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系统之欧陆女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夏系统之欧陆女皇-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梅宪英被缠的没办法,无奈的摇了摇头告诉高阳雅君:

    “好吧,好吧,不过要带上锦衣卫。不然我就不同意,王上你同意吗?”

    高阳雅君连忙点点头,保证到一定会带上锦衣卫的。然后高阳雅君叫来了锦衣卫,她告诉锦衣卫只用远远的跟着就可以。

    大街上,高阳雅君和梅宪英两人慢慢的边走边看。看着这城里的人们来来往往的走动,高阳雅君的心里充满了自豪。

    她看着这些路人穿着华服,束发右衽拿着折扇说着华夏国,十分开心。突然高阳雅君听到几个路人讨论着:

    “你听说了吗?下午玉虚大将军梅定国梅将军和海陆上将伊瑜伊将军二人携手在春风酒楼举行诗词聚会。听说前十名都有奖励哦,梅将军会奖励一块精美的玉佩。”

    “是吗?那我可真的要去看看啊。哈哈,我相信以我的才能肯定可以得到一个好名次的。”

    那几个路人他们说着就急急忙忙的走了。

    高阳雅君笑着说道:

    “哦?梅姐姐,我们也去看看。梅将军和伊将军举办的诗词聚会。”

第38章 酒楼作诗(上)() 
看着高阳雅君兴致冲冲的样子,梅宪英急忙高阳雅君的手说道:

    “王上,我们就是出来逛一逛,就别去了吧。”

    高阳雅君大大咧咧的摆摆手说道:

    “来都来了就去看看嘛,反正有梅大将军和伊大将军在,不会有事的。而且我也饿了,正好去那里吃点东西嘛~”

    春风酒楼的一间包房里,高阳雅君和梅宪英吃着东西。还别说这里的东西挺好吃的,高阳雅君吃了赞不绝口。

    回到之前,梅宪英劝了高阳雅君好久,高阳雅君就是坚持要去。最后说得梅宪英的肚子都叫了,高阳雅君看到是个机会,就一边走一边劝的把梅宪英带到了春风酒楼。

    高阳雅君边吃边问梅宪英:

    “梅姐姐,我发现梅大将军特别琴棋书画啊。”

    梅宪英喝了口茶说道:

    “是啊,兄长自幼就喜欢琴棋书画,经常跟着先王学习。可以说秦沐恩和兄长都算得上是师兄弟呢。”

    高阳雅君疑惑的问道:

    “那为何梅大将军又转学武艺和兵法呢?”

    梅宪告诉高阳雅君,玉虚大将军梅定国小时候其实是琴棋书画和武艺还有兵法一起学的。更准确的来说,在梅梅尔长大的孩子都是要学武艺和兵法,还有琴棋书画加上算数的。

    当初和梅定国和冯浩原、秦沐恩、李尚隆、龙亚汝、伊瑜、安徐娅、林安还有梅宪英都是跟着各位大人还有先王学习的,只是到了后面各位才开始各学各的。

    比如如今的海陆上将伊瑜,兵部尚书安徐娅,玉虚大将军梅定国和镇国将军林安都是跟着先王学过游击战和兵力压制的,然后又跟着伊瑜的父亲在军队训练过一年。

    梅宪英告诉高阳雅君,先王曾经教导过伊瑜、安徐娅、梅定国和林安,游记战术十六方针。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梅宪英说这就是先王发明的,可是先王一直不承认,先王告诉众人这是东方一个伟大的领袖提出的。

    要不是梅宪英有了以前的记忆和上次在图书馆看过兵法,梅宪英肯定以为是东方一个领袖发明的。

    而梅宪英回忆了以前的记忆,查阅过历朝历代的兵书都没有发现这十六字方针,所以她觉得先王是谦虚而已。

    高阳雅君听到这十六字方针,感觉在什么地方听过。仔细一想,伟大的领袖?原来是那位伟人。

    梅宪英继续说着,先王还交给他们一个道理: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故名学霸王”

    所以华夏的军队从来都是一直追到对方投降为止。

    高阳雅君笑着摇了摇头,又是那伟大领袖的话语。

    高阳雅君好奇的问梅宪英:

    “为什么都要学武艺兵法呢?”

    梅宪英告诉高阳雅君说:

    “因为当初海盗一直袭扰梅梅尔,所以人人习武,为了保护家人。后来就养成了这风习。”

    梅宪英接着讲到,到了先王称王时这个风习已经深入人心。选拔官员必须要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高阳雅君点了点头,她从记忆中也看到小时候学习武艺的画面。

    高阳雅君笑着说道:

    “难怪梅大将军会和伊大将军走得近,原来爱好都差不多啊。”

    梅宪英告诉高阳雅君,其实他们一直都玩得很好。从小玩到大,下棋,弹琴,兵法都是他们的话题。

    吃得差不多了,高阳雅君唤来锦衣卫,问了一下诗词聚会开了没有?

    锦衣卫告诉高阳雅君还没有开,不过有些要参加的人都已经过来了。

    高阳雅君问锦衣卫要不要报名,锦衣卫点点头,告诉高阳雅君要报名的。

    高阳雅君立即起身打算去报名,梅宪英伸手拉住高阳雅君的手说道:

    “这些事就交给他们去办吧,王上就不必亲自前去了。你们说是吧?”

    锦衣卫急忙点头说道:

    “是啊,是啊,王上这些事就交给我们去办吧。”

    高阳雅君想了想,也是。她告诉锦衣卫,去帮她报名的时候名字就填做“秦雅”吧。

    “唰”

    高阳雅君打开折扇,打开窗子慢慢悠悠的摇着折扇喝着茶,看着楼下来来往往的人们。

    过了差不多半个小时,锦衣卫敲敲门请示,得到了高阳雅君的允许后走了进来,抱拳告诉高阳雅君诗词聚会就要开始了。

    高阳雅君点头说道:

    “那走吧,你引路”

    然后锦衣卫带着高阳雅君到了顶楼,位置锦衣卫已经帮高阳雅君占好了。高阳雅君一到,那占位置的锦衣卫立即从身上把坐垫拿出来铺上。

    高阳雅君看着这锦衣卫说道:

    “你有心了啊”

    锦衣卫听到高阳雅君的夸奖开心的咧嘴笑了笑。

    其他人看着这高阳雅君坐下去,心中暗自说道这人还真娇贵啊,做个座位还要下人暖好坐垫。

    高阳雅君坐了差不多五分钟,梅定国和伊瑜还没有到。她正喝着茶,突然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黑发蓝眼的男子走了过来作揖道:

    “在下李霞睿,见过姑娘。请问姑娘是第一次来吧?”

    高阳雅君斜瞟了一眼这个名为李霞睿的男子说道:

    “是不是第一次来与你无关”

    李霞睿没有想到这美丽得可以用仙姿玉貌的女子说话居然这么冲,不过他没有生气,因为高阳雅君连这么冲的声音都似水如歌,清澈动听。

    李霞睿继续说道:

    “如果姑娘是第一次来参加诗词聚会,那么在下可以为姑娘介绍一下。”

    梅宪英看见李霞睿没脸没皮的缠着高阳雅君,走过去阴阳怪气的说道:

    “没想到李霞睿李学士居然这么有胆色啊!”

    李霞睿听到这有些熟悉的声音回过头去一看,原来是梅宪英。

    李霞睿赶紧作揖说道:

    “啊,在下没想到梅大学士也在这里。刚刚没有看到,还请梅大学士勿怪。”

    李霞睿道完歉又好奇的问道:

    “梅大学士不是应该在朝廷中陪着王上处理政务吗?”

    梅宪英冷笑道:

    “呵呵,原来李学士知道我陪着王上的啊。”

    李霞睿听见梅宪英这么说,又回想起以登基大典时的高阳雅君。回过头一看,磕磕碰碰的说道:

    “难、难道、难道您是、是”

    梅宪英给了李霞睿一巴掌,低声说道:

    “叫这么大声干嘛?你难道打算让所有都知道王上在这里吗?”

    李霞睿现在头脑一片空白,他没有想到他居然敢搭讪王上。他急忙低声说道:

    “王、王上,臣、臣不是故意的”

    高阳雅君好笑的看着这人,心中突然有了一个好玩的想法,准备逗逗他。

    高阳雅君故意摆起脸说道:

    “那么李霞睿,你的意思是说,你是有意的啦?”

    李霞睿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跪下低声说道:

    “臣,臣不敢,臣不敢啊,王上”

    高阳雅君对着梅宪英使了个眼色,梅宪英赶紧让锦衣卫把李霞睿拉了起来。

    梅宪英悄悄的告诉高阳雅君,这李霞睿是礼部尚书李学儒的儿子、华夏院学士,写得一手好文章。喜欢吟诗作对,就是人有点胆小。

    高阳雅君摆摆手说道:

    “李大人,闭上嘴吧。孤和你开个玩笑。”

    李霞睿听到说开玩笑才闭上了嘴,他心中暗暗说道,这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高阳雅君对着李霞睿说:

    “既然李大人打算为孤介绍一下,那么李大人你就介绍吧”

    随即李霞睿把在座各位的身份都告诉了高阳雅君。

    李霞睿正介绍着后面突然响起一个声音:

    “海陆上将伊瑜大人到”

    “玉虚大将军梅定国大人到”

    众人连忙站起来行礼,二人微笑着示意大家不用多礼。然后并排走到主位前面一起说道:

    “诸位不必多礼,请坐下吧。”

    待众人坐下后伊瑜笑着说道:

    “这次呢由在下先来出题,请在座诸位用春风酒楼的这个春字来作一首诗吧”

    高阳雅君听到用春来作诗,低声向李霞睿问道:

    “李大人,这诗是写出来还是?”

    李霞睿低声说道:

    “王上,这诗写在案前的宣纸上面就可以了。一会儿会有人来收上去的。”

    高阳雅君点点头,假装思考了一下,然后写下了一首诗。她心中想到,哈哈,没想到我也有做文抄公的一天。

第39章 酒楼作诗(下)() 
过了差不多半个小时,伊瑜派人下去把写着宣纸上面的诗都收了上了。

    伊瑜和梅定国两人看着这些诗,摇了摇头。有些诗是强行附和,有些则是写得一般。

    “咦?”

    伊瑜咦了一声,拉了拉梅定国的袖子说道:

    “你看这字写得真是特别,个性极为强烈啊。”

    梅定国转过头抱怨道:

    “伊大人,我们是看诗的,不是看字的。咦”

    梅定国看向那宣纸,看到纸上面的字也咦了一声。

    梅定国惊讶的赞叹道:

    “这字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还有神闲气定的心境才能写成的。”

    伊瑜点点头赞同道:

    “没错,你看这字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如同断金割玉一般。真是好字啊”

    “咦”

    伊瑜又咦了一声

    梅定国说道:

    “你又咦什么?”

    伊瑜让梅定国看这诗,梅定国定眼一看惊讶的说道:

    “这,这好诗啊。可以流传千古的好诗啊”

    高阳雅君写的正是苏轼的那首惠崇春江晚景诗如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梅定国激动的的说道:

    “让我看一下这诗是哪一位写的。”

    梅定国看着宣纸下面的的名字

    “秦雅”

    梅定国转过去和伊瑜说道:

    “伊大人,秦这个姓我记得国内很少有人姓吧?毕竟要避讳先王。”

    伊瑜漫不经心的说道:

    “好了,不必多想了。反正等下宣布第一名时,我们就可以知道作者是谁了。”

    片刻之后,伊瑜和梅定国看完了交上来的诗。二人对视一眼点点头,伊瑜站出来宣布让众人投票选出第一名。

    伊瑜把所有诗传递给来参加的人观摩打分。

    “咦!这、这字”

    “这字、这诗有大家风范啊”

    在座各位纷纷议论着高阳雅君写的那首诗和那字。

    诗传递到高阳雅君这里,高阳雅君则淡定的把诗递给李霞睿。自己则是慢悠悠的喝着茶,李霞睿接过诗看着书写在宣纸上精美的字,目瞪口呆。

    李霞睿浏览到宣纸上书写的内容时更是叹为观止,当他看见下面的落款是“秦雅”时,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李霞睿张着嘴看着高阳雅君,想说些什么又说不出来。

    不知过了多久,李霞睿回过神来向高阳雅君作揖说道:

    “王、王上可真是、真是惊才艳艳啊,在下自叹不如。”

    “唰”

    高阳雅君打开一把做工精美的折扇轻轻的扇着,慢条斯理的说道:

    “李大人过奖啦,拙作而已。不必如此在意。”

    李霞睿咧了咧嘴,摇摇头苦笑着说道:

    “王上这诗若是拙作,那么我等写的恐怕只能比作粪土。”

    众人点评完毕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