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去修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三国去修仙-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有文契在此,关汝何事!”

    荀采也不和这妇人理论,转身对丫鬟吩咐道:“给她五百钱!”

    那妇人反而着了慌,连声道:“不,不,两百钱足矣。”

    丫鬟不理妇人,抱过孩子,把钱串塞进妇人手中,斥道:“还不快滚!”

    那妇人得了钱,抱头鼠窜而去。

    这丫鬟从小跟在荀采身边,自然是荀采的心腹。她看到妇人远去,便附在荀采耳边小声说道:“小姐,此妇正是怡红楼的刘妈妈。”

    怡红楼是颍川城中最有名的青楼,这位刘妈妈颇有手段,常收买女婴回来认做女儿抚养调教,待长到十二三岁便让她们开门接客,第一晚往往要卖个大价钱。为了让这些女孩听话,在调教过程中,免不了打打骂骂,甚至几天不给饭吃,各种折磨层出不穷。

    荀采听了,不禁心有余悸。如果不是卫旋救了她,她这可怜的女儿还不知道要落个什么样的结局。虽然心中愤恨,荀采却没有失去理智,她朝着阴家院中大声道:“哥哥嫂嫂听好了,这孩子从此姓荀,与阴家再无关系!”

    说完,她便上了马车,竟往高升客栈而来。

    高升客栈是荀家的产业,掌柜的见了荀采,慌忙道:“小姐莫非也因那卫公子而来?四公子刚走,要小人将卫公子逐出客栈。只是卫公子清晨便已出门,只有一个小丫头守在房中,小人一时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荀采一听,就知道荀谌来此为了何事,当下也不进客栈,掉头回了荀家,找到荀爽说道:“父亲是不是想知道那卫公子是如何救醒了孩儿?”

    荀爽当然想知道,这已经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不单是他,其实也是荀家上下许多人的心病。只不过荀爽怕女儿难堪,便支吾道:“只要吾儿活转便好,又管他如何施救。”

    荀采却正色道:“其实他没有救女儿,只是骂了女儿一顿。女儿是被他骂醒的!”

    紧接着,她便把卫旋说的那段大白话复述了一遍。

    荀爽听了,心情一阵轻松,旋即又埋怨道:“何不早言,老夫险些错怪了好人!”

    荀采嗔道:“女儿被人痛骂,又非喜事,难不成还要到处张扬?”

    荀爽连连点头道:“对对对,是为父虑事不周。”

    却说,卫旋一早离了客栈,先去郭府见了郭嘉,说明想要赈济饥民之事。因为城外的灾民有十多万之众,卫旋就算放弃提升修为,每天五十黄金也是杯水车薪,而且他也不可能真的放弃修为提升,唯有多拉几个帮手。

    郭嘉对此并不热衷,迟疑再三才说道:“只恐我二人之力,亦济不得多少事,还当由官府出力方可。”

    卫旋说道:“饥民聚集城外已经半月有余,哪曾见官府有半点动作。眼下腊月将至,若再拖延,不知死者几何。奉孝乃本郡之人,想必与官府多有走动,何不出面相求?”

    郭嘉却摇头道:“这些饥民又非我颍川人士,纵有朝廷严令,官府亦未必肯尽全力,何况朝廷并无动静。”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当真是自古如此。卫旋不甘,想了想,又说道:“卫某来时,见颍川城垣破败,何不请官府召集饥民,令其以工代赈,修缮城墙。”

    郭嘉一听,大喜道:“仲道兄此法甚妙,然郭某言轻,还需请荀家之人说合方可。”

    卫旋惦记着城外的饥民,这事如果办成了,他的名声将从此得到传扬,于是也顾不得昨天和荀谌之间闹出的不愉快,立即点头道:“事不宜迟,你我现在便去荀家。”

    刚到荀府,就碰见荀谌、荀彧兄弟二人匆匆出门。卫旋一愣,正待避让。就见荀谌直奔他过来,长揖到地,连声道:“仲道贤弟,昨日荀某酒后失言,实非本意,还望勿罪!”

    原来,卫旋说过的那段大白话已经传遍了荀府上下,荀家众人对卫旋的态度也就大为感观。这荀谌刚从客栈回府,便被荀绲叫过去好一通训斥,逼着他向卫旋道歉。荀谌这才叫上荀彧,匆匆来寻卫旋,不想却在自家门前遇见。也就是卫旋今天早起出门,荀谌前往客栈驱逐卫旋时两人没有碰上面,不然他这番话根本说不出口。

    卫旋原本就不会跟荀谌计较,何况现在更有求于荀家,自然还礼不迭,说道:“卫某昨日也是大醉,友若兄说过什么,怎么一丝都想不起来了?”

    众人齐声大笑。荀彧、郭嘉对视一眼,都暗暗称赞卫旋机敏。

    这时,卫旋才说明来意。

    荀彧沉吟道:“此事我兄弟二人作不得主,还需见过家父。”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0章 父女() 
作为颍川第一望族,赈济灾民的事情,荀家以前也没少做过,但这次却不同。聚集在城外的灾民实在太多,即使荀家想赚取名声,也不敢轻易出头。

    卫旋的建议让荀绲眼前一亮,身为荀家家主,他的眼力还是有的,马上判断出此法可行,立刻动身前往郡守府。

    这时候,卫旋已经插不上手了。当然,如果事情能成,作为提议者,他的名声照样可以传扬出去。如果办不成,那也是灾民们时运不济。

    郭嘉见左右无事,又拉着卫旋道:“走,喝酒去!”

    卫旋终于明白历史上郭嘉为何会英年早逝了,不由劝道:“酒多伤身,奉孝还是少饮为妙。”

    郭嘉连连点头道:“仲道所言极是,今日饮后,明日当戒之。”

    卫旋见他答应得如此爽快,便知道他言不由衷,却也劝不住他,只得同他一起再往酒肆。

    到了酒肆,郭嘉却以明日戒酒为说辞,非要尽欢。荀谌、荀彧兄弟不胜酒力,早早醉倒,郭嘉便拉着卫旋对饮。卫旋有源力化解酒劲,已是千杯不醉之身,自然不惧,而郭嘉却也酒量颇豪。从正午一直喝到傍晚,郭嘉方才大醉。

    卫旋先把郭嘉送回府,再来到客栈,天已经完全黑了,而小院的屋内也点起了灯。推开屋门,就见郭女王气呼呼地坐在几案前,在她的对面,却是个妇人窈窕的背影。

    看到卫旋,郭女王脸上方转怒为喜道:“公子回来了!”

    那妇人也转回头,惊喜道:“卫公子。”

    卫旋吃惊道:“荀小姐!”

    那妇人怀里抱着个婴儿,正是荀采。

    郭女王马上告状道:“这个女人不知从哪里来的,赖着不走。若非奴婢拦着,她还想进里屋!”

    其实有了纳戒,大多数的东西卫旋都是随身携带,里层并没有什么秘密。但卫旋常常要在里屋练功,所以还是习惯性地不许人进来。

    荀采笑道:“卫公子从哪找来的小婢,倒是尽忠职守。”

    卫旋也笑道:“她是女王。”

    荀采一愣,轻声道:“卫公子真会说笑。”

    她又哪里想得到,小丫头还真有这样一个霸气十足的名字。

    卫旋也不解释,拱手道:“不知荀小姐深夜来此,有何指教?”

    “现在还没到深夜吧。”荀采白了他一眼,幽幽地说道,“奴家一来,谢过卫公子救命之恩。二来,孤儿寡母,无处可依,还望公子收留。”

    颍川第一望族的千金小姐,又怎么会无家可归?卫旋警惕起来,拱手道:“小姐言重了,上天有好生之德,此是小姐命不该绝,卫某不敢居功。卫某也是客寓之人,还请小姐早归。”

    荀采也没有坚持,盈盈一拜,说道:“既如此,奴家便即告退。几案上有奴家亲手调的醒酒汤,还望公子勿弃。”

    卫旋直把荀采送出院外,不禁挠头,听这位荀家小姐话里话外的意思,莫非看上了他?想了想又觉得好笑,这种事怎么可能发生,可不要太自恋了。

    郡守府果然同意了卫旋以工代赈的提议,并且很快付诸实施。

    其实这个方案对颍川城来说,同样有好处。毕竟十几万饥民聚在城外,也是个不稳定因素,时间长了难免会由饥饿而引发治安问题,如果死的人多了还可能导致疫病流行。

    所以,卫旋这个提议让官府可以花最小的代价解决饥民问题,确实帮了官府的大忙。卫旋也因为这个提议,在颍川一带名声大振。

    卫旋又联合书院的一帮学生,在城外设立粥厂,赈济老弱妇孺,他自己更捐出了整整五十两黄金,一时被奉为楷模。只是没有人知道,他的这些黄金却是石头变来的。

    当然,也有让卫旋烦恼的事情。荀采每天都会来客栈,烹治饭菜,打扫屋院,铺床叠被,甚至把卫旋换下的衣服都洗了。

    虽然卫旋和荀采之间清清白白,但这种事情谁又说得清楚,传出去总归不太好听。

    卫旋可不想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名声被毁掉,只得退了房,带着郭女王离开颍川。当然,他也有个再恰当不过的理由,他要帮着郭女王去寻找家人。实际上,这真的只是个借口,郭女王的家人都在颍川城外,虽然不太好找,但也不用跑到南郡去。

    南郡不仅是郭女王的家乡,还是一座界门所在的地方。卫旋选择南郡来躲开荀采,更多的自然是为了后者。

    别看郭女王只有五岁,对于政事却已经略知一二。很快,卫旋就弄清了南郡的局势。

    南郡属于荆州管辖,治所在襄阳,而荆州刺史的治所也设在襄阳。刺史一职,早期只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并没有什么实权。近年来,却渐渐变得和州牧相当,甚至可以直接任免郡县官员。

    郭女王的父亲郭永生前是南郡太守,就在荆州刺史的眼皮底下,地位便有些尴尬。过去他可以不把荆州刺史放在眼里,现在却要直接听命于荆州刺史。可想而知,他和荆州刺史之间的关系不会太好。

    这时的荆州刺史既不是刘表,也不是三国演义中所说的丁原,而是一个叫王睿的人。黄巾之乱时,受影响的只是南阳而非南郡,正是王睿派郭永前往南阳平乱,又只给他很少的兵马,害他白白丢了性命。

    听到这里,卫旋已经基本肯定王睿是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小人,不由暗生警惕,便隐匿了身份,和郭女王只以父女相称。按虚年计,卫旋二十一,郭女王五岁,相差整整十六岁,说是父女,在这个时代也不算特别奇怪。

    为了赶路,卫旋只骑了一匹马。他用布把郭女王裹了缚在身前,既方便照顾,也方便说话。不一日,到了南阳地界。

    同样遭遇过兵祸,颍川已经基本恢复了秩序,而南阳用十室九空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这和荆州在兵祸之后又遇天灾有关,但也和地方官府的无能脱不开关系,卫旋对王睿的印象又差了几分。

    临近岁末,卫旋总要赶回圉县陪蔡琰过年,所以无心观看沿途风景,每日晓行夜宿,三天后终于来到蔡阳县城,再有一日便可抵达襄阳。只见城门处盘问甚严,有一家老小六七口人想要进城,尽数被阻在了城外。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1章 要钱还是要命(加更)() 
卫旋来到城门口一看,只见一条大汉正与把门军士理论。

    军士道:“流民不得入城!”

    大汉拱手道:“某奉好友相召,往襄阳投军。这些都是某的家人,并非流民,还望行个方便。”

    军士睨了他一眼,懒洋洋地说道:“汝等衣衫褴褛,满身风尘,又无车马,不是流民,却是何人?”

    大汉怒道:“你怎敢以貌取人!”

    卫旋看看天色已晚,城门将闭,便忍不住上前道:“某可否入城?”

    一众守门军士见卫旋鲜衣怒马,慌忙让开一条路,道:“公子请。”

    那大汉不干了,拦在门前大声道:“魏某不得入城,何人敢入!”

    卫旋一愣,下意识地用神识探查了一下那个大汉,忽然发现他的气息比典韦稍弱,却强过普通人很多,不由问道:“壮士高姓大名?”

    那大汉见卫旋虽然是个贵家公子,神情间却没有丝毫倨傲之色,慌忙收起怒容,抱拳道:“在下姓魏名延,乃本郡复阳县人氏。”

    卫旋一愣的,原来他就是魏延。卫旋当然不肯放过这个结交的机会,便朝着把门军士拱手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现今天寒地冻,难道叫他一家老小露宿荒野?不如就放他们进城吧。”

    军士为难道:“非是小人不肯,实乃刺史大人有令,四方饥民太多,若放他们进城,恐惹事端。”

    卫旋明白了,难怪荆州的这些灾民都跑到颍川去了,原来却是王睿从中捣鬼。这军士只是奉命行事,卫旋也不能和他计较,便掏出一小锭银子,说道:“诸位辛苦,下值之后买些酒暖暖身子。”

    果然还是钱能通神,众军士得了银子,立刻换了副嘴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