权力班底和基础,一旦主上需要时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其打回原形而不用顾忌其背后的势力。因此这种幸进小人爬得快,跌的更快,更惨,在史书上也留不下什么好名声,说白了史家也是欺软怕硬的,某人虽然死了,但后代门生还在,说不定还身居高位,但某幸进小人死了就是死了,不用担心得罪了其后人,屎盆子自然全扣到他头上。

    “如果我啥都不干,新官上任肯定要拨乱反正,追究前任的过失,别人要么是将门子弟有几代结下的同僚上司说好话,要么手头有兵动不得,我一个新进的游击,手头上又没有兵,不选我杀鸡给猴看选谁?若是换了你,你会怎么干?”说到这里,刘成冷笑了一声:“只有乘着新上司还没有上任,抢先立下大功,手中掌握有兵,让别人即开不了 口,也下不了手!”(。)

    ps:书友们要求一天两更的,我只能说抱歉,韦伯时间有限,能够一天一更就已经很紧张了,看书容易码字难呀!顺便讨讨票,打赏和订阅!

第九十六章 家法() 
看着刘成脸上的冷笑,马子怡不由得生出一股寒意。一直以来,刘成在他面前都表现出一种成竹在胸,进退有节的样子,虽然手段狠辣,但哪怕手里已经有了必胜的底牌,也颇有分寸,总是给对手留有余地。对于这种行事的风格,马子怡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在大明官绅的圈子里就是按照这种游戏规则行事的:赢家点到为止,不以为甚,输家也认赌服输,不会死缠到底,下次再来。这也是马子怡在刘成向其伸手之后,欣然与其合作的原因之一。但是眼前的这个刘成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了,虽然面带笑容,但俨然是一头身临绝境的猛兽,一副择人而噬的样子。几次想要劝解,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以马子怡对刘成的了解很明白,在这个时候说有些话只不过是侮辱了对方的智慧罢了。

    “既然如此,那老夫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不过还请刘大人看在陕西民气的份上,有些事容让一二!”说罢,马子怡便朝刘成拱了拱手,快步离去。

    马子怡一回家,就让管家去陂塘局那儿找马仁成来见自己,结果到了晚饭时分,马仁成才回府。

    “孩儿拜见父亲!”马仁成朝父亲磕了两个头,方才站起身来:“今天在局里有几件事情,处置完了才回家,让父亲大人就久等。”

    “嗯!”马子怡含含糊糊的点了点头,上下打量了一会儿子,只见相比起先前这个儿子黑廋了不少,但腰杆挺拔,神情果决,早已不是几个月前那副轻薄无行的乡绅子弟模样。不管马子怡现在对刘成的态度如何。但作为一个父亲看到儿子有了长进,心中还是不由得感觉到一阵高兴。

    “你这几个月在陂塘局干的还不坏吧?”

    “父亲!”和绝大部分接触到新鲜事物的年轻人一样,马仁成兴奋的答道:“这几个月我在局子里可学了不少东西,要是刘游击早些年来鄜州就好了,俺那前二十多年只当是白活了。”

    “哼!”看到儿子这幅兴奋模样,马子怡心中不由得生出了一股火气:“是你读书不用功。不然若是考上个进士,便可高官任做,好马任骑,又怎么会没有意思?”

    “父亲大人,窗下非言命;场中莫论文,这科考谁又说的清楚呢?俺当年也不是没有花功夫,只是实在是考不上呀!”马仁成叹了口气:“不过父亲大人也说过了,只要我在这陂塘局中做得好,也算是立了家业了。”

    见儿子把自己先前说过的话都搬出来当挡箭牌了。马子怡也不好直接开口,只得绕了个弯子,随口问道:“我听说刘大人那儿整日练兵,不知道练出来的兵能打仗吗?“

    “能打,肯定能打!“马仁成回答的倒是斩钉截铁。

    “我看你魂都给那刘成勾走了,又没动过刀枪,你怎么知道能打?你若说不出个究竟来,小心家法侍候!“

    “父亲大人。我可不是胡说的!“马仁成笑了笑,他从怀中摸出一个小册子出来。递了上去:”我前几日就想和父亲说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今日倒是凑巧。“

    马子怡接过小册子,打开一看却是一页表格,表格的第一个竖行上写着“棉花、米、铁”等数十种常用商品的名称,后面两行则是用端正的楷书记载着数字。好像是代表价格的意思,只不过后面哪行并非每种都有,许多都是空白。马子怡看了会,还是不解其意,便问道:“小畜生。这上面写的什么东西?”

    “禀告父亲!第一排是江南地区这些商品的价格,是刘大人托我请那边的亲戚打听的,至于后面那排却是孩儿猜的。“

    “猜的?你猜的什么?“

    “猜的刘大人的手工作坊里面生产出这些的成本单价。“

    经儿子这一提点,马子怡才看出了一点眉目来,只见代表刘成那边生产成本的数字比代表江南那边的价格要低得多,许多甚至只要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那么多。马子怡看了会,冷笑的将那小册子往几案上一丢:“你莫不是给他骗了,怎么会这么便宜,莫非那刘成会妖法不成?”

    马仁成笑道:“绝对错不了,上面的数字都是孩儿一一查证过的,刘大人妖法是不会的,仙法倒是会不少。比如这布帛。“马仁成将书册翻到第二页:”比如江南的松江三梭布一匹值银六钱一分,最上等的斜纹布一匹一两银。而在刘成的作坊里最上等的绒布最上等的一匹成本也不过两三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