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大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大军阀- 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兴国脸上还是一副几乎没有太多变化的笑容,就好像再谈一件小事一样,非常轻松回答:“我刚才说得时间成本就不跟你们算了,九千两百多俘虏,你们拿四百五十万两白银出来,我一个不剩全部还给你们。”

    “另外,如果你们有需要,出得起银子,我们在战场上缴获的大量武器装备,也可以全部还给你们。”

    “不,不可能,这简直是敲诈,我满洲军绝不可能出这么多银子!”参谋长脸上满满都是震惊,对着杨兴国一边摇头一边惊呼道。

    杨兴国没有生气,而是笑着反问道:“那你们能出多少银子?”

    “最多一百万两白银!”被逼急了的参谋长这时候已经完全被杨兴国牵着鼻子走,杨兴国一问就下意识回答。

    杨兴国毫不犹豫回答:“一百万两白银?可以,你把银子送过来,我给你们四千俘虏!”

    老书《重生之铁血战将》,一本抗战军事,四百多万字,被封后重新上架,腾讯阅读和移动阅读都有发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第六百二十四章 朝廷上当() 
这时,年前的满洲军参谋长也耍了一个小聪明,紧跟着回答:“可以,但四千俘虏中必须包括所有军官!”

    杨兴国眉头一皱,冷冷得看着对方说道:“我已经让步了,如果贵军就是这个态度,那就没有继续谈判下去的必要了。”

    “另外,我还要通知贵军,这些俘虏我们辽东军不会白养。不出意外,这些俘虏都会送到矿山挖矿。他们都是青壮,只要不死,一年挖上百两银子的矿石,应该不成问题。”

    “按照这个回报率来算,顶多四年,我就能通过这些俘虏赚回来四百多万两白银。”

    参谋长赶紧收起了自己小心思,盯着杨兴国一双眼睛。

    过了半分钟,确认杨兴国不是再开玩笑后,参谋长马上陷入沉思开始计算起来。

    按照一百两白银四千俘虏计算,一个普通老兵俘虏就二百五十两白银。和最开始杨兴国说的三百两白银成本,已经有所让步。

    既然辽东军可以让步,那就说明这个价格有讨价还价的可能。

    想到这些,参谋长马上提议道:“普通俘虏,一个人一百五十两白银,这是满洲军能出的最高价了,再高的话,满洲军就承受不了了。”

    杨兴国摇头回答:“太少了,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两百两白银一个普通俘虏,你们如果还不能接受,那我就把他们留下来挖矿。这样我还能从他们身上赚到更多的银子。”

    这个价格尽管已经超出了当初大山岩给自己的底线,但参谋长想想后,最终还是认可了这个价格。

    又一番讨价还价后,九千多俘虏,最终被确定以三百四十万两白银的价格成交。

    就在满洲军参谋长认为谈判就要结束时,杨兴国话风一转,忽然用自己毫无商量的语气说道:“既然我辽东军让步这么多,同意这个价钱,那你们也必须答应我辽东军两个条件:第一,三百四十万两白银中的四十万两白银必须用野炮炮弹和重炮炮弹来抵。第二,其中一百万两白银必须换成五十万两白银。剩下二百万两白银我要现银或者黄金。”

    给辽东军炮弹,尽管可能增加辽东军的战斗潜力。但大山岩管不了那么多。

    就算自己不给,手里握着银子的辽东军也可以从其他国家买到。既然如此,那自己为什么不把仓库曾经缴获俄军的重炮炮弹换成银子呢?反正满洲军有的是炮弹可以消耗,就算没有了,也还可以从国内得到补充。

    至于粮食,那就更没有问题了。

    来自日本的压力在辽东军面前也许没什么用,但在朝廷面前还是很有用处。

    凭借国内给大清国的压力,在大清国江南地区。也许不用一百万两白银就能轻松买到五十万担粮食,到时候,满洲军还能省下一笔银子。

    至于剩下两百两白银,凭借满洲军在旅顺接手的大量俄军资产中都能挤出来。

    想到这里,满洲军参谋长再也没有犹豫,直接就同意了。

    奉天发出去的奏报,快马加鞭,只用了两天就出现在早朝朝会上。

    当奏报内容传到每个朝臣耳朵后,包括慈禧在内,满朝文武都被这个消息给震惊了。

    与此同时,一些有心人马上想到几天前辽东军送到朝廷的奏报。

    两份奏报如此吻合,直接证明辽东军在奏报上说得东西都是真的,没有虚假。

    更重要的是,看了盛京将军发来的奏报,所有人都对日本人进攻奉天不再抱有侥幸心理。

    正如盛京将军在奏报中说得那样,如果不让辽东军扩军,以让辽东防务继续空虚,还会有更多的日军小股部队趁虚而入杀到奉天。

    到时候,活动外奉天周围的日军就不是几十人,几百人,而是几千人,甚至是几万人。

    一众朝臣还没来得及开口,慈禧已经用自己斩钉截铁的语气说道:“奉天的重要性哀家就不多说了,不管你们接下来的办法是什么,哀家只有一个要求: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奉天掌握在朝廷手里!”

    慈禧都这么说了,那大家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只剩增援辽东军,支持辽东军扩军,挡住日军进攻这一个办法。

    不得已情况下,大家只能把辽东军几天前送上来的奏报重新拿出来,根据辽东军提出来的要求,增援辽东军。

    一直把辽东军看成自己潜在对手的袁世凯,看着两份奏报,总觉得其中有什么联系,甚至是自己不知道的阴谋。

    但仅凭两份奏报,袁世凯找不到其他任何反驳理由,只能看着朝臣把增援辽东军的各种物资一项一项敲定。

    让朝廷庆幸的是,辽东军的奏报中除了粮食是大头外,其他物资和银两都很少。

    只要不出银子,不管是慈禧还是户部,都答应得非常爽快。

    日军满洲军开始从旅顺源源不断向辽中运送炮弹和粮食时,朝廷也开始从从江南给辽东军调拨粮食。

    购买了一百五十万担粮食,再加上从朝廷和满洲军手里一起敲诈回来的一百万担,总计两百五十万担粮食,足够辽东移民吃到秋收。

    而秋收过后,辽东境内所有移民的自产粮食,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当然,就算辽东军收到了朝廷增援,为了不让朝廷知道自己同日军之间的战斗已经结束。辽东军仍然每间隔四五天给朝廷发过去一份请求增援的奏报。

    与此同时,辽东军直属日军团,继续活动在奉天境内,时不时露一下面,让奉天城内的盛京将军帮着自己一起给朝廷写奏报,请求支援。

    可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再加上朝廷和袁世凯都在辽东军也安插了不少自己人。

    就算杨兴国竭力封锁消息,辽东军同满洲军之间战斗结束的消息,仍然被朝廷和袁世凯知道。

    老书《重生之铁血战将》,一本抗战军事百多万字,被封后重新上架,腾讯阅读和移动阅读都有发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第六百二十五章 沉睡的猛虎() 
“一个月前辽东军和满洲军之间的战斗就结束了,怎么可能,是你说错了还是我听错了!”袁世凯盯着面前负责情报的幕僚,一脸不可思议反问道。

    “大人,这都是真的。辽东军把消息封锁的太好了,战斗结束后,所有参战部队都没有回到驻地,而是就地整补和训练,而且每天都进行至少一场实战演练,我们安插在辽东军中的情报员,就算有消息也传不出来。”

    “至于周围的情报员,因为战场每天都有大量枪炮声响起。再加上辽东军在战场周围密布巡逻队,不准任何人靠近战场,也就没有办法确认战斗是否结束。”

    “至于这份情报,还是我们情报员利用外出巡逻的机会,冒着生命危险送出来的,并且经过我们外围情报员再三确认后,才送回来的。”

    袁世凯不是傻子,而且还跟聪明,一下子就想明白辽东军之所以封锁消息的目的。

    只要辽东军同日军的战斗一天不结束,朝廷就不会同辽东军翻脸,而且还要出银子,出粮食,养着辽东军,帮辽东军扩军。

    一个月来,为了辽东军奏报中的所谓激烈战斗,为了保护奉天,朝廷连续给辽东军送去五十万担粮食,几十万两白银和各种物资…这就是辽东军想要的。

    袁世凯不知道这些白银和粮食能帮辽东军扩充多少军队,但袁世凯可以肯定,经过这一个多月的休整,辽东军的整体实力只有增没有降。

    自从把辽东军看成自己潜在威胁开始,袁世凯就想尽一切办法削弱辽东军战斗力。可是,无论自己想什么办法,辽东军都有办法破解。不仅如此,辽东军的整体实力,反而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变得越来越强大。

    这时候,憋了一肚子怒火的袁世凯很想开口骂人。

    可是,长时间的官场修炼,还是让他把刚准备出口的脏话给咽了回去。

    如此一来,袁世凯的憋屈和愤怒只能通过越来越阴沉的脸色表现出来。

    就在这时,阴沉着一张脸的袁世凯忽然看到幕僚脸上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然后直接带着怒火质问道。

    “是不是还有什么坏消息,有什么一起说出来,老夫还没有糊涂到听不得坏消息的地步!”

    幕僚先是一愣,然后赶紧回答:“我们情报人员还发现,辽东军从关内各省,往辽东迁徙了至少三百万移民。辽东军已经趁着这段时间把三百万移民分散到各县,并且开始开垦土地!”

    “这已经够明显了,欺骗朝廷,养寇自重,移民以增加实力……这都不是一个臣子应该做的事情。本官当初果然没有看错,杨兴国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从组建辽东军开始,他就已经把自己野心暴露出来,只是我们都没有看出来。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杨兴国这是要在辽东称王称霸,脱离朝廷控制。”

    “本官曾经去过关外,去过辽东。尽管哪里人烟稀少,非常荒芜。但是,那里的土地却非常肥沃,而且土地非常多。如果辽东军迁徙过去的几百移民开垦足够多的良田,并且种上粮食。我肯定,辽东的粮食一定能获得大丰收。不仅可以养活数百万移民,还能养活几万,甚至是十几万军队。”

    “还有迁徙到辽东的几百万移民,只要辽东军愿意,随时可以从中间招兵几十万。”

    “杨兴国不愧是一个有野心的枭雄,从一开始就在为自己的霸图铺路,只是我们都不知道而已!如果我们再给辽东军一年时间,辽东军总兵力肯定能突破十万。届时,不仅辽东是辽东军的,整个关外都是辽东军的。”

    “因为,朝廷布置在关外的军队,不管是谁,都挡不住十万辽东军的兵锋。只要杨兴国愿意,随时可以拿下整个辽东,在关外割据称霸!”

    幕僚脸色这时候也变得凝重起来,并且意识到这件事的不可控。

    沉着脸对袁世凯说道:“如果真按照大人说得发展,那辽东军一定会成为我北洋新军最强劲的对手。下官终于知道,大人为什么那么重视辽东军,并且一开始就把辽东军当成自己潜在威胁。”

    虽然辽东军已经成了自己对手,但袁世凯还是忍不住感慨道:“辽东军就好像一头猛虎,一头正在茁壮成长的猛虎。只要让他长大,这头猛虎一定能爆发出非常强悍的实力。”

    “本官为什么从一开始就针对这头猛虎,那是因为本官想在这头猛虎长大之前消灭他,或者是不给这支猛虎长大的机会。”

    袁世凯尽管说得很平静,但幕僚还是从袁世凯话语中听出来一丝的无奈和悲愤,甚至还有憋屈。

    因为,袁世凯布局和准备那么久,不仅没有消灭或者限制住这头猛虎,反而看着这头猛虎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发展壮大。这放到谁身上都会憋屈和不满。

    而作为袁世凯心腹幕僚,当务之急就是给袁世凯解决问题。

    一番犹豫和思考后,马上对袁世凯提议道:“大人,下官这里有一个想法。就算不能消灭辽东军这头猛虎,但至少也能限制辽东军发展,给辽东军造成不小的麻烦。”

    袁世凯眼睛一亮,赶紧追问道:“关外土地的确很肥沃,几百万移民只要给他们一年时间,出产上千万百姓的粮食,一点问题也没有。”

    “可是,那得等一年以后,从现在开始算,最少也要十个月。”

    “几百万移民,就算一个移民一天吃半斤粮食,想要坚持到明年秋收,那也需要几百万担粮食。刚控制辽东才一年时间的辽东军,肯定没有那么多粮食。”

    “要不然,江东困也不会在这一两个月时间,只问朝廷要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