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芳贤王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德芳贤王之路-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潘将军,辽军目前已攻破寰州,气势正盛,而且我们还带着百姓,不宜正面与敌迎战,当下应暂避锋芒,末将以为,应领军向大石路进发,派人通报云州、朔州守将,待我们大军离开代州后,云州立刻发兵,我军也派出兵马前往应州,辽人见我军有动,必然调军迎战,我们就趁此让朔州的官民出城,然后进入石碣谷,派一千强弩手守住谷口,同时以骑兵加击,如此,三州军民均可保全。”

    王侁听后却摇摇头“杨将军此言差矣,我们有几万精兵,怎可畏敌!潘将军,不如留下百姓进朔州,我们领军直往雁门,再向马邑进军。”

    团练使刘文裕点点头“我赞成监军的策略,潘将军,杨将军,不如就如此吧。”

    “监军!”杨继业说道“如此不可!放弃百姓转攻气势正盛的辽军必然大败啊!”

    “杨将军!”王侁很是不快的说道“什么大败!尚未遇敌就说出这般话!你不是一直被称为杨无敌吗?今日辽军就在眼前,你竟然百般阻挠大军出战,该不是有了异心吧!”

    “王大人!你怎可如此说杨某!”杨继业说道“我杨继业绝非贪生怕死,但此时出战并非良机,功勋对为将者固然重要,但冒然进军只会让数万将士白白丢了性命!今日既然王大人说我杨某怕死,那我愿独自领兵战死沙场!”

    “好!”王侁笑了笑“杨将军号称无敌,当可克敌制胜,潘将军,不如就成全杨将军为国为民的忠心吧。”

    潘美看看刘文裕“刘大人,你认为呢?”

    “下官。。。也觉得杨将军会得胜而回。”

    潘美想了想“好,那本将就给你一千兵马。”

    “谢潘将军”杨继业点齐人马再次来到潘美三人前,目中含泪哽咽的说道“潘将军,末将此行恐难生还,我本北汉降将,按例当被处死,但陛下仁德,再予新生,又授兵权,此次,末将绝非放纵敌寇,而是希望找到有利时机再进军攻打,立下战功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但。。。今日,各位都认为是我杨某贪生,那我只有以死明志,潘将军,末将临行只有一请,望将军成全。”

    “杨将军请说。”

    杨继业伸手指指陈家谷口“请在陈家谷两边设伏步兵和强弩手,末将会尽力攻打辽军,但若战败,就是死也会将辽军引至此处,到时还请潘将军下令夹攻。”

    “好,本将会的。”

    “潘将军”杨继业看着潘美“请一定派兵守在这里,否则这一千兵马恐难生还,杨某此生更无法再报圣恩了。。。”

    “杨将军安心,本将会等你。”

352。第十三章 第六节 陈家谷杨继业亡(2)() 
杨继业领兵走后,潘美和王侁率军分别在陈家谷两旁设伏,辽军大将耶律色珍得到消息,立刻派出副部署萧达凛设伏,然后迎战杨继业,杨继业领兵冲锋,耶律色珍佯装战败,将杨继业引进伏圈,耶律色珍回击,宋军大败,杨继业立刻回撤,要将辽军也引进自己的伏圈,而陈家谷一边,王侁领军从凌晨等到入夜也没有看到杨继业,于是派人查看,但派出的人却未探明情况,回报辽军大败,王侁一听就急了,心里想不能让杨继业独自领功,于是带兵离开了陈家谷,意欲抢先报功,潘美一看王侁带兵离开,怎么也无法阻止,于是也带着大军沿灰河西南前进二十里,但没多久就得到了杨继业战败的消息,潘美惊觉不妙,再回陈家谷也来不及了,于是马上带着大军撤退,杨继业退守狼牙村,与敌军激战,然后将辽人引到了陈家谷,但向两边一看,不见一名宋军,杨继业悲痛流泪,只得咬紧牙关继续拼杀,杨继业虽没有读过书,但平日对下属十分照顾,所以跟随的士兵都愿为他效命疆场,但辽军人数是自己的几倍,看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杨继业心痛不已,辽军整兵之时,杨继业只剩下百余名残兵,他看着满身是伤,但神情坚毅的士兵说道“你们都还年轻,还有父母妻儿,不要和我死在一起,辽人就要最后一攻了,你们快走吧!”

    士兵们听此落泪,均下跪道“我等为将军麾下,岂可独自贪生,敌寇当前,我等愿与将军一同战死沙场,生为宋人,死为忠义,血染国土也不后退一步!”

    辽军很快再次发起猛攻,杨继业带着百余人奋力拼杀,自己身受数十处刀伤,战马也受了重伤,但仍旧斩杀了百余敌寇,其子杨延玉阵亡,刺史王贵用弓箭射杀数十敌军,矢尽后用双拳又打死几人,但最终被杀,宋军兵士已全部阵亡,辽军将领萧达凛见杨继业还在拼杀,于是用弓箭射伤杨继业,辽军一拥而上,将杨继业捆绑,杨继业无力的仰头叹息“杨某被同僚所忌,断送了一千将士的性命,也将自己逼上了绝路。。。陛下!臣无法再报圣恩!臣今被辽贼所擒,还有何颜面活在世间!”

    辽人见杨继业寻死,马上堵住其口,杨继业被俘以后,辽将劝他投降,但杨继业不答一语,绝食三天三夜而亡,年五十九岁。

    【传:柴郡主(959生人),令公杨继业长子杨延朗妻子。其父亲为五代后周世宗柴荣,其兄为周恭帝柴宗训。………史载杨继业之妻为折氏(后传为佘)二人长子杨延朗有子三人:杨传永;杨德征;杨文广。六子杨延贵有子:杨宗闵………为合民间传闻,文中将文广为延朗独子,杨门独嗣(正史:杨文广为杨延朗三子,生于1012年,卒于1074年,与狄青均为北宋名将。)】

353。第十三章 第六节 陈家谷杨继业亡(3)() 
杨家子嗣杨延朗突出重围回到京城,杨继业战死的消息传遍东京,朝廷上下都极为震惊和哀痛,太宗下旨录杨业子延朗、王贵子为官。

    【史载杨延朗为杨继业长子,大中祥符五年为避讳改名延昭,辽兵惧其勇猛,称其为南斗六星杨延朗,久之,人称杨六郎。其弟:延浦(殿直)、延训(供奉官)、延环(殿直)、延贵(殿直)、延彬(殿直)………为合民间传闻,本文不涉及他人。】

    雍熙三年七月,太宗再为其子改名:陈王元佑改名元僖,时年二十岁 元休改名元侃封韩王,时十八岁,冀王元儶改名元份。

    同月,贾黄中等奏报,审理认为曹彬等因不遵圣令部署而战败,应判死刑,太宗再令其他官员商讨此事。翌日,曹彬穿上白服等待朝廷惩处,对自己的罪行不推脱。第三日,太宗下旨,曹彬降职为右骁卫上将军,崔彦进降职为右武卫上将军,米信以下将领全部贬官。在北伐中战死的官员和军官以及被俘的人员,一律诏录他们的子孙为官。

    同时,朝廷任命田重进为马军都虞候。李继隆为马军都虞候,遥兼领云州防御使,并将山后归顺朝廷的百姓分别安置在河南府、许州、汝州等地,共七万八千余人。佥署枢密院事张齐贤因多次不愿迎合太宗意愿,在讨论边防之事时,张齐贤上奏愿至边关任职。太宗准许,任命张齐贤为给事中,知代州,与都部署潘美一同统领边关官兵。

    京城之中,处理好令公杨继业的后事,杨延朗回到府中,折太君与柴郡主等候在正堂,延朗拜过折太君,一家人伤心不已,柴郡主领着6岁的文广来到延朗前,文广抱着延朗痛哭,延朗摸摸文广的头说道“文广,现在你是杨家唯一的后嗣,我杨家一门精忠报国,不畏死,你要将此铭记于心。”

    文广坚定的点点头“孩儿要向爷爷、父亲和叔叔们一样,杀辽寇,报效大宋。”

    延朗抱着文广,在一旁的折太君和柴群主已是满面泪水。

    这时家丁通报“启禀太君,八贤王驾到”

    太君和延朗郡主刚要前去迎接,德芳已经走了进来“折老太君,小王有礼了”

    “王爷,不敢当,快请上座”折太君与德芳坐于堂上,德芳看着老太君和延朗说“老太君,延朗,万请节哀,想不到会是如此境况”

    “多谢王爷体恤”老太君说道

    延朗上前“王爷,杨家哪怕最后只剩下一员武将,也必将为国尽忠”

    德芳起身,叹了口气“延朗,有你杨家是我大宋之幸,社稷之福,本王拜谢了”

    延朗扶住德芳“王爷,保家卫国是杨家的责任,切勿如此”

    “本王这一拜又能弥补什么呢,可恨那潘美、王侁,本王定要奏明圣上,为你杨家战死的儿郎讨一个公道!”德芳甚是气愤。

    “王兄,朝中多是支持潘美的官员,王兄切不可鲁莽而行。”柴郡主说道

354。第十三章 第六节 陈家谷杨继业亡(4)() 
“云晴,不用担心为兄,本王不会激怒陛下,而且潘美此人本王还是多少有些了解的,此人善战,有勇有谋,曾受先帝褒奖,也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他绝非奸恶之徒,但此次陈家谷一役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王但求是非曲直,且陛下也要对天下臣民有个交代才是。”德芳对柴群主说道,然后转头看到文广“文广,到舅舅这里来”

    “是”文广走到德芳身边,德芳蹲下,扶着文广的肩膀“文广,舅舅听说你一直在练功,很是勤奋,你想做武将吗?”

    “嗯,文广也想上战场杀敌”文广很坚定的说道

    “上战场可不是好玩的事情”德芳抱着文广“舅舅想让你留在京中为官,远离征战,为杨家延续香火。”

    “不!我们杨家精忠报国,不畏死”文广认真的表情让德芳很惊讶

    “文广”柴郡主拉过文广“不许和舅舅这样说话”

    “不碍”德芳站起身“文广这么小就懂得精忠报国,倒是本王惭愧”德芳叹了口气“本王何尝不想为国守关,若是陛下应允,本王定会披甲以待。”说着摇摇头

    “王兄”柴群主走过来安慰道“千万别这样说,文广不懂事,王兄莫要怪罪”

    折太君也走过来“王爷已经做了很多,但老身以为,王爷留在京师对社稷会更有助益,想朝中诸多事务,陛下虽圣明,但不免有时为小人所蒙蔽,王爷如能及时出面,岂不是大宋之幸。”

    德芳看看折太君“谢谢老太君宽慰,本王自知资历浅薄,如能为国做些许事情,本王已是知足。”

    德芳走到延朗和柴郡主前“延朗、云晴,你们是本王的亲人,本王不想看到杨家再受到任何伤害,无论如何本王都会尽全力保护你们。”德芳抬头看看杨府“想必府中还有诸多事情要处理,本王不再叨扰,如有需要,随时派人通知本王”德芳对折太君拱手道别。

    “谢王兄”延朗和柴郡主恭送德芳离去。

    德芳回到府中,来到练武的空场,换上练功服,拍拍身体,感到有些不太适应,深吸了一口气,双腿并拢提拳于腰间,熟练的打了一套拳,收式之时气息稍喘,额头渗出不少汗,此时家俊走来,德芳转头看到他,一拳向他打去,家俊反应很快,接住招式,德芳脚下一扫,家俊起身一跃,两人对了数十招,家俊受到几拳,一直处于防守,不敢轻易还手,因为他不知道德芳今天为何如此,德芳因常居京城,久未练功,体力上明显下降,此时出拳朝向家俊眼部,家俊下意识的在双眼前挡住拳头,右手出拳一击,正中德芳胸口,德芳受拳倒地,刚好被过来请德芳会客的百里看到,百里赶紧喊道“宋家俊!你干什么!”然后跑了过去,扶起德芳“王爷,您有没有受伤?”

    德芳按着胸口摇摇手“不碍”

    “王爷,属下该死,伤到王爷”家俊赶紧跪下

355。第十三章 第六节 陈家谷杨继业亡(5)() 
“家俊,快起来,不是你的错”德芳看看百里“有什么事吗?”

    百里才想到要来做什么“王爷,陈王来看您”

    “元僖?”德芳揉揉胸口说“走吧”然后随百里来到正堂,陈王赵元僖见到德芳进来,上前道“王兄!近来可好?”

    德芳一直与元佐,元僖,元侃来往密切,所以看到元僖也是十分高兴“元僖,王兄一切都好,你这么忙,怎么有空来看我?”

    元僖笑笑“王兄笑我,王兄现在也是身兼数职,公务繁忙,小弟怎敢提辛劳。”

    德芳大笑“好好,王兄失言,快坐”两人落座,婢女奉上茶水。

    元僖看到德芳的衣服问道“王兄,这是刚刚练武回来吗?”

    德芳才意识到还未换衣服“不不,活动一下筋骨,太久没练武了,身体有些不适”

    元僖看看德芳“王兄可要保重身体,想王兄当年边关之时,就立下不少功勋,这次北征也斩杀了数百辽兵,可谓勇武,小王仍旧记得王兄当年的箭艺,也听闻王兄得太祖传授拳法棍法,如今已不再从武职,事务繁忙,但王兄也要适时调理,小王还想与王兄切磋一番呢”

    “元僖说笑了,王兄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