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芳贤王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德芳贤王之路-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狄妃点点头“古文酒,嗯,好名字,如此一来可要留上几坛,将来孙儿大婚之时再拿出来,让他尝尝这专为他酿的古文酒。”

    “对,夫人说的是,醉猴,这酒可要酿上几坛封存好,给孤王的孙儿现在就备出大婚的喜酒,呵呵呵”

    “是,王爷,谢王爷赐名!”

    几个人正喝着酒,一名小内侍慌忙跑了进来“王爷!娘娘!”

    小鹏赶紧拦住他“喊什么!惊了王爷娘娘的驾!”

    德芳有些不快的看着小内侍“怎么回事?慌慌张张的做什么!”

    “小的知罪!”小内侍赶紧下跪,满头大汗的说道“王爷,娘娘,三殿下夫人要临盆了!”

    “什么!”德芳一下子站了起来“现在?”

    “是!三殿下夫人已被扶到产房,稳婆也过去了。”

    德芳和狄妃赶紧去了偏院的产房前,金尚德诊了脉退出,德芳问道“国手,怎么样?”

    “回王爷,三殿下夫人已开始阵痛,身体并无大碍,不过因为这是第一胎,疼痛是难免的,但生产不会有问题,请王爷娘娘安心。”

    “那就好”德芳点点头“就是辛苦玉年了。”

    “王爷”狄妃说道“做母亲的都是如此,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含辛茹苦抚育幼儿,一生都要守护子女,辛苦又岂是这一刻而已。”

    “夫人说的是,若非夫人,孤王怎么会有四个如此仁厚至孝的孩子。”德芳很是感慨“如今孩子们也已为人父母,传承子嗣,守护子女。”

    “王爷,国手既已诊脉,想必玉年不会有事,还是先把能儿叫回府吧。”

    “对对,他这个做爹的也应该守在这里才是。”德芳转身道“小鹏,马上派人去工部把能儿叫回府。”

    “是!”小鹏赶紧派人去找惟能,惟能得知夫人就要临盆,立刻赶回府中,德芳和狄妃坐在正堂等着消息,呼延赞和寇准也在座,几个人等了快三个时辰,惟叙和惟宪也回了府,众人晚膳都没用。

    此时天色渐晚,德芳很是着急“夫人,怎么会这么久?”

810。第二十三章 第五节三子三孙从古降生7() 


    

    “王爷,不算久,生产三四个时辰都是平常的,是您太过心急了。”

    “可我怎么觉得都过了一整天呢”德芳站起身来回走着,狄妃笑笑“王爷,您这个样子比能儿还着急,没事的。”

    “这可是能儿第一个孩子,符将军的第一个曾外孙”德芳忽然叹了口气“若是晓迪还在,她一定会很高兴的。”

    狄妃站起身拍拍德芳“王爷,别这样,玉年会平安生下孙儿的。”

    “对,一定会的”德芳坐回椅子定了定心,几个人坐在椅子上饮茶等着,一名婢女跑进正堂“王爷,娘娘,三殿下夫人平安生产。”

    德芳听此赶紧站起身“太好了!是男是女?”

    “恭喜王爷娘娘,是位孙殿下。”

    “好!好!”德芳很是高兴“夫人,咱们又多了个小孙子。”

    惟叙惟宪站起身“恭喜父王母后!”

    “嗯!你们也多了个小侄儿,能儿现在一定很高兴。”

    呼延赞和寇准起身“恭喜王爷娘娘喜添金孙!千岁千岁千千岁!”

    “呼延将军,借你吉言,孤王的小孙儿还真是闻着酒香出来了,哈哈哈”

    “老臣还真要谢谢孙殿下,这一百坛酒也有了,哈哈哈”

    “好!孤王绝不食言!”德芳命人马上将从古出生之事告知太宗,并通报宗正寺和礼部。

    南清宫一片喜气,从古出生以后礼部就开始筹备满月小宴的事宜,符昭愿添了曾外孙也是十分高兴,抱着从古亲了又亲,想到自己唯一的女儿生下能儿就不在人世了,如今她唯一的孩子能儿也做了爹,不禁伤心不已,德芳和狄妃安抚了他许久,惟能和武玉年抱着从古同符昭愿去了佛堂,在符晓迪的牌位前告知叩拜,德芳、狄妃也给太祖皇帝、宋皇后和魏王的牌位上了香,一度十分感伤。

    

    

811。第二十三章 第六节 太祖千里送京娘1() 
南清宫又添孙殿下,府内上下均是笑容满面,德芳上朝不多,有很多时间在府中陪狄妃,从古降生后,德芳特向太宗请恩,太宗本就准许德芳不用每日早朝,从溥、从郁出生时均是如此,这次自是恩准,应允德芳可待从古满月后再上朝,于是德芳和狄妃每日带着小女儿惟铃,同三个儿媳领着长孙从溥,抱着从郁、从古在院里饮茶休闲,日子倒也惬意。

    七月,太宗得知诸州所断大辟情有可疑者,惧为有司所驳,不敢上其狱,人命所系,或致冤滥,因此下诏:自今所断死罪有可疑者,具狱申转运司,择部内之详练格律者令决之;须奏者乃奏。诸吏民诣鼓司登闻院诉事者,须经本属州、县、转运司不为理,有司乃受。令大理司所决天下案牍,大事限二十五日,中事二十日,小事十日;审刑院详覆,大事十五日,中事十日,小事五日。

    从古满月之后,德芳依例早朝,不过仍旧是三五日一去,两个月后,礼部和宗正寺又在南清宫为从古办了百日庆宴,九月,长子惟叙也庆了生辰,德芳的心情好转了很多,只是自从宋皇后去世之后,德芳甚少参与朝政要事的商讨,上朝也只是待着,除非太宗相问或下了皇命办事,其他时候德芳都不怎么说话。

    这日,德芳下朝回府,看到狄妃正抱着从郁出正堂,于是走上前道“夫人,怎么就你和从郁?诗莹她们没陪着你吗?”

    “王爷回府了,诗莹带着从溥还在课业,娇彤去了膳房,说是给宪儿炖汤,从古饿了,玉年抱他回屋去了。”

    德芳抱过从郁“那我回来的正是时候,刚好陪夫人,呵呵”

    “王爷,朝中无事吧?”

    “没什么事,近来一切平顺。”

    “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如今边关无战,百姓生活安定,京城又是一片繁华,真是天佑我大宋。”

    “夫人,京城的确繁华,但我大宋名山江河无数,咱们可还没看全呢,夫人想不想出京到外县赏景?”

    “真的吗王爷?”

    “当然是真的,咱们总是在京城附近赏景,该看的都看了,不如这次走远一点吧。”

    “有金州远吗?”

    “呵呵呵,夫人说笑了,那也太远了,再说,我也不愿再去川蜀,当年奉旨率军平乱,看到那些被迫加入乱军的百姓惨死之情景,我这心里不好受,若是如此故地重游,怕是只有感伤了。”

    “王爷说的是”狄妃点点头“那王爷已经想好要去哪里了?”

    “当然”德芳笑笑“我上朝的时候就在想呢。”

    “王爷,哪有人上朝想着到哪里去游玩的,被陛下知道还不怪罪。”

    “不会,大臣们上奏的都是些平常事,陛下也早早退朝了。”

    “王爷,庙堂理政务,家国无小事。”

    “夫人教训的是”德芳躬躬身“孤王谨记在心,不会再有下次了。”

    

812。第二十三章 第六节 太祖千里送京娘2() 
“王爷别闹了,被人看到笑话。”

    “是,是”德芳笑着拍拍从郁“夫人;你看从郁这个小家伙多壮实,和宪儿那时一样。”

    “也一样那么顽皮”狄妃笑笑“生他可是把娇彤辛苦坏了。”

    德芳看着从郁“从郁,长大可要好好孝顺爹娘。”

    从郁也看着德芳眨眨眼睛,然后笑着,德芳亲亲从郁“你要像你爹一样身体健壮才行,不过可要比他听话哦,要好好读书。”

    “宪儿课业也不差嘛”

    “那也没好到哪里,让他坐下读书就一副快睡着的样子,耍弄起刀剑倒是虎虎生风,若不是我常去书房看着他,他还不把书房翻了天。”

    “哪有那么严重”狄妃笑笑“宪儿一直很喜欢读诗词,又爱吟咏,听说对道书颇是用心。”

    “那我,道家可是主张清静无为,不尚争斗,他呢?没事就找人家比试,哪天惹出事端他就老实了。”

    “王爷顾虑太多了,宪儿虽是好动,但也能自持,还是有分寸的。”

    “是啊,夫人眼中的宪儿可是什么都好。”

    “宪儿可是臣妾所生,最了解他了。”

    “我还是他父王呢,就是觉得他浮躁。”

    “好啦,如今宪儿也是做爹的人了,别总是说他,孙儿面前总要给他些面子嘛。”

    “留,留好大一个面子给他”

    “王爷就是嘴硬心软,难道您不疼宪儿吗?”

    “还是夫人最了解我哦,呵呵,我当然疼宪儿,不过现在最疼孙儿”德芳笑着“是不是啊从郁,还是我的孙儿最乖。”

    德芳把从郁交给百里,然后和狄妃出了正堂,来到花园走着“王爷,到底要去哪里游玩?”

    “先去武安,再去华山。”

    “武安?华山?为何?”

    “夫人,你可知贞义夫人?可曾听说过太祖皇帝在华山的传闻吗?”

    “王爷是说。。。为示真情投湖自尽的贞义夫人和民间传闻的华山对弈?”

    “正是,孤王自幼听得这些,很想亲自至两地寻访。”

    “臣妾也曾在幼年时听说过贞义夫人,说起来也算是件可叹的憾事。”

    “是啊,贞义夫人投湖自尽之时只有十七岁,后来太祖皇帝闻知此事,也是悲伤不已。”

    “王爷,您自幼长于宫中,所闻之事必定多实,臣妾也想知道,太祖皇帝真的是三盘棋输掉华山吗?而贞义夫人既已表露真情,太祖皇帝又为何推却离她而去?”

    “夫人,华山对弈之事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但太祖确曾下旨免除华山之税,陛下也曾下旨召陈抟入京,孤王在太平兴国二年和九年曾见过此人两面,当时还说了几句话呢,但并未谈及对弈之事,所以太祖与他在华山对弈传闻我只是听宫中之人所讲的,而贞义夫人之事,其中确有缘由,且非一因而起。”

    

813。第二十三章 第六节 太祖千里送京娘3() 
“竟如此波折,传闻也有,太祖与陛下旨意也有,真是怪事”狄妃百思不解“那到底是何缘由,竟让太祖皇帝舍佳人而去,贞义夫人为情投湖呢?”

    “这就要从头说起了”德芳深深吸了口气缓缓讲道“数十年前,十国纷争,群雄兼并,中原战乱不断频频易主,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为摆脱贫瘠,不少人都愿从军建功,成一番大事,那时宣祖正为后汉将官,且身居要职,本是希望太祖皇帝子承父业,光耀门楣,但太祖皇帝并不愿承受祖荫,迟迟不肯入军籍,只是每日在城中同两位好友耍玩,太祖曾受高师指点功夫,并赐赠齐眉棍,本就生性狭义,看不惯欺压之事,所以常常惹出事端,宣祖只得尽力维护,有一日近晚,太祖怀揣几锭银两,提着齐眉棍与两名好友正准备找个酒家喝两杯,却看到前方有家勾栏灯火通明,这个地方是为了隐帝刘承祐享乐而建,里面还放了一张龙椅,苏逢吉不时就会带着刘承祐来此“与民同乐”一番,此时正有几个人在酒阁中饮酒高喊,于是太祖皇帝三人便走近去看,结果却看到仇家,顿时就来了火气。”

    “仇家?王爷,什么仇家?”

    “这个人可不一般,那还是在后汉高祖刘知远在位时,有一个叫苏逢吉的谗臣,其人贪诈无行,喜为杀戮,但却善于揣摩帝意,后官拜中门下平章事,是时,制度草创,朝廷大事皆出其手,但苏逢吉素不学问,随事裁决,是故汉世尤无法度,不施德政,后汉高祖驾崩,其子隐帝刘承祐即位,苏逢吉为讨刘承祐欢心,下令耗费巨资大兴土木,朝臣摄于其权势均不敢多言,但宣祖为国一片忠心,实在看不下去朝廷变得如此,于是上奏隐帝,痛斥苏逢吉谗言媚主,诳行误国,行得都是祸国殃民之举,说得都是欺君罔上之言,宣祖还谏言隐帝除奸佞,振朝纲,但隐帝不理庙堂之事,苏逢吉把持朝政,向隐帝进谗言,陷害宣祖恃功傲主,是谋逆之臣,怂恿隐帝下旨治宣祖死罪,幸得大臣杨邠进言相保,这才免了死罪,但却被罢官免职,还受了八十军棍之刑,宣祖被打得血染朝服,如此还要叩头谢恩,回到府中休养了许多时日方能下地走动,因此,太祖皇帝对苏逢吉痛恨至极。”

    “这种奸佞确是可恶!”狄妃听此也是十分生气“王爷,那后来呢?”

    “后来太祖皇帝就在近处听着苏逢吉和几个大臣说话,只听到里面的人说道:那姓赵的不过就是个禁军指挥使,竟敢来惹苏大人,真是不知死活。另一个人也附和道:如今罢了他的官职,还赏了他八十军棍,这可谓自作自受,我听说他儿子平日就常常惹事,还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8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