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芳贤王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德芳贤王之路-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夫人”德芳抱着狄妃和惟铃“我们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忘记吧。”

    狄妃点点头“对,都忘记。”

    “夫人,惟熙刚受了皇命,明日就要同守节兄长一同前往郓州了。”

    “什么?郓州?哥哥和惟熙都要去吗?”

    “是的,惟熙已经去准备了,兄长一会就来,夫人,回去休息一下吧,不然兄长若是看到夫人这般,会怪我没有照顾好夫人的。”德芳看着狄妃说道

    狄妃点点头“臣妾让王爷担心了。”

    “只要夫人没事就好”德芳扶着狄妃“铃儿,你也去休息一下吧,可别伤到自己。”

    “父王别担心”惟铃也扶着狄妃“母后,咱们回去吧。”

    晚间,狄守节来到南清宫,用过晚膳后守节问道“娘娘,近日身体可曾好些?”

    狄妃点点头“好多了,没有大碍,哥哥不用担心。”

    “兄长”德芳说道“陛下时常会赏赐补品,孤王也会好好照顾夫人,请兄长放心。”

    ………4446+316625……》

第1210章 真宗强兵研火器4() 
守节拱手“有王爷照顾娘娘,臣岂能不放心,只是臣只有娘娘这一个妹妹,只要一离开京城,不免有些挂心。”

    “谢谢哥哥,不过这次惟熙要和哥哥一同前往郓州,还请哥哥多多照顾他。”

    “王爷娘娘请放心,臣一定会保护惟熙不受伤害。”

    “惟熙”德芳叫道“还不谢谢舅舅”

    潘惟熙上前“谢谢舅舅,此次郓州勘灾,还请舅舅多加指点。”

    “好,好,听闻驸马文武双全,此次能随我一同前往,想必会多有助益。”狄守节点点头

    “舅舅”惟铃上前道“这是惟熙第一次受皇命办差,还请舅舅多多磨练他。”

    “哈哈哈”守节笑道“宝乐公主就是不同常人,驸马受命出京,公主非但没有阻拦,还让我磨练于他,实属难得,相信驸马也不会负宝乐所望的。”

    惟铃道“为大宋效力是为人臣子的责任,惟铃若是身为男儿身,也必将如此。”

    德芳笑道“夫人啊,咱们的铃儿还真是像极了以前的夫人。”

    “是啊”狄妃也笑着“铃儿啊,快坐下,别伤着自己。”

    潘惟熙赶紧扶着惟铃坐下,这时宋元翰走了进来“参见王爷、娘娘”

    “舅舅,有事吗?”德芳问道

    “王爷,我听说明天驸马就要和狄大人去郓州了,所以去了趟大相国寺求了两道护身符给他们带上。”

    “舅舅,你怎么总是做些无用的事?”德芳道

    宋元翰听此满脸尴尬的低着头。

    潘惟熙起身接过护身符“谢谢舅爷”转身道“父王,这是舅爷的一番心意,惟熙领受了,相信此行必会平安无事。”

    “是啊是啊”守节也说道“谢谢舅老爷了”

    宋元翰站在原地看着德芳,德芳笑笑“舅舅,别这样看着孤王,好像孤王欺负你一样,快坐吧。”

    宋元翰这才笑着坐下,惟叙、惟宪和惟能也来和潘惟熙说了很多话,当晚,狄守节住在南清宫中,第二日一早,守节与潘惟熙带领医官三十人前往郓州。

    郓州方面,步军都虞侯张进、内侍副都知阎承翰等带领周边各州壮丁三万人堵塞决口,并安抚灾民,各州郡均运送发放口粮,狄守节与潘惟熙赶到郓州,即刻遣医官治疗灾民,并开始巡查郓州灾况,结果发现知州马襄、通判孔勖等人,在黄河决口之时,不顾百姓安危,自己逃出城躲避,守节下令抓捕马襄、孔勖等人,潘惟熙带人很快将马襄、孔勖等抓捕归案,并将此事通报京城,真宗下旨将马襄、孔勖等撤职。

    守节与潘惟熙同各州郡官员协同处理郓州事务,灾民未出现恐慌,并已得到妥善安置,灾情本已稍有好转,岂料时值雨天,竟持续一月之久,城内积水持续漫涨,眼看郓州城已难以停留,守节立刻通报朝廷。

    六月,工部郎中陈若拙与阎承翰请命前往郓州,在两人的主持下,将郓州城迁徙至原址东南五十里的汶阳乡高原地带,征集临近各州工匠重建郓州城,安顿百姓入住新城。……4446+323689……》

第1211章 真宗强兵研火器5() 
七月,江南转运使任中立上书朝廷在饶州恢复茶仓置场,收购浮梁、婺源、祁门县一带的茶叶。但由于当地山水险恶,运送艰难,茶民送交茶叶非常不便。于是朝廷准奏,命各自恢复往日储放茶叶的仓廒,以便茶民就近交纳。

    九月,真宗下令建置群牧司官署,掌内外厩牧之事,包括检查马的繁殖与损失情形,转发有关马政的诏令、文件给养马院和养马监等(官员设群牧制置使、同群牧制置使、群牧使、同群牧使、群牧都监、群牧判官)其中购进马匹、交易等事项由群牧制置使与群牧使共同负责,司内马匹照管等事务则由群牧副使直接处理(元丰改制后,群牧司并入太仆寺)

    同月,狄守节与潘惟熙返回京城,受到真宗褒奖,守节官升二级,潘惟熙封团练使加将军衔,并任命潘惟熙负责皇宫大庆门、宣佑门的职守,在兵部挂职磨勘。

    “惟熙,此次郓州之行你达成皇命而归,父王十分欣慰。”德芳笑着说

    “谢父王,全赖陛下信任,舅舅的指点照料,惟熙才有此功。”

    “好,宗廷”德芳看看赵宗廷说道“你有如此外甥,总该放心了吧,呵呵呵”

    “是,此次谢王爷成全臣之请,不然惟熙如何立此大功。”

    德芳点点头“宗廷之心,孤王甚为了解,惟熙也不负众望,达成皇命而回,还立下大功,此次还受命负责大庆门、宣佑门职守,兵部磨勘,可谓前途无量。”

    赵宗廷摇摇头叹了口气“可惜啊”

    “可惜?”德芳看看赵宗廷“宗廷何故叹息?”

    在座的众人也很不解的看着赵宗廷,赵宗廷也看了看众人,觉得确实有些失言了,于是道“臣失言了,臣只是觉得。文职会好一些。”

    “哈哈哈哈”德芳笑道“宗廷啊,孤王知道你在想什么,所谓文三武五,武职的升任的确时日很长,不过只要恪尽职守,升官受赏也并非难事。”

    “是啊”狄妃也说道“哥哥也是武职,但深受陛下赏识与信任,督办了不少要事。”

    “赵大人”狄守节说道“此次惟熙随下官勘灾,表现十分优异,不但亲自带兵巡查灾况,还协助医官照顾灾民,期间因为太过劳累还病了许久,因为这些,陛下对惟熙赏识有加,但惟熙现在还不满二十岁,能有此成绩,实属难得,所以赵大人不必担心惟熙的仕途,有王爷和下官在朝,一定会照顾惟熙的。”

    “宗廷啊”德芳道“你想的太多了,如今惟熙已经是孤王的驸马了,你还怕他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吗?呵呵呵,以孤王看,惟熙将来必成陛下的股肱之臣。”

    一旁的惟叙也说道“赵大人,我父王也曾初任武职,您看我们兄弟三人也都是如此,只要能为朝廷效力,文职武职又有什么关系呢,更况,我大宋太祖太宗也都是武职出身。”

    ………4446+326023……》

第1212章 真宗强兵研火器6() 
听此,赵宗廷有些尴尬,他是文人世家,一直不太喜欢武职,觉得打打杀杀的实在不妥,但是赵氏皇族均是武职出身,因此平定天下,创立大宋,而且潘惟熙的父亲潘美也是将军,自己只是他舅父,他今日之语的确有些不当,所以一听惟叙的话,马上起身“王爷,老臣不是此意,老臣知罪”

    “叙儿!”德芳看看惟叙“你怎可如此无礼!还不给赵大人赔罪!”

    惟叙起身“孩儿知错!还请赵大人原谅!”

    “不不不,王子殿下所言道

    “宗廷”德芳起身扶着赵宗廷“叙儿并非指责你,他想说的是,文职武职皆是我大宋不可缺少之人,从我大宋建国至今,战事不断,多少武将战死沙场,但仍有无数血性儿郎为保家国报考武职,如今辽人对我大宋虎视眈眈,陛下对武职之人甚为厚待,孤王知道宗廷疼爱惟熙,希望他成为文官,然惟熙本就是武将之后,今也愿为武将,可算是秉承父业,更况惟熙文武全才,实乃朝廷之幸啊,呵呵呵”德芳拍拍赵宗廷的肩膀“再说,不到万不得已,孤王也不愿惟熙真上战场,不然孤王的铃儿怎么办呢?你说是不是啊?”

    “王爷所言甚是,老臣失礼之至”赵宗廷拜道

    “宗廷,你是御史,乃监察百官之要职,陛下对宗廷可是甚为赏识,如今你与孤王已成亲家,相信凭借我等之力,必可辅助陛下整顿朝纲,保我大宋祖宗基业。”

    “是!王爷,臣赵宗廷誓死为宋!”

    “宗廷,你可不能死,呵呵呵,大宋还需要像你这样的官员为陛下勘察百官呢”

    “谢王爷!”赵宗廷拜道

    狄妃起身“现在哥哥与惟熙都平安回来了,再看看铃儿,又快临产,件件都是喜事,今日赵大人就留在府内,与王爷好好喝上一杯,也算是给哥哥和惟熙庆功了。”

    “不错,夫人所言甚合孤王之意,宗廷就不要推辞了。”

    “谢王爷、娘娘厚待,臣拜谢。”

    咸平三年九月,神卫水军将官唐福献上火箭、火毬、火蒺藜等火器,真宗为此召见德芳询问道“皇兄,唐福所献之火箭、火毬、火蒺藜等朕已看过,听闻太祖之时也曾用过此些火器作战,不知皇兄可有知晓?”

    “回陛下,确是如此,太祖开宝年间就已开始以这种火药制造火器用于作战,其效力巨大,多数时候甚至可扭转战局。”

    “火药?竟有如此威力?”真宗问道

    “是,陛下,这种会着火的药本是术士在炼丹之时偶然发现的,大多用于炼丹制药,火量如蜡烛一般,烟气又重,并无大的作用。但在太祖年间,臣随曹彬将军平定南唐之时,我大宋水军就已开始使用这种火药制成火器攻战,就拿火蒺藜来说,其物原型本为火毬,不同之处在于其除用火药成包,加上助燃的沥青和有毒的砒霜等物之外,再将有刺的铁蒺藜加入其中,作战之时点燃引线用抛石机抛向敌军,爆开之时产生极亮的云雾和尘埃,可使敌兵灼伤中毒,即便不能以火毒伤之,其中的火蒺藜也可将敌兵刺伤刺死,其威力不可小觑。”

    “那真是太好了!若是能够大量制造,运送至边关,那就可抵御辽人,保边城无虞了,哈哈哈”真宗笑道

    “陛下”德芳奏道“虽然火器威力巨大,也曾用于战事,然目前大量制造颇为困难,且运送不易,很容易伤及自身,如遇潮冷之时,又不易保存,很快就会失去效用。”

    “原来如此。”真宗想着“那要怎么办呢?”

    “回陛下,我大宋有不少能工巧匠,更有精通火器之人,陛下可发布榜文,鼓励研制火器,相信必有能人达成陛下之愿。”

    “好!就这么办!朕即刻下旨各州郡及兵站驻军,凡可制造火器者,皆升官职,并予重赏。”

    此后,宋朝军中不断研制火器,技术日趋成熟,1002咸平五年九月,冀州团练使石普上奏朝廷,称能制造火箭、火球,并在皇宫中作了演范。

    【火药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宋朝开宝三年970年,冯继昇向太祖献上“火箭法”,火药开始正式用于军事,日后技术愈加成熟完善。】……4446+333015……》

第1213章 益州戍卒起叛乱1() 
德芳41岁王妃42岁长子惟叙24岁次子惟宪22岁幼子惟能20岁

    惟铃18岁真宗(赵恒)32岁

    ………

    咸平三年,自淳化四年至至道元年的川蜀王小‘波’、李顺起义后,虽然朝廷平息了叛‘乱’,但民心依旧不稳,此时负责镇守益州的将领为符昭寿,符昭寿是何人?他正是宋朝开国功臣之一符彦卿将军的三子,也就是德芳二夫人符晓笛的叔父。。 更新好快。

    但符昭寿与他的哥哥符昭愿不同,他‘性’情骄纵,不喜军务,到达益州之后召集了大量的织锦工人织作,还派人到市集收取所需物品,纵容下属勒索掠夺。

    此事被人举报到兵部,德芳见是从益州而来的折子,便向兵部‘侍’郎齐元朗问道“齐大人,益州何事?”

    “回王爷,不是什么大事,有人奏说益州守将符昭寿有些骄纵,请朝廷可以换将”

    “哦?换将?那可不是什么小事,齐大人可要奏明圣上”德芳说道

    “王爷不必忧心,符将军虽有些骄纵,但还不至严重到换将,这一定是下属肆意上书,无视主将之举。”

    “齐大人所言差矣,边关守将骄纵不羁,如何守关带兵?更况川蜀经历叛‘乱’,民心不安,这种情况之下,更应有所重视才对。”

    “王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