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第一好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唐第一好汉-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们的国王高元,终于舍得出钱将你们赎回去了。既然赎金本王已经收到了,那本王就不留你们在这里用晚餐了。当然如果你们不急的话,本王到是不太在乎这一顿晚餐。”李元霸对所有的俘虏说道。

    这句话差一点没把,高句丽使臣的鼻子气歪。刚才还急得让自己,将所有俘虏带走。否则就要收伙食费。此时又如此大方的,要留人家吃晚餐。你想啊。人家被你关了几个月,恨不得一时回到自己的家乡。又怎么会留在你这里,再吃一顿晚餐。不要说是淡然无味的战俘饭,就算是鲜酒活鱼,他们也没有这份心情。

    “多谢赵王千岁盛情,这晚饭还是我带他们,回平壤城吃吧。就不麻烦赵王千岁了。”说完高句丽使臣便开始催促,这些俘虏登上船只。

    毕竟是两万多人,所以并不是一趟就可以运回的。要反复几次才能,将所有人运过鸭绿江。差不多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终于将所有俘虏,运回了鸭绿江对岸。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廉贞密卫。

    傍晚的时候,高句丽国王高元终于接到了,所有战俘已经运回来的消息。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高元真的担心,李元霸收了赎金后,不放俘虏回来。如今知道所有战俘已经成功赎回,自然是长出了一口气。

    “下一步就看我们的了,只要我们将浮桥架设完成。便可通过浮桥,向鸭绿江对岸运送士兵。当然对岸的高句丽士兵,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我们登陆。到时自然免不了一场血战。所以各位哥哥需提前做好准备,免得到时候出现什么纰漏。”送走了所有俘虏后,李元霸对众位英雄说道。

    毕竟按原来的计划,这两万五千名高句丽俘虏。是应该被直接坑杀的。可是如今却只能还给高句丽王,这也无形之中为对方增添了兵力。

    “主公,虽然我们的浮桥,架设的宽度宽达五十丈。但是同样不能同时容纳大批士兵通过。所以登陆的最前期,是难度最大的。必须有一支强大的部队,在第一时间抢占对岸的。然后为其他部队渡江争取时间。”徐茂公想了想后说道。

    “这点我已经想过了,我会让破军密卫和贪狼密卫配合。他们一攻一守绝对有把握强战队啊。同时各位哥哥随我,一同在第一梯队过江。只有强大的战斗力,才可以在对岸,开辟一块真空地带。”李元霸对众人说道。

    最后经过商议决定,秦琼,单雄信,程咬金,侯君集,谢应登,翟让等本领高强的武将,随同破军密卫和贪狼密卫,抢占鸭绿江对岸。李建成,柴绍以及其他武将,带领大部队紧随其后。不过大家坚决不同意,李元霸亲自出战。

    虽然大家都知道,李元霸乃是万人敌的存在。但是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所以自然不敢随随便便的,让李元霸以身犯险。

    俗话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要是李元霸真的有什么闪失,那这个后果,可不是谁能承担的起的。

    但是李元霸却十分的坚持,最后大家也只能无奈的答应。不过却要求贪狼密卫,一定要保护好李元霸的安危。

    (本章完)

第170章 翁婿再配合 逼捐文武官() 
接下来李元霸,需要找一个合理的理由。将这五百万两白银据为己有。于是李元霸让徐茂公写了一本奏章,让人将其以八百里加急,报给仍然留在涿郡的杨广。

    当杨广接到李元霸奏章后,无奈的摇了摇头。心中暗想,李元霸这招先斩后奏,倒也是做得滴水不漏。不过免不了,自己还要为其擦屁股。不过好在李元霸已经,为自己想好了如何善后的方法。

    第二天涿郡行宫中,杨广居中而坐,对众人说道:“昨日赵王送来八百里加急,说这几日便可将浮桥建设完成。很快就会强渡鸭绿江。并建议朕移驾凤凰城。不知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皇上,虽然如今赵王已经连下两城,但是赵王却嗜杀成性,将辽东城与凤凰城,两地的高句丽人屠杀殆尽。如今鸭绿江东岸,赤地千里荒无人烟。所以臣觉得,那里怨气太重,并不适合皇上移驾。”宇文化及出班说道。

    宇文化及的话,得到了满朝文武的赞同。毕竟他们没有人想亲临战场。如果李元霸,强渡鸭绿江成功那还好办。相反就有可能,会受到高句丽的反攻。

    虽然这次杨广带,近百万的雄兵。不过那可都是从各地,临时招募而成的。大多数还都是新兵,根本就没有上过战场。要说精锐的数量,估计连十分之一都达不到。

    “赵王在奏章中提到,先锋程咬金经常与其作对。而且此次又擅自做主,将高句丽王赎回俘虏的银两,犒赏了三军。所以赵王才会请朕,前往凤凰神坐镇。”杨广对众人说道。

    “皇上,虽然赵王一身武艺了得,乃是一名万人敌。但是毕竟他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行军打仗这方面,当然不如曾经与我朝,多次作对而不败的,程咬金等人有经验。所以在意见之上,有一些分歧也实属正常。”宇文化及再次出言说道。

    此时的宇文化及,心中十分的高兴。因为他从李元霸所送来的八百里加急中,得到了一条消息。那就是程咬金已经开始动手。

    “但是程咬金,私自将五百万两赎金犒赏三军。这样的做法确实有一些不妥。毕竟我军此时军费十分紧张,五百万两白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朕觉得,应该治程咬金重罪以儆效尤。”杨广再次说道。

    “皇上,瓦岗军自从被招安以来,还没拿过一分一毫的军饷。就连出征的粮草,也是其从瓦岗山上所带。否则程咬金也不会,私自将这赎金犒赏三军。所以臣觉得,虽然程咬金的做法有些不妥,但也未免情有可原。”宇文化及比对杨广说道。其他大臣看到宇文化及,站在程咬金的那一边,也都纷纷出言附和。

    “如果朕没有记错,你的儿子宇文成龙,就死在瓦岗军手中。不知宇文爱卿,为何会处处为程咬金说话。难道宇文爱卿,真的不记恨这杀子之仇吗。”杨广开始按照李元霸的交代,一步一步引诱宇文化及入套。

    “臣的儿子死在瓦岗军手中不假,但是两军交战各为其主,生死各由天命。那时我恨不得喝其血吃其肉。可是如今瓦岗军已经,接受招安投靠皇上。而且又在这高句丽战场上屡立奇功。臣又怎会因一己之私,而罔顾他人之功不顾。”宇文化及一脸正义的说道。

    “好一个宇文化及,果然是对朕忠心不二。为了我大隋江山,竟然可以将杀子之仇弃而不顾。果真是我大隋朝的忠臣。”杨广激动的对宇文化及说道。

    “皇上,臣身为大隋子民。自然会全心全意为大隋着想。这只是一个做臣子的本分,又哪里敢受皇上如此的赞誉。”宇文化及一脸谦虚的表情说道。

    “宇文爱卿说的好。不过虽然程咬金,将这赎金犒赏三军情有可原。可是我军军费,确实实在拮据。不知宇文爱卿是否可慷慨解囊,为朕排忧解难。”杨广一脸期待的看着宇文化及。

    此时的宇文化及,如同吃了苍蝇一般的难受。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杨广竟然如此的,与自己玩起了套路。可是如今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宇文化及还真的就不好拒绝。

    看着哭丧着脸的宇文化及,杨广说道:“怎么,难道我大隋的忠臣,朕的宇文爱卿,不愿意帮助朕不成。”此时杨广说话的口气,与刚才大不相同。已经有了微微的怒色。

    “皇上,臣又怎么可能不愿意为皇上排忧解难呢。只不过臣在想,家里有多少积蓄。可以拿出多少帮助皇上。”宇文化及对杨广说道。

    “看来宇文爱卿,果然是朕的好臣子。如今宇文爱卿已经做出了榜样,不知其他各位可否效仿一二。”杨广圆睁双目,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文臣武将。

    此时在场的这些文臣武将,心中已经把宇文化及的十八辈祖宗,都问候了一遍。同时也恨自己,为什么刚才要出言附和。

    不过这些话只能在心中想想,毕竟自己根本无法与人家抗衡。所以现在能做的,只得拿出钱财,否则以杨广那喜怒无常的性格,甚至有可能,直接就将自己推出去斩首。

    看到都不说话的文臣武将,杨广说道:“看来各位,也是如同宇文爱卿一般,正在盘算着可以为朕,筹募多少军费了。既然如此,那就让朕为你们列一个账本吧。等以后国库充盈之时,再如数还给各位。当然利息朕也是会一并奉还的。”

    在场的文臣武将,哪个会相信杨广会还钱给自己,而且还会奉上利息。那简直是这天底下最大的笑话。就算到时候杨广不还,又有哪个敢向杨广讨债。这才是真正的有借无还再借不难。

    最后所有人都迫于压力,拿出了一定的银两和粮食。初步统计杨广这事竟然筹集到了,五十万两白银的军费,以及五千石粮食的粮草。并且杨广还限期他们交付,如果有所延误定然双倍处罚。

    看着一个个愁眉苦脸的文臣武将,杨广不由得十分高兴。心中暗想:“还是朕的宝贝女婿有办法,不但他私吞了五百万两赎金。也给朕想到了一个搜刮他们的借口。”

    (本章完)

第171章 坐不稳的王 浮桥已完工() 
这一次得利的是李元霸与杨广二人,被坑的是高句丽王高元,以及宇文化及等人。不过无论是哪一位被坑之人,却都是只能有苦难言。而得利的翁婿二人,却私下里偷偷的笑着。

    光阴似箭岁月蹉跎,很快十五天的时间就要到了。鲁威也不负众望,带领自己手下的能工巧匠,终于将浮桥的单元板块制作成功。如今只差在江面之上对接,然后便可以以迅雷之势,将浮桥架设完成。

    但是河对岸的高句丽军,却不明所以。虽然他们猜测到,李元霸是在架设浮桥。但是多日的时间已经过去,李元霸却一直在岸边忙碌着。虽然每天都有很多士兵和工匠,如火如荼的大干。可是浮桥的进度,却没有丝毫的进展。

    这不由得让高句丽守军,认为李元霸是在虚张声势。毕竟利用浮桥强行渡河,所承受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这样一来高句丽的守军,在某种意义上却放松了戒心。

    此时的高句丽王高元,却没有时间关心,李元霸的浮桥修建进度。因为此时的高元已经无暇他顾。自从那些俘虏被赎回以后,不但没有对自己这位国王感恩戴德。相反还对自己十分的仇视,却对自己的弟弟高成十分的敬重。

    同时在民间也有一首歌谣,在迅速的流传。歌谣的内容是,三韩之地高句丽,傲慢无知惹强敌。辽东凤凰无人迹,如今屯兵大江堤。高元无道坐待毙,不如禅位让于弟。高元让位高成继,可保族人不绝迹,可保族人不绝迹,可保族人不绝迹。

    如果这是在往常时间,单凭这首民谣,高元就可以至高成的罪。轻则将其终身幽禁,重则满门抄斩。可是事到如,今高元却不敢如此去做。因为此时高成在,军民心中的呼声绝对高于他。如果逼得高成兵行险招,逼迫自己让位。估计绝对有人会支持。

    所以此时的高元,每做一件事都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被人抓到借口,然后逼自己退位,让位给自己的弟弟。

    而此时的高成,却在那位军师的帮助之下,秘密的筹备着。只需要等到一个时机,找一个借口。便可以带兵杀入皇宫,逼迫自己的兄长,将王位让给自己。然后自己在向大隋皇帝请罪,并按时朝见进贡物品。

    按照那位军师给出的解释,隋军会征讨高句丽的原因,便是高句丽国王高元,不肯朝拜隋炀帝杨广,才遭也来如此祸端。只要高成继位后臣服纳贡,那时隋军自然退去。

    而高成兵不血刃便褪去强敌,保住了整个种族的延续。这样的功绩,绝对可以在民间,取得极大的民心。那时高成这高句丽国王,就做的安稳了。当然为了永除后患,高成会将高元,交给隋炀帝杨广。至于是杀是留,就全凭杨广处置了。

    不过按照隋炀帝杨广的脾气,绝对不会给高元活的希望。到时高层便可利用,隋炀帝之手除去高元。彻底的巩固自己的王位。

    原本高成还是闪烁不定的,毕竟这逼宫篡位可不是小事。但是当那被赎回的两万五千名俘虏。发誓向自己效忠后,高成终于坚定了决心。并且开始着手,拉拢文武群臣。一时间整个朝堂之上,已经有七成的官员被高成拉拢。

    当然高成的所作所为,自然瞒不过高元。可是如今高元手中,可调动的军队,只有皇城卫队。而且几位忠于他的将领,也被他派到鸭绿江边去了。

    原本认为赎回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