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皇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明皇师- 第2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从而涌入大批的人口,这些人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而且要控制边界,就必须养着大批士兵,虽然咱们有军屯制度,但像三大营这样的精锐部队可是是不种地的,这么多人的粮食问题实在比较头疼。”

    叶羽赞同的道:“不错,这是阻碍迁都的最大问题,但这些都不足以撼动陛下想要迁都的决心。北方的蒙古始终是个大问题,虽然现在看上去十分老实,但早晚还是会成为问题,北境需要更加稳固的防御体系。只有迁都北京,皇帝亲自镇守边境,才能保证北境的稳定,防止国家分裂。”

    “天子守国门,确实只有咱们这个陛下才有这样的豪情。”夜殇赞叹道:“我跟随他的时间越久,越能明白你为何那么崇拜他。”

    叶羽笑了笑,继续说着:“我和陛下商量了一下,准备着手修建运河,要想达成南北产粮互通,只有通过水路这一个办法,修建运河势在必行!”

    “所以,需要我做什么?”夜殇知道叶羽这家伙一定不是来找自己吐槽闲聊的,一定需要自己在这件事上做什么才对。

    果然,叶羽狡黠一笑,道:“太多了也不需要,只要你明日在朝堂上给那些大臣们施压就好。陛下打算明天在早朝上提出修建运河的事,你知道朝臣很多已经安于现状惯了,必须要有人赶着他们才会往前走。”

    只是这么简单的小事,夜殇想都没想就点头答应,只说:“那些整日就知道讲大道理的言官,搞的陛下都忌惮他们几分,但我可不怕,我们锦衣卫就是专治他们这些人。”

    叶羽当然了解夜殇现在的手段,对她很放心,于是又道:“还有一件事,是一件更大的事。”

    “这年头怎么大事儿都扎堆儿来?”

    “陛下已经决定了,要在今年派出使团下西洋,你猜人选是谁?”

    夜殇当然知道下西洋这件大事,她白了叶羽一眼,道:“你考我智商啊你?当然是郑和了。这件事儿跟咱们有啥关系?”

    “原本没有,但现在却意想不到的有了。陛下选定的统帅下西洋舰队的有两个人,正使自然毋庸置疑是郑和,你猜副使是谁?”

    “谁啊。”夜殇并没有把这当成什么太大的问题。

    “夏空!”

    这一下夜殇可就立刻转变了态度,之前她还从没想到这种可能,但她瞪大眼睛看到叶羽笃定的表情后,确认这家伙确实没有在开玩笑,就不禁惊讶的合不上嘴了。

    “陛下是看上夏空什么地方了?”夜殇无语的瘪瘪嘴,道:“那货确定能干这么大票的事儿?”

    “只能说这个活儿很适合夏空吧。听说之前陛下派她和郑和一起去日本国出使时交给他俩一项秘密任务,他们完成的很好,所以陛下那时就已经决定让他们继续合作了。”

    夜殇托着腮笑道:“所以一个以后会名垂青史的航海家是我的好朋友是么?感觉一下子倍儿有面子。说起来,陛下之前给了夏空他们什么任务?”

    叶羽沉吟道:“我了解的不是很多,好像是关于日本国内部夺权的事儿,你也知道,日本的实权一向不是掌握在天皇手中的,貌似陛下准备帮助天皇和幕府将军夺权,让他们两方的势力保持平衡,从而更加有利于大明的控制。”

    原本对于日本国来说,天皇的势力实在远远低于室町幕府,但杨夏空和郑和还是在那边找到了可以钻的空子。

    室町幕府现在的大将军足利义满有个小儿子,足利义满非常疼爱这个儿子,对长子足利义持反而各种刁难,而夏空他们两人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利用足利义满和足利义持父子之间的间隙,成功分化了室町幕府的实权。

    而日本国现在的皇太子世泰则趁此机会将分化出来的实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原本就在暗中培植力量,趁这个空档坐收足利父子相斗的渔翁之利还是游刃有余的。

    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少,叶羽也是后来才听朱棣谈起,朱棣对夏空和郑和在日本的所作所为十分满意,也就因此打定主意让他们二人联手率领下西洋的舰队。

第三百五十二章 扬帆() 
迁都的事还在磕磕绊绊的进行着,朝臣们的意见依然是反对迁都,即便叶羽公开表明支持皇上的决定,锦衣卫指挥使夜殇的眼睛又危险的眯了起来,但许多言官依然保持自己的观点,摆出了坚决不退让的立场。

    朱棣现在懒得再去跟他们废话,干脆下达了准备开修运河的命令,迁都能否

    在最后顺利进行,修建运河的成果足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先不去管迁都的事,朱棣接下来要做的事儿比迁都更加伟大,在永乐三年五月初的时候,正式宣布了关于下西洋的圣旨。

    在圣旨中,他陈述了这次下西洋行动的重要性,并表达了自己想要君临四海的雄心壮志。

    在我们这个庞大帝国的四周到底还有些什么?

    这是每一个强盛朝代帝王都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此时的明帝国就是一个强盛的时代,而明帝国四周的陆地区域已由汉唐盛世时的远征英雄们探明,相比而言,帝国那漫长的海岸线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想,在宽阔大海的那一头有着怎样的世界?

    自从见到来自不列颠王国的使臣后,朱棣便下定决心去探明海外的世界,去征服庞大神秘的大海。

    郑和与杨夏空,他们二人承载着朱棣这些梦想,成为了出使西洋的两大使臣。

    在朱棣的规划中,这次航行的首脑团以杨夏空和郑和为主,再配备两名副使从旁协助他们,他们是掌管航行、外交、军事、贸易等重大决策的中枢机构。

    另外,在外交方面,朱棣配给他们鸿胪寺的官员四名,负责在海外主持朝会宴享的仪式礼节、对外宣召、翻译以及文书起草。由于杨夏空本人还肩负着翻译工作,所以这方面的人基本是归她管了。

    朱棣还特意为这次航行选择了几名京卫指挥、千户、百户等将校军官跟随郑杨二人一同出海,主要目的自然是负责沿途航行的安全,抵御敌对武装和海盗的侵袭。

    关于后勤方面,从军队中调了几名厨师和火夫来负责饮食,精心挑选了能力极强的掌舵手、水手、船工负责航船的日常事务、打造修理、预报天象等保证船队可以正常航行的工作,再加上几名户部郎中和医官负责掌管钱财和旅途中的疾病医疗。

    由此可见,朱棣在组成这次航海的船队上是下足了功夫的,他是认真的要搞一场世纪的海上盛宴。

    出航之前,叶羽曾去福建五虎门找过杨夏空,当时正在做出航准备的夏空兴高采烈的带他参观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舰队。

    夏空把舰队的布局图纸拿给叶羽看,语气颇为自豪的说道:“怎么样?厉害吧?”

    叶羽看着桌上的图纸,忍不住连连点头,赞道:“这真是太壮观了!这还只是在图纸上看到,若是见到真实版,指不定多么震撼呢。”

    整个舰队呈箭头状,四周由战船包围着,分为前哨、左右哨以及后哨。里面依次是粮船、马船、坐船,最中间的是整个舰队的核心地带——宝船。

    宝船是舰队中最大的海船,它在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今日大型舰队中的旗舰,是整个舰队的主题船舶。

    “这宝船具体多长我也不清楚,只是听船工说它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嘛,小羽,你知道这是多大么?”

    叶羽粗略的换算了一下,笑道:“长约一百五十一点一八米,宽六十一点六米。你们可以业余时间在船上举办个运动会了,起码跑个百米赛跑不是问题。”

    这些宝船最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它有十二张帆,它的锚和舵也都是巨无霸型的,转动的时候需要几百人喊口号一起动手才能摆得动,它的舵杆就有十一米长,放到现在也是航空母舰级别的了。

    郑和下西洋的远航舰队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最出色的船队,它们具有着首屈一指的运载能力、战斗能力以及指挥能力。

    朱棣配给这支舰队的全部人马一共有五万人,相当于大明军队十个卫的编制,这些军队主要来自于沿海卫所。人数的众多自古在中国就不值得炫耀,但它却可以间接的反应许多事,比如支撑这庞大人数的物质保障,从而也能看出此时大明国力的强大。

    再来说战斗能力,这支舰队的战斗部队由海战队、两栖部队、马队、仪仗队等组成。海战队自然就是如今的舰艇部队,基本由战船作为单位,被组编成队,形成了整个舰队的外围保护。两栖部队是既可以补充海战人力又可以陆上作战的部队,马队自然就是登陆后作战的部队,仪仗队不用说了,是摆排场用的。这样庞大豪华的作战系统,简直堪称古代史上最强,没有之一。

    如此庞大的舰队和强大的战斗能力,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还要看指挥官的指挥能力。

    而郑和这个人无疑是最适合的总指挥人选。他十一岁起从军,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并跟随朱棣屡建奇功。他和杨夏空一起拥有出海的经验,去年年初出使日本使他们二人共同积累的重要的经验,以及合作的默契。郑和也是个难得的外交人才,出使日本时的果决都是很好的经验。

    因此,由郑和和杨夏空二人组成的核心指挥中心,才是这次航行最关键的中心力量。

    如果要在海上航行很久的话,航海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而杨夏空给叶羽介绍了一个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以证明本次航行的安全性。

    中国从很早之前就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大明的舰队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了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准度。

    “我们把这个方法叫做牵星术。就是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从而确定航线。”杨夏空眉飞色舞的给叶羽介绍着,这都是她开始准备出航后学习的知识。

    “嘛,感觉有点儿像海贼里面的记录指针。”叶羽像模像样的看着牵星板研究起来。

    杨夏空开怀一笑,道:“记录指针是神话好嘛!”

    大致了解了出海的技术和规模后,叶羽忍不住笑着吐槽道:“说你们是去外交的谁信?你们明明就是去打劫的啊!”

    “这可不能瞎说,我们可是和平的使者呢。”夏空贼兮兮的笑着。

    叶羽见她这么高兴,自然也开心了起来,“实现了呢,航海的梦。”

    夏空稍稍一怔,随即立刻想到了许多许多年前,在他们还是青涩的大学学生的时候,自己曾同叶羽一起幻想过扬帆起航,征服辽阔神秘的大海。

    “是啊!”夏空笑的更加开心,这次航海,无疑是可以完成她的梦想了。

    以这样始料未及的方式。

    叶羽一直在福建待到夏空出航,出发前还陪着夏空巡视了停泊在海岸线的整个大明舰队。

    张扬的旗帜,内敛的气息,这是一支史无前例的豪华舰队,它们将在那片神秘的大海中乘风破浪,征服沿海各国,证明大明帝国的强大昌盛。

    叶羽怔怔看着眼前巨大的船舰,不自觉的就想到了朱棣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以及他那时期待和向往的眼神。

    “威服四海,胸怀远人!自强汉盛唐时起,我们便是让世界上所有国家敬仰向往的天朝盛国,虽然经过几百上千年的变动,但如今,我大明依然可以成为继强汉盛唐之后又一立足于顶点的最强大国!”

    想着朱棣说过的话,再看看眼前出海舰队的规模,叶羽顿时觉得就连自己这个旁观者都热血沸腾了起来。

    中国昌盛,万国来朝!

    这不仅仅是朱棣的梦想,也是千万华夏子孙的梦想。

    来自后世的叶羽,心中更有这样的向往。因为在后世见证了未来的残酷,才会在如今更加珍视历史的恩赐。

    或许历史的轨迹无从改变,但自己依然满怀期待,尽各种努力让历史的脚步偏离未来的航道,将中国彻底引向昌盛万世的道路。

    就算只是痴人说梦,但无论如何,这个梦都值得去做。

    郑和和杨夏空做好了出海前的最后准备,两个人换好了代表大明钦差特使的蟒袍,威风凛凛的站在包船的甲板之上。

    朱棣当然没有亲自来送行,代表他送行的只有靖国公叶羽,但对于郑杨二人来说已经足够。

    “陛下将这次史无前例的出海任务交给了你们,你们路上要千万小心,也要切记陛下的嘱咐。遇事多多冷静思考,千万不要焦躁冒进,否则极有可能引火烧身。”

    郑和郑重的点点头,道:“请驸马放心,臣等定不负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