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芳贤王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德芳贤王之路-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卿觉得洛阳城可好?”太祖试探的询问

    “洛阳城井然有序,市集繁华,治安平稳,皇上隆恩所至,洛阳日后必定更加昌盛。”一个随从文官说道

    “洛阳,人杰地灵,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可谓圣贤云集,人文荟萃之地。”另一官员附言到。

    太祖点点头,心中甚为高兴:“看来众卿都觉得洛阳是个宝地,而汴京之中内需全仗水路由外运送,北疆屏障未在我手,一旦敌军南下将直逼澶州,万一都城临事被围,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朕命上将军于洛阳修建宫殿正式为了。。。”太祖正要提出迁都一事,突然晋王上前

    “陛下,洛阳历史厚实,民风淳朴,不失为宝地,但前几朝均曾迁都至此,但似乎。。。”晋王欲言又止,抬眼看着太祖皇帝,太祖闻听此言,略有不快神情一闪,晋王又低下头继续说道“但作为陪都来讲,洛阳当居首位,这城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县通衢,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可成为京城有力的依靠,陛下巡行时亦可来此休整。自陛下汴京建都以来,京城内外一片繁华,朝府用地规模已成,汴京亦得运河漕运之利,有通往江南之便,每年从江淮运来百万斛米可供给京师数十万大军,军事部署更是固若金汤,如今加上狄大人镇守的西京,百姓等定会欢心鼓舞,思安思稳,这都是陛下的英明所至。”晋王转过头看着狄继勋:“狄大人,您说本王所言可对?”

    狄继勋一愣,没想到晋王会问他,赶忙上前拱手道:“陛下英明神武,晋王德才兼备,臣跟随陛下与王爷征战多年,只知听从军令,其他的。。。臣有些愚钝”

    “晋王分明已经在警惕我了,看来日后还要更加小心应对”狄继勋心里暗暗想着,脑门已经有些汗水浸出。

    “臣等亦觉晋王所言甚是”多数大臣附和着,起居郎李符还上了奏折,陈述迁都八难,一切看上去都像是安排好的一般。

    太祖听此甚是不快,仍旧说道“朕迁都洛阳,乃权宜之计,长久之计当定都长安,朕将都城西迁,为据山河之险,裁汰冗兵,依周、汉故事,一统江山,若以汴京为根基,恐临事受难。”

    “陛下”晋王拱手大声说道“臣弟以为,平天下者,在德不在险。”

    太祖看着弟弟晋王,深吸一口气说道:“此事再议吧。”

13。第三章 第一节 太祖巡行西京(3)() 
太祖又看向狄继勋“继勋啊,朕封你节度使一职,授你军政之权,望你为朕固守洛阳。”

    狄继勋下跪道“臣定当竭尽所能,报效陛下”

    “快起来吧,此次巡视也正好和你话话家事,谈谈孩子们,哈哈哈,说到此,朕还真是高兴啊,再过几个月,你可就当外公了,到时朕一定会招你入京,共庆喜事”太祖说道此,笑容再次回到脸上。

    “是啊,德芳也要做父亲了,还真是快啊,恭喜皇兄,也恭喜狄大人了,你的女儿为我皇室又续香火了”晋王言道

    “臣与小女共沐皇恩,臣恭贺陛下”继勋说道

    “好,好,今晚设宴,我与晋王要和继勋畅饮。”太祖兴致很高

    此时京城中,两位丞相沈义伦与薛居正监朝,皇子德昭…德芳均立朝堂,下朝以后,沈义伦赶上德芳“殿下”

    德芳一惊,一看是沈义伦“丞相有事叮嘱?”

    “不,不,臣受陛下之招,明日就要赶往洛阳,殿下勿怪,臣只是前行想和殿下随意聊聊”

    “还请丞相指教”德芳恭敬的说

    “不敢不敢,只是闲谈,边走边说吧” 沈义伦言道

    “好”德芳和沈义伦一起步出宫门

    “此次陛下与晋王巡行西京,行前封赐殿下官爵,看来陛下是要培养殿下参与国事,锻炼锻炼” 沈义伦说

    “也许是吧,不过德芳年幼,资质愚钝,还请丞相不吝赐教”德芳又是恭敬的一拱手

    “殿下谦虚了,殿下乃圣上之子,听闻殿下学识涉猎甚广,武艺也精进了,相信日后必会有所大成”沈伦点头继续说道“据回报,陛下已册封殿下的岳父狄大人为节度使,镇守西京陪都洛阳,而且对其治地赞赏有佳” 沈义伦看着德芳。

    德芳停住脚步“节度使?”

    “是的,节度使,俸禄加倍,且再受节钺之权,看来陛下很中意狄大人,不过这也必然是因为殿下的缘故” 沈义伦微笑着说

    “我的缘故?岳父跟随父皇征战多年,是开国功臣,治理西京洛阳有功,行赏是父皇的隆恩,与德芳无关。。。”德芳解释道

    “臣听说殿下的皇子妃就要临盆,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沈义伦仍然面带笑容。

    “小儿出生只是德芳家中小事,不足以因此。。。”

    “皇家添子孙,岂是小事,更何况殿下是陛下的血脉,又是殿下的第一个孩子,圣上必然重视,行前的封赏就是最好的证明”沈义伦摸了摸胡子笑道

    “丞相”德芳问道“父皇不是已经决定要迁都了吗?为何此时要您去洛阳?”

    “老臣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听说迁都一事还要再议。”

    “再议?”德芳不解“丞相,上个月在崇政殿中父皇就说过,建都汴京乃暂稳国事所需,但此地无险可守,一旦临事恐将被困,若是为了大宋长久之计,理当西迁。”

    “是,陛下的确如此说过,但晋王一直不是很赞同。”

    “丞相,那这一次您去西京,是不是还要再商议一下?”

    “当是如此吧,陛下也曾说过,若是确立汴京为国首,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必尽敝,老臣亦觉陛下深谋远虑。”

    “丞相,父皇早已决意如此,而且狄将军也已建成宫殿,万事已备,若是丞相能说服王叔也赞同此事,那可是大功啊。”

    “呵呵呵,是,是,老臣也想为陛下分忧解困”沈义伦拱手道“殿下想必也要赶回内宫,看望皇子妃,沈义伦就不再打扰,殿下请”

    “丞相请”德芳让沈义伦先行,这也是宋朝的特点,尤其是初期,重视文臣,礼待文臣。

14。第三章 第一节 太祖巡行西京(4)() 
宫中这些月已传说皇上会封德芳为太子,因宋皇后多次向皇上进言,册封德芳太子一事,皇帝均安抚未定,但已能看出太祖开始重视德芳,一再使其参与国事,封赏赐爵,加封其周边侍从,现在又封狄继勋节度使,再再使人遐想。

    德芳回到内宫自己的住处,内侍百里跑了过来。

    “殿下回来了,小的给您更衣,好好休息一下”百里满眼笑容

    “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吗?你怎么笑成这样?”德芳笑着看看百里

    “殿下,您没听说吗?狄大人被封节度使了”百里很开心

    “哦,听说了,父皇隆恩浩荡”德芳对天一拱手,然后转身突然捏住百里的耳朵

    “哎呦,哎呦,殿下殿下,您这是干什么啊?很疼”百里叫着

    “你个小子,今早几时才起?要不是小茶水例行奉早茶,朝会我就去晚了,害得我在轿中还在整理衣服”德芳生气的又使劲拉了拉百里的耳朵。

    “小的知错了!殿下饶命啊!”百里使劲的叫着,一偏头看到狄妃站在台阶上,百里赶紧喊道“夫人,夫人来了!”

    德芳一听夫人就下意识的松开百里,转头看去,狄妃正在台阶之上看着他们二人笑着。

    “夫人”德芳走上前扶着狄妃“怎么不在屋里休息,可别伤到自己”德芳眼睛盯着狄妃鼓鼓的肚子,就好像看到一个新奇的东西一样。

    “整天休息,人都昏昏的,所以要出来走走,透透气”狄妃摸着肚子说

    “头昏?要不要找太医来看看?”德芳紧张的说

    “别傻了,我是说屋里总没有外面那么舒服,走动走动才好啊,要不你也几个月不出屋,看看你想不想出来”狄妃嘟着嘴说

    “呵呵”德芳傻笑着抓抓后颈“夫人说的是,那我陪夫人去花园走走吧”

    太祖与晋王回到京城,皇弟光美,皇子德昭德芳一同迎驾

    太祖停马于廷美前,下马牵绳问道:“皇弟可好?”

    “谢陛下关心,臣一切都好,近来朝堂也一切平顺”光美恭敬的回答

    “好,有劳光美守京”太祖向旁看去“我儿德昭德芳可好?”

    “儿臣一切都好”两人同声回答

    “嗯”太祖跃身上马,身手依旧矫健“回宫!”

    “回宫~~~~”马前官高声喧道

    一行人浩浩荡荡返回宫中。

15。第三章 第二节 太祖御赐金锏(1)() 
德芳17岁 狄妃18岁

    …

    976年9月,德芳长子惟叙出生,朝堂众臣拜贺。

    太祖皇帝十分高兴,亲自抱着惟叙言道:“他乃德芳嫡长子,所以朕为孙儿取名叙,惇叙九族,笃实懋功,此子额宽堂明,忠厚之相,必是至孝之人,这倒是很像德芳,哈哈哈,甚好甚好”

    群臣上前恭贺“恭贺陛下喜得金孙,皇室子孙世代福泽”

    “好,好,众卿快入座,今晚定要畅饮。”皇帝兴致极高“我儿德芳上前听封”突然太祖皇帝转言说道。

    德芳一愣,然后赶忙上前跪听太祖封旨

    “德芳年初已出合,现加封皇子德芳为观察使,月俸加倍,增食邑,上月在左一厢新建成的偏宫御铭,赐为皇子德芳府邸,父皇将御笔匾额,赐宫名南清宫”太祖一口气说完,好像早已决定如此。

    皇室规定,皇子出合即封王,但太祖皇帝为了两个皇子能够更好锻炼,均未封王,只是逐渐加封他们的官爵。出合也意味着皇子将要搬离内宫,独立生活,入住今后自己的“家”,从侍卫随从到伺候下人,均由三司另行指派,或者由主人自己推荐封职。

    “儿臣谢父皇恩典,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德芳伏地叩拜

    “德芳,明志产子之后又要离宫,可有不舍?”太祖问道

    “儿臣。。。每晨朝堂还可见父皇,但儿臣舍不得母后,母后近日身体一直不好,儿臣还想每日侍奉左右。。。”德芳不舍的低下头。

    “我儿至孝,朕感欣慰,父皇母后十分疼爱你与明志,所以大婚之后仍留你们在内宫居住,如今惟叙出生,你也当承担起为父之责,出宫之后好好照顾明志母子二人,不过德芳不必忧心,今后你仍可随时进宫看望母后,父皇命三司打制金锏一柄赐予我儿,出入内宫请安不必通报,若有擅自阻拦者,金锏可先斩后奏。”太祖皇帝肯定的说道

    殿下众人已鸦雀无声,谁也没料到会有如此封赏(锏,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一米二),属于短兵器,利于步战。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杀伤力十分可观,即使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御赐黄金锏,象征了一种皇权,先斩后奏,虽然皇帝说仅限于进出宫门,但日后谁还敢对这个小皇子无礼呢?

    晋王也是一惊,心里暗想到:“金锏。。。先斩后奏。。。看上去只是用来进出宫门之物,但恐怕这柄金锏的分量比王爵更高,赐予德芳这孩子意欲何为。。。”

    “儿臣惶恐。。。父皇恩赐出入内宫,儿臣已感恩之至,金锏还请父皇收回”德芳惶恐的说道

    “唉,这金锏只是一个令牌而已,务须多想,金锏也为兵器,就当做父皇赠与你的一件贴身之物吧,来去宫中途中,亦要保护自己,带刀带枪总是不方便的,金锏无刃,但其不失为一件护身之宝。”太祖解释道“德芳,月前赐给你的盘龙棍就曾是父皇十分得手的兵器,它随着父皇东征西讨御敌无数,从无败绩,父皇期望德芳也能有此大成。”

    其实不解释还好,解释之后反而无意间又给金锏增添了几分权力色彩。

16。第三章 第二节 太祖御赐金锏(2)() 
“。。。儿臣。。。谢父皇赏赐,儿臣定不负父皇厚望。。。”德芳伏地叩谢,周遭大臣仍不语,这时小婴儿的哭声打破了大殿中的寂静。

    “看看,看看,惟叙不高兴了,想他父亲得此封赏,竟无人恭贺”太祖轻拍惟叙继续说道:“是不是惟叙也想要封赏啊?”

    晋王闻听此言上前道:“陛下爱护德芳皇侄,臣等岂会不贺,只是此等丰厚封赏臣等还未见过,一时词穷,望陛下勿怪”晋王转身对德芳道“皇侄仁孝,陛下如此封赏真为少见,王叔恭喜皇侄了”

    光美也拱手道“德芳,王叔也恭喜你了。”

    “德芳谢两位王叔”德芳躬身回礼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群臣道贺

    “谢谢,谢谢”德芳一一拱手回礼。

    狄继勋晚间也回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