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旗飘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岳旗飘扬-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噢~”,听到北伐二字,士兵们欢声雷动。

    “为了不打草惊蛇,节度使命令我军更名为义勇军。”,岳丘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不改名字会打草惊蛇,指了指军旗道:“不过弟兄们的俸禄不变,官位也不变。”,他收回手来,用大拇指顶向自己:“老子也还是你们的统制!”

    这句匪气十足的话,让士兵们哄笑起来。

    时不时地给士兵们发表讲话,释难答疑,除了可以安定军心之外,还可以强化自己的权威形象,尤其在深入敌境之后,义勇军的主心骨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给他们鼓劲打气,给他们发薪水,带领他们走向胜利的人:岳丘。

    “要是你们想当统制的话,我给你们指一条路。”,岳丘伸手指向不远处的李店:“就是要立功,把所有挡在我义勇军前面的敌人,统统打败!”

    “万胜,万胜!”

    将士们士气高涨,只等岳丘一声令下,便要把这个小小的城池碾成残渣。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城头上却升起了一面白旗。

    激情满溢的士兵们齐齐愣了片刻,旋即发出了胜利的欢呼声。

    投降的真是时候,岳丘看着匆匆赶来的李右,心中想到,办事还算得力。

    听了汇报之后,他才知道,办事得力的不是李右,而是跟在李右身后的人,叫做张谦,是个秀才。

    原来李右自己不敢进城……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万一遇到个野蛮人呢……于是从城外随便抓了几个人,选了个说话利索的,就是张谦,代为进城提交条件。

    “本来那张监押尚在犹豫,但方才大军齐呼万胜、声动天宇,吓得城内众贼战战兢兢,直呼天兵,便决心降了。”,张谦说话果然利索,前因后果交代的清楚明白。

    “很好。”,这是个人材,而且岳丘也注意到,张谦用了一个贼字。

    “张监押有言,恳请统制保全阖城百姓……”

    这意思就是希望义勇军不要进城,因为这个时代的惯例,军队进了城,百姓就遭了殃。

    “可以。”,岳丘本来就没想占领这个小城,他向李右说道:“李机宜,还是交给你办。”

    “诺!”,李右躬身领命。然后往岳丘这边走了两步,悄声报告道:“统制,这个秀才想要投诚……”

    “可以。”,岳丘点头同意:“那就让他跟着你吧。”

    “还有,既然那个张监押这么识趣,你就再多要一成。”,岳丘漫不经心地提高了敲竹杠的条件,然后放冷了声音:“我不去管你的人情来往,但若是坏了公事,休怪军法无情。”

    李右出身胥吏,吃卡拿要必然精通,所以要事先敲打一番。贿赂,前程和军法之间,希望他能掂量清楚。

    “小人不敢。”,李右躬身行礼,冷汗满襟。

211 识相() 
随便找了一处营帐,和那一个小队士兵一起吃过晚饭之后,岳丘回到了自己的帅账,召集部属开会。

    身处敌境,安全是第一要务,所以岳丘特意指派了办事可靠的赵四,主里夜间防御工作,以防敌军劫营。

    “给他的胆子也不敢!”,王大头嗤声笑道。

    “做些防备总是对的。”,李山瞪了他一眼道:“那个备……”

    “有备无患。”,赵四连忙提醒。

    “有备无患。”,李山点了点头:“今天没有,说不准以后哪天就有。”

    这是老成谋国之言,岳丘深表赞同,决定把防劫营这项工作订立为一个制度,并要求赵四切实总结经验,争取形成书面文件。

    当然,在岳丘看来,敌军劫营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

    “既然我答应了不入城,那个张监押就可以虚报战功了。”,岳丘笑道:“除非他真的是个良将,否则就不会节外生枝。”

    “球个良将。”,王大头不屑地摇了摇头:“依俺看,李成手下就一个姓宋的良将,不过已经被哥哥你给砍了。”

    这混不吝的家伙竟然也会拍马屁了?岳丘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不叫我统制改叫哥哥,这是有事啊。

    “哥哥。”,王大头嬉皮笑脸地凑上前来:“听说老高他们混上个官当了。”

    “你怎么知道的?”

    “不知道才奇了呢,听说老高哭了半宿,把那个啥告身供着呢。”

    “嗯,确有此事,只要忠心报国,德才卓异,都有机会当官。”

    “哥哥。”,王大头自动过滤他的官方语言,小心翼翼地问道:“他那个候补作头,比俺大还是比俺小?”

    原来你是想问这个,虚荣的家伙!

    岳丘温言细语的,就像在安抚一个五尺六寸高的孩子:“当然没你大。”

    王大头的神情顿时松弛下来,傻乐了会又问:“那比军使大还是比军使小?”

    我特么怎么知道,你这厮既虚荣又啰嗦,真是个男人吗?

    “不一样的,不好比。”,岳丘反问一句:“打个比方说,你觉得捕快比军使大还是比军使小?”

    王大头挠着他的大头,计算了半天也没计算清楚,蔫蔫地走了。

    不过这个夯货倒是提醒了岳丘,自己的这个小团伙里面,行政级别和行政关系需要理顺了。他在小本本上面记了一笔,等建立根据地之后,第一时间就要解决这件事。因为这个问题,一定是广大军使们所关心的问题。

    送走了将校们之后,两个老婆来了。

    这一次襄阳大战期间,她们一直都跟随家属营行动,和岳丘很少见面,更别说做什么有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了。所以岳丘见到二人就是喜上眉梢,一手搂过一个,贪婪地抱个满怀。

    “夫君!”,小九娘嗔怪道。

    岳丘偷眼看去,见亲兵已经识相地躲到了账外,就放心胆大地上下其手,不一会就弄的两个小美人儿气喘吁吁。

    “夫君。”,小九娘使劲抓住他作怪的手,先白了他一眼,才噘着嘴巴说道:“奴家是有正事的。”

    “正事?”,岳丘轻巧地摆脱她的桎梏,使了招猴子偷桃:“伺候好为夫就是最大的正事。”

    小九娘被这惫懒家伙气得七窍生烟,转眼却看到盈袖那小妖精不阻不拦的大开方便之门,时不时还哼唧几声,顿时有另一种不同的恼怒涌上心头,于是索性也跟着胡天胡地起来

    很久很久之后,小九娘才有机会说起她的正事,原来她想要重新启动宣传队。

    前段时间忠护右军都是跟着岳家军的大部队一起行军的,小九娘觉得不方便抛头露面,就暂时中止了工作,现在义勇军再次独立行动,所以她就又有了想法。

    就是在战士们行军的时候,唱歌给他们加油鼓劲,这是好事啊。而且提议人刚才确实展示了美妙的歌喉,所以岳丘把两只手三条腿全都举了起来,表示强烈赞同。

    就在岳丘和他的娇妻爱妾蜜里调油的时候,数里之外的李店城中,张监押也正在和他的两个机宜文字秉烛夜谈。

    一个年老的机宜正按照他的要求,写一份正式的报告给他的上司。

    “两千,不,三千。”,张监押轻轻地梳理着胡须:“三千宋军来犯,我军严阵以待,城防森严,致敌无功而退。”

    “监押。”,老机宜提醒他道:“军械还有些亏空。”

    “对对对。”,张监押也想了起来:“那就改成三千宋军来犯,我军城防森严,击退敌军三次进攻,致敌狼狈逃窜。”

    “监押。”,年轻点的机宜摇晃着脑袋,开口说道:“如今宋军跟脚未稳,何不选派死士,连夜突袭,或可建泼天之功!”

    张监押冷哼了一声,吩咐道:“你代我写几封告警文书,青台、晋庄、源潭都是常来往的,得让他们早作提防。”

    老机宜幸灾乐祸地瞅了小机宜一眼,肚子里笑开了花。

    现在的年轻人啊,太傻太天真。死士?你自己怎么不愿意去死呢。张监押手下要是真有那么一队死士,他又怎么会窝在李店这个小池子里面呢。

    再说了,两边已经谈好条件,宋军拿钱,张监押拿功劳,顺便也能赚点钱,你却让他冒着失败的风险,去博一个报告上已经写好的功劳,不是傻是什么?

    张监押叫了几个亲信进来,命他们分别前往周边的城池送信,通知宋军出现的消息。

    老机宜停下笔来,请示他道:“监押,要不要加上一句,宋军正在向北逃窜?”

    “不用。”,张监押摆了摆手:“只写逃窜便好。”

    说着他自己也泛起了嘀咕:“这区区一千人,要往哪儿去呢?”

    “只有一千?”,小机宜惊叫道。

    “一千,最多千五。”,张监押打仗虽然不行,但毕竟是老行伍,点查人数还是八九不离十的。

    “区区一千义勇,若是夜袭之……”,小机宜又打起了如意算盘。

    “屁的义勇。”,张监押终于忍不住发火了:“那是忠护右军,害了宋都统的忠护右军!”

    “学生听他们的使者说话,仿佛也提到忠护右军四字。”,老机宜也接口道。

    “换了军旗,没换将棋,瞒不过我。”,张监押肯定地说道:“定是忠护右军。”

    然后他皱起了眉头:“他们究竟要往哪儿去呢?”

212 算无遗策() 
第二天,忠护右军……现在该叫做义勇军了……的士兵们欣喜地发现,统制夫人又带着一群美女,唱着歌儿陪着他们一起行军了。

    于是他们兴高采烈地应和起来,一路上歌声嘹亮,士气高昂。

    士兵们在高兴,当官的也在高兴。

    岳丘满意地看着队伍里新增的十一辆驴车,以及一个铁匠,一个木匠,心里乐开了花。

    驴车上面满载着粮食和菜蔬,足够部队五日之用;而铁匠和木匠,是打着维护车辆的幌子要过来的……当然有没有这块遮羞布都无所谓,那位识趣的张监押肯定不敢拒绝……对自己的技术队伍是一个有益的充实。

    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自己只费了点口水,就收到了这么丰厚的保护费,当然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收获不小啊,该多要点。”,李山既是满意,又有些遗憾。

    “还不如打下来,俺们自己抢……那个征发。”,王大头也觉得很遗憾,既为没仗可打,同时也是因为,他觉得本来可以弄更多物资。

    “我们是义勇军,道义为先,怎么能抢?”,岳丘悠然摇头。

    他当然不是个讲究道义的人,但是道义这种东西,无论做什么事请,都是需要挂在嘴边的。

    不让义勇军去做搜刮民脂民膏的事情,一是不想坏了名声:名誉这东西,建立起来不容易,破坏却很快,而一个好名声,有的时候很值钱,甚至比金钱更宝贵。

    二来,自己的时间紧迫,不能在这李店小城耽搁太久。而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搜刮出最多的物资,效率最高的,当然要数张监押这种地头蛇。

    第三,亲自下场的后果,就是败坏了军纪。当士兵们从抢劫中尝到了甜头,他们就会渐渐蜕变成土匪,这是岳丘都没有信心阻止的。所以他能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义勇军负责打仗,而张监押这样的齐奸,就负责欺负伪齐的老百姓。

    “道义?”,王大头听到这个词,果然不敢多说,但却偷偷地撇了撇嘴。

    “那位张监押,该是也发了一笔。”,赵四笑着转移了话题。

    “他好我好大家好。”,岳丘笑道:“这生意做得。”

    虽然这次李店城大出血,但出血的是李店而非张监押,正如赵四所说,张监押必定会在其间浑水摸鱼,捞的说不定比义勇军还要多。

    这就是双赢,苦的只有老百姓。

    “等到消息传出去,后面的城池就不用多费手脚了。”,岳丘总结道,目光向北方扫去,那里是征途的下一站,青台。

    青台是个和李店差不多大的小城,驻扎着五百兵丁,领军的是个姓赵的监押。

    赵监押中午时分得到张监押送来的消息,又向送信的士兵详细打听了一番,他和张监押多年交情,所以那些纸上不方便写的,都从信使的嘴巴里问的一清二楚。

    听说宋军朝北走了,他的心里就咯噔一下,赶忙排出了哨探,沿着官道往南探查;然后就忙着紧闭城门,安排防务,同时派人通知城内富户,说或许会有流匪攻城,让他们凑齐二十俩大车的米蔬,作为消灾之资。

    两个时辰之后,哨探回来报告,宋军果然朝着青台城来了。

    赵监押亲自守在城门上头,看着南边逶迤而至的滚滚烟尘,心中不知该是惊还该是喜。

    又过了一个时辰,眼睛就能够看到宋军的枪尖了,他们在离城两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