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芳贤王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德芳贤王之路- 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夫人,才说兄长许久未来,没想到今天就过来了,还真是兄妹亲情相通啊,呵呵呵”

    狄守节走进膳堂一看众人愣了一下“下官叩见王爷娘娘千岁。”

    “兄长快免礼,来的正好啊。”

    “下官不知王爷娘娘宴客,打扰之处还请王爷娘娘勿怪。”

    “兄长这是什么话,只是平常的小宴而已,而且娘娘近日十分挂念兄长,今日来得刚刚好,看看,这可是呼延将军今早才猎得的野味,酒也是早上新到的,难得今日朝中的贤臣能吏聚此一桌,兄长也一起喝一杯吧。”

    “这。”狄守节看看几人“下官失礼了。”

    “哥哥”狄妃起身拉着狄守节“快坐,今日王爷设宴,都只是随意聊聊而已,人多热闹一些,哥哥来得是时候。”

    “是啊”德芳点点头“兄长快坐”

    “谢王爷,娘娘”狄守节也对其他人拱拱手“呼延将军,张大人,寇大人。”

    三人回礼“狄大人”

    德芳给狄守节倒上酒“兄长,怎么三个多月都没来王府呢?是否公务在身?”

    “回王爷,下官是去了西京办差,本来很快就回的,不过又接到陛下谕旨,要下官到川蜀巡察边务,今日未时才入城,见驾之后就赶来南清宫了。”

    “兄长果然是深得陛下信任,不过公务如此繁重,一定十分辛苦吧?”

    “这是下官应该做的,不敢提辛苦二字。”

    “兄长”德芳拿起酒杯“孤王先敬兄长一杯。”

    “下官不敢,王爷请。”两人饮下一杯,狄妃问道“哥哥,怎么出宫之后不回府看看嫂嫂就来王府了呢?”

    “娘娘,下官是受人之托,给王爷送封信。”狄守节拿出一封信“王爷,这是张咏张大人要下官带给王爷的信。”

    “有劳兄长了”德芳接过信打开,信封之内除了信还有一张手掌大的纸“这是什么?”

    “王爷”狄守节指指小纸“这张纸叫交子,张大人在信中有此说明。”

    “交子?”德芳看着信“嗯,这倒是有趣。”

    “王爷”张齐贤问道“什么交子?”

    “张大人信上说,近期在川蜀之内出现了一处名为交子铺户的楼屋,主人早年是当地镖局的镖头,张大人去了解过,据此人所述,这交子是为了在川蜀营商之人而设,因为商人常常携带大量银两往来,十分不便,所以就由他代为保管,铺户将银钱的数额写在楮纸上,盖上铺户印章,再交给银钱主人,铺户收取少量铜钱即可,所以这张纸就叫交子。”德芳拿给张齐贤“这是张大人自己存入的十两银子凭证。”

    张齐贤和寇准看着这个叫交子的纸很是新奇,呼延赞一把抢过去正反看了看“就这样一张纸能值十两银子?”

    “呼延将军,拿来”德芳伸手拿过交子“被弄坏了你可是要赔给张大人十两银子呢。”

    “这个张大人真逗,还自己存十两,就换回张纸”呼延赞撇撇嘴“他一定是脑子坏了”

第1081章 交子现世 能吏怪习7() 
“唉”德芳摇摇手“张大人说了,他要好好去看看这个交子铺户,向主人详细问明情况,如果可能,他想将此方法呈报朝廷,由官府接管此事,如此便可解困商旅携带大量银钱之不安,又可为朝廷增加收入,于国百利无害。”

    张齐贤点点头“张大人真是思虑周远,一张楮纸就解决了诸多问题,家国又可因此得利,这可是创了历朝历代币制之新,若真可成事,那必定丹青史册。”

    “不错”德芳看着交子点点头“真是不可思议啊,数十两,数百两,乃至数千数万两,只需一张楮纸便可如何轻易的拿在手中,张大人的远见还真是厉害。”

    狄守节也说道“是,王爷,下官也曾到过那交子铺户,放置银两之处真可谓固若金汤,门禁内外三层,多人把守,开锁钥匙由不同人保管,账册所银钱主人清清楚楚,张大人也大力支持,派官兵每日在附近巡视,到铺户存银的商人也越来越多。”

    “好,好”德芳收起信“不过张大人很快就要回京复命了,孤王稍后回信给他,这件事就让他好好筹划,不要因回京而中断。”

    【随着宋代经济的大幅发展,交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后又出现了商人联合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分铺,而且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逐渐有了极高的信誉,由于商人之间交易银钱越加巨大,为避免大量银钱搬运的麻烦,逐渐开始直接用交子来支付。宋真宗景德初年,张咏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由朝廷指定的十六户富商经营。宋仁宗天圣元年,朝廷设益州交子务,以本钱36万贯为准备金,发行“官交子”126万贯,至此,纸币正式诞生。】

    “王爷,此次下官在张大人府上时,还遇到一件趣事。”

    “哦?说来听听。”

    “那日下官在张大人府中谈事,正好来了几员京官,按往例,他们应该到府参拜张大人才是。”

    “的确如此,京中派去川蜀的官员应向知府参拜。”

    “但其中有一人不知为何偏偏不肯向张大人参拜。”

    “哦?那他的胆子倒是挺大的。”

    “是啊,当时张大人十分生气,当场就怒斥道:你除非辞官,否则必须向本府参拜!”

    “张大人的脾气可是不得了,没想到真有人敢惹他,呵呵呵,后来呢?”

    “那京官倒也倔强,非但没有参拜,还对张大人说辞官就辞官,然后转身就走了,没过多久,他就呈上一封辞呈,上面只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张大人看到这两句大为赞赏,立刻怒意全无,还走下台阶握着京官的手说:没想到此处竟有才子,本府竟如此无知,方才对你无礼之处,还请不要怪罪。说完就拉着京官去了大厅,设宴相请,谈至深夜,还将辞呈还给京官,此后便把京官奉为上宾呢。”

第1082章 交子现世 能吏怪习8() 
德芳听此笑道“张大人是出了名的怪人啊,哈哈哈,你们知不知道,这个张大人平日最不喜欢客人向他跪拜,每当有客到府,他就让人告知不必行礼,但客人仍旧跪拜的话,张大人就恼怒不已,曾让人叩头不止或是大声责骂,领教过的人真是狼狈不已呢。”

    呼延赞也笑道“都说本将脾气坏,这个张大人比我还厉害呢,哈哈哈”

    狄守节拱手“呼延将军是直率之人”

    “狄大人说得对”呼延赞举起杯“来,本将敬狄大人一杯。”

    “谢谢呼延将军,请。”狄守节饮下酒,德芳问道“兄长,在张大人府上没受委屈吧?要是他敢说你,孤王可饶不了他。”

    “没有,没有,张大人对下官十分客气”狄守节说道“张大人脾气虽然不太好,不过十分体恤下属,因为朝廷有令,凡是去川蜀任职的官员均不得携带家眷,不少人因此苦闷,张大人到任后,官员均惧怕他治吏严厉,都不敢娶妾买婢,张大人得知以后,就先自己买了几名侍妾,下属见此就开始效仿,前阵子张大人接到朝廷之令,三个月后返京,于是就将自己买回的侍妾父母叫到府上,自己拿出俸禄为他们再选夫君,令人意外的是,娶到这些侍妾的男子都对张大人感激不已。”

    “啊?”呼延赞瞪着眼睛看着狄守节“这些男人傻啊!娶了张大人的侍妾还感激他?”

    “呼延将军有所不知”狄守节说道“这些侍妾虽跟随张大人三年,但每个人都是完璧之身,当初张大人娶她们都是为了让下属不再有顾虑,因此自己只是做做样子,并未对她们有丝毫不敬。”

    张齐贤看着德芳“王爷,当初您推举张大人上任川蜀,真是慧眼识人啊,张大人为国为民,体恤下属,乃家国栋梁,陛下肱骨之臣。”

    “嗯,张大人之能不仅仅如此啊,等他回京,相信陛下还有重任给他”德芳看看众人“诸位都是我大宋的贤臣能吏,有你们在朝为官,那才是社稷之幸,百姓之福啊。”

    “王爷抬举,下官等职责所在,不敢居功。”

    “有功必表,有能当赏,朝廷绝不吝啬银钱封赏,我大宋求贤若渴,贤臣能吏、勇武悍将必有施展之处”德芳举杯“孤王在此敬诸位贤臣一杯,望各位尽力辅佐陛下,匡扶大宋社稷!”

    “下官等必将竭尽所能报效大宋!谢王爷!”

    众人满饮之后,呼延赞站起身用筷子扎起一块肉“张大人!都说你肚大如桶!今天本将就要与你比试比试!看谁最厉害!”

    “呼延将军”德芳晃晃手“看着你虎背熊腰的,不过饭量肯定没张大人厉害,别自讨苦吃,算了吧。”

    “不行!”呼延赞看着张齐贤“张大人,你敢不敢!”

    张齐贤笑笑“呼延将军相请,我就奉陪吧,不过谈不上比试,王爷盛情设宴,咱们多吃一些不要浪费王府的膳食嘛”

    德芳听此赶紧先夹了几筷子菜到狄妃的盘子里“夫人,兄长,那咱们赶紧吃点,有张大人和呼延将军在,怕是最后咱们都没得吃了。”

    众人大笑声中饮酒用膳,畅快不已。

第1083章 减免岁赋1() 
德芳39岁王妃40岁长子惟叙22岁次子惟宪20岁幼子惟能18岁

    惟铃16岁真宗(赵恒)30岁

    ……

    咸平元年八月,真宗在崇政殿与德芳、丞相李沆、副相王旦议政。

    “三位爱卿,朕即位至今已一年有余,各项事务都平顺进行,现,唯有岁赋之事朕还未有过问,近日闻报,仍有诸多岁赋拖欠之事,所以朕今日召三位前来,不知三位爱卿可有良策?”真宗问道

    丞相李沆上前道“陛下,岁赋之事一直是由三司负责,臣也曾接到此事的奏报,已责令三司尽速处理回报。”

    德芳点点头“陛下,此事不必过于忧心,岁赋拖欠之事,历年时有发生,但最后都得以妥善解决。”

    “嗯,那就好,想朕刚刚即位,诸多事务都有赖众臣辅佐,朕不希望出现什么差池之事,有负祖宗。”真宗说道

    德芳说道“陛下是圣德之君,定会守护祖宗基业,开创社稷之盛。”

    “谢谢皇兄宽慰”真宗点点头,站起身说道“两位丞相”

    “臣在”李沆、王旦拱手道

    “岁赋之事,可小可大,涉及全宋的百姓,朕想由两位丞相亲自督办此事。”

    “臣等遵旨”

    “陛下”德芳上前“丞相执掌家国政事,为要务旨令之臣,此时正值陛下登基之初,如若因岁赋一事牵扯丞相过多时日,则不利于陛下处理国务要事”

    真宗想了想,点点头道“那以皇兄之见,应当如何处理为好?”

    “臣请命,督办岁赋拖欠之事。”

    “皇兄也政务繁多,怕是会让皇兄过于劳累”

    “臣执掌之事务,怎比陛下与丞相之繁,陛下不必担忧,臣会妥善处理此事”

    真宗点点头“好,那就有劳皇兄为朕处理岁赋之事”

    “臣遵旨”德芳与李沆、王旦退出崇政殿。

    三人一同向外宫门走去,李沆说道“王爷,岁赋之事繁杂不堪,又涉及诸多百姓与官员,王爷督办此事,恐会劳心不已。”

    “谢谢丞相关心,岁赋乃家国大事,陛下又甚为挂心,为臣之责,就是为陛下分忧理政,辛劳不敢提,只希望能够妥善处理好此事。”

    “王爷乃贤德之人,臣甚为感佩”

    “丞相言重了,丞相与陛下议政,每日诸多繁务,倒是应该好好保重才是”

    “谢谢王爷”

    “李相”王旦说道“陛下即位不久,您每日都上报各地的水旱灾情和匪盗之事,这些不过平常小事,并非大旱大灾,各地官府足以应对,您又何必上奏这些使陛下烦心。”

    “王副相此言差矣”李沆说道“陛下初为九五,应多知天下百姓疾苦,陛下年轻,正是血气方刚之时,若此时官员只上奏太平之事,陛下怎会全心国事?说句不敬的话,就算陛下不留恋后宫女色,也必会大兴土木、穷兵黩武或笃信鬼神,李某老矣,或许没有太多时日看到这些,但副相日后就要为此而忧心了。”

1084。第1084章 减免岁赋2() 
第二十五章第十节减免岁赋王旦点点头“李相所言倒也在理,哎。如今西北又起战事,我大宋何时才能安享太平,我们这些官员可以悠闲的外出游宴呢。”

    “从他面去看,这未尝不是好事”李沆道“家国邻有强大的敌寇,这时时使我们保持着警觉,文武官员丝毫不敢懈怠,即便日后战事不再,天下太平,你我以及朝堂的大臣也未必高枕无忧,王副相,本相今日之言,切记切记。”

    “是,李相”王旦拱手

    德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