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剑分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剑分说-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59。第359章 西游计(十九)() 
丁奉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些倒霉的浮屠祠弟子已经遭遇了不测,要不然就如这小沙弥所言,驻扎在慈云庵中。不过可能性不大,慈云庵清一色全是女尼,以佛门观念,浮屠祠的僧人应当不会贸然入住。

    知晓了情况后,丁奉告辞一声,也走上山路,准备去往浮屠祠瞧瞧。来到西极不见见香火鼎盛的场面实在说不过去,丁奉可不想再后悔一次。明明时节已到,可伽蓝,慈云两寺较为冷清。然而在这旅人络绎不绝,还有不少虔诚信仰之徒十步一叩首,风餐露宿,以朝露为食,朝圣而行。

    一行人浩浩荡荡,百态纷呈,可却都持着一颗虔诚之心。丁奉混杂在人群当作也不显眼,因浮屠祠的僧人繁多,有些甚至就在路旁论佛述道,坐在青石台上,下面围满了西极草原人。草原人大多皮肤黝黑,膀粗腰圆,给人一凶悍威猛的感觉。草原人豪放,可在佛子面前不敢放肆,即便一族之首也噤声,不敢出言,静心听佛。

    丁奉看着四五个粗汉盘坐听佛,总觉着有些怪异。后来丁奉却发觉自己落入了俗套,怎么可以生的长相来判别一人,或是一类人呢?佛门苦心渡化,只为化解西极草原人的凶戾,现在已逐有成效,再过个千载,指不定还真可驯服西极。西极资源并不匮乏,一旦发展,兴许堪比东央。

    据丁奉所知,在东央民间也流传着西极鬼怪繁多,沿海国度想进行两大地域的贸易很要深思熟虑。甚少有商队会冒险进行,不过也有因此攫取千金,一夜暴富的人存在。西极驯化后,两大地域之间的海上航路一旦开启,也不失为一桩美谈,整个苦界人族都要因此进步。

    丁奉在道门历练,眼界早非寻常。凡人寿元不过百年,仙家远近可观千万载,看国家兴衰之道,东央也有大一统的时候,分分合合,现今却是百家争鸣之时。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道门不可过分干涉凡俗,不然逆行倒施,如外道无异。

    一本唤作封神异志书上就讲述过,帝皇失德,天下大乱,外道昌盛,竟逼迫人族食子之肉。若非天下各路能人异士揭竿而起,这天下早落入外道手中。

    山间小路蜿蜒狭窄,可丁奉走在路上却并不感觉拥挤。浮屠祠僧人并不是来把持秩序,而是因外道出现,来守护门人香客的。这些佛门信徒保持着间距,行走有序,即便是走在前头的人慢了也不会推搡,叫骂,反而也缓下脚步,静静等候。他们虽互不认识,可在这条路上却有一种特别的默契。抛开了氏族等等凡俗的枷锁,在通往浮屠祠的路上,他们一行皆是佛门信徒而已。

    丁奉也不禁对浮屠祠生出了好奇,浮屠祠经营有方,其余两寺实在比不过。伽蓝寺与慈云庵相差不多,不过慈云庵的情况,丁奉也不大了解,只是从静慧的只言片语中知晓了一些。

    西极东部群山这三座寺庙名声外扬,其中也藏有不少无名寺庙。门人香客冷落,但有些佛门信徒瞧见了也会跋涉去往朝拜。西极草原之人早已把佛门当作了信仰,即便外道来此,也难传播。倒是东央,人心自由,反而会被外道所迷。

    连行了三天三夜,丁奉与一众香客这才望见了浮屠祠。这浮屠祠层层叠叠,一重又是一重,仿佛望不见尽头。又是碑刻,又是佛像,香火袅袅,门人络绎不绝。丁奉是外来僧人,与各香客不同,直接与浮屠祠的僧人表明了来意。

    浮屠祠的僧人也不禀报,径自带着丁奉来到了寺内,备了一间干净的屋子。离这处院落不远便是浮屠祠讲寺所在,隐隐能听闻高僧传经。再远一些,就是教寺,门人香客前来听道的地方。佛门弟子也就是在这处进行教化,丁奉知道佛门规矩,所以也不曾随意走动。但只是在这处院落里还是可以随便走走的。

    忽然见到三位僧人盘坐在一人高石塔旁,眼盯着石塔,石塔之上束了一卷佛经。这勾起了丁奉的好奇心,问道:“几位这是在看什么?”

    三位僧人被丁奉打搅了也没显出不高兴的神色,反而解释道:“我寺大德前往净土后,所传下来的经书。人人都可以从中窥得无上佛理。乃至授得‘大威天龙剑’神通!”

    丁奉不大相信,佛门神通虚无飘渺,每开一识能否得到神通,能得到什么神通都尚未可知。一本佛经千万人修,也许有两人能得来神通,且这两门神通还不一定一样。丁奉顿时有些疑惑道:“这么重要的宝贝怎就放在了这?也不怕外人偷了?”

    其中一位僧人淡笑道:“佛宗大开方便之门,只要有心谁都可以来此阅经。但我寺传承不知千年,也没有谁从中得来真正的佛理,佛法来。”

    丁奉心里想到,难怪如此。这要真能悟出神通来,浮屠祠还不宝贝的不得了。可道理也是这么个道理,寻常人定是悟不出神通来的。藏着掖着不如摆出来,让大家都来看看,只要有一人顿悟,其余人也可从中受益。丁奉听到剑字,心中亦是欢喜,起意要不要试上一试。万一多得来一门神通呢?

    丁奉也往石塔前一坐,这一静坐,就是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结果当然是一无所得,从那蝇头小字当中什么也看不出来。可丁奉想到,千百年来的浮屠祠门徒都没得来这门神通,自己有些佛缘,可没这等福气。浮屠祠大德再不济也要关照自家寺院当中的门人弟子,丁奉一个外人想要从中悟得神通,难如登天。

    三位僧人看丁奉要转身离去,笑道:“怎过半夜就坚持不了了?”

    丁奉本就是临时起意,多一门佛门神通,少一门佛门神通对他影响不大,尝试而已,他也不强求:“嘿嘿,贫僧佛法浅薄,窥不出佛法来。”

360。第360章 西游计(二十)() 
丁奉四识全开,但并不精通什么佛法,佛理。这三位浮屠祠的僧人虽只开了一识,可三人相禅,佛法之精湛非丁奉可比,丁奉不会仗着修为就在三人勉强张狂:“小僧没这缘分,不过却对石塔经卷的主人很好奇,不知三位高僧能否讲解一番?”

    三位佛子在浮屠祠内修行已久,对寺院内的各类轶闻都有所了解。其中一位说道:“高僧不敢当,石塔经卷之主想必施主也有所耳闻,当年有一位圣僧言‘何处不是佛法’,被佛门视为异端。这本经卷就是那位留下的唯一一卷经书。”

    丁奉对这位佛门圣僧一知半解,只了解个大概,具体事迹却是寥寥。浮屠祠的三位僧人丝毫不掩饰对这位佛门圣僧的崇敬,不过这位僧人也的确了不起,一识未开就敢只身前去各大寺庙与德高望重的禅师理论,且安然退去。可终究是有人背后作祟,把他论为外道,西极之民无不惊惧。

    待到这位僧人证就金身,离开苦界,去往佛土,才堵住了那些个跳梁小丑的嘴。可当初那位留下的经卷无一不被焚毁,因造势之由,谁不敢私藏。唯独浮屠祠与那位有些交情,留下一份。所以整个西极也就只有这么一卷。

    那位圣僧当年游历过东央,也是名传各大道门。丁奉也是从宗门经卷当中知晓的,而在西极这位圣僧名气更是响亮,当然只是在佛宗当中流传,凡俗间并未广为传布。三位僧人说道这点,心头都有些怨气。这番作势是谁所为,不言而喻,即便那位金身离去,可小丑终究是小丑,瞒不过西极众僧,还要去掩凡人的耳目。

    “那位一共得了三种大神通,六种小神通,共计九种。石塔经卷里藏着三门小神通,除‘大威天龙剑’之外,还有两门。只不过我们三人,不寺庙上下都不知另外两门属哪类。”

    三位僧人眉宇间又有些忧愁,惜不得圣僧教诲,甚至连他所留的一门经卷都没有看透。丁奉逛了伽蓝寺,在慈云庵门前看过,现又入了浮屠祠,发觉三座寺庙各有不同,只是这浮屠祠更合他的心意。浮屠佛子和蔼亲人,佛法亦不逊色,不高谈论阔,以西极细微具体之事论佛。

    丁奉修得野狐禅,没翻阅过多少佛经。浮屠内藏有的经籍在西极首屈一指,却完全不敝扫自珍。门人子弟可尽情翻阅领悟,只要不损坏书籍便可,连前来祭拜的香客也可前来阅读。这一点让丁奉惊讶又佩服,很想亲眼拜见一下浮屠祠的主持方丈,空闻大师。

    不久后边有人领丁奉拜见了一位在浮屠祠内德高望重的僧人,这位老僧形容枯槁,远远看去就好似一副骨架。旁人与丁奉说道,这位大师常年修行闭口禅,不过却有他心通,天耳通两门神通。虽闭口不言但还是可以相互交流。

    浮屠祠没有轻视此事,反而非常注重。即便丁奉只是一个名声不显的伽蓝寺僧人。丁奉正欲开口言说,可一个声音从心底响起:“了悟方丈可还留于此界?”

    丁奉心中一凛,这位大师闭口不言,可他的心通已炼至一个极高的境地,声从心起,非是奇志这类可比:“了悟方丈仍然驻于伽蓝。”苦界一界许多证就金身的佛门大德都前往了各方佛土修行,与道门一般,元神道君几乎少留在此界,几乎都去往了寰宇星空中,难得回归。所以东央元神不显,佛门亦是如此。

    “外道猖獗,不止是你,魔门,道门都已派人前来围剿。”

    丁奉又把在慈云庵的事说了一遭,可浮屠祠也对慈云庵里的那头大魔有所顾忌,这位修行闭口禅的大师言道:“慈云庵里那人唤作拘魂老祖,行事张狂诡异。惹怒了南蛮的恶龙尊者,这才逃来西极。”

    这位拘魂老祖可不简单,证魔道旁门长生之法,夺舍了一头拘魂兕。这拘魂兕也是上古异种,寿元堪比真龙。形如犀,皮色泛青,头上一个独角有莫大威能,可拘人魂魄,炼成鬼兵,比什么伥鬼要厉害的多。拘魂兕在上古就冥王的坐骑,只有在九幽之地才能寻见,拘魂老祖机缘所至,觅到了一头奄奄一息的幼崽,这才得以夺舍。

    拘魂老祖炼一十阶法器,万鬼天罗帐。把此法器炼至拘魂兕的独角当中,使至拘魂之能大增。魔道九层的高手一个照面也要被他剥离了魂魄,摄入独角当中,炼成鬼兵为其征战。现今,那根独角当中不知藏了千万鬼兵。拘魂老祖一旦拼命,把千万鬼兵统统放了出来,这西极难有活口,方时可真就要化成一片魍魉地狱。

    丁奉对西极还真不了解,拘魂老祖只是藏于西极阴影当中的一人,还有不少魔道巨擘隐藏。如今外道猖獗,魔僧降世,正好给他们一众提供了一个活跃的时机。各有各的谋算,丁奉想要在其中搅动风云,可不是一件的简单的事儿。

    浮屠祠忌惮拘魂老祖头上那根独角,不敢妄动,但又必须将外道赶尽杀绝,不留一丝慈悲之心。东央道门,南蛮魔门借机纷纷来到西极,丁奉算是个打头阵的,只不过他现今是伽蓝寺弟子,代表佛门。在西极,他不能算作通天剑派弟子,更勿论道门了。

    正当丁奉与这位修行闭口禅的浮屠祠高僧畅谈时,只听门外惊呼一声,两个魔气森森的魔道弟子遁入寺庙当中。两人身后还紧紧跟着一道无暇光洁的白玉剑气,丁奉示意一声,出门看去,这两个魔道弟子此时狼狈不堪,浑身剑伤,这股浩然于天地的剑气,丁奉很熟悉,印象很深刻。

    来人不是孟浩然还能是何人?他一手提剑,一手提着头颅,面容极怒,丁奉还是头一次看到这般的孟浩然,集天地浩然于一身,以身代剑。他手中这口剑号作‘不阿’,剑下魔道亡魂无数,在魔道门人的心目中孟浩然的地位简直堪比李笑剑,当为通天剑派两大杀神之一。

361。第361章 西游计(二十一)() 
浩然剑意丰沛于天地,两个擅闯浮屠祠的魔道弟子身形登时一涩。 这浩然正气对二人而言,更是剧毒。好似九天十地,四面八方皆有一股无形巨力袭来。更如同手脚被铁链绑住浸泡在冰水了一般。连寻常呼吸吐纳都变得万分艰难。

    孟浩然神色凌然,不威而怒,丁奉站在屋外都能感应得到这沛然于天地的正气之中隐含怒火。随后丁奉注意到孟浩然手中那头颅,这头颅披头散发,面目狰狞就极为恐惧,长大了个嘴,眼珠不断乱转,最后斜眼死死盯着孟浩然。这头颅竟然还活着!是一个活生生的头!

    一颗六阳魁首离了体还能活下来,有这等神通的非是魔道巨擘就是沦入外道之徒。丁奉与外道交过手,自然看得出来这头颅属于后者,孟浩然的来意不辩自明,他面容刚正,手持不阿剑:“外道之徒身在何处。”

    两个魔道小辈是又惊又怒,他们是拘魂老祖的弟子,在西极还没人敢如此对待他们!不知从哪来个儒家剑客竟然敢对他们下如此狠手:“家师拘魂老祖!识相的就快放了我俩!不然师尊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