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关羽-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羽一听,笑了,说道。

    “我好好的,你说这些干甚么?”

    英娘一听,却急了,也气了。她一下从关羽手中抽出手,霍地站了起来。

    “你是好好的吗?箭毒未除尽,失血一大盆,箭创未痊愈,你还好好的吗?”

    关羽听了,看着英娘,无言以对。

    英娘见了,继续说。

    “神医千叮呤万嘱咐:静养百日,凡事息怒,神医为何如此说?你若好好的,神医会千叮呤万嘱咐吗?这说明,你若不静养百日,便有性命之忧啊!”

    关羽见英娘又气又急,好一通数落,立即笑着劝起来。

    “你让我息怒,自己反倒怒起来了,也不该吧!”

    英娘听了,还是气恼不减。

    “我不该?女儿行前,一再嘱我,她十分想去成都见伯父,却万分舍不得你。”

    英娘说到女儿,关羽顿露深爱之情,立即说。

    “女儿如何说?”

    “行前,女儿夜夜梦见你,常常高兴地喊出声。她爱你,她想你,如此幼小,便知道担心你。如此可爱的女儿,你能忍心轻己之身而令她……而令她……”

    英娘没再说下去,却暗自垂起泪来。

    关羽见了,十分感动。他站起身,将英娘拥入怀中。

    “今吕蒙病倒,暂无后顾之忧,且樊城已唾手可得。待我取了樊城,便安心静养,好么?”

    关羽满含深情,语气温柔,前所未见。

    英娘听了,却语意坚决。

    “不!神医嘱你先静养百日,不养必有大患!你岂可不听神医之嘱?”

    “我并非不知不养之患。只是今不取樊城,日后不知将多费多少力,多死多少人!将士难道无家小?无亲人?多死多少人,便有多少家小无依?多少亲人悲痛?你想过么?”

    关羽说得语重心长。

    英娘听了,犹豫了。

    关羽见英娘犹豫,又开了口。

    “妹妹,我答应你,我坐镇指挥,由平儿率军攻打;取了樊城,便安心静养,好么?”

    英娘听了,仍犹豫着说。

    “将军一定要先取樊城么?”

    关羽听了,点了点头。

    “此乃兄长之令。若取不得樊城,我如何面对兄长?再说,今东吴吕蒙病倒,后顾无忧,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英娘听了,仍担心关羽,不肯轻口。

    “待将军伤愈,与伯父合兵,再取岂不更好?”

    “今日便取,唾手可得。他日再取,将死伤无数。何者为好?”

    英娘听了,又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说。

    “那,你只坐镇指挥,由平儿率军攻打;取了樊城,便安心静养,是吗?”

    “是。”

    关羽听了,郑重地点了点头。

    英娘见了,虽仍现忧色,却不作声了。

    2

    关羽执意要先取樊城,便立即调度起了兵马。

    “关平!”

    “在!”

    “令汝率本部人马,往驻偃城!”

    “是!”

    “廖化!”

    “在!”

    “令汝率本部人马,往驻四冢寨!”

    “是!”

    “你二路人马,接我之令,便与我三面夹击,合力攻打樊城!”

    “是!”

    吕蒙独自在帐中。他神色如常,心情平静。

    这时,表侄进帐来报。

    “表叔,吴侯遣少年陆逊,来营探病。”

    吕蒙一听,立即说。

    “快快请进!”

    陆逊进了帐。

    吕蒙迎着,神色如常。

    陆逊见吕蒙并无病色,暗暗一笑道。

    “在下奉吴侯之命,敬探子明贵恙。将军尚安好否?”

    吕蒙见问,连忙顿首道。

    “贱躯偶染小病,何劳探问?请伯言代谢吴侯!”

    二人入座,表侄献茶毕,陆逊又开了口。

    “子明,在下有一事不明,敢烦释疑?”

    吕蒙不知陆逊欲问何事,连忙开了口。

    “何事?”

    陆逊面含微笑,此时紧盯着吕蒙,问道。

    “吴侯以重任付公,公不乘时而动,何也?”

    陆逊问罢,仍含笑注视着吕蒙。

    吕蒙看了看陆逊,欲言又止;他又看了看陆逊,又欲言又止。如此良久,未发一语。

    陆逊见了,笑了笑说。

    “在下备有小方,可治将军之病,不知将军用否?”

    吕蒙听了,立即挥手,示意左右退下。

    左右见了,纷纷退下。

    左右退去后,吕蒙起身一揖说。

    “愿闻伯言良方。”

    陆逊见了,含笑望着吕蒙说。

    “将军请坐!子明病因,可是荆州有备,沿江有烽火台?”

    吕蒙闻言,大惊道。

    “正是!”

    陆逊听了,淡淡一笑道。

    “将军诈病,可是意在惑关羽?”

    吕蒙闻言更惊,连忙说。

    “正是!”

    吕蒙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少年,竟能洞穿自己肺腑!连忙问。

    “知我此计者,朝中可有他人?”

    陆逊听了,仍笑着,摇了摇头。

    吕蒙见了,心下稍安,才说道。

    “伯言既知我意,可有良策赐我?”

    陆逊听了,笑着开了口。

    “在下有一计,可令沿江守卫,不能举火;荆州之兵,束手归降。子明可愿予闻?”

    吕蒙听了大喜,起身便拜。

    “伯言之言,如见我肺腑,乞闻赐教,以取荆洲!”

    “将军大礼,伯言如何敢受?”

    陆逊见了,赶紧上前,扶起吕蒙。

    二人重新坐了,陆逊才开了口。

    “关羽倚恃神威,自料无敌,向轻东吴。此举昔为我深恨,今可为我反用。”

    吕蒙一听,高兴起来,欣喜地说。

    “我今假托有病,不能视事,便是用关羽之傲,使其无备也。”

    陆逊听了,摇了摇头说。

    “将军仅托病,尚不足惑关羽。”

    这正是吕蒙担心之事。听陆逊如此一说,急忙问道。

    “那,我将如何?”

    “东吴之将,关羽唯虑将军一人。若将军托病辞归,更以他人守陆口,再以厚礼贺其大胜,卑辞赞其神勇,以骄关羽之心,便不再以我为备也。”

    吕蒙听陆逊如此说,高兴得一冲而起,兴奋地说。

    “若此,樊城久攻不下,关羽必调荆州之兵,以向樊城。当此荆州无备之时,我以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荆州自在掌握矣!”

    陆逊听了,仅淡笑着,点了点头,其老成,令人意外。

    吕蒙见了,却兴奋不已,高兴地说。

    “伯言之计,果然良策也!”

    关羽一再寻战,曹仁始终闭门死守,令关羽无计可施。此时,他正在帐中沉思着。

    王甫、马良、周仓等,都注视着关羽。见关羽久不言语,王甫开了口。

    “君侯,曹仁一直闭门死守,徐晃已领五万兵马,驻扎阳陵坡;孙权也久有取荆州之心;我与曹仁久持不下,恐于我不利呀!”

    关羽听了,看了众人一眼,没说话。

    众人此时也面带忧色,尽都看着关羽。

    吕蒙用陆逊之计,托病请归。这一日,他被抬到江边,头上敷着湿巾,被人抬上了船。

    江岸上,众将士依依不舍地大声喊着。

    “吕将军,您要好生将息呀!”

    此时,关羽神色沉重,独自在帐中思索。

    一小校匆匆入报。

    “将军,吕蒙病危,已抬上船送回柴桑。”

    关羽听了,心中暗想。

    “吕蒙病归,我后之忧尽去,即或曹仁与我相持,亦无忧矣。”

    关羽想着,神色顿时轻松了。

    回到柴桑,吕蒙神清气爽,满脸兴奋进了后堂。

    孙权正坐在堂中等他。

    “吕蒙参见吴侯!”

    “免了。子明之计,伯言已尽述,孤甚嘉许之。孤今召卿,乃因陆口之任。昔周公瑾荐鲁子敬,后子敬又荐卿。今卿亦须为孤荐一才望兼隆者,代卿据守陆口。”

    吕蒙听了,急忙开口道。

    “吴侯,臣此番离任,乃惑关羽。若用望重之人,关羽必然提备。”

    孙权听了,想了想。

    “嗯,有理。那当用何人为宜?”

    听了孙权之言,吕蒙心中想着。

    “陆逊深知自己之意,又不为关羽所知,若用陆逊守陆口,当更能惑关羽。”

    吕蒙想到此,立即开口说。

    “吴侯,陆逊虽年少,然思虑深长,且未有远名,故非关羽所忌。若以他代臣之任,必能惑关羽而取荆州也。”

    孙权闻言,大喜道。

    “好!孤且依卿之言!来人!与孤召陆伯言。”

    陆逊深夜闻召,满脸困惑,随内侍匆匆进了后堂。

    见孙权已候在堂中,陆逊急忙见礼。

    “臣陆逊,参见吴侯!吴侯夤夜相召,不知何事?”

    “伯言,孤今拜汝为偏将军、右都督,往守陆口。”

    陆逊一听,连连摆手道。

    “吴侯,陆口重地,向由东吴大将镇守。陆逊年幼无学,怎堪当此重任?”

    孙权听了,笑道。

    “子明保卿,必无差错。卿勿推辞!”

    陆逊听说是吕蒙之意,才答了。

    “好,臣知子明之意。定不负吴侯重托!”

    孙权见陆逊如此说,欣喜道。

    “好。卿且领印绶。”

    陆逊立即拜受印绶,起身后又慷慨而言。

    “臣今夜便起程,赶赴陆口。请转告子明,候我佳音!”

    陆逊言毕,兴奋而去。

    帐中,关羽正与众人计议攻樊城之事。

    一小校匆匆进帐来报。

    “将军,继吕蒙守陆口之人,今已到任。”

    何人继任吕蒙,是关羽颇为关切的。他听了立即问。

    “何人?”

    “陆逊。”

    关羽不知陆逊,连忙问。

    “陆逊?何许人也?”

    帐中众人听了,皆摇头。关羽见了,心中暗想道。

    “陆口重地,东吴如何用无名之辈?不过,如此倒于我有利。”

    关羽想着,心中暗喜。

    陆逊到了陆口,升帐而坐。他年少,且身形不高,坐下仅比案子高不了多少。

    帐中众将见了,忍不住发出了笑声。

    陆逊也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才开口问道。

    “贺关羽之礼,可已备就?”

    “名马、苏绣、绍酒,皆已备好。”

    一从官答道。

    众将听了,窃窃私语起来。

    一偏将听了,则直言相责。

    “将军一来,便向关羽送礼,是想借关羽之刀,保陆口不失么?”

    陆逊知偏将相讥,却不予计较,反而笑了笑说。

    “我如此,自有我之打算,汝等日后方知。”

    陆逊虽如此说,众将并不以为然。

    “那,这份厚礼,如何送去呀?”

    陆逊听了,还是笑着说。

    “我亲自送去。”

    众将听了,反而吃惊了,忙说。

    “将军,这可不同儿戏呀!”

    陆逊听了,仍然笑着说。

    “我知道。我去送礼贺胜,关羽能将我如何?”

    众将一听,有些急了,忙道。

    “若关羽扣住将军,来取陆口,如之奈何?”

    陆逊含笑举起手,示意众人不要再说。

    “我为之事,汝等日后方知,修再多议。”

    陆逊连说“日后方知”,偏将听了,立即以此相讥。

    “‘日后方知将军’,你乃统帅,其意可否明言?否则,我等如何行事?”

    陆逊听了,仍笑着回道。

    “我之意,汝等日后方知。”

    此时,一直带笑的陆逊突然郑重起来,语气也严厉了。

    “我去之后,汝等当严守各寨,不可颤动!可听清了?”

    陆逊神色语气突变,将一直不以为意的众将一下镇住了,齐声而答。

    “听清了!”

第三十四章 子明,中计矣!(下)() 
第三十四章子明,关羽中计矣!(下)

    第三十四章

    子明,关羽中计矣!(下)

    3

    关羽正在帐中活动右臂。

    周仓匆匆进帐报告。

    “将军,陆口守将陆逊,备了贺礼,来祝将军大胜!”

    关羽听了,一惊,忙问。

    “是陆逊差人?还是陆逊自来?”

    “陆逊自来。”

    关羽听了,眉头跳了一下,心中暗想道。

    “此人竟敢自来,倒也有些胆略。我且看他如何。”

    关羽想到此,才开了口。

    “请!”

    候在帐外的陆逊,此时正悄悄嘱咐随从。

    “进帐之后,关羽之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