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30-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成抬头看去,只见将要散去的晨雾中可以看到三四里开外高耸的城墙和东边成峦叠嶂的子午岭山脉,不由得笑道:“这庆阳府乃是陕西重镇,自然不是朝邑区区一个县城能够比的。”

    “区区一个县城?”敏敏叹了口气,幽幽的说:“天山南路那些回子的城邑和朝邑比起来也不过是个集市罢了。”

    这时道路左侧的小山上传来一阵金鼓声。两人顺着声音来处望去,只见小山顶上飘着旗帜,显然在上面有驻扎官军,从金鼓声判断。山上的官军应该是正在进行早操。而几个月前刘成曾经路过庆阳时却不记得这小山顶上有什么军队,显然这是洪承畴当上三边总督才调派过来的。这一亲眼所见和先前的一些耳闻让刘成不由得暗自钦佩洪承畴起来,但他实在是太疲倦了,于是就趁着距离城门还有几里路,又迷迷糊糊的打起盹来。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刘成感觉到他的坐骑停下来了。前面有争吵声,与马蹄声与战马的鼻息声混在了一起,将他惊醒了过来。刘成睁开双眼侧耳细听,原来是在距离城门还有一里远的地方有个哨卡,把守的一个千总向郝摇旗索要路引。可郝摇旗他哪里有路引,于是便与那千总争吵起来。刘成打马跑了过去,大声对那个千总喝道:“我是延绥镇左营参将刘成,得了洪大人的军令就从朝邑那边出发,紧赶慢赶才没迟到,咱们赶路哪来的路引?”

    那千总听说来人是近日在陕西军中风头极健的参将刘成,慌忙上前施礼,陪笑道:“参将大人路上辛苦了!”

    刘成咳嗽了一声问道:“怎么,没有路引就不让咱们过去?本官可是有军令在身,误了公事你担当的起?”

    “请参将大人息怒。大人有所不知,自从制台大人到了庆阳,军令十分森严。没有路引或者其他正式公文,任何人都不得进庆阳城,违者军法从事。若是卑职就这么放大人过去,不但卑职要被治罪,大人也有所不便。再说在前面还有两道哨卡,就算卑职拼死放大人过去了,大人也进不了城!”

    刘成顺着那千总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前面依稀可以看到两道哨卡,他的语气变得缓和起来:“原来是这么回事,倒是本官鲁莽了。”他转过头来,向旁边的郝摇旗问道:“咱们可有带什么公文?”

    “大人,出门带路引是小老百姓的事,咱们从来就没带过那玩意!”郝摇旗苦笑道:“再说制台大人的檄令来的忒急,咱们一路上赶得太急,什么文书都没有带。”

    刘成点了点头,他心知此时正是洪承畴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候,自己切不可撞到头上,他沉吟了片刻灵机一动,从怀中取出一封檄书,递给那千总道:“这是制台大人发给本官的檄书,你看看可以当做路引用吗?”

    那千总小心的查看了那檄书,看到上面鲜红的总督大印不由得打了个激灵,双手将檄书交还给刘成,笑道:“有这个自然没有问题,卑职方才是奉命行事,冒犯之处还请参将大人海涵!”

    “无妨。你这也是公事!“刘成笑着看着那千总指挥手下搬开堵住道路的拒马,这时那些蒙古骑兵打马过来了,那千总才看清他们的容貌和打扮,不由得惊问道:”这不是鞑子吗?“

    “这些都是本官的义从亲兵。你无需惊骇!”刘成赶忙笑道,说罢他便用鞭子打了两下马股,快马跑了过去。

    进得城来,刘成找了个地方打尖,不待手下安顿好。就赶往总督辕门处递了手本,请求觐见。

    洪承畴将自己的行辕布置在庆阳知府府邸,他预定的升帐时间是已时三刻。这是因为按照他幕府中的一个风水先生的推算,这是一天最为吉利的时刻,主大将出师马到成功。在接任三边总督以来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他已经完成了一部分重要的准备工作,认为是可以出兵讨贼的时间了。在洪承畴看来,虽然从军事上看过了春荒再出兵时机会更好一些,但这也会惹来朝中的言官的攻讦,皇上的不满。尤其是高起潜死后,在天子身边已经没有人替他说话了,这更让他害怕。毕竟他的前任杨鹤不就是因为西北不利才落得个削去官职,身处狱中的吗?

    随着三声炮响,洪承畴在幕僚们的簇拥下身着朝服,走进白虎堂中坐定。随着一声堂前中军官的一声吆喝,众将官从二门外鱼贯而入,对新任总督行参见礼。虽然今天督师行辕的仪仗并不比杨鹤在位时更多,但杨鹤本人的遭遇给每个人的心头都增添了几分压力,气氛也更为沉重。

    第一个进白虎堂参见的是杜文焕。身为上任总督杨鹤的首席军事助手,他的心情是颇为沉重与复杂的,他很清楚不管新任总督洪承畴有多么宽宏大量,自己也不可能得到像杨鹤给予自己的那种信任了。等待着自己的命运是未知的。他躬身走进白虎堂,在相距洪承畴面前的公案还有五六尺远的地方跪下,高升自报衔名。

    洪承畴的脸上露出十分亲切的笑容,他甚至打破了这种觐见时的惯例,微微欠起上半身伸出右手做了个请起的手势,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为了表现总督大人的威严,洪承畴只需要端坐着受礼,由一旁的赞礼官让其起身便行了。等到所有将官都参拜完毕,洪承畴站起身来,两厢的将官赶忙也站了起来,垂手恭立。

    由于洪承畴是福建南安人,他的官话说的不是非常好,但咬字十分清晰,站在末尾的刘成也能听得清楚。他的训话首先解释了自己继任以来之所以没有大举兴师,对流贼加以“痛剿”,一则是因为天时不利,官军中骄堕之气盛行,锐气不足,须得加以培养;二来是甲杖粮饷不足;三则是庆阳这个根本之地还没有防备妥当。如今诸事已经齐备,因此他准备克日进兵,“上慰天子宵旰之忧、下解百姓倒悬之苦!”说到这里,洪承畴的语锋一转,神色一下子变得严厉起来。

    “可是,在本督继位以来,诸将之中骄玩之气未改,藐视法纪往往如故。本督师言之痛心。如不严申号令,赏罚分明,何以用兵?”

    众将闻言变色,纷纷低下头去。洪承畴向杜文焕扫了一眼,然后将杀气腾腾的目光转向一个与其年龄相仿,面容有六七分相似的将领,厉声喝问道:“杜文恒!本督问你,你昨天到了庆阳城后,夜里都做了些什么?”

    杜文恒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叫道,赶忙跪下道:“禀告督师大人,末将昨天在一个旧识家住了一夜。“

    “旧识?“洪承畴冷笑道:”是旧相好吧,我问你,昨天晚上是不是你请了那刘行首来你住处饮酒唱曲,你喝醉了酒便打人,同行的人阻拦你还被你砍伤了,本督师说的没错吧?“

    杜文恒被揭破了老底,浑身顿时一阵颤抖:“小人只是酒后失手,还请督师大人给小人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本督师三令五申,讨贼在即,诸将不得饮酒。可你不但不遵军令,还拔刀伤人,是为慢军,按律当斩。左右,与我绑了!“

    不容分辩,两旁立即有几个卫士冲了出来将杜文恒剥去了盔甲,捆绑起来。两厢的将佐那个身上没有许多把柄,个个面如土色,唯恐洪承畴找到自己头上,唯有杜文焕脸色一阵黑一阵白,上前求情,原来这杜文恒乃是他的同族兄弟,虽然血缘远了些,但也才刚刚出了五服。杜文焕在陕西军中威望颇高,他一出面,其他的几个总兵、副总兵、参将也纷纷跪下,连刘成也不得不跟着跪下替其求饶。洪承畴本来无意杀杜文恒,此人虽然是个庸碌无能之辈,但手下也有千余兵马,数百亲兵,若是杀了他只怕反而会激起手下将士投奔流贼。然而洪承畴并不马上接受众人的求情,厉声道:“数年来之所以剿贼无功,就是因为军纪废弛,尔等以国法为儿戏。若不加以振作,如何克敌制胜?杀一大将,本督师岂不痛心?然不斩杜文恒,将何以肃军纪,儆骄玩?今日非斩他不可!“

    杜文焕见状,只得脱去头盔,向前膝行数步,磕的头出鲜血:“杜文恒乃末将下属,其触犯军律,也是末将管制不严,还请督师大人将其罪责分一半在末将身上,饶他一条性命,让其戴罪立功!“

    “杜总兵何出此言?“洪承畴肃容道:”功是功,过是过,功过尚不可相抵,何况你们是两人。“

    杜文焕也不说话,只是跪在地上连连叩首。洪承畴良久之后叹道:“既然杜总兵如此恳求,那本官也只有法外开恩了,这样吧,杜总兵你便前往宁夏镇统兵,抵挡套虏。杜文恒!”

    “末将在!”杜文恒赶忙向前膝行两步。

    “姑且看在杜总兵份上,本总督便法外施恩,饶了这一遭,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先重责五十鞭子,革职留用,戴罪立功,诸位将军请起!”(。)

第一百二十五章 浮桥() 
刘成在一旁看的清楚,洪承畴的目的除了是要借着杜文恒来杀鸡给猴看,吓唬诸将之外,更要紧的是夺去前任总督杨鹤的亲信杜文焕的兵权,宁夏镇是三边总督所辖的诸镇中最偏远的一个,杨鹤这么做分明是为了将兵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厮好厉害的手腕!”刘成心中暗想:“千万不能有把柄落在他手上,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此番军议结束之后,就金可能快的回朝邑去,多一天都留不得!”

    刘成正思忖间,那杜文恒已经被行过刑,被架了上来跪下谢恩,看着他血迹斑斑的衣衫,众将都下意识的低下了头。洪承畴瞟了中军官一眼,会意的他立即做了个手势,白虎堂上和廊下的护卫、仆从纷纷退了下去。洪承畴开始指示起进兵方略来,他将流贼较多的区域按照子午岭划分成东西两块,采取先西后东,集中兵力加以进剿的方略,打算用一年、最多两年的时间剿灭西北乱事。

    “彼贼众虽多,但多为乌合之众,能战之悍贼不过十分之一,若将其剿灭一二,余贼自然不攻自破,或逃窜于穷荒之地,或下马乞降,对此方略,诸位有何高见?“

    面对洪承畴的询问,众将唯唯称是。刘成也不由得暗自佩服洪承畴不愧为明末朝廷一方少数几个文武双全的督臣,制定的这个计划十分具有针对性。虽说作为三边总督,洪承畴统辖西北多个边镇,兵力的确不少,但实际上这些边镇的主要任务是抵抗草原上的游牧骑兵,能够抽调的机动兵力并不多。而按照他的方略,明军在陕西的驻军将各守防区,将眼下流贼横行的黄土高原地区划分为两大块,如此一来,除了少数精锐机动部队以外,绝大部分明军都无需离开自己的驻地太远。无疑就减少了许多开支,即使在欠发军饷的情况下,身为主军的守兵的战斗力也比较有保证。而先东后西则可以防止流民在来年冬天黄河封冻时逃到山西去,即使没有消灭的农民军。也将被迫向西撤退,众所周知,陕西省的西部要比东部贫瘠的多,饥饿和寒冷可以替明军省下许多力气的。

    在讲解完方略后,洪承畴便退入节堂歇息。诸将在他离开后方才从白虎堂鱼贯退出,在二门外的厢房里用茶吃点心,他们将等待着洪承畴的召见,以面授机宜。洪承畴很明白众人的心理,下属可以接受上司在众人面前表现的矜持和傲慢,因为那是体制的需要;但是在私下底单独会面时,表现的亲热而又友善,不但不会引起属下的轻视,反而会赢得他们的好感,愿意出力做事。因此洪承畴无论召见的是何人。总是直接称呼对方的字而非官职,他的记忆力很好,不但能够准确的叫出对方的姓名和字号,还能提到对方的籍贯和过去的履历,就这样,洪承畴不但成功的驱除了武将对文官特有的那种反感,还给许多将领留下了一个容易亲近的好印象。

    刘成虽然已经做到了参将,但在等待召见的众将佐中还是属于地位较低的几个。因此等到自己的名字被叫到,已经是接近尾声了。不过让众人颇为惊讶的是洪承畴居然是单独接见,而非像其他参将一样三四个、四五个一起。他们将这看成是新任的总督的特别看重。

    刘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节堂,敛衽行礼。而洪承畴的态度显得特别的亲切,与方才在白虎堂上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他像一个世交长辈那样询问了刘成的家庭情况、过往的经历、甚至还打听了刘成是否婚配,最后才问道其手下的军队人数和粮饷情况。当从刘成口中得知麾下已经有了两千多甲械齐全的士兵时,不由得点头叹道:“诸将军中皆不满额,唯有刘将军你麾下部伍齐整,甲械完全,果然是治军有方呀!”

    “这也是多亏洪大人的体谅!”刘成赶忙拍了拍新上司的马屁:“末将在宜川的所作所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