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妞的八零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村妞的八零年代-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简介:本文2017年2月14日(星期二)入V,当日三更,小伙伴儿们继续支持哦~重生?没了前世记忆的柴灵晨自己也搞不清楚,村里长大的她,左边儿是养她长大的老爹,右边儿是认了亲的爸妈,起身一挽袖子,村妞咋的?就算没有金手指,姑娘也能当着学霸,拉着一家子发家致富奔小康。ps:诸位当成架空的罢~每天22:00更新,如有事会告知亲们哒~
 143311

第1章 楔子() 
1。楔子

    乌漆墨黑的夜里,寒风凛冽,北风呼呼的吹打着枝叶,半人高的野草歪斜一片,枯黄的树叶随着风卷起一片又一片。

    凹凸不平的土路上,突然一束亮光照射出来,映着张牙舞爪的树木枝桠,无端叫人心里一颤。

    一辆汽车突然熄火,一人推着另一个下了车,东张西望的看了看四周,冰的刺人的北风吹的两人赶紧缩了缩脖子,连着往路边儿草地里走了几步。压低的声音顺着风声悉悉索索的传到四下山林里。

    “赶紧的,一会儿还得赶火车,要是迟了点儿走不了,可就糟了”

    “我,我要不,我带着她回去吧,到底是”

    “哎呀我说,你可别犯傻,这是累赘你知道不再说,你家里那头哎,赶紧的,长痛不如短痛,来的不是时候,你们缘分不够也不愿意,都说好的,赶紧的吧!”

    一阵沉默过后,“终究是我对不住来世,做牛做马我再还”

    又过了一会儿,两道身影重新回到车上,接着汽车发动,一阵尘土飞扬,两束灯光越来越远,山林子里恢复一片静谧。

    半晌,密密麻麻的野草里窸窸窣窣的声音响起,野草中间扒拉开一道缝儿,一团黑影踉踉跄跄的到了路边儿,一双粗糙的老手抱起草上压着的包裹,小心翼翼的揭开上头的布片儿,白生生的小脸蛋儿,正睡的正香。

    老人赶忙拿衣裳把孩子裹起来,抬起头望着汽车离去的方向,沉沉的叹了口气,

第2章 家人() 
清晨的村道上,小小的身影瞧着好似要让背后的比人高的木柴捆子压倒,出门泼水的女人瞧见了,笑着招呼道:

    “灵晨,捡柴回来了。”

    女孩步子微顿,停下点了点头,“嗯!”

    女人往她身后瞟了眼,脸上闪过一丝羡慕,忍不住夸道:“灵晨真能干,这才几点,都捡了这么多了,可够用好些天了,你还小,下回不敢背这么重的东西了,要是压得不长个子,你爹可得心疼啦。”

    女人爱啰嗦,也是心疼女孩小小年纪懂事的厉害,想着自家差不多大的孩子这会儿还在被窝里打滚呢,心里头越发喜欢女孩,这才多说几句,都是好心。

    女孩往女人方向转了转,点了点头,随即想着女人怕是看不清,抿了抿嘴唇,略微沙哑的声音清晰的传来,

    “谢谢婶子,我知道了。”

    顿了下,想了想,又说了句,“婶子你忙,我先走了。”

    女人笑着高声回道:“哎,赶紧回去吧。”

    说罢,灵晨紧了紧背上的带子,弯着身子一步一步往自家去了。

    进了院门,把木柴捆子码放到角落里,站直身子松了口气,拍了拍身上的灰,看着不脏了,才快步推门进了灶房,里头佝偻的身影清晰的映入眼帘。

    灵晨赶紧跑过去,搀扶老人,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悦,却是不紧不慢的说道:

    “爹,不是说了我回来再做饭么?你身子不好,闻不了烟味,一闻就得咳嗽,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听我的?”

    老人捂着嘴咳嗽几声,满是皱纹的脸上笑意浓得化不开,一边儿顺着灵晨的力道往门口避风口的椅子上坐下,一边儿笑着哄道:

    “听,听,爹知道了。”

    灵晨接替着老人蹲在灶火前头,看着火势,往里头递木头,嘴里还不忘回话,埋怨道:

    “您就知道哄我,每回都这么说,可没一回照做的。光是知道不行,得记住才行。”

    老人端着灵晨送来的粥碗,脸上笑成一朵花,热气蒸腾着,屋子里满是暖意,

    “爹知道,哎,都是老毛病了,过了冬天,天气暖和就好了。“

    灵晨继续碎碎念叨:

    “这不是暖不缓和的事儿,就是您不上心,算了,跟您说了也是白说,改明儿我上山打个蜂巢,回来冲水喝,到时候,爹你多喝点儿啊!”

    平时闺女儿就好抿着嘴不爱出声,也只对着他这老家伙才叨叨个不停,他也知道闺女儿担心,只眯眯眼喝着粥,脑袋点啊点的,哎哎的应着。

    灵晨巴巴的说了半天,喉咙咽了咽,扭头一看,得,她爹端着个空碗,冲她乐呢!

    把手里柴火一扔,起身拍了拍手,灵晨两步过去,接过碗,利索的又舀了一碗,塞到她爹手里,回身往火前一蹲,顺手把角落里的红薯扔了几个进去,闷着脑袋不吭声了。

    柴老爹见闺女儿低着脑袋,就知道闺女儿不高兴了,不高兴他不听话,不把自个儿身体当回事儿。

    柴老爹低头跐溜着热粥,心里头又酸又暖的,搁到七八年前,他真是不敢想过,自个儿能有个闺女儿贴心的念叨自个儿,一晃眼,孩子都这么大了。

    柴老爹原先有个儿子,参军往南边儿打仗时候牺牲了,媳妇儿早在生儿子时候难产人没了,有个大闺女儿,早好些年出门,后来没了消息,一家子都剩下他一个,受的打击太大,一下子好像老了二十岁。

    柴老爹年轻时候也是打过仗的,一把打猎的好手艺,这些年就靠着守山打猎过生活,一次挖陷阱时候捡了个女婴,就是他闺女灵晨了。

    他闺女也是个出息的,五岁就能踩着石头巴着案头切菜烧汤,七八岁背着弓箭射个野鸡兔子什么的,比别个大人都强多了。

    想着,柴老爹美滋滋的咽下最后一口粥,朝拿着后脑勺对着他的闺女儿,笑呵呵的说:

    “你爸刚才门口叫你呢,一会儿你去看看,该是你妈想你了。”

    刚捡回来的女婴不过几个月,柴老爹生怕自个儿粗糙养不活,特意抱到一家刚生了孩子的人家,好叫女娃吃上奶、水,后来就跟人家里认了爸妈,关系好得很,跟亲生的也差不了多少。

    灵晨听了,嗯了一声,觉得差不多了,拿着根木棍儿把炉火里头的红薯巴拉出来,黑乎乎的好几个,这个捏捏,那个掂掂,挑了个最软的,撕了皮递到柴老爹嘴边儿,

    “您吃。”

    顺手接过空碗,放到灶台上。

    “哎,哎!”

    柴老爹接过来,大大的咬了口,满嘴的甜香。

    灵晨不知从哪儿寻摸出个破布块儿,留了一两个,剩下的红薯都给包起来,抱在怀里,冲着柴老爹,交待道:

    “爹,你别碰凉水,碗放那儿,一会儿我回来吃完饭一块儿刷了,啊?”

    柴老爹忙着吃红薯,腾不出嘴来,只能连连点头,意思是知道了。

    灵晨见柴老爹应了,这才出门往外头去了。

    她爸妈家其实就跟柴老爹家隔着两户人家,要不然,当年也不会送她过去养活吃食了。

    灵晨认得爸姓张,叫张天民,妈叫张玲子,是跟的张天民的姓,她不是本地人,都说是张天民领回来的,至于原本是哪儿的人,闲话传的不少,可知道的实情的却是没有。

    绕过一段小路,斜刺里突然冲出来个小毛孩儿,黑瘦黑瘦的,呲着一口小白牙,冲着灵晨笑道:

    “姐”

    “嗯!”灵晨停下步子,看着比自己低了两头的小孩儿,瞅了瞅他身上破着口子的单衣,现在这天气,穿着这个不冻才怪哩!

    移开眼,看着小毛孩儿的笑脸儿,灵晨问:

    “吃饭了没有?”

    小毛孩儿,村里人都叫一声顺子的男孩儿,笑着摇了摇脑袋,仰着脸乐呵呵的道:

    “刚才上山捡了些柴,一会儿趁着天还不太冷,挖些野菜。“

    答非所问,灵晨点了点头,不再问些什么,只是把手里抱着的布包塞到顺子怀里,说起其他的话来,

    “赶紧回去,早上煮点儿粥也成,不能饿着肚子,不然一天都没劲儿,干啥都使不上劲儿,那才误事儿。”

    顺子也不推拒,抱着怀里暖烘烘的一团,只觉得身上都暖和起来,脸上笑呵呵的,使劲儿点头,

    “我知道了,姐。”

    “嗯!”灵晨拍了拍顺子的脑袋,嘱咐一声,“快回去,一会儿我也上山,你来叫我,咱们一块儿。”

    “哎!”

    顺子看着灵晨走的拐过弯没了影子,这才低头看了看怀里的东西,使劲儿吸了吸鼻子,扭身跑走了。

    刚到张家门口,跨进门槛儿,往里头一瞧,堂屋里头张天民正抱着个小子喂饭呢,身边儿大儿子呲溜呲溜的喝汤,抬眼见灵晨进门,张天民笑着招呼,道:

    “灵晨来了,快进来,饭刚做好,你自个儿去盛吧。”

    都是自家人,自己闺女儿,张天民干不来那客气的一套。

    大儿子张兴盛才不过七岁,见到灵晨,当下喜笑颜开,噌的一下子站起来,道:

    “姐,我给你盛饭去。”

    “不用,吃你的吧。”

    说着端着碗就要跑,让灵晨几步上前,一把拉住,回身摁坐到凳子上,自个儿随手捡了个小凳子坐下,看着张天民怀里的小子冲着她咧嘴笑,不由得也弯唇笑了笑,嘴里却是道:

    “我妈呢?怎么不见她?”

    刚才进门一打量,就知道屋里只剩下这爷仨儿了。

    张天民拿着筷子的手顿了下,随即接着往小儿子张兴放嘴里送,垂眼看着小儿子吃的喷香的模样儿,出声道:

    “出去了。”

    灵晨闻言,闷着头沉默了半晌,忽的抬头盯着张天民眼下乌青的阴影看了半天,一看这样子,就知道一夜没顺,指定是跟着她妈外头转悠了一夜,想到这儿,灵晨开口问道:

    “犯病了?又严重了?”

    张玲子有精神分裂症,平日看着不显,除了刚嫁给张天民时候犯过一阵,后来说不出来怎么就好了,到了现在过了七八年,不知怎的又犯了病。

    她这病,说来也是奇怪的很,总是闲不下来,家里呆不着,直说有人叫她做这做那,外头瞎转悠,也不知道累,一整夜一整夜的不睡觉都是常事儿,只是累的家里人,生怕她一个瞧不见人就没影儿了,老实屁股后头跟着

    她不睡觉,家里人也是睡不成了。

第3章 来人() 
张天民给小儿子擦了擦嘴,苦笑了下,说道:

    “可不是又犯了,邻村那婆子发疯叫她看见了,回来就不对劲了,跟她说话也不听,好在还知道饿了吃饭,可吃了饭就坐不住了,总往外头跑,兴盛看着你小弟,我得跟着看着她,不然也不能放心。“

    说着,顿了下,接着道:

    “我觉得,这回比上回严重了些。”

    看着张兴盛嘴角的笑僵了僵,随即整个脸蛋儿都耷拉下来,垂着脑袋不吭声,心里也不好受,大人出了事儿,连累小孩儿看着都不像小孩儿了。

    灵晨问:“现在在哪儿呢?我妈她一个人没事儿吧?”

    张天民喝了口汤,道:

    “村口破庙门口呢,正跪着呢,说是土地爷跟她说话儿呢。我让别人看着一会儿,吃了饭就过去。“

    这般荒谬的话听在耳朵里,若是换了旁人恐怕得笑出声来,只是灵晨只觉得心里头酸的不行。

    屋子里静悄悄的,连着张兴盛扒饭的声音都没有,灵晨想了下,看着张天民疲惫的面色,商量道:

    “我听人说,省里有治这个病的医院,我妈这病再耽搁也不好,不行咱们送她去看看吧。”

    他们这村子背靠大山,偏僻的很,可不是没有出去的人,尤其前几年知情走的走,村里人出去闯的,也是不少,外头的事儿听外头回来的人说过一嘴的,灵晨听了一耳朵,也是记下了。

    张天民愣了愣,看着灵晨半晌,迟疑的开口,道:

    “你妈这病犯糊涂,脑子不清楚,大夫能治好不?”

    灵晨耐心的说道:

    “能不能治好的,咱么现在也说不清楚,让大夫看看,总不能比现在还坏吧,既然有医院,有医生,肯定有法儿治疗,再不济,还能吃药叫她睡一会儿吧。“

    张天民垂头想着,一下子没出声。一旁张兴盛突然抬起头,大声道:

    “爸,听我姐的,送我妈去医院看看吧,我姐说的对,要是我妈能睡一会儿也好呀,她都几天没睡了我都不敢对上我妈那眼神儿,眼里头冒光,看的我后背汗毛都竖起来了。“

    可吓人了,都是没睡觉害的。

    张天民扭头看着大儿子,神情愣愣,好一会儿转过脸来,抹了把脸,叹气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