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皇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明皇师-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即将十七岁的皇太孙其实有些尴尬。他知道怜香和江月聊得都是一些姐妹们闺中的话。自己在这坐着实在是不太对劲儿。

    但是。他又舍不得走……

    朱允炆不知道为什么。但他就是觉得不舍得离开。

    江月被朱元璋册封为绮筝郡主已经都快两年了。朱允炆却一句话都还洠Ш退瞪稀O蛳衷谡庋胨庋;故堑谝淮巍

    而且。朱允炆说不上原因。但却觉得越靠近她。越想一直这样下去。

    “对了。殿下你待会儿有事儿吗。”

    朱允炆回了回神。看到江月笑眯眯的盯着自己。

    少年尚有些稚嫩的脸上一下子就红了。他撇开眼神。答了句:“呃。我。大概要回东宫去。还有些功课洠ё鐾辍!

    江月吐了口气出來。道:“啊。真洠Ьⅰ;顾笛肽阋黄鹑ネ娑亍?磥碚饣侍锏弊乓餐ξ蘖牡摹C刻旎挂鲎饕蛋 !

    朱允炆看着江月这个样子。突然就从心底生出一些想要敲掉下午的功课去陪她玩儿的冲动。

    但他知道。如果自己这样做了。一定会被母妃训斥。

    可是……

    “如果……只是一会儿的话。我想应该可以的。”朱允炆咬咬牙。头一次说出这样的话。他这辈子几乎都洠в形タ构稿囊馑肌

    “诶。”怜香颇为意外的看着朱允炆。

    江月却抬起头。笑着冲他点头。道:“这就对了。我告诉你啊。姐姐我原來上学的时候天天逃课。有什么大不了的。”

    江月笑的开心。朱允炆看着她。突然也不自觉的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那一天之后。朱允炆开始更加留意江月的动向。偶尔在宫中碰到。江月还会向他打招呼。这让他从心底生出一种暖暖的感觉。

    江月比朱允炆大很多。朱允炆知道自己未來的正妃一定不会是她。但是他却还是不能控制的对她越來越上心。

第一百八十章 东宫密议() 
作为皇太孙。朱允炆每日要学习的功课有很多。所以他的日程排的也很慢。而自从被皇帝朱元璋点过名之后。朱允炆对黄子澄可谓愈发的信任了起來。

    每日早课后。都要留下黄子澄再请教一些问睿

    黄子澄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高考成绩相当好。朱元璋非常的赏识他。委以他东宫伴读的职位。这些年下來。黄子澄始终兢兢业业。朱标在世时辅佐朱标。如今朱允炆为皇太孙。又一丝不苟的为朱允炆设想规划。

    所以。朱允炆对他十分的信任。

    这一天的早课后。朱允炆站在东宫主殿信阳殿门口。看着外面怔怔的出神。

    黄子澄见他这样。心中略略疑惑。走过去轻声问了问:“殿下。您这是怎么了。有什么心事。”

    朱允炆却好似洠话恪R谰煽醋磐饷娣⒋簟

    “殿下。”黄子澄又试探性的叫了他一声。可朱允炆却还是洠в蟹从Α

    这下黄子澄有点儿稳不住了。他提高了嗓音。又叫了声:“皇太孙殿下。”

    朱允炆这才如梦初醒。他怔怔回头。看到是黄子澄站在自己身边。忙问道:“先生。先生叫我有什么事么。”

    黄子澄皱了皱眉头。关切的问道:“臣见殿下一时失神。可是有什么心事。”

    朱允炆低了低头。沉默不语。

    黄子澄见他这副样子。心里有点儿着急。他也不是傻子。朱允炆毕竟还是个少年。心里在想什么黄子澄多少也能看出來点儿。偶尔他跟在朱允炆身边。发现每每在宫中遇到那位绮筝郡主时。这位主子都会有一瞬的失神。那样子那神态像极了情窦初开的少年。

    这种现象让黄子澄不得不在心中警惕了起來。虽说江月如今荣宠正盛。又是九公主所看重的义姐。自然便与九驸马府上沾着关联。而今看着皇上的意思。九驸马未來大掌兵权的日子指日可待。透着这层关系。都让江月的身份显得十分的贵重起來。京中大大小小的皇亲贵胄们也多有向朱元璋求亲的。都想跟这位绮筝郡主联姻。

    然而。其他人可以。倒是朱允炆却不可以。

    先不说江月年岁比九公主还要长。朱允炆将來的正妃人选无论如何都不会是她。单单就说江月的身份。就足够尴尬了。

    皇帝的义女。九公主的义姐。燕王府出身的民间女子。

    这三条身份。哪一条都是阻碍朱允炆与她在一起的绝对原因。

    所以。如今看到朱允炆在这愣神。让黄子澄心里七上八下的担心。

    “殿下。您……”黄子澄咬咬牙。说了句:“您若是信得过微臣。有什么心事都可以跟微臣讲……微臣、微臣定会为殿下解忧……”

    他这话说的有点儿犹豫。但朱允炆显然不会在意。

    稍稍想了想。朱允炆终于有意无意的提了句:“孤的那几位叔叔……”

    黄子澄听他嘟囔了这么一句。起先是一愣。随机总算是放下了心。他原先担心的是朱允炆在想江月的事儿。如今听他想的完全是别的事情。不由得便放下了心。

    “殿下是在担心……诸位王爷。”

    朱允炆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众位叔叔领藩在外。一个个都拥重兵。如今皇爷爷在位。他们定然是不会做什么。但若他日……他日……他们一个个在封地称王以惯。若稍有异心……唉。孤可该如何。”

    朱允炆的语气十分担忧。这件事始终是横亘在他心中的一道坎。无论如何也是过不去了的。

    哪知黄子澄听罢。却是突然呼了口气。显得如释重负一般。

    朱允炆正不懂黄子澄为何如此。他刚要发问。黄子澄却笑眯眯的先开口了。

    “原來殿下是在担忧这件事。不过据微臣了解。此事却不像殿下想的这般难办。”

    朱允炆诧异的问了问:“哦。先生可有想法。”

    黄子澄眯着眼睛。一副淡定自信的样子。他缓缓说道:“诸王所拥兵力。大多数为府兵护卫。哪里有什么战力。他们这些兵力。也就尽够自保。哪里还能有不轨之心。若真有哪位王爷这般不识轻重。殿下您自京师挥军平定。他们哪里是对手。想当年汉朝七国之乱不可谓不凶险。然而亦被帝师剿灭。由此可见。藩王再势大也只是一方之王。而帝王坐拥天下。如此比较。大小强弱之势不同。而顺逆之理更是天差地别啊。”

    朱允炆听他这样一说。一颗提着的心突然就放下了些许。汉朝景帝时的七国之乱不可谓不强悍。但依然被景帝压制了下去。由此可见。果然正统帝位是顺应天意。而藩王造反断难容于天理之中。

    “先生不知。真正让孤担忧的。其实也不过就是燕王叔罢了。”朱允炆此刻心中稍定。他转念一想。又道。“还有宁王叔。”

    燕王朱棣倒是在黄子澄的意料之中。至于宁王朱权。倒是让他有些不解。

    “殿下此言何意。”

    朱允炆也知道黄子澄不是问朱棣的事。于是他轻轻皱着眉。转身向信阳殿中的书案后走去。

    “宁王叔辈分高。但其实比孤还要小一岁。但是先生也该能看出。他十五岁即统领辽东藩务。这一年多來。无论是藩领政务还是辽东军事。他都一手操持。并且规整的井井有条。不仅如此。他按照皇爷爷的指示施行与朵颜三卫的互市通商。如今已大有成效。就连朵颜那位刁蛮的郡主都对他恭敬有加。皇爷爷每每提起也是大为赞赏。”

    朱允炆担忧的说着。“皇爷爷一向喜爱宁王叔的聪慧。对他疼爱至极。”

    黄子澄静静听着朱允炆的话。也略略能够体会朱允炆的担心。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少年便册立为储君。面前站着的都是些能征善战且经验丰富的叔叔。让他怎能不天天提心吊胆。

    “殿下的担忧微臣明白。不过宁王殿下嘛。手段十分柔和。倒是洠в醒嗤跄前愕那渴啤6摇O肴缃窳啥钍滤乘臁R磺刑健5够故蔷沛饴淼墓汀D醯钕乱膊还褪羌窳烁霰阋税樟恕!

    黄子澄这般说着。其实是为了开解朱允炆。他却不知朱允炆这孩子十分早熟。心思太过深沉。

    朱允炆一听黄子澄这话。心里却丝毫洠в兴尚傅母芯酢

    其实黄子澄这番话他也十分清楚。若无当初九驸马在辽东镇守那两年的时光。单凭朱权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怎么可能震慑的住。

    九驸马叶羽。朱允炆想着这个人。他总是一袭白衫举止潇洒。对人对物总是浅笑包容。举手投足间尽是儒雅。但朱允炆也知道。那是个扔在战场上就很可怕的人。他奇兵绝谋、诡战制胜。往往出其不意。虽看上去清瘦。但内里却是个十足的厉害角色。

    而且……他出身燕王府。

    这才是朱允炆真正在意的事情。

    其实叶羽成为驸马这些年來。被朱元璋屡屡提拔。屡屡委以重任。朝中几乎所有人都已经忘了。他并非是朱元璋亲手培植起來的。

    朝臣们只记得叶羽是朱元璋最宠爱的女婿。最信任的朝廷新贵。但已经渐渐忽略。他其实是燕王的心腹。

    朝臣们忘了。朱允炆却从不敢忘。也一刻都不能忘。

    朱元璋曾跟朱允炆表达过对叶羽的放心。“你放心。只要有你九姑姑在。叶羽便会为了大明的江山肝脑涂地。”

    朱允炆明白朱元璋说的是事实。叶羽绝对会为了九姑姑做任何事。

    但是。朱元璋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九姑姑注定会得到平安富贵。无论谁当皇帝。

    对于怜香來说。朱棣当皇帝或者朱允炆当皇帝都无所谓。所以怜香并不能成为叶羽绝对忠心自己的筹码。

    反而是朱棣。他与叶羽更加亲近。与怜香也更加亲厚。

    朱允炆危险的眯了眯眼睛。但他现在也不想再多谈这件事。于是只说:“自我入主东宫以來。先生便与我最为亲厚。我也不瞒先生……对于燕王叔……我觉得他绝不会就这样沉寂着……”

    黄子澄明白朱允炆的意思。他连忙正了正衣襟。对朱允炆恭敬的表示道:“殿下放心。微臣绝对誓死效忠殿下。”

    朱允炆点点头。对于黄子澄。他自然是十分信任的。

    朱允炆此时仔细分析着自己的势力。东宫一脉自不必说。方孝孺还未到启用之时。军中自有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相助。至于长兴侯耿炳文。似乎有点儿老了。朱允炆并不知道朱元璋为什么屠刀挥舞下偏偏留下了耿炳文。但他也不愿多想。朱元璋既然留着他。那恩养在朝中也洠裁础

    而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朱允炆倒也是不担心。毕竟锦衣卫的宗旨就是绝对忠君。到时候自己登基之后。蒋瓛自然会效忠于自己。

    “黄先生。你觉得先发制人是不是总比落了下风更加高明。”

    黄子澄怔了怔。一下子就明白朱允炆的意思。他拱手行礼。正色道:“殿下所言甚是。既然有心。自当运筹帷幄。”

    “既如此。待那一日到來。便请先生为孤分忧吧。”

    “微臣谨记。”

第一百八十一章 塞上行() 
洪武二十七年初。朱元璋收到了來自辽东的奏章。主笔人是宁王朱权。

    原本朱元璋还在诧异。朱权因何事自藩国上奏。待他看过之后。竟是在第二天的朝堂之上。当众大大赞扬了朱权。并赐下金银以示恩赏。

    朱权在奏章中提出修改茶制。他认为自古传下來的制茶方式不妥。将茶叶制成茶饼成本高、耗时长。浪费人力物力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所以。他特意上奏朱元璋。希望可以将制茶方式由之前的茶饼式改为散茶式。茶叶采下后只需要经过方便的加工便可以投入市场中。无需再像之前那般繁琐。

    朱元璋看到朱权奏折中的建议后。龙颜大悦。在早朝时极力夸赞。

    许多朝臣们都附和着皇帝的话。皇帝高兴他们也跟着高兴。

    但是。黄子澄却突然站出來问了句:“陛下。臣有些不解。宁王殿下身处北境边疆。如何对南方制茶制度如此清楚。”

    黄子澄此话一出。奉天殿内一下子就安静了。

    其实黄子澄这句话倒也算是问出了很多朝臣的心中疑惑。但他们都碍于朱元璋此时的心情而不敢过多言语罢了。

    朱元璋面色稍稍露出不快的神色。看得出來。他并不想理会这个问睿;谱映稳匆廊灰桓碧谷坏难诱驹诘钪小

    站在武将第二位的叶羽眯了眯眼睛。他实在忍不住想要打个哈欠。但此时正值早朝。怎么也不能那么不雅。

    斜了一眼笔直站在殿中的黄子澄。叶羽心中叹息。这帮文人真是够了。洠露险飧稣娑陕铩R策恢钋场

    由于叶羽在后世书中对黄子澄其人有一些了解。他虽然如今记忆消减。但好歹也还存留一些印象。于是对这帮建文帝时期的重臣十分看不上眼。觉得书生误国当真不错。

    所以今日黄子澄居然在早朝问出这么洠降奈暑}。叶羽也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对。反正他一向鄙视建文重臣们的智商水平。

    叶羽自洪武二十三年成为驸马后一直跟随在朱元璋身边。对自己这位岳父也算是了解。此时见朱元璋脸色阴郁。心中略略叹息。

    “黄大人这话问的。莫不是昨晚公事繁忙。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