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30- 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列位!”刘成回到长桌前,身体前倾,双臂撑在桌子的边沿,用一种充满热情的声音对众人道“我也在这里向大家透露一个绝密的消息,杨大人入阁后将会开始加征新税,争取在五年内发动对东虏的进攻,解决辽东战事。而加征来的银子里,每二两银子里就有一两将流入到你们脚下的仓库里,用于支付新军甲仗的货款!而这里将代替兵部成为大明最大的兵工厂!“说到这里,刘成用力跺了跺脚,以强调自己的语气。桌子旁的每一个人都下意识的低下头,向地面看去,仿佛能够透过那坚硬的青砖和厚厚的泥土,看到下面堆积如山的金银锭。

    “我知道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把我们的生产能力扩大到现在的五倍我也知道这意味着巨大的困难,原料、厂房、设备、还有熟练的工人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与此同时,我们还不能放弃对盟友的支持,他们正在与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战争,没有我们提供的枪械、火药、盔甲,他们就会被击败,这意味着我们将失去大部分原料来源,还不得不腹背受敌!”说到这里,刘成稍微停顿了一下,灼热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眼睛“但最后的胜利终将属于我们,过去的几年你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亲眼看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这一切,这不仅仅属于我,也属于你们当中的每一个人。水深人必没,人众事必成!没有什么困难不是头脑和汗水不能克服的,现在朝邑不过是陕西的朝邑,而五年后这里将是大明的朝邑,天下的朝邑!而你们也将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后世的子孙将以你们为荣!”

    刘成这番有些突兀的话激发了众人的热情,或者说刘成话中那黄金色的未来迷住了绝大多数人的眼睛,大明未来新税的一半、超过兵部成为最大的兵工厂,如果这些话不是出自刘成的口,他们是绝对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即便如此,马仁成还是颤抖着问道“刘镇台,这是真的?”

    “如果我们做成了,这就是真的!”

    “我明白了!”马仁成的脸上现出了一丝病态的嫣红,他站起身来“大人您放心,我马上就回鄜州去,只要是陂唐局的人,来年的余粮我会都送到朝邑来!”

    “那就拜托了!”刘成点了点头“还有河套那边开垦的事情,我希望令尊能够出面,多拉一些缙绅来,共襄盛举!”

    “大人请放心,我回去后就告诉家父,大人的事情,他一定会全力支持的!”马仁成拱了拱手,走到门口又停住脚步“不过这件事情我现在可以透露一些给家父吗?”

    刘成稍一犹豫,点头道“令尊是个知道轻重的人,告诉他也无妨,反正这件事情肯定会在朝廷上掀起轩然大波的,无非是早几个月,晚几个月的事!”

    就好像一个上足发条的玩具,会议结束之后,每一个人都飞快的行动起来,上司话语中透露出的美好前景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动力。当刘成最后一个走出会议室,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人跑出院子了。刘成跺了跺脚,对站在自己身后的郝摇旗道“摇旗,你觉得他们能做到吗?”

    郝摇旗用他那双略带褐色的眸子看了看那些人们,拍了拍腰间的刀柄,用低沉的声音道“大人,如果让他们真正明白后果的话,他们就能一定做到!”

    听到心腹的回答,刘成惊讶的看了郝摇旗一眼“看来我倒是屈才了,嗯,必要的时候可以让你来代替汤慕尧!”

    院子里空空荡荡,刘成站在那具奇怪的犁旁边,听刘宗敏讲解他新发明的各种优点,别看他平日里沉默寡言,但遇到自己喜欢行当,立即就变得健谈起来,当最后说完之后,刘成却一直保持着沉默,这让刘宗敏有些忐忑不安,最后他还是小心的问道“大人,您觉得这犁如何?”

    “我不知道!我不是农民,没有种过田!俗话说是骡是马要牵出来溜溜!这种事情光看是看不出什么来的!”

    “那是自然!如果可以的话,我们现在就可以去河边试一下!”刘宗敏说。

    “先不提这个了!我问你,你做这玩意用了几个人?一共花了多少时间?”

    “四个人,我还有三个学徒,因为都是在休息时候的缘故,从头到尾大概花了半年时间!”

    “半年?”刘成叹了口气“刘师傅,你应该算是我手下最好的铁匠师傅了吧?”

    “不敢当!”刘宗敏也不知道为何刘成突然夸奖自己的手艺,不过这总不会是坏事“工厂里面比小人手艺好的也还有,只是大人不知道而已!”

    “嗯,就算不是最好的,也是最好的几个之一了吧?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你那三个徒弟的手艺想必也不错!可就做这么个玩意,你们就花了这么长时间,光是工时就吓死人了,你让我如何敢做?”说到这里,刘成叹了口气“刘师傅,你要明白一点,你现在已经不再仅仅是个铁匠师傅,还是这锻造车间的头儿,手下大大小小有几百号人,你即便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子?让所有人都能上手,才是真好!”

    “是,大人!小人一定加紧培训学徒,让大家都有一身好手艺!”

    “哎!”刘成失望的叹了口气“我的意思不是让你把每个工匠的手艺都练到你那种水平,有些东西是要讲天赋的,你手下那些工匠就算练到死,也没几个人能练到你这种水平,难道他们就不干活了?你现在一个月挣四十多个银币,要是只有你才能一下一下才能打出来,这玩意谁用得起?我的意思是你的心思要花在怎么才能把要做的东西分解开成简单零件,让普通工人也能用机器打制,然后拼接起来,这样才能把成本压下去,让大家都买得起。”

    听了刘成这番话,刘宗敏恍然大悟“大人的意思就和鸟铳一样?”

    “没错,就是那样!”刘成见手下总算明白自己意思了,才松了口气,这就是古代工匠文化水平低的坏处了,的确他们能够制造出许多巧夺天工的物品,但却无法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上升为理论,然后回馈实践“刘师傅,你现在管着几百人,将来你会管着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怎么样让这些人造出来的东西相互拼合,不出废品、少出废品?就得定一个规矩,大家都按照这个规矩来造东西,而不是自成一套。你要把这个规矩落在纸上,然后用来教育新的学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不光是手艺好就够的!这样吧,我给你请几个先生来,先从看书认字开始,然后是算数,每天吃了晚饭后就去先生那儿,把你们厂里二十五岁以下的工人也一起带上,我给你三个月时间,每个人至少会读会写四百个常用字,会五十以内的算数才算过关!”。

第一百八十七章 烽火台() 
“多谢大人!”刘宗敏双膝一软,跪了下去,眼角湿润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刘成居然打算自己出钱请先生教工人们读书。古代的劳动人民不是不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恰恰相反,相比起现代人来说古代劳动人民对知识更加饥渴,他们将读书学习视为提升社会阶层的最便捷途径,之所以识字率那么低只不过客观条件不允许而已。

    “罢了,你起来吧!”刘成赶忙伸手去扶“这件事情早就应该开始搞了,只是我实在是太忙了,没有时间管这么多。这样吧,我会拨一笔钱到徐显明那儿,专门搞工人教育的,就叫夜校基金吧!课程的安排上让他征求一下你的意见,四书五经就不要用了,你们读书不是为了考秀才,要结合生产实践,要有用!”

    “是,是,是!”刘宗敏站起身来,他的两腿还是有些发软,就好像踩在棉花里一样,刘成方才说的那些话,他大部分都听不明白,不过有一点他听懂了,总兵大人要让自己参与到让工人们读书识字这件事情里面来,他咬了咬牙,用极其坚定的语气说“大人您放心,这件事情我刘宗敏一定给您办好了,哪个王八犊子敢不好好学的,老子就先打断他的狗腿!”

    “这个,刘师傅你也不必这么粗暴,这件事情还是要以自愿为主,为了读书识字打人就说不过去了!”刘成被刘宗敏弄得有点哭笑不得,他可不希望为了读书识字的事情让刘宗敏打伤几个人,按照历史上对这位汝侯性格的记载,这事他还真有可能做的出来。

    “是,是!”刘宗敏习惯性的低下头,心中却暗想传闻这位总兵大人杀伐果决,是个极厉害的人,却想不到平日里这么心软,小时候私塾里背不出书都要挨先生的打,何况还是公家出钱请先生教工人读书,要是再不用心打断腿也不冤呀!

    见刘宗敏没有坚持,刘成松了口气,他正准备再说几句场面话就回去,从外面进来一个神色匆匆的亲兵,跪下磕了个头道“大人,杭州那边有紧急军情!”

    “杭州?紧急军情?”刘成神色立即变得严肃起来,他从郝摇旗手中接过书信,草草的浏览了一边,脸上泛出一丝冷笑“连大员的事情都要管,郑芝龙这厮的手伸的好长呀?”

    一个月前,大员港。

    海浪的拍击着船舷,木材和绳索嘎吱作响,船帆绷紧,水手和船长的吆喝声传入耳朵,每一种都如自己的心跳那么熟悉,那么令人安心。郑彩捋了一下胡须,踌躇满志。

    由于是郑芝龙的同族兼同乡,虽然加入郑芝龙集团的时间已经比较晚了,也不属于“十八芝”结义的成员,但郑彩在集团内部地位上升的很快,短短几年时间功夫,他就已经做到了安平守备的位置,这既有郑彩本身的才能和努力,也有郑芝龙的栽培和偏袒。在当时,明末的海商集团是一个十分封闭、内聚性和排他性都十分强烈的社会,每个小集团的核心几乎清一色都是由首领的亲族或者同乡组成,一个外来者不管多么出色,都无法进入集团的核心层。这倒不是当时的海商首领们特别偏心,而是由当时海上社会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在海上每一个船长都是粗暴的独裁者,享有说一不二的权威,在这个法外之地集团首领又无法使用世俗的权威来控制部下而十七世纪的南中国海是由裸的丛林法则统治的世界,唯一的规则是胜者为王,唯有凝聚力最强、最能保持团结的集团才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生存下来。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因素迫使海商们不得不在自己的族人和同乡中选择部下,郑芝龙也不能免俗。但郑彩的野心并不止于此,用不着多么长远的眼光,他就能看出乱世即将到来,横行海上、拥有雄厚实力的郑氏集团已经成为朝廷在东南沿海唯一可以依仗的干城,加官进爵、甚至割据一方都不是不可能的,而郑彩自身也能借此步步高升。因此他在得知大员港的荷兰人遭到这支自称是官军的势力围攻时,他便向郑芝龙力陈应当立即出兵干涉,台湾作为郑氏集团的退路和后踞,可以容忍人力资源匮乏、不过是前来贸易求财的荷兰人暂时占据,却决不能让第三者插手,引来无穷后患。郑芝龙在经过仔细斟酌后决定让郑彩率领数十条大船、三千人前往大员,让其见机行事。

    “见机行事,哼!”郑彩冷笑了一声“大哥这几年官越当越大,胆子却越来越小了,官军又怎么了?难道咱们以前没打过?把手都伸到大员来了,好大的胆子,就算把他们都杀了,报上去说被红毛夷所败,朝廷又能赖我何,无非是熊大人那边多送点礼物,让他们打笔墨官司而已?”

    站在郑彩身后的王大成不敢搭话,他伸手在额头上搭了个凉棚,向远处望去,突然低声道“大人,绕过前面那个伸出来的海角就到大员了!”

    “噢?”郑彩顺着王大成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林木茂密的陆岬深入大海,遮挡住了他的视线,长满马尾松的峭壁之下,是一个平静的港湾,在峭壁上有一个土丘,土丘的顶部是一个烽火台模样的建筑,一缕笔直的狼烟正从顶部冉冉升起。郑彩的眉头皱了起来,他一把将王大成扯了过来,指着那烽火台问道“那上面是什么?平时有人住吗?”

    “那上面?”王大成目瞪口呆的看着正在升起的狼烟“禀告大人,那儿过去什么都没有呀,这里和大陆不同,让生番抓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他们也不要钱,就吃你的肉、割了脑袋挂在村口风干了吓人,没人敢孤零零的住在这种地方的!”

    “该死的!”郑彩恨恨的骂道,若是这王大成说的不错,这烽火台显然是那些正在围攻大员的势力所建的,对方都把烽火台修到这里来了,恐怕已经在围攻战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甚至已经拿下了热兰遮城,这对于郑彩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郑彩想了想“你说,这附近有什么上岸泊船的好地方?”

    “附近?”王大成想了想“要说上岸泊船,最好的地方就是大员湾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