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芳贤王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德芳贤王之路-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本将倒是听人说过,没想到真有这事啊?”

    “嗯,当然有”金尚德拿出一枚铜钱说道“不如打个赌,若是金某赢,孔将军就输我一枚铜板。”

第914章 第二十三章 十七节 狄妃忽病愈7() 
“那。。。那要是国手输了呢?”

    “那就没辙了”

    “没辙了?”

    “金某要是输了,那这事可大了”金尚德背着手“到时候金某和孔将军一起被陛下治罪,半个铜板都没了。”

    “啊?”孔将军大惊“那我还是赶紧去找王爷吧。”

    金尚德拉住孔将军“将军,金某逗你呢,没事的,安心等吧。”

    “国手啊,这可不是玩笑的时候,王爷娘娘若真的有事,我的脑袋保不住也就算了,可我的家小怎么办。”

    “孔将军宽心,宽心”金尚德笑笑“金某虽不会掐算,但就凭王爷这封亲笔信,金某保证娘娘急症已消,王爷也很快就会抵达蔡州。”

    孔将军看看金尚德“好,国手,那本将就再等一日,若明天酉时王爷娘娘还未到蔡州,本将一定要派人南下相迎。”

    “好,就听将军的。”

    这边,德芳一行近戌时也到达了蔡州城,但此刻城门早已关闭,守城军官看了看快到城门口的马车喊道“喂!别赶了!城门已闭!明日卯时再来!”

    家俊勒停马喊道“城门守将听好!八贤王、狄娘娘、宝乐公主到!速开城门迎驾!”

    城门守将一听王爷到了,赶忙跑去通知护卫将军、金国手和知县,此时三人正坐在厅中商量明天派人出城的事情,守将跑进大厅“将军!大人!王爷娘娘公主到南城门了!”

    “什么!”孔将军腾地一下站起身“确是王爷娘娘吗?”

    “回将军!来的是三马车驾,后栓白马一匹,两人赶车,三名护卫,车中人并未出篷,卑职也不知道是否真是王爷娘娘。”

    “孔将军”金尚德说道“王爷出京时骑得的是白马祥瑞,护卫是宋将军、崇明和尚恩,赶车的是百总管,娘娘、公主所乘的正是三马篷车,如此来看,当不会有错,事不宜迟,咱们还是一起去南城门吧。”

    “好!国手请!”

    城外,德芳走下车动动腰摇摇头“哎呦。。。脖子有点疼。。。”

    “王爷”百里走到德芳身边“是不是靠久了不舒服?小的帮您揉揉。”

    “嗯”百里帮德芳揉着肩膀和脖子,好一会百里说道“王爷,这些人也太慢了,就让您在城外这么等着。”

    “家俊”德芳道“催催他们,娘娘和小公主累着呢,再晚还怎么好好休息。”

    “是!”家俊对着城门守城喊道“城门守将!还不速开城门!”

    “等一等”守卒回道“守将去通报知县大人了!”

    百里转身喊道“喂!你不会先把城门打开啊!”

    “没有知县和守将的命令不能开!”

    “那你还不去催!让王爷娘娘在城外等着,你们知县和守将有几个脑袋啊!”

    正说着话,护卫将军带人跑来“快开城门!”

    南城门打开,孔将军、金尚德和知县来到车马前,德芳先说道“国手,一定是你走的太慢,孤王可是站了许久呢。”

    “下官向王爷请罪”金尚德下跪道,孔将军和知县、守将等众人赶快跪拜“叩见王爷千岁!”

第915章 第二十三章 十七节 狄妃忽病愈8() 
德芳扶起金尚德“国手急赶来到蔡州,孤王却晚到数日,怪也怪孤王自己,呵呵呵,众位,也都起来吧,先进城再说。”

    众人来到堂中,德芳狄妃和惟铃落座,众人跪拜行礼“叩见八贤王、狄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宝乐公主万福!”

    “众位请起”德芳说道“孔将军,怎么你也来蔡州了?”

    “回王爷,陛下接到王爷书信,甚为担心,特派末将带了十六人暖轿,领五十禁卫军来此护卫王爷娘娘回京。”

    “什么?”德芳问道“陛下特派孔将军来此接孤王和娘娘?”

    “是,王爷,陛下说娘娘凤体违和,一路颠簸,所以让末将带了皇后娘娘的暖轿来此接王妃娘娘。”

    德芳看看狄妃“夫人,没想到陛下还派了孔将军和暖轿来,真是圣恩隆厚。”

    “是啊,陛下如此隆恩,回京臣妾当要入宫拜谢才是。”

    “嗯,理当如此”德芳点点头“孔将军,孤王晚到了几天,将军一定着急了吧?”

    “是,王爷,末将到此已有五日,一直未有王爷娘娘消息,本打算今日一早就派人出迎的,但是国手说娘娘已病愈,多等几日无妨。”孔将军看看金尚德“没想到娘娘真的病愈了。”

    德芳看看金尚德“国手,娘娘病愈连孤王都是意料之外,你又是如何得知的?”

    “王爷的书信”金尚德把自己的推测说了出来,德芳听后笑道“国手就是国手,知道的你是医术高明,不知道的以为你真的是会掐算呢,哈哈哈”

    “王爷”金尚德说道“此时已过戌时,您和娘娘、小公主早些休息才是,下官先给娘娘诊脉,熬些汤药饮下,待回了京城再慢慢调养。”

    “对对”德芳点点头“娘娘身体要紧,孔将军,孤王想让娘娘再休养一天,后日启程回京。”

    “是,王爷,您和娘娘、小公主早些休息,末将明日准备,后日一早护送回京。”孔将军抬头看看德芳“王爷。。。末将。。。”

    “孔将军还有事?”

    “末将。。。有一事想。。。想请问王爷。”

    “何事?”

    孔将军怕德芳看到自己尴尬的神情,于是拱手挡住脸问道“王爷。。。娘娘病愈之后。。。您。。。为何没有再传信。。。传信回京或者。。。传信来蔡州?”

    “哦,这个事情啊。。。嗯。。。”德芳尴尬的笑笑“孤王忘了。”

    一听这话孔将军抬头看着德芳,德芳也看看孔将军“真是对不住孔将军了,娘娘一患恙,孤王这心乱如麻,却没想到才两天娘娘忽然就病愈了,孤王不放心,所以就放慢了行程,这一路孤王亲自照料娘娘,把传信的事情就给忘了。”

    “原来如此”孔将军拱拱手“末将只是担心王爷路上遇到什么事情,现在没事就好,王爷,您和娘娘、小公主早些休息。”

    “嗯,有劳孔将军了,早些休息吧,国手,你也去准备一下,孤王和娘娘稍后就过去。”德芳拍拍百里“你和可儿去收拾一下房间。”

    四人拱手后出了大堂,百里和可儿小跑着去了内院,金尚德刚要也跟去内院,孔将军却把他拉到了一边“国手,你真是高人,真的,本将服了。”

916。第916章 第二十三章 十七节 狄妃忽病愈9() 
“孔将军说笑了,王爷信中写得清清楚楚”金尚德轻声说道“再说,我对王爷的性情还是有些了解的,所以就依常理判断了。”

    “金大国手,您高明!高明!”孔将军拱拱手,从腰带中拿出一枚铜钱“国手,认赌服输,这枚铜板我给的心服口服。”

    金尚德接过铜板“那我就收下了,不过可千万别让王爷知道,呵呵”

    “那是当然!这事怎么能说呢,您是咱大宋的国手,我呢是个将军,要是被陛下知道咱们拿王爷娘娘打赌”孔将军拍拍脖子“脑袋可就保不住喽。”

    “说的是,呵呵呵,孔将军,暖轿来的时候不是用马车拉的嘛,回去的时候也照样用马车,不用人力。”

    “嗯,如此也能快些返京,但是。。。王爷能同意吗?”

    “将军就准备好木梯,其他的我来和王爷说,不会有问题。”

    “好,明天本将就找木匠做木阶梯,国手,您也早些休息吧。”

    “孔将军请。”

    堂中,知县见德芳还没有和自己说话,只得静静站在一旁,德芳和狄妃说着话,惟铃走到德芳旁边“父王。”

    “铃儿,有事?”

    惟铃趴在德芳耳边说了几句话,德芳拍拍额头“哎呀,哎呀,父王忘了,先坐一下啊,乖。”

    狄妃见此问道“王爷,铃儿怎么了?困了?”

    德芳看着狄妃拍拍肚子,狄妃这才明白“还真是忘了。”

    “咱们忘了不要紧,还有铃儿呢”德芳看看知县“知县。”

    知县赶紧上前行礼“下官在,王爷您有何吩咐?”

    “孤王还不知道知县你叫什么名字?”

    “回王爷,下官关顺达。”

    “嗯,关大人,孤王和娘娘呢,用过午饭之后就赶了一下午的路,本是能早一个时辰入城的,但是半途娘娘实在被马车颠得有些不适,所以。。。”

    知县听到此拱手道“王爷,下官明白了。”

    德芳看看知县“明白了?你明白什么了?”

    知县拱拱手躬身道“下官敢请王爷、娘娘、小公主移驾。”

    德芳和狄妃互看看,没明白知县的意思,不过德芳倒想看看这个知县明白什么了,于是道“夫人,铃儿,去看看关大人明白什么了。”

    知县躬身带着德芳几人来到偏厅,一踏进门惟铃就说道“父王,您看,好多菜啊。”

    几人一看,偏厅的圆桌上摆了一桌子的饭菜,德芳看看知县“关大人,你还真是明白了,哈哈哈”

    “一有来人通报王爷娘娘入城,下官就派人准备了,所谓有备无患嘛,万一王爷娘娘和小公主没用晚膳,那可是下官的失职了。”

    “好,关大人这份心,孤王和娘娘记下了”德芳点点头“夫人,铃儿,咱们用些,早点休息,也让百里他们吃一些。”然后看看家俊“家俊,崇明、尚恩,一起吧。”

    “末将不敢。”

    “什么敢不敢的,都坐吧,吃完早些休息,明天准备准备,后日还要赶回京城呢。”

    “谢王爷!”

917。第917章 第二十三章 第十八节 忠义孩儿班1() 
德芳几人在蔡州城休息了一日,于次日向京城折返,车驾进发的很快,三日后便临近了汴京,南清宫府将周世雄带了禁卫军于城门外二十里处相迎,王府军开道,一行数十人自南城门入京,周边百姓均向轿队行礼,德芳和狄妃坐在暖轿内说着话,惟铃趴在轿窗向外面看着,然后回头问道“父王,您看城门上有个很奇怪的牌子。”

    “牌子?”德芳没明白“什么奇怪的牌子?”

    “牌子上写着【孩儿班】,父王,是不是这里有学堂啊?”

    德芳听此笑道“孩儿班怎么是学堂呢,呵呵呵”

    “不是学堂怎么叫孩儿班呢?不是小孩子在这里吗?”

    德芳摸摸惟铃的头“不是小孩子,而是忠义之士。”

    “忠义之士?是不是他们打仗阵亡了?”

    德芳摇摇头“没有战争,铃儿,这孩儿班是两名忠义之士用性命换来的。”

    “没有战争?那他们怎么死的?”

    “自杀而亡。”

    “父王,那他们为什么自杀?为什么就成了孩儿班?”

    德芳叹了口气“铃儿,这两名自杀的人并非我大宋兵将,他们乃是后周的城门守卒官吏。”

    “后周的兵将?那这个孩儿班也是后周皇帝赐名喽?”

    “不,是太祖皇帝赐的名。”

    “太祖爷爷赐名?太祖爷爷为什么要给后周自杀的兵将赐名呢?”

    德芳搂着惟铃缓缓说道“那还是后周显德七年正月,京城之中本应有改元新年的喜庆,但偏偏这个时候边关来了急报,原来周世宗病逝之后,国内百姓也因幼主无力国政而忧心不已,辽国趁此意图南侵,而此时,仅有六岁的恭帝柴宗训即位不过半载,军政大事全然不懂,文武朝臣渐有争权夺势之像,更有守边武将意图自立为王,柴室宗亲不多,世宗之子都为幼童,除皇太后和宰相范质外无人可掌大局,但皇太后不明朝政,更不懂军国之事,对于边关告急一事也是束手无策,而太祖皇帝当时位居殿前督检点,又是柴世宗的生死兄弟,从军征战百战百捷,从无败绩,曾为后周开疆扩土立下汗马功劳,所以皇太后和范质第一个就想到了太祖皇帝,于是便命太祖皇帝为征讨辽军的大将,率军北征。”

    “太祖爷爷出征,那父王有没有哭啊?”

    德芳听此笑道“父王当然有哭,因为父王那时还是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孩呢。”

    惟铃抬着头想着,德芳摸摸她的头“父王的生辰是什么?”

    “后周显德六年七月,南宫先生说父王您出生的那天,太祖爷爷刚被封为宋州归德节度使呢。”

    “嗯,没错”德芳笑着点点头“如今大宋建国已有三十六年了,而后周显德七年就是我大宋开国的建隆元年,你算算,父王那时多大?”

    “父王您才五个多月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