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者无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者无敌- 第3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轸、温兴茂、黎阳龙、刘峰岭等将领们无不破口大骂,史迪威也气愤道:“我就说嘛,重庆的那些将军个个都是饭桶!重庆的那些官员个个都是贪污犯!依靠他们想要打赢小日本,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好啦!好啦!”孟翔倒是满面春风,“反正我们早就知道他们会找借口敷衍搪塞我们,那我们现在还生哪门子的气?反正我们也是装装样子而已,又不真的打滇西,否则我们真的要被军委会给坑死的。行了!大家继续演戏吧!卖力点!因为我们不但演给日本人看,也是要演给重庆看的。”

    信步闲庭的孟翔亲自去找杜聿明和宋希濂,对两人分别道:“来,先来看看重庆的电报,再看看兄弟我这张苦瓜脸。兄弟我在前线为了光复国土而拼死拼活,重庆方面却用这种花言巧语来敷衍兄弟。你们看得下去?”

    杜聿明和宋希濂虽然都是中央军骨干大将,但和孟翔私人关系不错,因此也被孟翔这番话揶揄得拉不下脸。在孟翔的请求下,杜聿明和宋希濂象征性地调拨了一两个团的部队暗地里交给孟翔指挥,同时调动部队,大张旗鼓地向滇西移动,摆出一副三支军队都要对滇西展开全面反攻作战的架势,以此迷惑日军,同时也帮助孟翔掩护了正在悄悄迂回中的55军。杜聿明和宋希濂这么做,一方面并没有违背各自上司要他们“袖手旁观”的意思,一方面也能做出参加滇西会战的架势,以便于日后真的光复滇西时分一份功劳,因此两人也乐得帮忙。

    一时间,滇西境内处处都大军调动、风声鹤唳,倒也把日军迷惑得手忙脚乱。当然了,由于进攻日军的这三支中国军队基本都是“各怀鬼胎”,因此整个滇西会战可以用“雷声大,雨点小”来形容。

    而在这同时,另一路的豫军第55军的五万官兵以及骑兵第9师的四千多名骑兵则在悄无声息中秘密迂回向滇西北的崇山峻岭和大江长河。他们要完成一个“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般的任务:先前往云南西北部的高黎贡山地区,然后横渡怒江,接着翻越中缅边境的野人山,最后出现在日军的后方。这条全长400多公里的大弧线,基本是人迹罕至的深山和原始森林,呈现一个巨大的u型,因为全军要在滇西和缅北绕一个半圈,从最不可能通过的地方通过。

    整个部队,包括第55军三个步兵师的五万多官兵以及六千多匹骡马。

    这段征途无疑是非常艰巨和艰险的,充满了数不胜数的危机,因为最重要的一段道路就是在四个多月前的夏季时节刚刚吞噬了第五军三万多条人命的野人山。历史上的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参战是在1943年底,与第一次足足隔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史迪威除了加紧训练部队外,还专门调拨了大规模的工兵部队和云南数万劳工,在野人山中开辟了一条公路,也就是“史迪威公路”,因此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参战,辎重和重武器都是有公路可以运输的。但现在,以豫军为主力的第二次远征军可没有时间去修建通山公路,只能靠着两条腿去披荆斩棘、筚路蓝缕。

    但孟翔和专门制定了这个作战计划并且此时正走在队伍最前面的王鹏举已经巨细无遗地为部队穿越野人山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措施。首先是部队的粮食和医药,准备得绰绰有余,实际上,在热带丛林里,食物倒不是太大的问题,医药才是至关重要的宝贵物资。在正式远征前的一个月里,孟翔派人在云南境内大肆采购医药和医疗器材,重金聘请医生,同时命令军医广泛地培训护士,并向士兵们普及一些基本的自救措施,这使得此时55军内,军医和护士的人数加起来足有一个团,对付热带疾病的药材更是堆积如山,每个士兵都配有一个小型的医药包。中药材是在云南境内购买的,而那些西药针剂则是史迪威通过驼峰航线运来的,特别是云南著名的外伤良药,云南白药,孟翔一掷千金地购买了数量多得可以让士兵当饭吃。因此在医药卫生条件上,55军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55军虽然全套美械装备,但仍然保留着两样中国特色:绑腿和砍刀。绑腿,可以增强士兵们远程行军的耐疲劳程度,毕竟翻山越岭是非常消耗体力的,同时绑腿也能让士兵们的裤腿密不透风,让蚂蝗蛇虫之类的东西不会钻进衣裤里而导致疾病感染;至于砍刀,这不仅仅是为了增加部队战斗力的问题,也是在热带丛林里行军的必需品,当初远征军与日军和缅甸伪军交战时已经得到了宝贵的教训。在丛林里作战,刀的作用有时候要大大超过枪。昂山的缅甸伪军,人手一把缅刀,在丛林战里曾给远征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实际上,在云南训练的这两个月内,美国教官的训练方式里,明显没有肉搏战和白刃战的课程,这是因为美军不重视冷兵器作战,只在乎火力杀伤。55军的官兵们可没有放弃传统,并且此时还得到了加强。55军的部队里,共有五万多官兵,但携带了十万多把开山刀,一方面用于白刃杀敌,一方面用于砍伐树木、开辟道路,这样的话,刀的磨损速度是很快的,所以一人带着两把刀。

    55军虽然是靠两条腿在滇西缅北的山林里行军,但仍然携带了为数不少的大口径火炮和轻中型坦克,这些重武器都被拆卸成了零件,由士兵或骡马背运着跋涉行军。正因为医药、弹药、砍刀、重武器零件太多了,才使得骑兵第9师不得不跟着一起来再次客串了“运输队”,全师三千五百匹战马都被用来驮运物资。不仅如此,孟翔事先在云南各地又购买了两千多匹云南马,一并交给了55军充当军马。云南马个头矮小但体质结实,运动灵活,擅长走山路,并且耐力很好,是高原和山地的最佳畜力。

    除此之外,55军部队里还有大量的向导,足足三千多名原先第五军的老兵。这些老兵在四个多月前刚刚走过野人山,拥有最宝贵的实地经验。当然了,这些老兵之前听说要重走野人山,一个个简直是闻之变色、噤若寒蝉。好歹金钱的力量是无穷的,孟翔最后重金悬赏,才说服这些老兵带着55军重新翻越野人山。另外,生活在缅北的克钦族由于族内的几个头人已经跟孟翔有了协议,也派来了上百名在野人山附近土生土长的克钦族人,充当55军的向导,这使得55军在野人山里就不会像上次的第五军那样盲人骑瞎马了。当然了,即便部队迷了路,也可以通过电台呼叫飞虎队的飞机,这些优势都是当初第五军所没有的。

    延绵蜿蜒的队伍中,除了在前面探路的向导和侦察兵外,军长杨遇春是走在最前面的,李喜浩、刘鹏飞、唐飞虎这三位师长也都很自然地走在各自部队的最前面,并且都没有骑马,都像普通士兵那样步行走路。将领们和军官们都这样,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全军像军长杨遇春那样,沉默而坚定地前进着,翻过大山、渡过大河。

    阔别四个多月的野人山里,白骨比比皆是。当初倒毙在这里的远征军将士们,要么被细菌蛆虫腐烂殆尽,要么沦为飞禽走兽的食物。几乎每堆白骨的旁边都有枪支,枪支已经锈迹斑斑,但枪托上用油漆写的枪支编号和部队代号还历历在目,腐朽的枯骨上,散落着信函以及各种遗物。布满青苔的石块边,茂盛参天的大树下,随风摇曳的荆棘丛里,或躺或坐或爬着一具又一具的白骨;偶尔可见一株大树上还刮着一只残破不堪的降落伞,伞内裹着一兜骸骨,那是遇难的飞行员的遗体。一路上的白骨,成了55军此时重新回去的路标。每到天黑的时候,山林里到处都是蓝色灯笼般飘荡着的鬼火。

    55军的官兵们在肃穆而庄严的气氛中,一边前进,一边毕恭毕敬地收殓那些遗骸白骨,将其就地掩埋,并竖起招魂幡,洒下纷飞的冥币纸钱。部队一路走过,留下延绵一路的新坟。

    “弟兄们!等我们打赢了,就带你们一起回家!”

    “弟兄们!放心吧!我们马上就要去给你们报仇了!”

    “弟兄们,你们先歇着,我们凯旋归来的时候会把你们送回老家的!”

    庄肃的誓词在丛林里久久回荡着。

    尽管目睹了先驱者们付出的巨大代价,并且这一路上险恶莫测,但官兵们仍然战意昂扬地奋力前进着。

    滇西缅北战火再起的时候,华北地区也风起云涌,豫军留守河南的军队于十一月中旬向山东日占区发动了全面的进攻。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发起以大面积收复国土和收复重大沦陷城市为目的的大规模反攻战役,极有战略意义。但颇具讽刺的是,河南境内的豫军所发动的这场大反攻,并没有得到重庆方面的批准和支持,完全是新豫系这支地方军阀以自己的名义和自己地盘的实力而独自干的。此战前,国民政府组织好几个战区并以全国之力展开反攻,却一直原地踏步;而此战中,新豫系军阀以第一战区的身份发动的大反击,却战果辉煌。这使得国内外都对国民政府的军政运筹能力产生了质疑,而大力支持中国抗战的美国政府也开始把注意力和援华重点从国民政府移到了新豫系的身上。

第二百三十八节再战徐州() 
豫军在反攻山东及苏北时所展现出的战斗力,不但让日军大吃一惊,就连重庆方面都不敢相信这么一支河南地方军会拥有如此强大而精锐的先进装备。在孟翔低调而坚持不懈的苦心经营下,豫军此时在武器装备上不但不逊于中央军,甚至比日军还要强大。豫军此时分为三个档次:甲等的德械部队,乙等的美械部队,丙等的日械部队。在豫军里,中正式早就没人用了,都给了各县保安团使用,三八大盖也沦为各部队不入眼的二流货,各部队都抢着装备德国的毛瑟98k和美国的加兰德m1步枪,以及德国的mp…40和美国的汤普森冲锋枪;而最令日军和重庆方面震惊的,是豫军居然还拥有一支装甲师:拥有200多辆各型坦克、300多辆装甲车和装甲汽车、500多辆汽车的第180师。全师清一色德械美械混装,主力坦克为美式谢尔曼和德式四号坦克。当然了,为了养这支吞金兽一样的部队,孟翔几乎是入不敷出。

    原先装甲团的团长王利军正式成为第180装甲师的师座,而副师座则是蒋纬国。蒋纬国经过再三的思想浮动和左右摇摆后,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挥师出征的那一天,场面是何其壮观,阵容是何其威武,气势是何其昂扬。由赵海军、于学忠、孙桐萱率领的第77军和第3集团军的共二十万大军从商丘出击,剑指苏鲁沦陷区。天空中,美德混合飞虎队的上百架战机遮天蔽日;地面上,车轮滚滚、马达轰鸣,上千辆各式各样的战车和汽车汇聚成了一条蜿蜒的钢铁长龙,风雷滚动、气贯长虹。这支机械化大军,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除当初的第五军和远征军外,是中国几百万军队里可谓是独一无二的。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支机械化大军居然是一支地方军阀缔造的。

    经历河南大饥荒后,豫省百姓们在公众心理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豫东的百姓,对远在天边的中央政府和蒋委员长的认同感及尊崇感已经大大降低。老百姓的思维是简单和朴实的,这场大饥荒来临时,对河南不闻不问的是中央,对灾难推波助澜的是中央军,而为民请命的是孟翔,开仓赈灾的是孟翔,为河南的百姓而揭竿而起、奋然反抗的也是孟翔,因此河南的老百姓都已经有了一种“半独立”的思想意识,都认为孟翔是河南真正的领导者,孟翔的豫军也是被认为是河南百姓自己的军队。自然而然,此次看到自家的河南军挥师外省,河南的百姓们自然是欢欣鼓舞、扬眉吐气。第77军和第3集团军横穿商丘时,沿途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百姓闻风而至,各城镇人山人海、万人空巷,道路两边更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百姓们焚香燃烛、杀牲献祭,为自家的河南军队壮行送别。车队一停,百姓们立刻蜂拥而上,敲锣打鼓、端茶敬酒、抛洒献花。嘹亮的军乐震天轰鸣,官兵们雄纠纠气昂昂前进,道路两边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夹道欢送的百姓将煮熟的鸡蛋、香烟、水果、熟食、毛巾争相塞进官兵们的手中,一幅幅“欢送家乡子弟兵前往前线”的横幅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当地百姓鼓励从军的儿子丈夫“奋勇杀敌、平安归来”的感人大义场面。

    “必胜!必胜!必胜!”

    士气高昂得已经沸腾的豫军官兵们放声怒吼。惊天动地的口号声响彻云霄,响彻在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

    “你看河南的老百姓,是多么地拥护我们啊!”于学忠感叹道,“其实老百姓的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