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祖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祖茂-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本守夜的士卒不过是史涣手下的一千后勤兵,如今警钟一响,就立刻有队伍在长官的带领下,有条不絮地登上城墙,迅速补位替换城防。

    史涣手下的一千人被换下前去休息,紧接着就是三千主战士兵和一千辅兵迅速就位。

    祖茂原先的设想是去芜存菁,只要精兵强将。但后来随着战争的局势的不断扩大,祖茂越来越发现手下兵力不足。

    最关键就是手中的精兵死光了,却得不到精锐士卒补充。一是时间不够没能有效训练出大批精兵,二是新兵作战经验不足,跟不上老兵的节奏,勉强带上战场,也是死伤惨重。

    为此,祖茂军中也不得不配备辅兵。辅兵跟民兵劳役的作用类似,就是帮忙押运粮草,烧火做饭,看管俘虏,搬运雷石滚木,烧水热油

    当手持长枪大刀的主战兵牺牲后,见惯杀戮的辅兵才有机会在主战老兵的带领下做一做替补,做过替补的辅兵在一场大战后侥幸不死,才能正式晋升为主战兵。

    战场才是真正磨练新兵的地方,祖茂以老带新,用战争加速培养新兵,这才跟得上自己应对战争和扩张地盘的需求。

    祖茂在宁平城的每一面墙上都布防了一千人,等敌军正式发动攻击之后,再以对方的进攻策略和己方感受到的压力,重新调整布防。

    在没有火炮、没有投石车,没有床弩的汉末三国,守城前期消耗最多的就是弓弩手和箭矢。

    在城墙攻防战中,谁能掌握远程优势,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就可以确保前期政局的胜负。

    进攻方一般人数上占优,以己方远程射手数量多的优势,压制敌军远程火力,来减轻蚁附攻城士卒的伤亡,增大破城几率。守城方居高临下,射程更远,有先手优势,不但能压制敌方弓箭手,还可以用箭矢射伤在冲锋路上的敌军士兵,减轻城防压力。

    作为守城方,祖茂在每一面城墙上都布置了两百到三百的弓箭手。

    至于弩手这张王牌,则被祖茂暂时攥在手里。

    等正式开战以后,祖茂发现哪一面墙真正有敌军大规模来袭,再将这张王牌释放出去,派弩手前去支援,减轻城防压力。

    “呜——”低沉的号角声从黄巾大营中响起,黄巾大军有人数优势,即时发现偷袭被发现,也继续开始前进,发起第一波试探。

    当然,倘若祖茂军中实力不济,试探就有可能变成全军突击!

    “咚咚咚——”号角声过后就是一阵阵排山倒海般的鼓声,只见铺天盖地的黄巾士兵开始誓死冲锋,没有弓箭手掩护,甚至连个小木盾都没有,一队队黄巾士卒扛着云梯就往前冲。

    遇到流矢,他们浑然不觉。面对护城河,直接趟水而过。

    祖茂看到如此震撼的场面,心中也为之一惊。

    但并没什么卵用。大多数黄巾军都没有铠甲和头盔,挨了箭矢还是会受伤会流血会死亡。几个冲入护城河中直接被河水淹没的,此时也不知死活。即使有几个水性好的游过了河,也差不多会被城墙上的弓箭手瞄准,补刀。

    看着黄巾士卒闹剧般自杀式冲锋,祖茂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在心里为他们做个祈祷:“下辈子投个好胎!别再受别人瞎特么忽悠!毕竟你们不是我,能够信仰春哥得永生!”

第39章 相持不下() 
一架架云梯和一具具尸体胡乱的堆积在宁平城下的护城河中,逐渐就搭成了一道道供黄巾将士通过护城河的桥梁。

    汝南黄巾果然不可小觑,可以说是用了最快的速度,最简便的方法,和他们最小的损失,解决了护城河的阻拦。

    随着汝南黄巾正式开始蚁附攻城,宁平城墙上的城防压力也开始加大。目前战绩最为显著的弓箭手明显有些手忙脚乱,捉襟见肘。

    正是这个时候,汝南黄巾大营中走出了一队队弓箭手,完全不顾是否会射伤到己方队友,直接就朝宁平城墙上的弓箭手发起猛烈攻击。

    猝不及防之下,祖茂军中的弓箭手自然受创,损失不小。但祖茂却没有因此而恼怒,反而心里有些得以。

    “小样,等的就是你呢!”

    祖茂先是派遣盾兵先前一步,保护好己方珍贵的远程火力——弓箭手。

    等到敌军看到祖茂军中的弓箭手火力不足,还需要盾兵来保护,心下收到鼓舞,进一步派遣弓箭手出营,准备加大火力,一战而下,彻底压制祖茂大军的弓箭手。

    此时祖茂才不慌不忙的出手,在盾兵之后,一群弩手突然一齐发力。

    数百支弩箭带着雷霆般的威力,冲着黄巾军弓箭手阵营疾飞。由于黄巾军弓箭手在不足宁平城一百步的地方射击,这就让宁平城上的弩手发出的弩箭显得威力更大。

    当弩箭射穿第一排黄巾弓箭手的身体之后,余下的威力继续促使弩箭前进,再次射入第二个更或者是第三个人的身体当中。

    如此一来,三百多支弩箭直接创造出了近千支箭矢的效果,黄巾军内的弓箭手损失极为惨重。

    此时在场上的黄巾军弓箭手注定要被团灭,纵使他们此时撤退也无济于事,剩下的一百多步的距离,足够祖茂麾下的弩兵发动两到三次射击。

    另外迎接他们的还有祖茂麾下的弓箭手,尽管射出一轮箭矢之后,他们就能逃离出去,但这也已经够了。连续遭受弩手和弓箭手的双重打击,直接就让黄巾军营中成建制的弓箭手全军覆没。

    祖茂露出了王牌——弩手之后,自然就放任弩手自由射击。

    弩手远程狙击冲锋的黄巾士兵,弓箭手帮忙处理护城河前的黄巾士兵,至于侥幸不死跑到城墙下的黄巾士兵,迎接他们的还有雷石滚木,沸水热油。

    黄巾军不知祖茂有成建制的弩手,吃了情报不足的亏,因此损失了己方弓箭手,从而失了先手,只能任由祖茂大军射杀己方攻城部队。

    祖茂先胜一局,面对这种情况,黄巾军的首领们也没有气馁,反而再接再厉继续派出队伍送死。

    这次派出的队伍更加密集,加大了祖茂大军城防的压力。黄巾军如此作为,仿佛是在故意吸引祖茂麾下的弓弩手加紧攻击,从而加大弓弩手体力和箭矢的消耗。

    汝南黄巾军首领毕竟是经历过好多年征战的老将,弓弩手的优缺点自然也是很清楚。

    弓箭手靠臂力拉开弓来射箭,一般情况下连续射三十支箭就已经达到上限。并且弓的强度越大,射箭的频率越快,能够射箭的次数就越少。弩手也是同理。

    因此,黄巾军手里利用己方人数优势,派遣更多兵力来加大祖茂城防上的压力,迫使祖茂军中的弓弩手加快射击速度,从而降低弓箭手的射击次数,减少己方最终的伤亡人数。

    另外,弓弩手的存在对冲锋的将士们来说,也是一道压力。一直有弓弩手悬在头上,会加大逃兵出现的几率,一旦有逃兵出现,就会严重挫伤攻城的士气,从而导致此次攻城失败。

    黄巾军已经出招,祖茂自然要还以颜色。

    祖茂先令弓箭手退到一旁休息,恢复体力,等过会情况紧急,再次出手。

    敌军以人海战加大城防压力,其实也并不然。

    此时宁平城上的雷石滚木已经和沸水热油已经就位,就等对方大规模密集攻城。

    一排排云梯迅速搭到了宁平城墙上,一个个黄巾士卒提着长枪大刀,削减了脑袋就往上冲。

    此时祖茂下令使用滚木雷石。

    滚木顺着两三架并排的云梯就往下滚动。滚木重量不轻,每一根都需要一两个人才抬得动,滚木的重量再加上从云梯上滚下的势能,统统化为动能以雷霆万钧之势砸向正沿着云梯往上爬的黄巾士卒。

    雷石的个头也不小,被士卒双手抱起来就往城墙下砸。雷石不但对敌军将士杀伤力巨大,对云梯、冲车这等攻城器械,也有不小的破坏力。

    黄巾士卒心中虽有信仰,但身体毕竟不是钢铁铸就。从城墙上滚落下来的滚木雷石堪比启动后的汽车,这一来自然就将一路上的黄巾士卒砸的不轻。

    以头硬刚的自然瞬间毙命,以身相撞的多半也半身不遂,被碾到脚的或许才算是逃过一劫

    雷石滚木虽如巨大的冰雹一样朝黄巾将士头上砸去,但毕竟敌军使用了人海战术,冰雹间有空隙,海却是练成一片。

    于是有黄巾士卒不断攀爬云梯,从祖茂大军的城防空挡中,冲上了城墙。

    虽然刚冲上宁平城墙的黄巾将士不过是个位数,并且很快就被严阵以待的祖茂麾下士卒用长枪给捅下了城墙,但终究是进入了短兵相接的阶段。

    黄巾士卒还在不断冲锋,宁平城上的祖茂大军却有些疲于应付,雷石滚木不断,沸水热油也加入到了阻敌的用途当中,但越来越多的黄巾将士却冲上城头,与祖茂麾下将士近身拼杀。

    祖茂大军中不断有将士阵亡,当然也有辅兵有机会当做替补,上阵杀敌。黄巾大军战死的自然更多,如今宁平城下已经堆积如山。

    战争已经持续了几个时辰,宁平城在阳光的照耀下,也从清晨过渡到了中午。此时两军都已经战至最后关头,战到了崩溃边缘,就看那支军队能压紧牙关,战到胜利出现的那一刻!

第40章 持续苦战() 
战争进行到这一刻,祖茂都已经加入战斗,浑身上下满是鲜血,神色有些疲惫。祖茂在斩杀敌军的同时,自然还在注意着敌军动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黄巾军首领也知道这是紧要关头,眼看着宁平城摇摇欲坠,唾手可得,便继续派出一支部队。

    这次派出的兵马,才是黄巾军中真正的核心战力,数年来硕果仅存的黄巾力士。

    黄巾力士身着铠甲,手持大刀,浑身横肉,力大无穷。排着整齐的方阵,很快就踏过护城河,冲到宁平城下。

    可以想象的到,只要这批黄巾力士能够顺利登上城头,那么这次战役自然是十拿九稳了!

    黄巾军首领在这个时候才把底牌翻出来,眼光和手段不得不说是极为老辣。

    然而,祖茂却也备着后手。在开战之前,祖茂就做好了这场大战的准备,并且来自相县的陈恭、吴霸已经率领队伍前来支援。

    相县的新兵成了辅兵,而祖茂原先麾下百战之士除了弓箭手,剩下的统统则一分为二。

    先前城墙上防御的士兵,不过是其中一部分。黄巾军围三缺一,也让祖茂抽调出没有被围城的那一面的士卒,加入支援的行列。

    如今这一部分士卒疲惫不堪,却还有另外一部,养精蓄锐,以逸待劳,随时都可以接手城防,将敌军赶尽杀绝。

    祖茂见此时前来增援的黄巾军明显跟先前那几批体格不同,想来就知道肯定是黄巾军中的王牌。

    得知形势紧张,祖茂也不留后手,命亲兵前去传令,调拨后备兵上来,再让人敲响战鼓,全面反击。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如今只是第一通鼓,城墙上的士卒得知决战反击的信号,疲惫的身躯中也是爆发出了强大的力量,攻势瞬间加剧,让城墙上的黄巾士卒有些难以招架。

    黄巾士卒原本面对城墙上的祖茂大军,就只能算是势均力敌,此时城墙上又涌现出防备援军,一时间大批黄巾士卒还没站稳脚步,就直接被长枪阵挤下了城墙。

    黄巾力士还没攻上城墙,上面的黄巾士卒却已大半落了下来。此时黄巾力士上不上,下不下,很是难受。纵使有几个奋勇向前的,也再登上城头后不久就因为后续无援,独木难支,被打下城墙。

    如此一来,形式逆转。黄巾军首领见此只能鸣金收兵。

    宁平城下的黄巾士卒如退潮般退回黄巾大营。

    祖茂见黄巾士卒互相拥挤,作鸟兽散,拼命逃回,却将背部露了出来。见此良机,祖茂怎能不把握机会,连忙派遣陈到率领骑兵冲出城外追击敌人,并下令弓弩手不惜体力,全力射击,能杀多少是多少。

    汉末三国士兵的铠甲跟围裙一样,只护住前胸,后背毫无防备。黄巾士卒头戴黄巾,又无头盔,这么一来,祖茂手下的弓弩手只要对准敌方发射,无需瞄准都能建功。

    前有护城河,后有箭矢和骑兵,路上又被一堆堆尸体阻拦,进攻宁平县的黄巾将士瞬间大乱,不少士卒眼见无法快速通过护城河逃生,就直接将前面的人给推下河去,方便自己逃生,有些人则解下兵器铠甲,直接钻入水中,游过护城河。

    黄巾军首领知道今日战败已无力挽回,但却也派出队伍,前去接应。

    一来可以替逃回的士卒分担火力反击祖茂大军,二来是为了保全更多的黄巾力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