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时归-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李君羡满脸正色,陆绩却是微微一笑。

    “金吾卫抓不到他们,说明他们藏得够深,这些日子想必金吾卫已经将长安城内里里外外都查了一遍,如此都无所收获……那恐怕只能用非常之法了。”陆绩轻声道。

    非常之法?

    李君羡越来越困惑了,疑道:“陆县子说的非常之法……是指什么?”

    陆绩轻轻抿了一口凉茶,这才看着李君羡缓缓吐出了三个字。

    “仁义旗……”

    “仁义旗?”李君羡眉头大皱。

    “对……所以我们要拿出诚意。”

    …………

    长安城里出现了一件怪事,很快便传遍了整座长安城。

    西市的菜市口上,被人高高竖起了一面大旗,上面写着龙飞凤舞的“仁义”两个大字,在空中迎风招展,隔着一条街都可以看得到这面旗子。

    除了把守的两名卫士,菜市口的木牌上还贴上了一份告示。

    “近日来长安城内屡有贼子目无王法、公然行刺,经查证,贼子乃前青州刺史唐傅之子唐敏之及其部曲,知法犯法本应罪加一等,但经人举报,此事或与贩官案有关,现责令咸阳县子陆绩全权督办此案,立仁义旗一展于西市,倘若唐敏之及其党羽尚有忠贞之心、感念皇恩,速于三日内投案自首,如有冤屈立于仁义旗下陈诉,自有朝堂公断。”

    陆绩立仁义旗的事如同一颗重磅炸弹一样响彻了整座长安城,一夜之间仁义旗立刻成了人人交谈的头条新闻,再加上之前陆绩在金玉阁当庭修画的故事,陆绩这个名字,也已渐渐耳熟能详了。

    老百姓们津津乐道,可涉案其中的各方势力们却不淡定了。

    且不说陆绩这一展仁义旗能否收到奇效,单单看陆绩的态度……就是一副要和李元昌、李承乾死磕到底的样子。

    陆绩立仁义旗的消息飞速传开,不到半个时辰,消息便已飞进了太极宫和东宫。

    东宫,承安殿。

    太子李承乾神情阴沉,目光森然,他身旁立着的,正是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李元昌,殿下则跪着一名传递消息地东宫属官。

    “太子殿下,奴婢看得清清楚楚,那陆绩真的在菜市口立了一展仁义旗……”

    李元昌脸上露出了鄙夷之色,哈哈笑道:“这陆绩还真是个书生,以为满嘴仁义道德就能把人招来?那群该死的刺客哪有那么蠢……不然早就被李君羡给抓到了。”

    仁义旗……

    李承乾的脸上则是浮上了几分阴森之色。

    他行事虽然狂悖莽撞,但他绝不是像李元昌父子一样的傻子……和陆绩几番交手下来,他清楚陆绩是一个很聪明有手腕的人,不然也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斗倒长孙敛和李天佑,这是个不容小觑的对手,他的一举一动,哪怕是看似迂腐愚蠢,也仍让李承乾感到心头一颤。

    “汉王叔,话可不能这么讲。”李承乾神情阴郁,摇了摇头道:“贩官案是你我强行将他盖下去的,现在陆绩写了这样一封告示,可以说是将这个盖子完全揭了开,现在朝野上下满城百姓都知道了你与此案有关,他抓不住唐敏之等人还好,若真让他抓住了这些人,王叔……现在太上皇已经不在了,孤真的保不了你。”

    李元昌脸上的神情一滞,旋即露出了惊慌之色。

    “承乾,殿下,你可不能不帮王叔啊,王叔若是一倒,那你身边可就没了臂助,那越王已经拉拢了许多关中门阀……他可是对你这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啊!”

    李承乾脸色越来越难看了,有些话大家都知道,但却不能提……李承乾和李泰之间的斗争就属于这种关系,暗地里硝烟不断,但每个人却讳莫如深,尤其是李承乾这样的臭脾气,说不定一句话就会惹恼了他。

    一股莫名地邪火窜了上来,李承乾气得直咬牙,心中暗悔怎么当初找了这样一个蠢人作为臂膀,他若有长孙敛一半的精明,也不用现在一有事就跑过来哭喊。

    “王叔!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比他更快找到那些人,只要能让他们永远闭嘴……这件事情就算传些风言风语,也不会再有实证,你懂吗?”

    李元昌嘴唇颤了颤,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忍了下去。

    “承乾……你说那群刺客真的会自投罗网吗?”李元昌犹疑道。

    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气,思索了半天后沉声道:“自投罗网?孤……不知道。”

第二百二十三章 夺路闯门() 
与太子东宫的愁云惨淡不同的是,越王府里里外外却是透着一片欢庆之意。

    越王自己不能揭开这个盖子,因为如果是他揭开了贩官案,那么定会牵扯到许多涉案官员,他与太子的争斗必将从暗地里上升到明面上……现在有陆绩为他揭开了这个盖子,将李元昌在鲁地的所作所为一五一十的抖露在了明面上,他自然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时至深夜,越王府的书房依旧灯火通明。

    “那陆绩在西市菜市口立起了一展仁义旗?”越王李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他这是想做什么?难不成真指着那群贼人自投罗网?”

    “呵呵呵。”魏西馥捻须想了想,笑道:“越王殿下……此乃高明之策啊。”

    “哦?先生请指教。”李泰眉头微皱。

    他向来自诩聪明,他实在不明白究竟什么人会豁出性命不要,就因为一展旗子过来自投罗网。

    其实这也不怪他,也不是他不聪明,而是他从小到的生活环境,让他不明白什么叫“仁义”二字……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李世民或许交了他许多东西,但有些东西,却是别人怎么也教不来的。

    “殿下,这或许不是一条高明的计策,但却是现如今他能采取的最好的方法。”魏西馥眯起了眼睛,侃侃道:“陆绩本就对长安不甚熟悉,更别提指挥金吾卫去抓人了,连李君羡花了这么长时间都抓不到……足见这些刺客藏身之深,单靠搜陆绩是搜不出来的,所以不如不搜,而是摆出诚意……唐敏之若真想为他爹翻案的话,说不定真会自投罗网,毕竟汉王一家现在已经住进了宫中,他们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

    越王的眸中闪动着幽幽的光:“那陆绩这么做……是否说明他已经选好了阵营。”

    “说不好……”

    “嗯?为什么?”

    “陛下这次是动了雷霆之怒,陆绩此举,也说不准是为了完成陛下交代下来的旨意……”

    李泰皱眉道:“可他已与太子撕破了脸皮,前些日子他更连郭淮的面都没见,直接将郭淮拒之门外……他若不依附于我,他该如何立足于这长安城中?”

    魏西馥轻捻胡须道:“殿下万万不可小觑此人,他能以小小一个巡城校尉的身份斗倒长孙敛,一步登天,自然有他过人的地方,更何况陛下此次将如此困难的任务交与他去处置,足见陛下对他的青睐和信任……如此才学和心智兼备的人,他断不会在这种时候投靠殿下。”

    “这种时候?什么时候?”李泰大为不解。

    魏西馥目光灼灼道:“陛下春秋鼎盛的时候……他的三国殿下想必是看过了,他已深受陛下宠信,就应当明白自己参与夺嫡之事的凶险,他现在唯一需要忠于的只有圣上,绝不可能与太子和殿下有太多的牵连,那样反而会遭到陛下的猜忌,得不尝试……而那些参与夺嫡的,往往都是一些不得志的臣子。”

    李泰拧眉出了半日神,不知不觉将他斟给魏先生的那杯茶端起来喝了,呆呆地道:“怪不得我之前送与了他一车礼物,他却和高阳说已师礼收下了,原来是因为这样……那先生,我与他将来该如何相处呢?父皇既然宠信于他,我究竟该不该与他走进一些?”

    魏西馥沉吟了片刻后道:“陆绩已与太子交恶,只要他碍不到我们的事,我们就顺其自然吧……况且殿下与他尚有一份师生之谊,倒也不必操之过急招为己用。”

    李泰轻轻嘬了一口香茗,这才缓缓点了点头。

    “他将郭淮拒之门外,却收了我的礼物……嗯,这已足够了,举凡大才,心思行事都有些谨慎古怪,诸葛亮三顾茅庐而出,司马懿蛰伏隐忍十数年,本王用他不急在一时,只要他不为难我,我平日里礼待他一些便是了……”

    魏西馥拱手浅浅笑道:“殿下有仁人之风,这是太子小肚鸡肠所不能比的。”

    “呵呵,本王现在更好奇地是,他那仁义旗……真能起到作用吗?”

    …………

    这个计策真有作用吗?

    这个问题不仅李泰、李承乾在问,长安城中许多人都想知道,自从平定罗艺以来,在李世民治下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荒唐的事情,当街刺杀朝廷亲王本就是一件十分轰动的事,在加上陆绩闹上这么一出,就使整件事更具有话题性和戏剧性了。

    所以很多人都在观望,很多人都在猜测……

    整件事都是陆绩谋划的,所以这个本该最忐忑的人,却是所有人中最淡定的。他出这样一个计策,无疑实在冲淡唐敏之之前刺杀李元昌的恶劣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将贩官案从新翻上了桌面。

    宣传炒作需要时间,所以这件事情急不得,一定要把大家的胃口调起来,才能揭开谜底。

    揭开谜底的日子,就在第三天。

    长安城明德门外,六骑快马狂奔而至,驻守明德门的军士不由大怒,在校尉的指挥下,军士们排列成阵,平举长枪,欲将马上之人当场拿下治罪。

    明德门是皇帝陛下祭祀、迎归的城门,无论贩夫走卒还是当朝一品,在这个门前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绝不允许策马狂奔,否则便是对李唐皇权的挑衅。

    “来人住马!”百户单手高举,厉声大喝。

    狂奔而来的骑士们显然没把区区城门卫放在眼里,马儿丝毫未见减速,反而更快了几分。

    守城的校尉大怒:“狗贼好大胆!列阵,毙之!”

    众军士齐声应命。

    为首一名骑士的骑术非常精湛,狂奔之中居然腾身而起,双脚站在马鞍上,从背后抽出一张强弓,搭上一支翎羽长箭,嗖地一声,利箭激射而出,稳稳地穿过了那校尉头上的铜盔,那校尉头发顿时散乱开来,巨大的惯性也将他瞬间带翻在地。

    六名骑士皆蒙着脸,发出几声张狂的怪叫,为首那人更是扔了手中强弓,从马背旁的皮囊里抽出一柄长剑,朝着拦阻官兵迎面而上,长剑在他手中幻化无数光影,马速不减却听得叮叮当当一阵短兵相接,骑士已轻易地冲开了官兵防线,策马朝西城疾驰而去。

    驻守明德门的校尉脸上一片铁青,盯着骑士远去的背影,又看了一眼那张被骑士扔掉的大弓,呼吸声已不由自主地粗重了起来。

    “还愣着干什么!速速知会金吾卫和戍卫团营,阖城围捕这些恶贼!”

    “是!”手下即刻应道。

    “还有……快去禀报太子殿下……”

第二百二十四章 声东击西() 
“废物,废物!全是废物!”

    东宫景阳殿内,李承乾穿着金丝蟒袍服,大发雷霆地咆哮着,他的脸上充满了惊色和怒色,惊的是唐敏之那群贼子竟然真的豁出了命不要,怒的则是手下这一群白痴竟然连城门都看不住!

    李承乾的面前,伏地跪着正是明德门前来报信的守卫,李承乾此时气得面红耳赤,他早已吓得面如土色了,以头触地更不敢发一言。

    “看清了没?是往菜市口去了吗?”李承乾努力抑制住火气问道。

    “小人,小人不知道。”那守卫一哆嗦,接着小心翼翼地说道:“不过……不过他们自南门而入,又是纵马,想要往西市去的话,只能奔宣武、正阳两条大道而行,刘校尉已经派人跟上了。”

    “宣武、正阳……”

    李承乾略微思忖了片刻,目光阴森道:“宣武直通西市入口,商铺林立、人流繁杂,况且西市有长驻的武侯,他们不可能走宣武,你回去告诉刘英,追不到就给我堵死正阳!不能让他们靠近菜市口!”

    “是!”

    守卫快步退下了,李承乾却仍紧锁眉头,原本在他看来,这唐敏之贸贸然刺杀李元昌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如果用好了加以引导,或许可以反过来将李泰一军,可现在弄到这般被动的局面,却是他未曾料到的。

    一切……只是因为这个陆绩吗?

    仁义旗……仁义旗。

    “啪”的一声,李承乾狠狠地拍了在了桌案上,目光流转片刻后,冲门外沉声唤道:“张思政,进来……”

    很快,一名个头不高样貌平平的侍卫便躬身走了进来,看样子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