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悠哉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悠哉人生-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默南下午睡多了就闪进空间里,先写了一点儿给叶老四的计划书,这些都得想好了,组织一下语言,进展缓慢的很,反正时间充裕。

    顺便在想想梁子给的难题。她又不是正经的建筑设计师,提供些灵感还行,设计她还真不在行,反正时间多的是,慢慢想吧!

    然后又跳进海里寻摸送给红叶肚子里小孩儿的礼物,假如是女孩儿的话。省事海里的珍珠多的是。一年送一大一小两个,等长大了做成项链和手链。

    男孩子的话这里有一种色黑、质重,比黄金珠宝还贵重的木材——沉香。香气幽荡,随用功深入而越益弥香。提神醒脑,开窍生慧,增加定力功效。雕刻成观音样子。看来她得找一个好的雕刻大师才行。

    事情解决,剩下的就是打坐练功,深入的研习医术和武术了。

    第二天早上方默南打开门。一出来就看见林老爷子站在台阶上等着她。

    “这么早,早上好,干爷爷。”方默南说道,又听到开门的声音,“呀!老爸,你也这么早。“

    “唉!你不再还好有正平陪着锻炼,你们不在清冷的很。”林老爷子说道。“走吧!”

    慢跑两公里,站在后院的菜圃上。老爸又陪着老爷子来了几趟太极推手,“呀!老爸什么时候也开始练这个了。”方默南惊讶的看着两人。

    “我教你爸的,正好当陪练。”林老爷子说道。

    太极推手也称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清代流传的拳谱中有一首《打手歌》这样写道:“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拔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刚开始你爸被跌得很惨,老是摔倒地上。”老妈走过来道。看着他们两个道:“现在好些了,踉跄几步不至于倒地。”

    太极推手是以上肢、 躯干为攻击部位,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以达到借力、发力,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的一项具有对抗性、娱乐性、健身性、传统性的体育运动。它以四两拨千斤、发人如弹丸、弹指一挥跌丈外,身体微动彼落空的技艺被人所称道。

    “我不在还真发生了不少事。”方默南摸摸鼻子说道,“以前个子矮,我就是想当陪练也不成,没想到老爸喜欢上了。”

    “你爸呀!前边是被逼的。你们在时有你们陪着干爹锻炼,你们走了姥姥催促着,没法子才练的。刚开始还想半途而废,结果被干爹训了一顿,现在好了也算是喜欢上了。”老妈想起那段时间,岳母和女婿之间的‘争斗’笑了起来,还是不告诉女儿,不然有损他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

    方默南见老爸也开始锻炼身体,找了机会给了老爸一套内功心法,强身健体的用的。

    吃完早饭,老爸就蹬着自行车走了,“这星期天老爸还上班。”方默南看着他远去的背影。

    “嗯!当了个屁大的官,整天忙碌着,没有个休息日子,又去工业园看看进度。”老妈数落道:“以前没这么忙,估计落户的几家厂子马上就要投产了,事情多。”“不过这样也好省得他胡思乱想。”

    “那边没有什么联系吗?咱连着两年没回家,还有你们工作都换了,那边也没过问一句。”方默南不可置信地说道。

    “没有啥都没有……”老妈叹气道:“这样也好,趁早看清现实,把那一点儿念想也给掐了。”

    在母女俩个不停感慨万千时,其实她们两个不知道老爸早就断干净了,只是没告诉家里人,毕竟不是什么太光彩的事。

    大诚子车停在了门口。

    “大姨,大姨我来了。南南回来了,在哪呢?”人还未到,就听见他大嗓门嚷嚷着,一点儿也不像厂长。

    “大表舅,这儿呢?”方默南和老妈下了台阶迎了上去。

    大诚子提了大包小包,放在台阶上。“都是自家产的鸡蛋、猪肉,香着呢!”

    “来让我看看,没变样,长高了,也变漂亮了。”大诚子退后几步点点头说道。

    “我能变啥样啊!”方默南打趣道。

    “这呀!我还以为会头发烫成卷毛,说话捏声捏气。”大诚子说着,手上还翘着兰花指。

    “呵呵……”方默南和老妈都被他的样子逗笑了。“没那么夸张吧!”

    “我知道,秋实厂子里也有外国人来吗?俺见过的。”大诚子说道:“还是咱的东方娃娃。”

    “南南,走吧!”大诚子说道。弄得方默南一头雾水,“往哪走。”

    “当然是回乡下看看啊!”他说道,“今天俺可是带着俺爹的任务来的,如果不回去,俺回家要受罚的。”

    他见方默南迟疑,拉着就往外走,高声喊着:“大燕姐(其实他只比老妈小几天),还有跟大姨说一声,俺把南南接走了,晚点儿给你送回来。”

    就这样驾着方默南上了车,生怕有人追似的,飞快的开了出去。

    “大表舅,你不用这样,说清楚俺跟你走。”回到家乡,方默南的话,也变成了家乡味。

    “南南,你不知道这两年饲料厂发展的快的超出了俺得想想,得让你看看。”大诚子感慨的说道。“销售网点已经遍布四省,除了咱省还有和咱接壤的三个省。”

    “哦!干得不错,那都是你们功劳。”方默南说道。(未完待续)

第六十九章() 
方默南坐在车里,想想是该去一趟,正好有些事解决一下。原来不知道老爸的选择的道路,现在既然老爸进入体制内,虽然不知道能混到啥程度,不过得提前防范,不能让别人揪住把柄。

    中央出台的禁止领导干部子女经商的政策,只涵括直系亲属,侄子不在其类。别看她现在身价不菲,可没有一分钱地产业是真正挂在她名下的。当然海外的不算,也许以后会出现意外情况,资金或多或少会流失一些,不过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比较起老爸的官运前途来,钱算个什么?

    “不这要不是你先前两万块的钱启动资金,我们也很难发展,加上饲料配方还是你提供的。”大诚子顿了一下又道:“正平姐夫下乡那会儿,厂子里的技术员也亲自下到第一线,了解饲料的如何改良才能效果更好。不过谨遵你的命令,不添加任何化工制剂,还有动物内脏和骨头,全部纯天然,当然为了提高蛋白质,我们加大地龙的饲养,经过加工加入饲料中,效果非常的好。”

    “嗯!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损坏了咱们好不容易竖起的招牌。”方默南说道。想吃到放心的肉,就从源头抓起,还有以后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尤其食品安全日益严重。

    谈话间他们的车就停了下来,“大表舅,家里大变样啊!”方默南看着宽敞的两层小楼,不过从里面传来鸡鸭的声音,看来还不忘自家的养殖。

    “今年新盖的。”大诚子说道。“县里修路时,只修到村口,我们出钱把路铺到家门口。也用不了多少钱,算是为村里人做点儿贡献。”

    听到车的喇叭声,大门打开,从里面出来的是石头。

    “呀!石头都长这么高了,成了半大的小子了。”方默南看着一米七多的石头都有点不敢认了,白色的背心,黑色的大裤衩,汲着拖鞋。一身家居服。变化真大,看来家里的生活条件上升,个头也是噌噌窜上来了。

    方默南再看看自己这小身板,真是没法比,她的个头就是不见涨,连默北都比她高了。

    “是啊!十四岁,都上初二了。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县中学的,指望他以后像小燕姨一样,考北大,只要愿意学,出国俺现在也供得上。”大诚子说起儿子,那是掩不住的骄傲、自豪。

    “爹说什么呢?”石头羞赧的说道。“快进去,日头晒的热。”

    “呀!这孩子,越大越斯文,那像俺的娃。”大诚子摇摇头。

    “进来吧!孩子长大了,还能像小时候跟个野猴子似的。”李梅从屋里出来说道。“快进来,外头热。”

    方默南进去,当年的青砖瓦房已经没了,取而代之是崭新的宽敞明亮的小洋楼。楼前还是留有自留地,里面种着黄瓜、西红柿、豆角,都已经成熟了。

    进到屋里,家具崭新的组合柜,看到组合柜方默南就想起。这个时候是组合柜是非常时髦流行的,在住房紧张的年代里。这样的家具很高,有的甚至可以当隔断使用。家用电器。彩电、冰箱、沙发、吊扇灯一应俱全啊!“大表舅这是跑步进小康了。”

    “呵呵……瞎能的,这方面还都是跟城里人学的。”李梅笑着说,可脸上的满是骄傲,尤其是在看见娘家人那羡慕的眼神,她头仰得更高。

    “别再南南面前显摆,人家比咱的见识深。”大诚子瞥了她一眼,冷水浇下来道,“别一整天跟个碎嘴的老娘们似的,说人是非。”

    “俺晓得!这不你不让俺娘家人进饲料厂,俺也没说啥。家里有了还不行俺自喜一下。”李梅笑着说。“南南,又不是外人,俺有分寸的。财不露白的道理俺也懂。”

    “行,你知道就行。”大诚子笑着道,媳妇儿和自己一样,书读的不多,文化水平不高,好赖能识字,比文盲强点儿,但大道理都懂,也有上进心,孩子们放假回来,也让儿子闺女教教。

    “家里人呢!”大诚子望望问道,“让俺接人怎么不见咱爹娘。”

    “来了,他们去菜园子里摘些新鲜的瓜果蔬菜。”李梅努努嘴道。

    姨姥姥和姨姥爷从外面回来,石头接过他们的篮子,把摘下的西红柿黄瓜洗干净,端上来。

    “南南来了,快坐。”姨姥姥看见方默南一脸的喜庆。

    “姨姥姥。姥爷好!”方默南有礼地说道。

    “好,都好。来吃,快吃,新鲜着呢!”姨姥姥让道。

    方默南咬了一口,“还是自己种的好吃,又酸又甜。”

    “美国好不好啊!”姨姥姥问道。

    “娘瞧你说的,美国肯定好,比咱这儿好。”李梅一撇嘴说道。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姨姥爷磕磕手里的旱烟说道。家里富裕了,姨姥爷还是喜欢抽自己制的旱烟。

    “姨姥爷说的对。”方默南点点头。

    “听说美国的饭不如咱们,你们习惯吗?”姨姥姥问道,好像华夏人最好问的总和吃有关,民以食为天。

    “我们自己做着吃。”方默南道。

    “这就好,听说他们还茹毛饮血,吃的都是生肉。”姨姥姥一脸的好奇疑惑地问道。

    “没有,哪能呢!饮食习惯不同,只是看能不能吃惯。”方默南说道。

    “今天到家了,姨姥姥给你做正宗的鸡蛋西红柿过凉水捞面条,再切个黄瓜丝。别提多美味了。”姨姥姥拍着方默南的手说道。

    “娘,人家谁稀罕……”李梅有些羞赧地撇撇嘴道。

    “好,姨姥姥做的最正宗好吃。”方默南说道,“表舅妈,这个好吃。中午就吃这个。”

    方默南又和俩老人、石头谈了些所见所闻,吃完午饭。姨姥姥把家里的老古董,自己做的布鞋、棉鞋、还有织得粗布,给她装了一编织袋。

    “谢谢了,我就喜欢这个。”方默南真诚地说道。

    *******************

    接下来方默南和大诚子去了村东的饲料厂,大门很气派,办公室一溜十间的红砖瓦房,车间却宽敞明亮现代感十足。

    大诚子带着她参观了一下。方默南满意的点点头,最后做到他的办公室里。外间气派十足,里间休息室朴素,简朴。

    “呵呵……装点门面的,没办法这叫先敬罗衣后敬人,现在的人好这一口。”大诚子说道:“人家都时兴这个,我也整了一套。”

    “我明白。不然人家嫌咱土。”方默南有感而发道:“应该的。”

    “看完后觉得咋样。”大诚子有些惶恐地看着她。

    “大表舅,你不要这样,干的很好,不错。”方默南看他小心翼翼的样子,等着她的评价。

    “大表舅当初我们订立的合同呢!”方默南坐在木制的沙发上,喝了口他递过来的凉白开道。

    “合同。你要看合同。”大诚子见她点头,起身打开锁,从办公桌最底下的一层抽了出来。

    方默南接过合同,拿起桌上的火柴,‘嗤啦’点上火,烧了合同。

    先开始大诚子看不明白,这会儿去明白过来,伸手要去抢。接过方默南一侧身,合同已经燃烧起来。

    “南南,你这是干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