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关羽-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敬,多谢美酒!关某告辞!”

    关羽倏然而至船上,令惊魂未定的鲁肃未来得及回过神,只下意识地拱了拱手,随口应道。

    “告辞告辞!”

    鲁肃还拱着手,呆立岸边。

    关羽的船队已悠然而去。

第三十章 多事之秋(下)() 
第三十章多事之秋(下)

    第三十章

    多事之秋(下)

    3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数年。

    数年间,三分天下之局势虽无大变,但曹操已成了魏王。曹操帐下,孔融、荀彧、荀攸等谋士,因与曹操封王政见相左,或被杀,或赐死,或弃而不用,致悄然司马懿崛起。

    司马懿崛起后,一再怂恿曹操,欲袭关羽,然曹操与帐下文武,深惧关羽之威,鲜用其袭关羽之谋,故对关羽威胁有限。然司马氏崛起,对三国局势之变,却是致命之事。

    数年间,东吴都督鲁肃已作古。鲁肃临终,向孙权举荐吕蒙,继他镇守陆口。

    吕蒙之用,对关羽,对东吴,乃至对三国局势,皆是惊天大事!

    吕蒙之谋,致关羽之败;关羽之败,致吴、蜀反目;吴、蜀反目,致吴、蜀相残;吴、蜀相残,致三国三足鼎立之势崩塌!

    世间之事,便是这么奇怪。一件未必起眼之事,有时便出人意外地掀起了惊天巨浪!吕蒙之用,便是如此。

    当然,这一惊天巨浪,目下仅是风起于青萍之末,因此,关羽仍在书房静静地看书。

    五六岁的女儿蹦蹦跳跳,像一只彩蝶翩翩而来,高兴地说。

    “爹爹,今日之书,我已全然背得了。”

    关羽万分喜爱这个聪明乖巧的女儿。听了女儿之言,关羽大喜,急忙放下手中的书,起身抱起女儿,高兴地问。

    “才一个时辰,你便全然背得了?”

    女儿见关羽问,自豪地点头说。

    “嗯。我且背与您听。”

    父女正欣喜地说话间,关平与十三四岁的关兴兴奋不已地奔了进来,欣喜地叫道。

    “父亲!伯父拿下汉中了!”

    关羽一听,欣喜万分。关羽明白,拿下汉中,日后进兵中原,便无险可阻!

    这如何不令关羽兴奋?

    此时,关羽欣然而起,大喜道。

    “好啊!走!叫你娘去!节日之喜,非同一般,咱们好好庆贺庆贺!”

    自天下三分,曹操对吴,有赤壁之鉴,不敢妄动,彼此虽偶有摩擦,然仅是小打小闹,无关痛痒,更不伤筋骨,两国便这样相安无事地过着。对蜀,他与诸将更是无不畏惧孔明之智、关羽之勇,十余年不敢向刘备用兵,连小打小闹,也只敢欺负孙权,断然不敢惹刘备。

    曹操此时虽已晋身王位,然数年不曾扩疆拓土,也未曾增兵添将,实力并不见多大增长,因此,无论对吴对蜀,他都从不敢再轻易用兵,而是数年如一日,一直平静地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二分地。

    但曹丕匆匆进来,立即打破了这种平静。

    “父王,刘备已取汉中,还自封汉中王!”

    曹丕一改历来谨小慎微的样子,又急又怒地大叫着。

    曹操闻报,又惊又怒,猛一拍案,霍然而起,大声怒吼。

    “甚么?织席小儿,安敢称王?”

    帐下众文武得知刘备取了汉中,还自封汉中王,也群情激愤。王府大厅内,顿时一片哗然。

    “织席小儿!竟如此猖狂!”

    “魏王!刘备夺地称王,欺大王如此,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啊,大王!岂能任刘备逞狂?”

    众文武纷纷怒吼。

    曹操面对愤怒异常的众文武,振臂大吼。

    “传令!举全国之兵,由本王亲率,决战刘备!”

    众文武久不征战,也心中痒痒。听曹操愤而传令,人人义愤,齐声怒吼。

    “对!决战刘备!决战刘备!”

    此时,谋士荀彧、荀攸、孔融等,因与曹操封王政见相左,或被杀,或赐死,或被冷落弃用,已无缘涉政。司马懿便立即闪身出班,开口阻道。

    “大王,蜀地多险,且远隔万水千山,切不可因一时之怒,亲劳车驾远征啦!”

    曹操听了,仍怒气难消,骂道。

    “织席小儿,如此张狂,我此恨难消!”

    司马懿听了,立即献计说。

    “大王,臣有一计,无需大王用兵,便令刘备在蜀自受其祸。待其兵衰力竭,只需一将征之,便可功成!”

    自荀攸弃用后,司马懿渐次成了曹操所倚之重要谋臣。听司马懿说有计可破刘备,曹操怒气稍减,忙问。

    “愿闻高见。”

    司马懿见曹操问,立即禀道。

    “江东孙权,以妹嫁刘备,又窃取回去,以致孙刘失和,彼此心存芥蒂久矣。今刘备占荆州,今拒不归还,更致彼此俱怀切齿之恨。大王此时若遣一能言之士,往说孙权,称大王愿助之取荆州,孙权必兴重兵西向。刘备闻警,必发两川之兵东下。待双方激战,两败俱伤之时,大王再出兵,岂不大妙?”

    曹操听了,顿时转怒为喜,连声称道。

    “善!善!”

    曹操言罢,当即遣满宠使吴。

    孙权得知曹操遣满宠来吴,立即召集文武商议对策。

    “曹操遣满宠来吴,我将如何应对?”

    张昭见孙权发问,首先开了口。

    “主公,吴、魏两家,本无仇恨。皆因孔明蛊惑,致两家连年征战,生灵涂炭。今刘备夺汉中,又称王,进逼中原,曹操遣使,必有求和之意。和则两利,战则两伤,若曹操遣使求和,主公但可允之。”

    这时,一个稚嫩的声音响了起来。

    “昭公差矣!”

    孙权与众文武循声而望,只见一身形矮小的少年出了班。此人便是陆逊。

    此时,虽然孙权与众文武皆注目于他,陆逊仍不慌不忙,侃侃而谈。

    “吴侯,吴、魏连年征战,皆因强魏屡屡欺我,必欲夺我江南之地。方今天下,虽三足鼎立,然吴处弱势,魏为霸主。世间,岂有霸主取悦弱者之理?”

    张昭已年高,陆逊仿佛是他的孙子。虽然陆逊当庭驳了他,他仍温和地笑了笑问。

    “依你之言,主公当如何?”

    陆逊虽年幼,却并无怯色,见张昭问,又说。

    “今刘备已取汉中,威逼中原。曹操遣使,乃恐我乘虚袭其后也;纵有结好之意,亦为自保计,而非弃恶从善也。当此之时,吴侯可召来使而问之。若于我有实利,可择其善而从之。若彼欲将刘备锋芒引向我,诱我自蹈火炕,则严词拒之。若仅虚与委蛇,不妨乘虚袭其后,取淮泗之地于囊中,再图进兵中原,以借刘备之势,壮我东吴之威也!”

    孙权听陆逊说得头头是道,笑了。

    不少文武听了,都大为惊讶,议论纷纷。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

    孙权此时神色大悦,顾左右道。

    “好。宣满宠。”

    左右立即去召满宠。

    不久,满宠便随左右,恭敬而入,开口道。

    “满宠奉魏王之命,拜见吴侯!”

    “免礼!伯宁,魏王遣你来吴,不知何事?”

    满宠见孙权问,恭敬地答。

    “呈魏王之书,达魏王之意。”

    孙权已有陆逊之言,心中有底,便道。

    “好,你且道来。”

    满宠见孙权态度友善,心中暗喜,开口道。

    “吴侯,吴、魏自来无仇,皆因刘备,屡致征战。今魏王差我,约吴侯攻取荆州。魏王以兵临汉川,吴侯则率兵西向,首尾夹击。破刘备之后,共分疆土,誓不相侵!”

    孙权听了,装出一副颇为兴奋的样子,说的却是模棱两可的话。

    “好啊!魏王之意,我已尽知。请伯宁回复魏王,我异日将遣使,详议此事。”

    孙权嘴上虽如此说,行动上却久久没有下文。

    关羽得知魏、吴相约,共破荆州之消息,一面立刻飞报成都,一面聚众商议。

    “各位,今闻曹贼遣满宠使吴,约吴共取荆州。各位以为我当如何?”

    众人一听魏、吴合兵来攻,无不惊讶。

    王甫听了,立即开了口。

    “君侯,若魏、吴合兵是真,则荆州危矣!”

    廖化见关羽听了并无急色,也开了口。

    “是啊。君侯,当今三国,若两国合兵向我,其害难料啊!”

    二人说过,关平见关羽仍若无其事,急忙问道。

    “父亲可是认为,魏、吴难以合兵?”

    关羽听了,点了点头说。

    “正是。我取了汉中,威逼中原,曹操始遣满宠使吴,说吴共取荆州。曹操之意,是将我之锋芒,引向东吴。对此,东吴焉能不察?怎会引火烧身?”

    众人听了,有人点头,也有人摇头。

    王甫便是摇头者之一。

    “君侯,孙权欲得荆州久矣。即便魏、吴不会合兵攻荆州,然此时之魏也断不会袭东吴。东吴无后倾之忧,倾其国之兵向我,也不可轻视呀!”

    关羽听了,笑了起来,说。

    “东吴群鼠,只会避入江东,据险而狂。若无长江天堑,恐早已灰飞烟灭,何足道哉?即便不忧曹操袭其后,也不敢觊觎我荆州!”

    关羽语气豪壮,有人听了,已点起了头。

    王甫听了,仍是摇头不已,忙说。

    “君侯,群雄并起之世,东吴不仅得存,且三分天下有其一,绝非等闲之辈呀!君侯不惧东吴,然不可不防,方为万全啦!”

    关平听了,也立即开了口。

    “是啊,父亲。魏、吴既有合兵之举,还当速报伯父,以防万一为好啊!”

    关羽听了关平之言,点了点头道。

    “我儿放心,我已飞报成都。”

    刘备得到关羽急报,立即召集文武商议对策。

    “诸位,今接二弟飞报,曹操欲结东吴,共取荆州。我将如何?”

    众人听了,有些惊异。

    诸葛亮听了,却面色平静地说。

    “我料曹操,必有此谋。曹仁今守樊城。吴中谋士必请曹操令曹仁兴兵。”

    刘备听了,有些不安,忙问孔明。

    “似此首尾夹击,荆州岂不危险?军师有何良策?”

    诸葛亮胸有成竹,听后说道。

    “可速遣人传令云长,先取樊城,使敌胆寒,魏、吴之盟自然瓦解。”

    刘备听了,立即赞同。

    “好。”

    孙权应付走满宠后,却迟迟不回复曹操。

    这一日,孙权正在房中处理庶务,诸葛谨进来了,问道。

    “主公迟迟不复曹操之请,可是忧其诡诈?”

    孙权见问,台头回答道。

    “正是。刘备取汉中,直逼中原,其锋甚劲。此时曹操约我攻荆州,分明欲将刘备锋芒引向东吴。我岂可中其奸谋,引火烧身?”

    诸葛瑾听了,又说。

    “主公所言极是。我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子瑜但讲无妨。”

    诸葛瑾见孙权如此说,才开口道。

    “主公,我闻关羽有一女,甚是乖巧伶俐,关羽视若掌上明珠。若主公与关羽结成秦晋之好,日后诸事必谐。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孙权一听,大喜,忙道。

    “关羽之威,天下无双!此等好事,还望子瑜善为谋划。”

    诸葛谨见孙权大为欢喜,也很兴奋,立即道。

    “是!我今日即赴荆州,力促此事!”

    4

    诸葛谨来到荆州,称有要事求见关羽。关羽闻报,念在孔明之面,立即相请。

    诸葛谨进了荆州,关羽与诸葛谨共进大堂坐了,才问。

    “子瑜此来,不知何事?”

    诸葛谨前次因讨荆州三郡来见关羽,被关羽狼狈逐出,至今心有余悸。今见关羽神情平静,心中才放心了,开口道。

    “我特来求结两家之好。”

    关羽一听,顿露喜色。

    “噢?吴侯欲送还孙夫人?”

    诸葛瑾见关羽露出喜色,心中暗喜,但听了关羽之言,又有些忐忑了,心中想道。

    “原来,关羽竟以为我将送还孙夫人。若他知不是,那当如何?”

    诸葛瑾如此想着,心中有些不安起来。但他又转念一想道。

    “我乃撮合姻缘,此乃好事,想必关公当不见责吧”

    诸葛瑾想到此,含笑答道。

    “非也。吾主有一子,甚聪明英俊。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结好,拼力破曹,共扶汉室,既成美事,又平天下。望君侯思之。”

    关羽压根儿没往此处想!他越听越怒,最后勃然而起,吼道。

    “吾虎女,焉嫁犬子?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