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皇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明皇师-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一会儿功夫,叶羽将新泡好的茶拿到夜殇面前,取出一只新的杯子给她倒上了茶,道:“你尝尝这个。”

    夜殇不明白他的意思,但依然不假思索的拿起杯子喝了一口。

    仅仅只是一口,她就忍不住面色大变,立刻压低声音道:“武夷肉桂!你这里怎么会有这种茶?”

    叶羽微微一笑,他从小罐子里取出几片茶叶,放在夜殇面前,道:“叶型条索匀整卷曲,色泽褐禄而油润有光,干茶嗅之有甜香,茶汤橙黄清澈,叶底呈淡绿红边;桂皮香明显,佳者带乳味,香味久泡尤存。武夷肉桂以其强势的香气和极高的辨识度而闻名于后世,像你我这样的人可以一口尝出来。”

    夜殇不置可否,她盯着杯中的茶,道:“在后世虽然辨识度极高,但如今这个时代这可不是什么稀松平常的茶,应该极其少见才对。我记得陛下那里也只有当地进贡的极少量,你这里是怎么来的?”

    叶羽将武夷肉桂的小罐子盖好盖子放回原处,轻描淡写的说道:“有人送的。”

    夜殇更是觉得不可思议,道:“你这是收受贿赂?还是贡品!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叶羽的神色依然淡定,道:“我收下并且留着这罐肉桂,自然有我的用意。这也是为了帮你的忙。”

    “……你什么意思?”

    叶羽神秘一笑,道:“你不想知道是谁送我的么?”

    “谁?”

    “李景隆!”

    夜殇怔了怔,随即立刻明白了叶羽的意思。叶羽故意留下李景隆送他的这一小罐武夷肉桂,就是为了掌握他贪污贡品的事实。

    只不过……

    “就算你这里有他送你的肉桂,也无法拿出来作为他私吞贡品的证据。第一你无法证明这个肉桂是他送的,第二你收下了肉桂也是收受贿赂私吞贡品啊!”

    叶羽笑了笑,夜殇所担心的这两点他当然也知道,便道:“我并不是让你去陛下面前揭发他行贿,而是只揭发他私吞贡品这件事。我留下这些肉桂也不是为了掌握什么证据,只是单纯的留下来喝罢了,而且到了关键时刻可以拿出来提醒你一下。怎么,你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么?”

    夜殇沉思了起来,叶羽说只揭发私吞贡品这一件事,那就是说完全不会提到他手中握有的这些肉桂。

    叶羽也不催她,只让她慢慢去考虑,其实夜殇手里能够掌握的大小罪名已经有了不少,但叶羽需要让她有切实的把握,保证在朱棣面前可以一击必胜。

    半晌,夜殇突然说道:“我本来已经派出了清弟去盱眙,看来这下又要麻烦楚大哥去趟武夷了,我本人在朝中太显眼了,肯定不能亲自去。蓝家平反之前他俩都不能恢复身份,所以只能委屈他们在暗中行事了。”

    “盱眙……看来你早已掌握了其他的证据,是不需要利用私吞贡品也能必胜的证据?”

    夜殇露出冷漠的笑,道:“这个家伙身上的劣迹还愁不够多么?只要稍微下点功夫,想要的情报一抓一大把。”

    “这次是什么劣迹?”

    “呵,圈地。”夜殇的语气轻蔑至极。

    叶羽不着痕迹的皱皱眉,实在想不到李景隆的胆子竟然这么大。朱元璋是贫农出身,所以他当上皇帝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肃贪反贪的决心极其强烈。洪武年间有规定,贪污六十两银子便要处以死刑,可见大明初期对于贪污抓的多么严。

    老朱在世的时候,曾经严格规定过土地的分配及所有。由于老朱十分看不上商人,所以除了国家和公侯官爵家的土地外,基本土地所有权归为种地的农户,而农户每年按量按时上交定额的税就可以了。

    老朱虽然严厉,但也不是亏待亲族的人,开国时的功勋和亲贵都得到了丰厚的土地分封,即便后期这些功勋所剩无几,但像曹国公一脉这样与皇族沾亲带故的亲贵还是享有不同的待遇的。

    也就是说,在皇帝分封的土地之外,李景隆又私下侵吞了原本属于农户的土地,这样的圈地行为在明初时期是不可饶恕的重罪!

    即便现在老朱已经归西了,但朱棣也明显不是好惹的角色,他虽然不像他爹下手那么狠,但显然也是不会轻易放过这种重罪的。

    圈地这种行为,已经明显逾越了皇家划下的那条底线,挑战了朱棣的底线,根本就不是有回转余地的事。

    “看来其实不需要我瞎操心,你早已有把握把李景隆的罪坐实了。”叶羽露出稍稍轻松的笑意。

    “不,多了私吞贡品这件事的话会更加有把握。毕竟……这才是切切实实的踩到了陛下的底线,彻底触碰了他的逆鳞。说句难听的,圈地毕竟没有阻碍到陛下的切身利益,虽说他是个公正严明的皇帝,但难保不会在心中留有余地。但私吞贡品,已经完全是欺君犯上,陛下绝对不会容忍这种事发生。”

    赞同的点点头,叶羽说道:“确实如此,有了这一条罪,才算是真正将李景隆的罪坐实,他是再难有任何逃过的机会。”

    夜殇站起身,冰冷的眼神望向了窗外,喃喃说道:“不可能再让他逃过,他再也无法逃过了。”

    夜殇浑身上下显露出来的仇恨实在太明显,那一瞬间甚至让叶羽都感觉有些不寒而栗。虽说可以理解,但叶羽还是不适应她这个样子,在他的心里,那个永远阳光开朗的朋友才应该是眼前这个人的真实面目。

    只希望事情能够快点结束。

    石头不应该属于这里,也不应该一直在这样危险的斗争中深陷下去。

    永乐三年初,楚信和杨清分头秘密行动,一个奔武夷而去,一个则向着李景隆的故乡盱眙前进。

    他们二人现在在朝中是无官无职,这种事交给他们去做最合适,而去夜殇也绝对相信他们的能力。

    夜殇在京中等着的,只是一个结果,和他们二人带回来的将李景隆彻底击溃的决定性证据。

    永乐三年,注定是热闹的一年。

第三百四十七章 圈地() 
盱眙是第一代曹国公李文忠的故乡,自然也是李景隆的故乡,这里离京城很近,隶属于凤阳府,也算是直隶一带的县城。

    按说在这种地方,离皇城根儿这么近,一般人都不敢在这里犯事儿。要知道当初洪武年间的时候,天南海北的地方有人贪污都会被老朱派出去的锦衣卫给抓回来剐了,盱眙这种直隶一带的县城当然更不会有人轻易犯事。

    但是李景隆却不这么认为,他的家乡在盱眙,这里本身就有他的田产,所有人都以为他绝对不会在这里搞什么小动作,但他偏偏就要反其道而行,而且这一贪还就是十几二十年。没人想得到,曹国公李景隆就在自己的家乡,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大搞圈地活动,无法无天。

    杨清来到盱眙之后没有多做停留,立刻开始四下走访县城外的农户和田地庄园。

    此时正是年初,天气还是寒冷的,并未到开春播种的时候。农户们都窝在家里,等待着春季的到来。

    杨清趁这个时候走访,其实也看不到什么太多有用的信息,多数都是靠问的。不过好在他并非没有方向,该怎么去询问他心知肚明。

    其实去年秋天丰收之际,夜殇已经派他来过这里一次了。

    夜殇决定在今年开春收拾李景隆并非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曹国公一脉自李文忠开始便根基深厚,李文忠死前被封为岐阳王,又是皇亲国戚,权柄滔天自然无话可说。

    当年的大明开国六公爵中,直到如今依然地位不减当年的只有魏国公和曹国公了。

    魏国公徐辉祖是当今皇后的亲弟弟,虽然他之前是建文帝的亲信并且经常跟朱棣作对,但朱棣登基后看在爱妻的份上并不同他计较,只是撤了他掌管京都警卫的权力,让他专心管理所属军队的事情。

    而曹国公李景隆则是靠着各种投机取巧一路走到了现在。

    夜殇想要对付这样根基的李景隆,就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她的准备工作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去年的秋天,杨清曾来过这里一次,当时正赶上丰收之后农户向朝廷上缴粮食赋税,而就是这个时候,杨清看到了让人震惊又哭笑不得的一幕。

    大明时,百姓交纳粮食的时候,官府是用斛来装的,百姓将粮食放进斛里,再称重,计算自己完成的粮食份额。谷堆要按尖堆型装起来,会有一部分超出斛壁。

    而杨清在盱眙的交粮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一幕,就在农户为交完粮食税务松一口气时,现场负责收税的官员在一瞬间用尽全力对准装满粮食的斛猛踹一脚!

    此时超出斛壁的粮食会因为这一踹而撒在地上,那名农户慌忙弯腰去捡,却听到那名官员大声的叫喊:“不许减!那是损耗!”

    被那官员这样喝止之后,那名农户只好垂头丧气的离开交税现场。

    杨清趁机快步跟了上去,离开众人视线后才凑过去搭话,追问几句后总算打听出了内幕。

    原来这就是盱眙官府想出来的侵吞农户粮食的方法,自建文元年开始,每次秋天丰收后上缴粮食赋税的时候,官府都会用这一招,当场踢出来的部分就是所谓粮食运输中的损耗,这部分就成为官吏的合法收入。那么被这样踢过斛之后的农户们,则只能回家再送粮食来。

    盱眙只是一个附属于凤阳府的县,这里最大的官员也不过是县令,他们是没有胆子擅自决定用这种办法贪污粮食的,杨清当时就认定这背后一定有人在指使他们。

    果不其然,杨清趁这次机会走访了县城周边的农户,一个名字终于浮出了水面,这个人叫李增枝,时任浙江都司,隶属于左军都督府,再往下说的话,他还有个更加了不得的亲戚,就是曹国公李景隆。

    李增枝是李景隆的亲弟弟。

    这一下关系就明朗了,杨清立刻知道这背后真正的黑手和操纵者是谁了。

    以杨清的聪明和办事能力,他不可能放过这一条显而易见的线索,于是他多在盱眙停留了半个月,顺着贪污这一条线顺藤摸瓜,一层层的暗访下去,总算是掌握了更多的情报。

    李景隆果然不是省油的灯,他除了暗中命令盱眙的官府使用这种卑鄙的手段贪污之外,还纵容他的弟弟在盱眙擅自圈地,将原本属于农户的土地擅自强行归到了自己的名下,种田的还是那些农户,但丰收之后的粮食则全部落入了李家兄弟的腰包中,而农户则只能得到极少量的粮食用来填饱肚子。

    当然,以李增枝的地位和身份来说都不足以这么多年来从始至终暗中搞着这么大的动作而外界毫无察觉,他的背后一定有李景隆的支持,而且李景隆才是这贪污案最大的主谋。

    回到京城的杨清将这件事悉数汇报给夜殇听,所以才有了现在的这次行动。

    这次和上次不同,上次是漫无目的的寻找突破口,而这次则是带着目的来,杨清务必要在这里带回足够的证据。

    也许现在说是证据都不太正确,杨清真正的目的,只是找到可以作为御前状告李景隆贪污重罪的当事人。

    这样的当事人其实盱眙有很多,但真正合适的却不是很多。

    杨清必须要尽可能找到愿意出头做这个高发者的人。

    结果果然不出杨清所料,他走访了许多家,旁敲侧击还是开门见山的方法都用过了,但收效甚微。

    其实杨清也可以理解这种情况,虽然心里免不了恨铁不成钢,但他清楚,这些人只是最普通的农户,虽然大明建国初期朱元璋这个贫农出身的皇帝将农民的地位抬到了社会最高层,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事实证明贫穷的农民只是提高了社会地位毫无用处,他们该穷还是穷,该被欺负还是被欺负。

    贫穷的人要对抗富贵的人,这是极其难的一件事,尤其是对方还是有权势的人。

    在盱眙停留了十几日后,不懈努力的杨清总算还是找到了最好的人选。

    一个孙姓的老者表示愿意出面高发李增枝和他的兄长李景隆,杨清总算碰到这么一个自愿的,一时间难以置信。

    但在了解情况之后,杨清立刻明白为何这位老者愿意出面高发了。

    原来这李增枝不仅贪得无厌不学无术,而且比起他哥哥来有更多的劣迹,他十分的好色。

    李景隆这个人也喜欢诗酒风流,但他基本都是去烟花场所消费,怎么说呢,虽然说出去不好听,但也算是你情我愿的事情。

    但李增枝就不一样了,他喜欢用抢的,而且抢的都是普通百姓家的闺女。

    这就有点儿太过分了,这在明初的时候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重罪,换做洪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