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芳贤王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德芳贤王之路-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不是嘛”德芳点点头“李筠胸无谋略,但他反叛的第一仗却得胜了,一举夺取了泽州,如此一来京城就有被阻断粮道的危险,太祖皇帝也不再坐视,御驾亲征,率大军平乱,此时北汉的刘钧也要出兵,幸得韩王先见,派使节喝阻了他,如此一来,李筠就成了孤军,太祖派出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和王全斌等将领,多次击败李筠,迫使他退入泽州,太祖亲自领兵攻城,李筠见大势已去,投火自尽,其子李守节在潞州归降,虽然李筠被平,但南方的李重进却也要趁机反叛,他派了亲信幕僚翟守珣联络李筠,可是怎么也没想到,翟守珣直接到了京城,把他的计划全都告诉了太祖,太祖皇帝要翟守珣回去拖住李重进,李重进果然听从,太祖立刻下旨封他为平卢节度使,守青州,李重进当然不愿离开本地,于是起兵造反,太祖派出石守信、王审琦、李处耘和宋延渥等将领平叛,亲率大军□□,结果只用了不到五十天就平定了叛乱,李重进也自杀了。”

558。第十八章 第五节 仁勇之帝宋太祖(5)() 
“父王”惟叙说道“李重进的亲信都背叛他,这个人注定要失败的。”

    “说得对,太祖皇帝得人心,才会受拥戴为帝,兵不血刃开创大宋,将士们用命以报,文臣献策治国,百姓无不归心,太祖亲征百战百捷,我大宋今日才会一统中原之地。”

    惟宪听着很是高兴“父王,孩儿还要听太祖爷爷的故事。”

    德芳笑笑,站起身向天拱手说道“太祖皇帝不但勇武,而且为人豁达仁厚,气量宽宏,一次,太祖设宴与群臣共饮,翰林学士王著喝醉了就突然思念后周旧主周世宗,于是大声喊叫起来,太祖皇帝并未责怪,而是命人将他扶出去休息,但王著不肯,还在屏风后面失声痛哭,侍卫好不容易才把他搀了出去,第二天就有大臣上奏说王著胆敢在皇上前思旧主痛哭,应当严惩,但是太祖皇帝说:王著乃醉酒之人,朕早年曾与他同朝为官,知其秉性,他乃一介书生,哭思旧主并无大罪,随他去吧。”

    “太祖爷爷真是大量”惟叙说道

    “太祖何止大量而已”德芳转身看看堂上牌匾【仁德处世】继续说道“太祖皇帝初入行武之时不过二十一岁,曾跟随后汉刺史董宗本,董宗本乃宣祖之友,但其子董遵诲嫉妒太祖才干,不断诋毁排挤太祖皇帝,为此,太祖只在随州待了半年就离开了,等到太祖皇帝创立大宋,此时的董遵诲为骁武指挥使,他十分害怕太祖皇帝会因为以前的事情杀他,所以十分惶恐,这个时候又有大臣上奏了董遵诲早年不法之事十多件,但是太祖皇帝并没有追究以往种种,而是对董遵诲说:朕岂是心胸狭隘之人?勿要忧虑,朕将重用于你。于是将边镇通远军交给董遵诲治理,董遵诲感恩,立下大功,太祖又将自己穿的真珠盘龙衣赐给了他,有大臣说董遵诲是下臣,不应有如此重赏,太祖却说:朕将重镇交与董卿,又怎会以此为嫌?后来,太祖皇帝了解到董遵诲的母亲在幽州受难,杳无音讯,于是对边镇之民给予重赏,秘密接回了其母,使得董遵诲与其母亲可以团聚。”

    狄妃听着也点点头“这可是段佳话呢”

    “是呢”德芳笑笑“那时候赵丞相也曾力谏重惩那些早年欺压过太祖皇帝之人,但是太祖皇帝却说: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

    “太祖皇帝有着仁爱之心,任人为能,乃千古圣君。”

    德芳点点头“夫人所言甚是,太祖皇帝不但任人为能,还能及时反省改正自己所做的过失之事,记得有一次,太祖皇帝带着年幼的我在宫内后院弹鸟雀,这时一个大臣因急事匆匆来见,太祖一看折子就生气的说:此等小事扰朕雅兴,该当何罪?大臣却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来得重要。太祖皇帝听此大怒,拿起旁边内侍手中的柱斧向其砍去。”

559。第十八章 第五节 仁勇之帝宋太祖(6)() 
“啊!”惟铃叫道“那。。。那太祖爷爷杀了那个大臣吗?”

    “没有”德芳摇摇头

    “父王!”惟宪问道“那怎么样了呢?”

    德芳坐在堂椅上继续讲道“太祖的柱斧打断了大臣的两颗门牙,那个大臣没有喊痛,弯下腰捡起了牙齿握在手中,太祖问道:汝怀齿欲讼我耶?大臣回答: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这时太祖皇帝转怒为喜,赏赐了这个大臣诸多金帛,以示褒奖其敢言进谏。”

    “太好了”惟铃笑道“吓了孩儿一跳呢。”

    “小家伙,你太祖爷爷可是仁德之人呢”德芳说道“太祖皇帝身在京中,却也时刻想着戍边的将士,父王听宫内人说过,乾德二年攻打后蜀时,京城下了大雪,由于天气寒冷,讲武堂设置了毡帷,太祖皇帝戴着紫貂裘帽抱着父王说着话,这时太祖皇帝忽然对左右说道:我被服如此,体尚觉寒。念西征将帅冲犯霜霰,何以堪处?于是摘下了紫貂裘帽,派人送给了正在征战的统帅王全斌,王将军拜赐感泣,那一战大获全胜。”

    “紫貂裘帽哦”惟铃想着“很暖和吧”

    德芳抱过惟铃“赶明儿父王也给铃儿做一顶厚厚的帽子好不好?”

    “嗯,谢谢父皇”惟铃十分高兴。

    狄妃摸了摸德芳的茶碗,觉得还热,就推了推“王爷,喝点茶。”

    “谢谢夫人”德芳饮了口茶

    “太祖皇帝如此体恤臣下,得天下也是情理之中了。”狄妃说道

    “嗯”德芳说道“太祖皇帝还曾为生了病的客省使卢怀忠亲手和药,派了太医前往诊治,并对卢怀忠说:朕曾尝用此药,效用甚好,你且安心服用。”

    狄妃点点头“太祖皇帝仁爱之心普惠群臣万民。”

    “是啊,夫人,你知道沧州百姓至今都在说:有冤帝王管,无钱圣君赏。”

    “王爷,这是何意?”

    “太祖年间,曾任命安国节度使张美上任沧州节度使,但他到了沧州之后却向一名百姓所要钱财数千,还强迫他的女儿入府为婢,于是这人来到京城告御状,太祖皇帝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召见了这个人,未等他说话,太祖就先问道:张美至沧州前,该地可太平?来人答:不太平,外敌侵扰,屈辱不堪。太祖又问道:张美到后可还如此?来人答:外敌不侵,得以生计。太祖这才说道:张美有功于家国,朕不会轻易罢免他,这也是为了沧州百姓,但你所受之不公,朕自会替你做主。太祖皇帝当即下旨,由官府替张美把钱还给告状之人,还让张美把他女儿归还,太祖还赏赐了张美的母亲很多钱,并使人告诉张美:爱卿若少钱粮,尽可上折向朕拿取,但不可再向百姓索要。张美接到圣旨,惶恐不安,于是改过自新,在当地为官廉洁,政绩颇佳。”

    “王爷”狄妃说道“太祖皇帝真是有办法,又为百姓伸了冤,又维护了功臣的颜面,还使得良将悔悟,为家国百姓做了更多的事。”

    “嗯,太祖皇帝确是圣君”德芳笑笑“不过圣君也会忘事,孤王记得年幼之时,有一天太祖在崇政殿召见张融,问政之后对他很是满意,当即承诺会任命他为司徒长吏,但是之后太祖就忘了这件事,过了许久,这一日,太祖皇帝带着我和王兄同几名大臣出外城骑马,却看到张融骑了一匹十分瘦小的马,太祖就问他:爱卿的马儿为何如此瘦小?难道你都不给它喂粮草吗?张融答道:臣每日会喂它食一石粮。太祖很是奇怪:每日食一石粮怎会瘦成这般?张融不慌不忙的答道:臣承诺它每日一石粮,但却常常忘记,所以它才这般瘦小。太祖听此忽然想起崇政殿之事,于是第二天就下了圣旨,任命张融为司马长吏。”

    “太祖皇帝真是仁君,若是放到前朝,恐怕官没升成,连命都丢了。”

    “是啊”德芳点点头“太祖皇帝英武仁勇,平五代十国之乱,天下少有敌手。”

    惟铃坐在德芳的腿上说道“父王,这是不是叫仁者无敌啊?”

    “仁者无敌?呵呵呵,铃儿说得好”德芳点点头“太祖皇帝心怀天下,胸怀磊落,赵普丞相曾对父王说过,在开宝元年时,皇宫修缮完成,太祖皇帝亲自给每个宫门都赐了名字,然后端坐在大殿之中,命人将所有的门都打开,只见诸门端直轩豁,毫无蔽挡,太祖皇帝说道“此如朕心,少有邪曲,人皆见之矣。”

    德芳讲了许多太祖皇帝的事情,几个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兴奋的不想睡觉,德芳和狄妃好不容易才让他们去睡了,两人在回廊处望着月亮,德芳缓缓说道“往事已矣,然,孤王诚心希望我大宋能够日益强盛,不负太祖皇帝所望。”

    狄妃握着德芳的手说道“会的,太祖在天有灵,会护佑大宋国泰民安,万代昌盛的。”

560。第十九章 第一节 置常平仓(1)() 
德芳33岁王妃34岁长子16次子14幼子12…元侃(赵恒)24

    …

    淳化三年《太平圣济方》成书,收药方一万六千八百三十四种。

    同年《淳化秘阁法帖》成汇集了历代书法的珍品。

    三月,赵普以太师、魏国公致仕。(享宰相俸禄养疾)

    同年,德芳嫡长孙从溥出世,太宗亲临南清宫,朝臣均往庆贺。

    早朝之上,太宗难得显得十分高兴,看看众臣说道“户部上奏,京师地区粮食丰收,朕十分欣慰,想我大宋连年征战,粮饷一直都是朕甚为关心的事情,如今战事稍平,农粮又大产,可见上苍还是庇佑我大宋百姓的。”

    一旁的王继恩说道“陛下洪福所至,天下百姓均沐皇恩,如今太平盛世,百姓衣食富足,陛下真乃明君圣主。”

    德芳听此瞪了王继恩一眼,心想,你个无耻小人,净说些阿谀奉承的废话讨好皇上。于是德芳拱手说道“陛下,京师粮食富足,不如设立常平仓,由朝廷收购余粮,储于京中,如遇天灾之地,可及时赈灾,如遇荒年,可低价售卖。”

    太宗想了想“皇侄所言甚合朕意,既是皇侄提出此意,那设置常平仓之事就交由皇侄全权处理吧”

    “臣遵旨”德芳拜道

    “皇侄,你的小孙儿从溥刚刚出生,府里还要忙着办满月,听说都是你亲自张罗,礼部那边派去的官员都变得清闲了,这些事情还是交给他们去办吧,不要太累着自己。”

    “谢陛下,臣侄会以皇命为先,不负圣恩。”

    “皇命固然重要,但孙儿的满月酒也要办好,哪个也别耽误了。”

    “是,陛下”德芳拱手

    下朝之后,王继恩来到德芳身边道“王爷想得真是周到,低价收上余粮,将来售卖,又可为朝廷增加不少银两呢。”

    “王公公,孤王可没有如此想法,所做之事均是为百姓所想,断不会做出有损圣威之事。”

    “王爷,目前粮价低廉,此时进购正是时机啊”

    “够了!王公公,看来你对市集之事知之甚详啊,但孤王要做的不是压低粮价,而是要高于市价收购。”

    “高价?”王继恩想了想“这是为何?”

    “孤王不想解释给你王公公听”德芳转过脸去

    “王爷你。。。哎呦!”王继恩突然叫了一声,德芳转头看去,见王继恩捂着后脑勺看着谁,德芳再往后看,却见寇准在那里笑着。

    王继恩很是生气,喊道“寇准!你疯了!”

    “非也非也”寇准迈着小步走了过来“寇某清醒的很,看得出谁忠谁奸”

    “你在骂谁!”王继恩十分愤怒

    “我可没说是王公公您”寇准看看德芳“是吧,王爷,寇某可没说谁”

    德芳笑笑,王继恩怒视着寇准“好你个寇准!走着瞧!我早晚要教训你!”

    “请吧,请吧”寇准笑着说“哎呦,这金殿门前真是不静啊,王爷,咱们快回吧”

561。第十九章 第一节 置常平仓(2)() 
王继恩听此,气得脸色发红,甩手而去,德芳见此笑道“好你个寇准,净做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王爷,像王继恩这种人,寇某就是要他难看一点。”

    “那又有何用?奸佞之人只要在朝中一天,就会不断惹出是非”德芳摇摇头

    “不怕,还有王爷和我寇某啊”寇准笑笑

    “孤王可没那么大本事,你”德芳看看寇准“还是老实点吧,朝中树敌,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万一哪天被他们参上一本,就怕到时你连命都没了。”

    “王爷勿忧,寇某这条命他们暂时还要不走,陛下还没放呢”寇准笑笑

    德芳拿金锏做出要打寇准的姿势,寇准下意识的一躲,德芳说道“让你再和孤王胡言,你的这条命,可没人稀罕”德芳收回金锏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