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时归-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绩有些愕然,怎么好端端的扯到这上面来了。

    阿灿讪讪一笑,也不再说话了。

    就在这时,两人的身后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呼喊声。

    “陆兄,陆兄,还请留步!”

第一百零二章 灾情初现() 
梅园正门向前走不过二百米的地方,有一处老茶楼,此时陆绩正和长孙孝政盘坐在二楼的一处清净隔间里,一名仕女正跪坐在一旁给二人烹着茶,隔着一扇木门,仍能听到楼下大堂里说书先生那时不时的惊堂木和抑扬顿挫的说书声。

    唐初之际不懂制茶法,仍采用的是“煮茶汤式”烹而食之的烹茶法,所以在这漫长的烹茶时间里,两人聊得也是漫不经心。

    “听说这《三国》也是陆公子所著,没想到陆公子对陈寿也颇有研究……”

    陆绩呵呵一笑:“话本一道,三分实七分虚,里面褒贬的倾向太严重了,只希望大家不要因此对史实或先贤有什么误解就好。”

    “起码小弟是喜欢的,陆兄可知在整本三国里,我最欣赏谁吗?”长孙孝政手中不断把玩着一个空杯子,眼神里充满了笑意。

    “哦?三国英才辈出,陆某实在猜不到,长孙公子请讲……”

    “是贾诩。”长孙孝政笑了笑,然后放下了手中的空杯,感叹道:“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贾诩阴狠毒辣,先后侍奉皇帝,李榷,张绣,曹操,曹丕这么多年,可一直都能独善其身,步步升官,反观荀彧,一生忠于一主,到最后还不是落得个那种下场,你说因为什么呢?”

    陆绩笑了笑,他懂长孙孝政是什么意思,但他不想接这个话把儿。

    长孙孝政见陆绩不接话,神色稍显尴尬,最后只能自顾自的说道:“因为贾诩更识时务,以荀彧的智慧和才气,它若能识时务,同意曹操进爵魏公的话,也不至于此……”

    此时仕女已将热茶烹好了,将茶汤分别倒入两个杯子后,一股茶香立刻溢满了整个房间,然后欠着腰就退出了房门。

    待仕女退了出去后,陆绩这才捧起了茶杯,轻轻嘬了一口道:“长孙公子把陆某拉到这里来,恐怕想说的不是三国,而是盐吧。”

    长孙孝政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敛住,缓缓道:“陆兄倒是直爽,上回在陆兄家中你回绝了我们,说实话,这真的很让我和献海没面子。可是我们真的不想为难陆兄,不若陆兄你自己开条件,房屋、财物、美姬由陆兄出价,想要多少都没有问题,况且以陆兄这般的才华和名气,由我长孙家作保,就算是把陆兄调往长安为官也未尝不可……”

    长孙孝政这话说的豪迈,却掩饰不住那种居高临下的恩赐意味,其实说到底,即便长孙孝政此时此刻对陆绩这样客气,可他门阀子弟的身份,还是打心底里看不起陆绩的。

    门户之见嘛,亘古有之。

    陆绩摇了摇头叹道:“我要是想跟你们谈条件,何至于躲到巡防团里消灾,你们给的权力财色太过烫手了,不止烫手,而且要命。”

    长孙孝政的脸色已经不太好看了:“陆校尉,你不过一个巡城校尉而已,只是蒋国公府一个小妾的外甥罢了,你真的以为在巡城团里就能躲得了吗?屈突将军会为了保你,和我们长孙家翻脸吗?你不要太看得起自己,你有些才华我承认,可是不识时务的话,恐怕你连做荀彧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去做陈宫了!”

    陆绩笑了笑道:”长孙公子,你今天张口闭口都是识时务,可是在这制盐之术上,你们长孙家真的有识时务吗?你说我像陈宫,长孙公子,你们再这么纠缠下去,恐怕就成了许攸了……”

    李世民……会容许你们这么触碰他的底线吗?

    他可是自比曹操的人啊。

    长孙孝政的脸此刻已经惨白一片了,堪比窗外屋瓦上的积雪,他对家中的事是有一定了解的,他们又何尝想触李世明的霉头,只是吐蕃那边步步紧逼,向陆绩逼问制盐之策已是能将此事大事化小最好的方法了,羝羊触藩之下他们也只好两权相害取其轻。

    可是陆绩油盐不进实在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自己软的硬的都试过了,可就是没办法套出这制盐之策,真要把事情做绝,不仅制盐之法难求,恐怕还会惊动蒋国公府,捅到长安那里去的话……

    唉,和达瓦约定的期限也快到了,与陆绩想比,长孙家此时此刻的境地,才算是危在旦夕。

    外人都不明白长孙家这次是抽了什么疯,可是这里面的无奈和苦楚,长孙敛又能跟谁说呢?要怪就怪自己当初的贪婪和冲动吧。

    话不投机半句多,长孙孝政虚情假意,陆绩也懒得再跟他多说,只是抱了抱拳道:“长孙公子好自为之吧,在下府衙中还有事,就不与公子喝茶了。”话罢,就起身走出了房门。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吐蕃不会放过长孙敛,长孙敛会放过陆绩吗?

    …………

    贞观九年十一月,再次迎来了一场暴雪。

    与这场暴雪同时来的,还有一场饥荒,今年春天干旱,秋季的粮食自然就欠收,收上来那仅仅只有往年两三成的粮食,还要为明年的春播做准备,存粮大家又都吃的差不多了,这场饥荒自然而然的也就来了。

    尽管洛州都督府和洛阳府衙早有安排,李世民也事先准备了救灾的款项和事宜,可是在这短短的半个多月中,还是有不少饥荒百姓涌入了洛阳城中,此时还只是个开端,城市气氛微微的紧张起来,并不明显,可是对于陆绩而言,这却是个不好的征兆。

    吃不饱饭的人,可是什么事都敢干的。

    好在屈突通和王岐反应还算迅捷,及时封锁了城门,聚集了城内和附近的商家与大户,开始安排筹粮和赈济灾民的相关事宜,同样开始交代了戍卫衙门和巡防营要做好治安维护的事情。

    这日,洛州都督府。

    蒋国公屈突通身着官服,正襟危坐的坐在堂上首位,下面坐着的是戍卫团和巡防团的诸多武将和官员,他已经许久没有再这般操心的处理公务了,算是挪开了半个屁股的半退休老干部,可是在处理灾民这种问题上,七十多岁的屈突通也是不敢有丝毫怠慢的。

    “……到如今,涌入城中的灾民数量大概有一千七百多人左右,多为洛阳附近府县的百姓,现在这一批百姓已经被打散安排在各个坊了,由各坊的官员负责安置,商铺暂时负责提供粮食,不会让他们闹事的。至于关在城外的百姓,也安排了些人在看着,只要王刺史那边能及时派粮,想必问题也不大。”

    马三保在堂下将情况简洁地和屈突通介绍了一下,在治理饥荒的过程中,赈灾是关键,可是治安却也丝毫容不得忽视。

第一百零三章 赈灾条陈() 
屈突通高高坐在案首,听了马三保的汇报后轻轻点了点头,在救济饥民这件事上,他和刺史王岐还算有默契,由他负责安置饥民和维护治安,由王岐负责具体的赈灾事宜。

    在这件事情上,这两个人都是不敢怠慢的,在李世民的眼里,百姓是他的生存根本,这次饥荒,不能闹出事来……

    屈突寿一边翻弄着案牍上的公文,一边轻轻扣击着桌面,沉吟了片刻后问道:“这几天天寒地冻的,关在城外的饥民是如何御寒的?有没有出现死伤?”

    堂中的武官们皆是面面相觑,他们多是负责戍卫和巡防的武官,就算是被派去协助洛阳府衙统计和救助饥民,但也没人真正去统计过死伤的人数,这个寒冬注定会死很多人,已经算是大家的共识了。

    堂中沉默了半晌,无人应答。

    就在屈突通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时,一个清亮的声音在堂中响起。

    “大家分工不同,和洛阳府衙那边的沟通不是很多。但是天策馆这几日正在城外救助饥民,根据他们的统计,这两天饥民大概冻死了四十多人,多为老弱妇孺,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冻伤,暴雪未有停止的迹象,就算我们的存粮足以赈济饥民,如何熬过这寒冬时节,怕也是个难题……”

    出声的人正是陆绩,这一番话,引得堂上的人纷纷将目光移到了他的身上,屈突通也满含赞许的看了陆绩一眼。

    陆绩的话不仅为大家解了尴尬地危局,也替这些人脱了责任,众人都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是大家第一次见这位书生校尉,经过这番话,对陆绩的印象也是噌噌的上涨。

    “雪路难行……只怕长安和荆州那边粮食要拖上些时日才能到了,最近几日,恐怕只能靠洛阳的存粮和乡绅世族的救济一点点的往城外塞,在此期间,洛阳城外的御寒措施要做好,治安更不能乱!”屈突通花白的眉毛一横,气势凌厉的拍着桌子道。

    “是!”众武官齐齐抱拳。

    “都督……”陆绩的声音再次响起,在众人应和之后,他顿了一顿说道:“这几日在下和天策馆的秦姑娘沟通了一番,对赈济饥民之事有一些看法,希望有用。”

    秦家?天策馆?屈突通愣了愣,他是老洛阳人了,年纪又这么大,秦家的辉煌与衰落他都是经历过的,天策馆的由来他更是一清二楚,这些年他和天策馆也有些交集,这赈济之事嘛……

    “说来听听……”

    陆绩从怀中掏出了一本小册子,翻开之后将一条条和秦非烟商定好的赈灾规条一一读了出来,当然了,说是一起商定的,但其中大多数的条规都是陆绩提出来的,还记得汶川地震那年,他在学校读研究生,最后报名成了志愿者前往四川救灾,那时候基本人手都是一本救灾指南,虽然现代的赈灾方略与古代的赈灾方略自然有所不同,不能照搬,但是也很有借鉴的作用。

    而且后世在许多方面的监督与制约更有力,事情的先后更有条理,许多方面更有前瞻和远见,与秦非烟仔细斟酌之后,和实际情况一结合,其实办起事来就更有效率了,在其中,如何去指挥、调配、管理这些灾民,讲解的非常清楚和明晰,如同一副直观的树状图一样。

    虽然穿越者有金手指,可这毕竟是关乎人命的东西,经过不断反复地讨论和修改之后,才成了这么一本结构清晰,语言精简的小册子。

    花这么多的功夫,只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吗?

    更多的似乎是那份恻隐之心……

    “……其中最为主要的还是管理的问题,天气严寒,一旦闹出更多人命,或是赈济粮到位的不及时,都会引发慌乱。而府衙那边的官员,没有切肤之痛,百姓们是不太愿意相信的。我的意思是,让他们自己选出其中德高望重者对他们进行管理,代表他们提出诉求,让他们觉得有人在为他们而打算,于是心中安定。而我们在和这些人进行沟通和协商派粮事宜的时候,就会更容易,倘若有矛盾,也可以交由这些人和饥民进行交流,将大部分的矛盾交由内部消化,不至于引发冲突……”

    “此外呢,御寒的问题必须要得到妥善的解决,倘若放任下去,年迈体弱的人必定扛不住这寒冬,城内尚有两个戍卫团,我的意思是,在城内召集些民工和这两个戍卫团一起去城外清除出一片营地,就地打起临时的木屋,不要再像现在一样任由他们分散置之,统一安排住的地方,统一吃喝,在统一的地方上茅房,容易给他们一种简单的约束感和归属感……”

    陆绩说了很多方面,但唯独说到卫生这一块儿的时候,他有些犯难了,这年月没有太多讲卫生的习惯,传统的赈灾习惯里也不可能叫人讲卫生什么的,对于在太过脏乱的地方容易生病的事情或者有一定的认知,但在赈灾的背景下,显然不会有太多人关心卫生什么的。

    “还有,现在已经冻死了四十多个饥民,我前两天上城楼看了一眼,这些饥民就被随地掩埋在雪地中,虽说现在是冬天,可如此草率的处理方式还是要小心疫病的。此外,由于这些日子的赈济粮不足,很多饥民就会去刨一些入了冬的蛇虫、野味去吃,因为怕别人抢食,很多人甚至不用火去烤,直接生吃这些东西,这也是致病的最大因素之一,对于这一点,我想都督府和洛阳府衙应尽快组织大夫们去饥民之中宣传,反复强调,卫生差,乱吃东西,就会让你们生病甚至致命……”

    除了管理、组织、卫生之外,陆绩再后面也附属了一些宣传、安抚、约束的手段和计策,虽然他也没办法保证面面俱到,更没办法保证这些法子是否能真的生效,但灾情已经迫在眉睫了,只能试试看了。

    等陆绩一条一条陈述、解释了出来,屈突通张着老大的嘴巴压根就说不出话来了,待陆绩那本厚厚的册子被人传上来的时候,他这才翻看了两眼,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