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新气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唐新气象-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乾化四年(914年),沙州的另一个大族曹氏家族中的曹仁贵(后改名曹议金)取代了张承奉,废金山国,去王号,恢复了归义军称号,仍称归义军节度使。此后归义军政权一直把持在曹氏家族手中。

    曹仁贵有着极为高明的外交手段,非常擅长见缝插针。他自任为归义军节度使后,立即派遣使者到甘州,求娶回鹘可汗女为妻,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甘州回鹘可汗,用联姻来笼络回鹘。贞明四年(918年),曹仁贵派使者出使后梁,受到封赠。同光三年(925年),曹仁贵趁甘州回鹘汗位交替之机,进行征讨,使其屈服。新立的回鹘可汗又娶曹仁贵之女,成为曹仁贵的女婿。

    由于曹仁贵对内对外关系处理得妥当,此时的归义军实力有所恢复。长兴二年(931年),曹仁贵号称“令公”、“拓西大王”,归义军成为独立王国。之后,曹仁贵还将女儿嫁给于阗国王李圣天。

    清泰二年(935年),曹仁贵病死,其子曹元德继位。沙州入朝中原的使臣在甘州被劫,归义军与甘州回鹘的关系破裂。天福四年(939年),曹元德卒,弟曹元深继位,曹仁贵妻(回鹘公主)掌握归义军实权,称“国母”。之后,沙州与甘州回鹘修好。

    天福九年(944年),曹元深卒,弟曹元忠即位。曹元忠是归义军节度使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也是文化比较昌盛的一个时期。曹元忠积极发展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并与中原的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保持联系,使瓜州地区得以在五代、宋初复杂的民族关系中得以生存、发展。

    开宝七年(974年),曹元忠卒,侄曹延恭即位。九年(976年),曹延恭卒,弟曹延禄即位。

    曹元忠以后,归义军政权开始逐步衰落。沙州地区的回鹘势力在这一时期却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与归义军政权抗衡的重要力量,归义军内部也出现了矛盾。咸平五年(1002年),归义军再度与甘州回鹘发生战争,引起瓜沙民众的不满。归义军内部发生兵变,曹延禄及弟延瑞被迫自杀,其族子曹宗寿即位。宋朝廷承认了曹宗寿。但此时,归义军已经开始与辽通使。

    景德三年(1006年),信奉伊斯兰教的黑汗王朝灭掉了信奉佛教的于阗王国。消息传到沙州地区,寺院僧人十分恐惧。因为此时归义军政权已经不堪一击,任何外来的攻击和内部的动乱都足以使其倾覆。在伊斯兰教东进的威胁下,莫高窟的一些寺院将重要的经卷和佛像、幡画等集中起来,藏在隐蔽的洞窟中,并将洞口封闭。之后由于当事人和知情者先后去世,藏经洞的秘密逐渐不为人所知,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就是后世发现的敦煌“藏经洞”的来历。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曹宗寿卒,子曹贤顺即位。1036年,西夏攻占沙州,归义军政权基本结束。

    ps:本文来自满城尽带黄金甲节选,作者徐江,摘自网络,无责任百度之

唐代饮食() 
唐代人主要的粮食是米、栗、粱、麦。/肉类以猪、羊、鱼为主,蔬菜种类繁多,有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调味品有胡椒、沙糖等。食品根据烹饪制作方法分为汤、料、炙、脍、蒸、丸、脯、羹、饼、馄饨、糕、酥、包子、面、粽子等名目。

    唐代人喜欢胡人食物,这种风气以开元时期最为风行,这里面最有名的就是胡饼,胡饼又叫麻饼或者炉饼,这种饼里有馅,大致和今天的烧饼差不多。

    自仪狄造酒以来,中国就有饮酒之风,唐代人一样爱酒,一些诗人几乎是无酒不欢的。除酒之外,饮茶开始盛行,唐朝饮茶用煎茶法,并且加姜和盐。

    当时的主食和现在有些区别,饭和粥在百姓生活中不是最常见的,最被人们接受的食物的面食,胡饼、馒头、包子、面条等,在史料上常见的有胡饼,蒸饼,汤饼(面条),毕罗(就是馅饼),煎饼,环饼。

    有胡饼类似烧饼,不过个儿比烧饼要大,这种强化型的饼直径有19。5厘米,抓在手里感觉是不错哦。有有胡麻饼,也就是芝麻烧饼,这种饼在当时十分流行,白居易为此写下了寄胡麻饼与杨万洲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毕罗(原文有食字旁)是一种北方流行的馅饼,在关中地区大受青睐。毕罗是一种北方流行的馅饼,在关中地区很受青睐。毕罗中的馅料五花八门,高手韩约的樱桃毕罗在做完后,其中的樱桃颜色不变更可谓一绝

    蒸饼是非常普及的食物,走在长安路上就能看到有人推着这种上圆下平的食品叫卖。武则天时四品官张衡正走在路上看到了刚出来的蒸饼,就买了一个骑在马上边走边吃,谁知被御史弹劾,并且因为这种“大臣体”丢掉了四品官。汤饼,就是面条了。

    汤饼,顾名思义就是面条。至于说夏天吃的凉面却叫做“冷淘”。诗圣杜甫曾经赞曰: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黄儿是以黄米粉团枣的蒸面馍。

    黑儿是用荞麦面团枣蒸出来的面馍。

    说完面食,再来说说米饭。除了饼外,当然要说饭,北方人以栗米饭为主,南方多水稻,以稻米饭为主,较少还有麦饭和雕胡饭。说完说自然就是米饭自北方人常吃栗米饭为,南方多水稻,以稻米饭为主,较少还有麦饭和雕胡饭粥的原料与饭相同,种类也是差不多。

    黄粱饭是糜子舂米制成的米饭,一枕黄粱的典故现在还在流传。

    青精饭是用杜鹃花科的灌木南烛枝叶,捣碎出汁后,用来浸泡大米,蒸熟后又晒干,米便成了青色。道士们说这种饭是滋补养气的,以至于人人抢食,使青精饭成为当时的常备食品。

    粥的原料与饭相同,种类也是差不多。记有栗米粥,稻米粥,麦粥,面粥等。有栗米粥,稻米粥,麦粥,面粥。粥里可以加上各种配料,因配料不同分为杏酪粥,云母粥,胡麻粥,地黄粥,茶粥,葱粥等。高档的还有栗粥,乳粥,豆沙加糖粥。

    糕点是较为精致的食品了,严格说来属于点心类。在唐朝时某些主食和节日已经成为固定的组合,如唐六典中记载寒食吃粥,正月十五,九月九日吃糕,正月七日,三月三日要煎饼,五月五日食粽。在唐朝时某些主食和节日已经成为固定的组合,唐六典中记载寒食吃粥,正月十五,九月九日吃糕,正月七日,三月三日要煎饼,五月五日食粽。

    这一时期的菜肴分高、中、低三个档次,高档是宫廷宴用菜,中档是一般官吏日用菜,低档是市民普遍用菜。

    高档菜中现在还有记载的有韦巨源烧尾宴食单所列的58种菜肴,以及唐玄宗时奸相李林甫家所用甘露羹、唐懿宗同昌公主所食消灵炙、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嗜好的鹅鸭炙、安禄山向唐玄宗所献鹿尾酱、唐文宗时的宦官仇士良家所用的赤明香、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同食的驼蹄羹、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所用李公羹等。

    唐玄宗时的奸相李林甫的甘露羹,是用何首乌、鹿血、鹿筋配制的汤,据说吃了后可以使人的头发由白转黑。

    杜阳杂记载,同昌公主下嫁,唐懿宗赐给御馔,其中有一道佳肴消灵炙,是用“一羊之肉,取之四两,虽经暑毒,终不败臭”。可见炙制方法的高超和选料的考究。

    鹅鸭炙是张易之所创的野蛮食法。太平广记里有一段记载:武则天时,张易之与其弟张昌宗竞相豪侈,用大铁笼将鹅鸭置于其中,笼中生炭火,用铜盆盛酱醋等五味汁,鹅鸭被火烤得不停地来回走动,热得它们不得不饮盆里的汁水,等到鹅鸭羽毛尽落,肉色变赤时即熟,其肉鲜嫩可口。

    赤明香是仇士良家所制牛、鹿肉脯,“轻薄、甘香、殷红、浮脆”,颇有点今天四川“火鞭子牛肉”的味道。

    驼蹄羹本是晋代陈思王所创,是用骆驼蹄掌烹制的羹汤,唐玄宗常赐宴臣下的一道佳肴。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曰:“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便是说唐玄宗与杨贵妃同在华清宫享用驼蹄羹。

    李公羹则是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创制的保健食品,用珍玉、宝珠、雄黄、朱砂、海贝煎汁,每杯羹费钱三万。唐代城市中高档菜确非一般市民可以问津。

    中档菜有隋代流传下来的鱼干脍、咄嗟脍、浑羊殁忽、金齑玉脍,以及白沙龙、串脯、生羊脍、飞鸾脍、红虬脯、汤丸、寒具、昆味、撺双丞、葫芦鸡、黄金鸡、族味、鲵鱼炙、剔缕鸡、热洛河、菊香齑、含凤、石首含肚、清风饭、无心炙等。

    中档菜肴的市场销路相对要好。白沙龙是冯翊所产之羊,嫩肉爆炒。

    浑羊殁忽是从宫廷流传到达官贵族家的。其作法是将鹅洗净,用五味调和好的肉、糯米饭装入鹅腔,然后宰羊,剥皮,去内脏,再将子鹅装入羊腹中,上火烤制,熟后取鹅食用。这道菜反映了当时烤炙技术的发展水平。

    驼峰炙是居住在长安的将军曲良翰所发明,肯定是烤炙驼峰,得到杨贵妃姐妹的偏爱。

    葫芦鸡是唐玄宗时吏部尚书韦陟家的食法,将鸡捆扎成葫芦状,烹出之鸡香醇酥嫩,故称葫芦鸡。

    热洛河则是由于安禄山与哥舒翰不和,唐玄宗为调和二人关系,用鹿血煎鹿肠制成“热洛河”,令二人食用,希望二人亲热和睦。

    无心炙是太常卿段成式发现的美食。某次他行猎郊外,食到村民所制猪肉,大加赞赏。回来后大肆推广。由于是在无意中访到的美食,所以命名为无心炙。低档菜是一些大众食品,有千金圆、乌雌鸡汤、黄耆羊肉、醋芹、杂糕、百岁羹、鸭脚羹、酉羹、杏酪、羊酪、黄儿、黑儿、黄粱饭、青精饭、雕胡饭、庾家粽子、防风粥、神仙粥、麦饭、槐叶冷淘、松花饼、长生面、面茧、五福饼、消灾饼、古楼子、赍字五色饼、玉尖面、细供没忽羊羹等。这些食品的制作很有特色,充分反映了唐代饮食习俗的丰富多彩以及高超的烹饪制作水平。

    低档菜算是大众食品。千金圆是大医药学家孙思邈首创的食疗用品,用黄豆芽制成丸子形状,可供妇女怀孕后期服用,以利于产时分娩。

    杂糕也是孙思邈建议的制作法,即将猪肚、猪肠内填淀粉、肉末,配制花椒、茴香、肉桂等调味药品。后来店主把孙思邈所赠药葫芦悬挂在店门口,杂糕也有了俗名,叫“葫芦头”。百岁羹是荠菜汤,据说有益寿功效,所以人们都爱饮。

    乌雌鸡汤就是今天常说的乌鸡汤,当选毛、肉、骨全呈黑色的鸡为上品。

    黄耆羊肉是用中药黄芪与羊肉共煮,专利于老弱病疲者提气补羸,升阳升胃。

    醋芹是将芹菜腌激成酸菜,调以五味而成。唐太宗时魏征喜食此菜,唐太宗在宫中宴请魏征,专赐醋芹一碗,以示恩宠。

    鸭脚羹是葵菜汤,因为唐代人们把葵叶叫做“鸭脚”,故称“鸭脚羹”。

    酉羹就是鸡汤,从鸡在十二生辰中的排位而来。

    杏酪是杏仁霜,可算是一种大众饮料。

    茶在唐代普及到了北方中国,唐玄宗时明显在北方大行其道。到了唐德宗时期,茶文化出现了一本经典之作:陆羽的茶经,其中对茶的出产地介绍的十分详细,并根据地区分为上,次,下,又下四等。了唐德宗时期,茶文化的经典之作——陆羽的茶经问世,里面对茶的出产地介绍的十分详细,并根据地区分为上,次,下,又下四等。

    其中峡洲,光州,湖州,彭州,越州五地茶为上等。名茶有蒙顶石花、紫笋、神泉、小团、昌明、兽目、碧涧、明月、芳芯、露牙、香山、南木、东白、白露、黄牙等。

    据记载陆羽的煮茶法分为五步,一把茶炙干,捻碎至粉末。二煎水,先要选好水,将水煮至中沸。三取这时的水一勺备用,搅拌水使之沸度均匀,同时将少量的茶末放入。四四将水搅拌至出现泡沫(汤花),此时将先前的一勺水加入,继续搅拌。将水搅拌至出现泡沫(汤花),此时将先前的一勺水加入,继续搅拌。五将茶水拿下,倒茶。

    谈到人类的饮料,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当属酒。人类的饮料,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酒。隋唐时期酒的种类除了传统的黄酒,果子酒(葡萄酒等),还有外来的酒类引进,“酒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剑南春?),河东之乾和葡萄,岭南之灵溪,博罗,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