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去修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三国去修仙-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巨兽并不闪避,迎着那八道剑气就冲了过来。然而,想像中血肉横飞的情景并没有出现。剑气斩在巨兽身上,火星四溅,传来“叮叮当当”一阵金属撞击声。

    威力巨大、无往不利的风雨剑法这回却没能奏效,巨兽冲击的势头只是微微一滞,旋即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怒吼,继续朝着卫旋扑来。而随着这声怒吼,草丛中竟又冒出十几头巨兽,将卫旋团团围住。

    卫旋吃了一惊,有如此凶悍的巨兽,这片草原显然不适合人类生存,他想找人打听天孤世界的情况也就变得不现实。既然如此,他也没有必要和这些大家伙拼命,神识一动,已经回到了镜面时空的地球。

    落点还在糜贞的闺房里,房中一切陈设依旧,只是卫旋身上的锦袍已经撕开了数十道大大小小的口子,显得破破烂烂,就连他已经练到水淬法第二境界的肉身都多了七道浅浅的伤口。而这还只是那头巨兽利爪带起的劲风所致,如果被利爪扫中,恐怕就是被开膛破肚的下场。

    卫旋抓起糜贞梳妆台上的铜镜照了照自己的狼狈相,心中也是一阵后怕。而他也在此时才发现,他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38章 棋逢对手() 
卫旋每到一方新的世界,总想着去探索一番。无论哪一方世界,他都不可能停留太长时间,而且以他的修为,也不可能探索太远的地方。然而像今天这样凶险的局面,他已经不是第一次遇见了。

    可卫旋的目标是什么?是找齐一百零七座界门,重回二十一世纪。只有这样,他才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探索这些新世界,或许能有所收获,但对于他能否实现目标却不会带来多大帮助,反而可能遭遇意外。

    所以对卫旋来说,探索新世界的事情完全可以等重回二十一世纪再进行,现在还是先收起好奇心,找齐所有的界门才是正道。真到了那时候,他探索每一方新世界也会更加从容些。

    想通了这一点,卫旋整个人也变得轻松起来。他一边取出锦袍重新换上,一边饶有兴致地打量起糜贞的闺房。

    糜竺家资巨富,查抄清点财产不可能一蹴而就,糜贞的闺房就还保持着她被带走前的模样,佩戴的钗环和换洗的亵衣都放在原处,几案上砚台中墨汁未干。

    卫旋心念一动,提笔蘸墨,也在笺纸后面写下诗经中著名的那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然后将闺房里的东西全部收入乾坤袋中。

    当晚,卫旋便宿在甘梅房中,行那男女之事时,却叫糜贞从旁侍候。大户人家夫妻行房,本来就常使贴身丫鬟从旁助兴,甘梅和糜贞都没有起疑。她们却不知道卫某并不好这一口,这样做纯粹是为了撩拨糜贞,乱其心志。

    可怜糜贞堂堂千金小姐,此刻也只得含羞忍耻,卖弄风情。偏偏她自己春心已动,卫旋更有意无意在她身上挨挨碰碰,弄得她意乱情迷,虽然因为糜竺、糜芳的死而对卫旋百般仇恨,却又巴不得卫旋临幸了她。

    这一夜对糜贞来说,实在是一种煎熬。而卫旋身边现在只有甘梅、曹卉两个女人,所以这种煎熬隔天就会上演一次。一晃半月过去,糜贞竟开始隐隐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她看到卫旋时,已经不知道是恨还是有某种念想。

    半个月中,楚军也没有闲着,各地捷报频传。

    先是张超回到广陵之后,立刻会合赵昱出兵寿春,想攻卫旋所必救。却不料陈登返回东阳之后,竟乘虚占了广陵,并派遣使者向卫旋请降。张超、赵昱听了,慌忙回师,正撞着孙策大军到来。两下接阵厮杀,张超、赵昱大败,皆死于乱军之中。

    另一路臧霸引军攻彭城,因为彭城相薛礼已死,群龙无首,楚军势如破竹,各县皆望风而降,几乎是兵不血刃。

    东海、琅邪二郡倒是竭力抵抗,但依然挡不住黄忠,也先后被楚军攻陷。

    至初平元年七月初五,楚军终于占领徐州全境。卫旋随即任命陈登为广陵太守,曹豹为彭城太守,孙礼为琅邪太守,吕岱为东海太守。曹豹意外得了官职,沾沾自喜,以为是因他献女有功,到了彭城地方,逢人便以卫旋的老丈自居。

    卫旋得到消息,也不去管他。毕竟太守的职权大不如前,只要曹豹不闹得太过分,也不会带来什么特别的影响,他爱怎样就怎样吧。

    然而,徐晃在豫州的进展却不那么顺利。起初,徐晃攻占颍川几乎没费什么力气。颍川的士族世家都知道卫旋之名,听说楚军到来,立刻群起响应。但在进入汝南以后,却遭到袁术军的顽强抵抗。

    袁家是汝南第一望族,当地的许多士族实际上都是依附着袁家而存在。袁术作为袁家嫡孙,拥有相当的号召力。徐晃攻克每一座城池都要经过血战,所以推进缓慢。

    恰恰在这个时候,刘繇、孔伷也分别引军来到了汝南。刘繇是前往扬州上任,而孔伷则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四路人马分属四方势力,形势立刻变得复杂起来。

    卫旋接报,留下黄忠、刘晔在下邳整顿收拢的徐州降卒,他则亲率大军往援徐晃。

    却说汝南的四方势力,以袁术兵马最多,竟达十万之众,毕竟汝南是他的家乡,他相当于主场作战。孔伷也有三万之众,而且身为豫州刺史,他从豫州各郡抽调的军马也陆续抵达。战斗力最强的自然非徐晃统领的楚军精锐莫属,而兵力最弱的则是刘繇。

    刘繇是朝廷任命的正牌扬州刺史,但朝廷掌握在董卓手中,董卓当然不会派给他一兵一卒,让他当这个扬州刺史只是为了让他搅局而已。但刘繇自己却不甘心做个无足轻重的棋子,他接到诏令后四处奔走,竟也拉起了一支队伍。

    卫旋引军赶到汝南后,立刻分兵两路。一路以孙策为主将,周瑜为军师,徐盛、孙贲为副将,迎击刘繇。一路则由他亲自率领,来战孔伷。

    孙策得了将令,顿时踌躇满志,领了两万兵马来战刘繇,双方在新蔡城外摆开阵势。孙策一马当先,出阵搦战。

    对面阵旗开处,也策马奔出一员将领,大喝道:“孙策小儿,看我于糜前来擒你!”

    二马相交,斗不三个回合,孙策一枪将于糜刺于马下。刘繇军中又杀出一人,却是樊能想趁孙策不备,挺枪刺向孙策后心。

    孙策听得马蹄声响,知道有人偷袭,转身大喝道:“逆贼,敢尔!”

    樊能吃了一惊,竟倒接撞下马,心胆俱裂,死于非命。

    不过一炷香功夫,孙策刺死一将,喝死一将。刘繇见了,长叹道:“果然虎父无犬子,孙策之勇尤胜其父,莫可敌也!”

    旁边一人不服道:“待某来会他!”

    刘繇急止道:“不可!汝非他对手!”

    那人却已纵马而出,大叫道:“孙策休得猖狂,太史慈来也!”

    孙策大笑道:“哪里来的小娃娃,快快回去,孙某不杀无名之辈!”

    太史慈冷笑道:“孙策,你倒是有名,不过是认贼作父罢了!哈哈,哈哈!”

    被人揭了伤疤,孙策不觉大怒,厉声道:“小贼,吃我一枪!”

    “来得好!”太史慈也不甘示弱,举枪相迎。

    二人枪来枪往,斗了五十多个回合,竟是棋逢对手,不分胜负。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39章 了如指掌(加更)() 
周瑜担心孙策有失,下令鸣金收兵。

    孙策虚晃一枪,勒马回到本阵,问道:“公瑾,愚兄正要擒他,如何鸣金?”

    周瑜见左右皆是心腹,便小声道:“此将骁勇,若能收服,可为伯符兄之臂助!”

    孙策沉吟道:“公瑾莫非已有定计?”

    周瑜笑道:“什么都瞒不过伯符。刘繇乃是无根之兵,必然缺粮。今虽占了新蔡,却不能持久。伯符可围其三面,独留北门不攻。刘繇定会弃城而走,可于路擒之。”

    孙策大喜,便以围三缺一之法猛攻新蔡县城。刘繇果然不敢坚守,趁着天色将晚,引军从北门杀出。行至半途,忽听一通鼓响,伏兵四起。

    太史慈急忙道:“主公先走,某来断后!”

    此时,楚军已经四面围杀过来。刘繇不敢耽搁,在部将张英的保护下往北边逃去。太史慈则抖擞精神,在楚军阵中左冲右突。他正杀得性起,不提防楚军突然拉起几根绊马索,那坐骑失了前蹄,把他掀翻下来。众军士一拥而上,将他按倒在地,生擒活捉。

    刘繇、张英出走,太史慈被擒,新蔡县城自然也就落入了孙策手中。很快,有军士将太史慈五花大绑押到孙策面前。虽然沦为阶下囚,太史慈却昂首挺胸,丝毫没有求饶的意思。

    孙策见了,也是暗暗赞叹,连忙喝退军士,亲自给太史慈松了绑,又脱下锦袍披在他身上,说道:“孙某最敬英雄,军士们多有得罪,还望勿怪。战阵之上,你我各为其主。如今到了这县衙之中,何不先抛开恩怨,把酒言欢。待的尽兴之后,你可自去,明日再决一死战。”

    太史慈一愣,不信道:“你真肯放某离去?”

    孙策笑道:“绝无戏言。”

    太史慈沉默半晌,忽然翻身拜倒,大声道:“若蒙不弃,某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孙策大喜,双手将太史慈扶起,说道:“明日同去拜见义父,必为你谋一官职。”

    太史慈却拱手道:“某投效将军,实因敬重将军,而非贪图荣华富贵。将军如今自有兵马,何不复兴父业,反要受制于人?”

    孙策慌忙止住他,小声道:“且容徐图之。”

    第二天一早,孙策果然带着太史慈来见卫旋。此时,卫旋正与孔伷在大帐中对坐而饮。

    原来,孔伷见识了楚军气势,顿时失去了争雄之心。等卫旋亲自引军前来,又听说了卫旋处置陈温、陶谦等人的手段,越感畏惧。他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向卫旋投降。

    孔伷是豫州刺史,豫州各郡都有他的亲信。他这一投降,豫州大部分郡县必将不攻而克。

    卫旋自然高兴,仍旧任命他为豫州刺史,并留他在帐中饮酒。当然了,无论刺史还是太守,他们手中的权力尤其是兵权,都大不如前,所以卫旋才敢放心任用旧人。

    二人正喝得痛快,孙策领了太史慈进来,朝着卫旋拱手道:“启禀义父,孩儿幸不辱命,已击溃刘繇所部,并为义父收服一员大将!”

    太史慈也拱手道:“罪将太史慈,参见侯爷!”

    历史上,孙策的确收服了太史慈,并且使他成为东吴的一代名将,却没想到现在依然是孙策收服了太史慈。

    卫旋暗暗惊奇,嘴上却说道:“久闻子义将军弓马娴熟,箭术通神。有子义相助,何忧天下不定。不过,孤军中皆凭战功说话。你初来乍到,寸功未立,就暂且在策儿麾下屈居一名校尉吧。”

    太史慈听到卫旋对他的情况了如指掌,顿时大吃一惊,但想到卫旋让他跟着孙策,而他和孙策意气相投,忍不住又是一阵欣喜,连忙称谢。

    孙策和太史慈退出以后,孔伷却问道:“刚才那少年将军莫非便是孙文台之子?”

    卫旋笑道:“孤已收其为义子矣。”

    孔伷摇头道:“孙文台何等英雄,其子必不甘久居人下,主公需当心养虎为患,不可不防!”

    卫旋把玩着手中的青铜酒盏,忽然轻轻一握,笑道:“众将之性情,孤皆了如指掌。孙坚虽非孤所杀,却亦与孤有关,孙策岂能无恨?可这世上的恩恩怨怨本就难以分明,有恨无妨,若是敢反,孤亦非心慈手软之人。”

    说完,他慢慢摊开手。孔伷吃惊地发现,卫旋手中的那只青铜酒盏不知何时变成了一堆齑粉,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力量可以做到的。

    孔伷满脸震惊,慌忙跪伏在地,叩首道:“属下从此为主公赴汤蹈火,绝无二心!”

    随着刘繇的败走、孔伷的投降,汝南的局势又变成了卫旋和袁术两家之间的对决,而且卫旋的大军更对袁术形成了三面夹击之势。孙策急于报杀父之仇,几次请命主攻平舆城,卫旋只是不许。

    卫旋比谁都清楚,孙策虽然只是个少年,却野心勃勃。现在,孙策的目标就是杀了袁术,替父报仇。袁术一天不死,孙策就必须借助卫旋的力量,也就一天不会反叛。所以,卫旋即使占据了绝对优势,仍然给袁术留下了一道口子。

    就这样又过了七八天,汝南郡城平舆周边各县皆被楚军攻克,卫旋这才下令对平舆实行合围,四面攻打。其实卫旋早就得到消息,四天前,袁术就悄悄离开平舆,往北逃往陈国去了,留守平舆的只是纪灵、雷薄、陈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