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剑分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剑分说- 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五位衙役中为首的那位,年近半百,因习武的缘故,体魄健硕。只是修行不得法,又无天材地宝滋润,看上去像是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外壮内虚,年岁越高,这一身强健的体魄反而成了累赘:“习武不如从文,修习武道,肉身是第一要义。只有那些世家子弟才用得起滋补肉身的汤药,武功一日千里,可是人家只把习武当成玩耍。唉,毕竟文能提笔安天下,乃至成圣,谁又会去修习武道呢?”

    四圣地位超然,圣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创办的‘书院’,更是天下士子心目中的圣地,武者同样如此。毕竟书院搜罗佛魔道妖神鬼儒七道,修行完善,只是选拔弟子资质太过严苛。每十年才招收一次弟子,每次只招收三人,至今为止,鲜有破例。

    七大国则为这三个名额争破了脑袋,最后共同商议,每十年送去百人,以供书院挑选。囊括大半个大千世界才挑选出一百人,自是经过重重筛选,是人中之杰,七国菁英。在这基础之上,得以进入书院的三人,必然出类拔萃,卓乎不群。

    书院当中也有争斗,这千百年来,孟浩然继位大司命,儒道一脉蒸蒸日上,而道门一脉则显没落。自然而然,圣界儒道门生的地位提升,隐居七脉之首。

    这六人不管不顾,冲向江淹居所,也不个商量。在他们看来,捉一个毫无势力的童生,简直易如反掌,根本不需要费什么功夫。

    黄脸书生使了个眼色,三个衙役便狠狠撞开大门,凶神恶煞的冲了进去,大声喝道:“江淹,何在!”

    (本章完)

第792章 帝命() 
    儒道执圣界之牛耳,门中弟子虽在学府修习,可已经常常被邀,作为幕僚宾客出谋划策。一些知名学府的学生,一旦修习完毕,甚至可以直接免试,入仕参军。儒门学府就是以这种方式,代替了宗门,极富权威。

    而宗门教派则被当做毒瘤,七大国倾尽全力打压,近年来更是想将其彻底铲除。儒道则公开宣扬,宗派是七国弊病,不除不能安天下。

    这黄脸书生仍是学府学子,但是已能调遣衙役,但和一些可以说动将军,调动兵权的天才门生来说,又显得微不足道。他盯着眼前的屋棚,那里还留着祭祀的痕迹:“果如老师所言,宗门是一国毒瘤,不仅举行淫祀,更蛊惑人心。”

    按照儒门的说法,道门以长生迷惑世人。世人皆知有山中有仙,可以得长生,而看淡生死者只在少数。为求长生,自然弃本业而不顾,去求仙问道。如此一来,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动摇一国之根本,国祚难存。

    黄脸书生修有一口浩然气,言语却堂而皇之:“这些道门中人神神鬼鬼,自比仙神,在前朝以至敢假借修道之名,掳掠婴孩,作威作福。如今残存不足为惧,但仍是本朝祸乱根源之一。你们不用留手,势必要将此人留下。”口气丝毫不客气,言下之意,便是不论生死。

    书生下手阴狠,前来荒僻之地主要是为了功绩,因为这对于他的仕途大有好处。几个武夫听了,更是没了顾忌,一撩袖子,蛮狠地撞进门内:“江淹,快快滚出来!”江淹是他们的首要目标之一,明明是儒道门生却和道门中人勾结,这也是无法容忍的。

    韩琳儿心下还想虚与委蛇,套出话来,但听丁奉:“机关算尽太聪明,随心所欲就好。”想开解韩琳儿的魔劫,太难。一时之间,丁奉能做到只有这些。韩琳儿有自己的办法,只是跟在丁奉身边,才变得有所考量和取舍,但丁奉却告诉她凭心而为。这下,她终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

    韩琳儿一脚夺门而出,丁奉只听一阵乒乒乓乓,又传来数声惨叫。不一会儿,韩琳儿走了进来,一条金索帮着五个壮汉,还有一个文弱书生,顺势往地上一丢。这五个衙役伤了筋骨,但有武功在神,固然冷汗直流,可还清醒。这文弱书生可就不好受了,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丁奉瞪了眼韩琳儿,让她从心所欲,但也不是这么个做法。事已至此,丁奉只好着眼这几人,首先他看向这五个修习武道的:“只炼肉身,不炼五脏,属下下之流。”这几人武功不高,可身负官运以及武道气运。丁奉是何等境界,只需观这几人便可见圣界武道全貌。

    武道成圣,难于登天。修行耗费之大,无可估量。譬如林乾坤,在苦界修行时,把武道推衍到前无古人的境地。但他修行所耗费的天材地宝,就需一国支撑,还得有国运镇压,直至进入玄牝之门,才算彻底定鼎,地位无可撼动。

    丁奉机缘巧合也随林乾坤修习过真武武道,眼界不凡,知道武道耗费之巨,在于焙炼肉身,挖掘潜力,开启亿万穴窍,对应天上星辰,身化大千。不知要倾尽多少,才能造就出这样一位武道巨擘来。林乾坤天赋异禀,耗尽一国之力,换做旁人,有一界鼎力相助,都未必能成。

    今时不同往日,林乾坤已是万界武道第一人,尊为真武帝子,武道气运因而隐有抬升,在圣界也有此种迹象。丁奉一望而知:“林乾坤已成洪荒武道源头,寰宇武道第一人,又成帝子,修有先天帝道。这股武道势头在各界隐而不发,待到有朝一日迸发,怕是不逊色于真龙帝子的龙界。”

    修炼先天帝道者,神通法力的进境与权柄势力息息相关。真龙帝子有龙界以及妖族,还有部分道门支持,但这还不够,因其中只有龙界一支是完全投靠,其余不过见风使舵,一旦不利,自会寻求脱身之法!而林乾坤看似只有一国支持,但绝无二心。此时林乾坤又成了武道至尊,参透武道奥义,悟得‘武道即人道’,因此有人道气数亲近,这股力量不容小觑。

    千古大阵为的就是推衍帝争结局,三大帝子在这影响不小。三大帝子究竟谁能获胜,也是四圣最为关心的。丁奉在这里头窥见了真龙,真武两位。唯有真命帝子,看不透。

    儒门四圣分成两派,分别支持真龙,真武两位帝子,或许已把真命帝子剔除帝争之外。但丁奉则不敢小看这位真命帝子,他与姬天问暗中交手无数,却只有一面之缘。而交手中,丁奉吃了暗亏,如今还未能得报。

    “姬天问这人以退为进,任由林乾坤与真龙帝子引人瞩目,自己却在暗中发展。不仅借走道门气运,就连神道也被他收入麾下。”

    三真帝子当中,只有这一位,丁奉最是忌惮。可偏偏很多人不以为意,认为他修成神道金身,断绝前路,之后即便登上仙帝之位,也只能成为摆设,作为道门傀儡一般的存在。而此人胸有城府,奸猾狡诈。岂会甘心做一辈子的傀儡,做一个无实权的仙帝?姬天问必然有所图谋,只是图穷尚未匕显,众人还蒙在鼓里。

    丁奉以为姬天问这人是帝争的最大变数,如若不是玄牝之门阻碍,丁奉早想尽一切办法,将秦道衣从他的神国内救出,再毁他根基,废去他的帝道修为。可惜姬天问已进入玄牝之门,这是丁奉始料未及的,一切只能静观其变,再做打算。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帝争之变不是区区一座大阵可以推衍出来的。儒门四圣入局已深,还不如身在局外的丁奉看的透彻得多。机关算尽终成空,儒道若要延续还得摆脱当前的境地。

    丁奉着眼于这文弱书生,便知儒道的如日中天或许是一重假象。就如同这书生一般,外强中干。不得不依凭某一位帝子,才能苟存于第十纪。

第793章 三大货泉() 
    书院,又叫做凡圣同居土,是凡夫与圣人共同居住的地方。书院‘圣居’,象征着圣人的期盼,天下人人如圣,也是书院弟子起居之地。书院‘凡居’住有圣人,本意为圣人上体天心,同样告诫自身不忘下体凡心。

    许多人进入书院后,才发觉这里与外界传闻大不相同,只有寥寥几座建筑。除却凡圣二居外,只有书楼,讲堂,以及书院弟子最畏惧的刑堂。虽简单朴素,却错落有致。固然无阵法守护,可摆在那即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意味。

    且书院七脉的弟子不可在书院中擅动法力,一切从简,在最简单的衣食住行中体会苍生万民的心愿。当然,书院中不止这些,定期还有考核,以十年为期,成绩优异者可以成为一脉首席。这地位就不同了,可以和书院的一些老师并驾齐驱,动用一些特有的权利。

    而这十届的儒道首席正是孔家的一脉单传,孔元。他占据首席之位已有百年,在七大王朝中的经营如日中天,可谓是王朝背后的掌权者。

    孔元额头饱满突出,浓眉如炭,眼里沉淀着‘智’,‘慧’两种灵光,身形高大魁梧,孔武有力,手上厚厚一层茧,浑然一个武人形象。此时,他一身粗布麻衣,在一片田地里耕种着。挥舞锄头,汗水顺延着鼻尖落入地里,又像是一位辛勤耕种的农夫,颇有几分返璞归真的意境。

    在他身后有一位仕子模样的人,垂手恭立:“仙王朝态势平稳,魔王朝有三位异人出现,不过只是昙花一现。妖王朝有倾颓之兆,神王朝恐有灭国之灾。而人道王朝龙蛇起陆,难以捉摸。至于梵王朝……”这人三言两语把七大王朝如今的形势一一分析,也是智慧无双的人物。

    孔元细细咀嚼着七大王朝的势态:“伯玉啊,七王朝虽是七道缩影,但终究有所不同,不可因此蒙蔽双眼。行事也无需顾忌,在三大王朝稳定人元,仙钱,魔币三类,这才是当务之急。”

    人元、仙钱、魔币是圣界货泉,在凡俗王朝间流通,人道、仙、魔三大王朝勿论如何更替,总是统一货泉。百年之前,一文仙钱能换十枚魔币,十枚魔币又能换取一百人元。当如今,一文仙钱约莫只有两三枚魔币,而一枚魔币大约可以换得十人元。这在百姓眼中大过于天,而在修行者眼中则更有深意,代表了王朝气运。

    “圣界微不足道,不过是一处试验之地罢了。但只要做的巧妙,譬如三大货泉,我们就可由此为人、道、魔三者统一货泉,方时即便是仙帝也无法改变。这就不是小事了,连玄牝之门都注意到了,我甚至微觉天意加持,还有功德气运降来。”

    仙帝一统万界,号令寰宇,可有些事不可改变,凡人的衣食住行就是其中之一。孔元所设三种货泉意义非凡,若能推广,可以造福整个修行界,但内中暗流涌动,包藏祸心。他作为幕后推手,化虚为实,无需什么法术,就可以影响人、道、魔三者的气运,这才是真正的大神通!

    孔元心比天高,他虽是孔家血脉,继承人人如圣之心说,可走得却是截然相反之道。他以为优胜劣汰,这活过此场浩劫的自然就是人中之圣,其它的不过是人世间的杂质,舍弃了也就舍弃了。

    “诸天万界相合,漫天大能沉寂,这等时机不容错过。伯玉,到时候就由我来亲自主持。”

    孔元踌躇满志,心道不成仙帝又如何?此计若成,就连仙帝不可妄动他,乃至在第十纪中可以与仙帝相提并论。伯玉看向孔元,微不可闻的一叹,但这一声自然进入了孔元的耳中。

    “怎么?”

    音色平淡却犹如惊雷,伯玉心底一个寒颤,在脸上不动声色:“无非是人道王朝那桩事,那位潜龙有高人相助,已不知所踪,连文气丹也为人所夺。”这百年来孔元或许离了本心,为此牺牲的人不在少数,伯玉在他身边做事也越发的小心谨慎起来。

    孔元积威日益加重,行事作风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绝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倘若不成,那个位子也该换人了。”

    圣界几乎就是孔元的天下,自然不允许出任何乱子,但唯有一桩事出乎了他的意料:“还有,盯着刑堂,孟浩然回来之后就没有了动静,在他上了敕仙榜之前都不可以掉以轻心,以防他破坏了我们的布置。”

    ……

    屋内,丁奉看着躺在地上的几人,突然有一物令他好奇不已,虚空一摄,从这几人身上取来:“这是何物?”这东西类似凡俗间的银钱,但又有着天大的不同。

    有的四方,有的圆润,有的由铜,锡,铅,金,银打造,有的却是以牙,骨,木,石铸就。有的穿插着灵气,有的却内含魔韵,但都工艺精巧,难以仿造。更重要的是,有一枚钱币竟然带着一丝人道气运,如果只是王朝气运,那还可以理解。但这是整个人道的气运,这就令丁奉不得不重视起来。

    韩琳儿拿出几枚,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人间王朝大多都有铸造钱币的习惯,不像我们仙门,没有共同的钱银,大多还是以物易物。”

    仙门玄道,元神之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