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30- 第5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候李自成还在吃早饭,听说惠世扬来了,便放下饭碗道:“哦,既然是惠老平章来了,就请他先在前厅里坐一坐,朕马上就出来。”

    说着便站起身来,对服侍在一旁的高氏道:“你去把朕的礼服拿出来,见惠世扬可不能太随便。”

    “陛下见刘将军和牛平章的时候,都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和他们谈事情,为什么见惠老平章,却要这样正式?”高氏问道。

    “你们女人知道个什么?”李自成道,“惠平章和他们不同,他是朕向天下展示胸襟的一个榜样。朕要用他来向天下的士人展示,朕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流寇,而是有志于天下的王者。朕也愿意接纳他们,给他们一个咸与维新的机会。所以在对惠平章的时候,朕一举一动都要非常符合礼仪。这不仅是对惠平章的尊重,更是对天下读书人的尊重。”

    “可是陛下在北京把那些官员们都抢了一把,他们只怕如今对陛下恨之入骨呢。而且惠平章在读书人中的名声也不见得好。”高氏这时候已经从侍女的手里接过了礼服,服侍李自成穿上,一边却这样道。

    “正因为如此,朕越发要善待惠平章。”李自成道,“其实那些读书人哪一个不想要富贵?他们固然知道朕抢了他们的老师、前辈、同年什么的,但朕并没有抢到他们头上。只要有富贵可得,他们为什么要耿耿于朕抢了别人呢?而且,就算朕抢过他们,只要他们相信,朕愿意给他们富贵,他们还是会投靠朕的。而要让他们相信这一点,善待惠平章就非常重要,哪怕他的名声其实不算好。甚至名声不好,其实也不是坏事。大家都会想,惠世扬这样的人品都能得到富贵,更何况是我呢?”

    李自成一边说着,一边穿好了礼服,低下头来,却看到还没吃完的饭菜,于是又道:“哦,对了,这些东西你先让人收着,一会儿朕回来了,热一热还要吃的。”

    ……

    “惠平章的意思是要朕拿下武昌?”李自成道。

    “陛下。”惠世扬颤颤巍巍的站起来道,“老臣虽然不懂军略,却也觉得拿下武昌,有诸多的好处。”

    “老平章坐下慢慢说话。”李自成微笑着回答道。

    “如今对我朝威胁最大的敌人,莫过于福建郑家。”惠世扬回答道,“老臣虽然不通军务,但也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养一只能打仗的军队,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老臣听说,郑家垄断海贸,富可敌国,但是他们的根基在海上。所以他们手里的钱,大部分都要花在海上,因此他们的陆军虽然精锐,人数却很少。听说其实也只有一两万人。”

    说到这里,惠世扬停顿了一下,看李自成正在思考,便又道:“老实说,郑家的陆军虽少,但是精锐异常,真要说,这一两万兵,几乎可以当十多万兵来看。但是陛下也清楚,这么两万兵,又能控制多大的地盘呢?在这方面,郑家的两万兵,就是两万兵,肯定是不能当十多万用的。天下这么大,他的两万兵要是撒进去,看都看不见。所以,郑芝龙要和我们争夺天下,就一定要靠其他明军来控制地方,将这两万精锐集中起来,用在刀刃上。而我军呢,老臣觉得,我们大顺的军队,战力比不过郑家的精锐,但是打明军其他军队却是手到擒来。我军如今最忌讳的就是和郑家的精锐硬拼,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优先打击其他明军,也算是抢先剪除他的羽翼。若是我们消灭了左良玉,郑家军就算朔江而上,一路上粮道的安全,就都要自己来保障,他们才多少人?这里留一点,那里留一点,还有多少人能用来打仗呢?”

    听到这里,李自成也点了点头,但他紧接着却又摇了摇头道:“老平章说的有点道理,击败左良玉也不难,只是左良玉其实已经算是割据一方的藩镇了,有他在,郑家要在湖广用兵或许反倒是更麻烦一些。”

    “圣上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只是左良玉虽然有些藩镇的影子却还不是真正的藩镇。”惠世扬回答道,“圣上,藩镇能独立于朝廷之外,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不听命于朝廷的兵,更因为他们自己有养这些兵的钱粮。左良玉的确不太听明朝朝廷的话,但是如今和圣上争天下的已经不是明廷,而是郑家了,郑家有自己的地盘,自己的钱粮,自己的兵,除了挂着的那个牌子,什么都是自己的,那才是真正的藩镇,甚至可以说是自成一国。而且从他们和明廷达成的那个借款的条件来看,他们的不臣之心也是昭然若揭。和他们相比,左良玉并不是一个有这样的雄心壮志的人,加上生性暴虐,本身又不是能治理地方的人,他在湖广,占据了天下粮仓,却把湖广弄得哀鸿遍野。湖广如今并不能为他提供足以养兵的钱粮。加上他又连续败给张献忠和我军,损失惨重,按道理他早就该完蛋了。然而,老臣听说,他如今又拉起了一支队伍,人数不少,而且手里的家伙都还不错。陛下可知道他哪来的钱粮?”

    左良玉是最靠近“襄京”的明军,对他的情况,李自成自然还是知道一些的。于是李自成回答道:“听说有商人从他那里大量的贩卖人口,左良玉的人前不久甚至还跑到我们的地盘上来抢人……老平章你是说他的买主是郑芝龙?”

    “正是!”惠世扬道,“郑家在海外占据了好几个大岛屿,据说最大的,不亚于整个的湖广。这些岛屿的土地虽然算不上特别肥沃,但是却不缺雨水。如今也只有郑家才需要大量的人口去开发这些地盘。所以,普天之下,若是有大量购买人口的,几乎不用问,买主就肯定是郑家。正是靠着向郑家出卖人口,左良玉才有了那些钱粮。所以左良玉的钱粮实际上就控制在郑家手里,其实不仅仅是钱粮,左良玉的那些甲仗,也是从郑家那里买来的。据说郑家在海外找到了一个大铁矿,只需要将地皮上一层三尺厚的土铲掉,下面就是最好的铁矿。两石矿就能出以石铁的那种。所以如今伪明军队中,有不少人的甲仗都来自郑家。俗话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左良玉或许能抗拒明廷的命令,但是他又怎么能抗拒郑家的要求呢?所以对于朝廷,左良玉是藩镇;但对于郑家,左良玉就是他的羽翼。既然如此,我军自然应该首先剪除他。况且剪除了左良玉,还有其他的很多好处……”

    关于郑家的一些事情,李自成知道得就不多了,听到惠世扬这样说,便问道:“老平章从哪里知道这些的,不知道消息可靠不?”

    “皇上,老臣原本在伪明当过官,自然有些消息渠道,只要去打听总能打听到一些消息的。”惠世扬回答道。

第五百零二章,李自成的决断(4)() 
郑森的大军已经到达了长江口。郑芝豹和郑彩早就在崇明岛上建好了码头、营房和仓库,将这座岛屿变成了模范军的一个重要的基地。作为中国第三大岛的崇明岛,其实是一非常年轻的岛屿,从形成到这个时候其实不过一千年而已。这座岛屿完全是由长江口泥沙沉积而堆出来的,如今这个岛屿东西长近两百里,南北宽近四十里,已经是个相当大的岛屿了。只是岛屿大归大,但并不稳定,有时候,在某个方向上,因为泥沙沉积,某个方向上陆地面积迅速扩大,有的时候又会因为江水冲刷,某个方向上的土地迅速的被江水冲走,甚至于一天之内,江滩后退数米甚至十余米的事情也不少见。所以这岛虽然大,上面却没什么太多的人家。加上地方又够大,所以倒是很适合作为模范军部队进入长江的一个前进基地。

    士兵们在崇明岛上了岸,依照计划,他们将在这里修整一两个月的时间,然后逆着长江西进,去剿灭李自成的顺军。

    模范军的行动并没有严格的保密,事实上,数万大军逆江而上,沿途穿州过府的,无论如何也是保不了密的。所以松江一带的士绅们也都知道如今安平王世子正带着大军驻扎在崇明岛。自打京师沦陷,崇祯殉国之后,江南的士绅们中略有见识一点的,也都知道如今已经是乱世了,“我看这大明朝吃枣药丸”之类的话语,也开始在民间流传。更有人传言说,自两汉以来,每三百年,天命必改。如今大明朝也已经差不多有三百年了,也是到了天命革新的时候了。

    虽说“大明养士两百余年”,如今似乎也到了“仗节死义,正在今日”的时候,但是……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而古人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如今天下扰乱,非独一家一姓之乱。昔时,顾宁人与某书,谈及故事,言‘亡国’与‘亡天下’之异,尝言‘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又曰‘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愚以为此言大善。今日天下之危,非独一家一姓之危,李闯张贼之所到,我等士人真是‘家家流血如泉涌,处处冤声声动地’。听说李闯入京师的时候,欺骗天下人曰‘不爱财,不杀人’,结果呢,真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若是这等大贼得了天下,呵呵,那就真的是‘亡天下’了。关外又有东胬,趁我中国内乱,窃据辽东。吾闻彼等在辽东,以我汉人为奴,且变我祖宗衣冠,若是让他们得了势,‘吾其被发左祍矣’。故而今日确实是到了‘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时候了。”在松江城中,黄宗羲正在鼓动其他士绅,与他一起去拜见郑森。确实,是拜见,因为郑森此时的身份已经不再是仅仅是一个监生,也不仅仅只是一个总兵,而是安平王世子了。

    “太冲所言,也是我等所思。”开口的却是夏允彝,“只恨我手无缚鸡之力,意欲救国救天下,却不知从何处入手。”此时夏允彝因为母亲去世,辞去了官职,如今本在家中守制读书,只是这次却也和这些读书人聚集到了一起。

    “当今能救天下者,普天之下,只有一人,便是安平王世子。”又有一个人开了口,大家一看,却是方以智。

    方以智见大家都望向他,便道:“说起安平王世子,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和他有交情。他是钱虞山先生的学生,算起来也是我东林的人。又专心圣人之学,于学问一道,颇有所得,昔日蕺山先生曾赞许他将来必为一代儒宗,正是我辈中人。如今更是连续为国征战沙场,所攻者克,所击者破。某以为,安天下者必是安平王世子。如今世子率领大军,意图西去讨贼,为先帝报仇雪恨。如今世子正在崇明,想来他那里正有用得着我等的地方。我们何不一起去拜见世子,一来为天下人出一番力,也不枉我等所学;二来也为自己谋一个立功不朽的机会呢?”

    “这倒是不错。”一个人道,“如今讨贼的大军在崇明修整——我听说世子之所以将大军驻扎在崇明,便是担心大军有扰民之事。由此可见世子的一片爱民之心。我这些天见到不少从湖广逃来的流民。听他们说,那杀千刀的闯贼如今正在猛攻汉口武昌,左宁南节节败退,汉口武昌眼看快保不住了。若是贼军占据了汉口武昌,然后顺江而下,只怕江南花柳繁华之地,就要变成一片劫灰了。如今也只有指望世子的大军能击败流寇,保住江南了。”

    这个消息顿时引起了一阵骚动,便有些人乱纷纷的问道:“潜山兄说的可是真的?”

    这“潜山兄”还没来得及回答,却见方以智站出来道:“诸君何须惊慌?安平王世子的大军就在崇明。世子自从起兵一来,战无不胜。那闯贼屡屡为世子击破,早就成了惊弓之鸟,只要世子挥军西进,还怕闯贼猖狂?”

    有人便问道:“不知道世子的大军什么时候西进?”

    方以智摇了摇头道:“这种军机大事,我却如何知道?不过你们也知道,世子和我是朋友。另外,我的朋友顾宁人,孔半圭如今都在世子的幕中。前些日子,他们到处采买物资,想来便是为了准备西征。”

    “那只怕西征要在两个月之后了。”又有一个人开口道。

    大家定睛一看,却是夏允彝的儿子夏完淳。便有人问道:“夏公子如何知道要在两三个月之后?”

    夏完淳听了,便看了一眼自己的父亲,见夏允彝微微的点了点头,便回答道:“我家和安平王府上,有一些生意往来。所以这次有些物资,世子也是向我家采购的。小子是从交货的时间来猜测的。小子想,那左宁南拥兵数十万,虽然其中能战的只怕三之一,甚至是五之一都未必有,但是只要不野战,一心一意的守城,武昌和汉口都是雄城,又都有水路,不是轻易围得死的,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