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新气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唐新气象-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人听了皇帝的旨意,皆是心头忐忑,由皇帝亲自主持科举考试也不是开创先例,武则天时期,她以亲自策问贡士于洛城殿而开创科举考试中的殿试形式。

    皇帝向来少过问政事,如今这太阳打西边出来,突然过问春闱的情况,还提出要加试一场,这当真是太罕见了。

    李儇吩咐完之后,就吩咐他们三人退朝了,王铎和崔瀣很是讶异皇帝的表现,两人在回去的路上同车而去,倒是吏部考功员外郎司空图似有所觉,但他还是谨慎的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

    胜业坊,田令孜宅邸。

    灯下的书房内光影闪烁,神策军左军中尉田令孜斜倚在湘妃榻上,身边一位美姬给他喂着羹汤,瑞脑香的气味充满了整个书房。

    田令孜如今身子已经大好了,他看着跪在门口处的黄门侍者道:“官家真是这么说的?”

    那侍者没有抬头,只是伏低了身子,赶忙答道:“回禀中尉,官家确实是这么说的,其他的再也没有多说什么?”

    田令孜挥手让美姬停住手,他坐起身来,然后让美姬退下。然后他对着那个跪着的小黄门道:“你说吉王三日前曾经去清思殿见过官家。”

    “中尉明鉴,吉王三日前到清思殿面见了官家,然后没多久就回去了。”

    “吉王去了清思殿,那他同官家说了些什么?”田令孜问道。

    “这个奴婢不知,当时官家直接让奴婢退下了,所以”黄门颤声答道。

    “废物!咱家养你们何用?这点事都办不好。”田令孜怒气上涌,随手拿起桌上的洮河砚台,一下砸在了那个黄门的额头上,当即血流不止。

    那黄门颤颤巍巍的想动又不敢动,只得任凭那血液漫流,不多时他的脸上就被血水涂抹成了异样的颜色。

    田令孜心中烦恼,再看那厮还跪在房内,他气就不打一次来,再次吼道:“还不滚出去,难道是想在这里等死吗?”

    那黄门听了这句呵斥,却如蒙大赦,当即不敢言声,慌忙逃出了门外。

    田令孜独坐一会,对着门外道:“去把李德全叫来。”

    过了小半个时辰,一个高大的青年汉子,风风火火的来到了田令孜的门前,这青年就是田令孜要找的李德全了,此人今年二十出头,身材高大,一张长脸,脸上还有些痘坑。一双三角眼却闪着精光。

    他敲了敲门,也不待田令孜发话,他就自顾进到书房内了。看到田令孜独坐在榻上不说话,他自带了笑脸,微笑道:“中尉这么晚了找某前来,不知有何事吩咐啊?”

    田令孜脸上没有表情,淡淡道:“这段时间李光那厮如何了?”

    李德全听到田令孜问到这个,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沉声道:“大人过的还好,只是他藏在蜀中,一直不得出来,很是憋屈。只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再给中尉效力呢。”

    “哼,他还有脸说这话,你们父子都是一样的货色,都是嘴上说的漂亮,当时做起事来一点都不漂亮。”

    李德全一听田令孜的口气,忙堆了笑,“中尉如此说,某就委屈了,某与大人一直都是忠心为中尉效劳的,只是上次那个几万运气好,还有那个凤翔的狗官太过草包,那样都能让他跑了,害的某家大人一直悔不当初,不该放任那个狗官瞎指挥的。”

    田令孜一听也对,李光不懂军事,那个凤翔的虞侯太过脓包,此事已然这样,他只有向前看了,另外此时这个李德全帮自己做事情还算尽心。于是他道:“好了,此事就过去了吧,我交代你做的另一件事做的如何了?”

    李德全一听,忙道:“中尉大可放心,某做事觉得滴水不漏。那个十几个想要上榜的学子已经把今科的买榜钱已经交了。每人两万贯,清一色的兴隆钱庄崭新飞钱,某正要交给中尉呢。”

    说罢,李德全从身后的褡裢里掏出了一大沓花纸来,然后恭恭敬敬的放在田令孜的桌上。然后道:“这些学子的名册,某已经转送到豆卢相公府中了,还有给他的分成也一并交过去了,这是账册请中尉过目。”

    田令孜从李德全手中接过了账本,翻看了一下,然后轻声道:“嗯,你办的不错。辛苦了,等这事过去后,就让你父亲回京中来吧。”

    李德全当即跪倒,“某代父亲谢过中尉了”说完,他起身拱手而去。

    田令孜拿起桌上的飞钱,一张张的翻看着,上面用汉字和不知名的文字注明了飞钱的面额。飞钱上面还有大唐官家李儇的头像,只是这画纸上的人像很是模糊,依稀能看出个人的样子来,说是官家,不如说像任何人。

    不过这也无所谓,官家也是少年心性,倒是吉王年纪也不大,居然能把官家的哄的团团转。

    另外这个吉王当真不简单,居然想到把原来各地进奏院用来转移大笔费用的飞钱,变成普通化并重新设计后,意图用这种花纸来代替铜钱使用流通。那他就能把换回来的铜钱据为己有,这可是个一本万利的大买卖啊,为什么自己想不到呢?

    如今手上拿着的,这些大额的飞钱当真不保险,改天还是让人去换成铜钱保险,虽然铜钱占地方,却比这花纸稳妥多了。

    田令孜如此想着,然后又想起该怎么对付这个吉王呢,还有他那天去见官家到底是为了何事?难道是和今日官家询问今科科举的事情有关

    十六王宅寿王府

    寿王李杰对着书桌前的书帖在一笔一划的练着字,不多时书房的们打开了,他抬头看了眼,然后没有搭理进来的人。

    那人是寿王府的管事凌刚,他恭立在书房内,淡淡道:“三日前,吉王去了清思殿面见了官家,然后今日官家召见了礼部尚书王相公,礼部侍郎崔瀣和吏部考功员外郎,然后口谕他要在今春的科举上安排殿试。”

    李杰听了凌刚的的话,抬起头来,放下手中的毛笔,然后道:“你是说这老六是想要在科举上动手脚?”

    凌刚点了点头,然后道:“估计不是要动手脚,而是他想安排人。奴婢打听到数日前吉王派人去了崔侍郎和司空员外家中拜望,并携带了许多礼品。崔侍郎根本都没让吉王的侍从进门,倒是司空员外收下了吉王的礼品。”

    李杰一听,微笑道:“那崔侍郎为何不接受老六的礼物?这其中有什么隐情?”

    凌刚再次点了点头道:“大王睿智,这崔瀣崔侍郎乃是前政事堂相公崔沆的门生,是以,呵呵。”

    李杰一听,也哈哈大笑起来。“妙极,妙极!六郎在他那里碰了钉子,所以才想到去找官家走捷径吧。”

    李杰笑了一会,突然又道:“会不会是咱们想岔了,六郎还是想动手脚。”

    “大王放心,奴婢已经打听清楚了,吉王在年前就接到了两个士子的行卷,当时吉王很是高兴,如今这两个士子已经在兴隆钱庄任事了。”

    十六王宅寿王府

    寿王李杰对着书桌前的书帖在一笔一划的练着字,不多时书房的们打开了,他抬头看了眼,然后没有搭理进来的人。

    那人是寿王府的管事凌刚,他恭立在书房内,淡淡道:“三日前,吉王去了清思殿面见了官家,然后今日官家召见了礼部尚书王相公,礼部侍郎崔瀣和吏部考功员外郎,然后口谕他要在今春的科举上安排殿试。”

    李杰听了凌刚的的话,抬起头来,放下手中的毛笔,然后道:“你是说这老六是想要在科举上动手脚?”

    凌刚点了点头,然后道:“估计不是要动手脚,而是他想安排人。奴婢打听到数日前吉王派人去了崔侍郎和司空员外家中拜望,并携带了许多礼品。崔侍郎根本都没让吉王的侍从进门,倒是司空员外收下了吉王的礼品。”

    李杰一听,微笑道:“那崔侍郎为何不接受老六的礼物?这其中有什么隐情?”

    凌刚再次点了点头道:“大王睿智,这崔瀣崔侍郎乃是前政事堂相公崔沆的门生,是以,呵呵。”

    李杰一听,也哈哈大笑起来。“妙极,妙极!六郎在他那里碰了钉子,所以才想到去找官家走捷径吧。”

    李杰笑了一会,突然又道:“会不会是

第二百二十八章() 
感谢沉中侠大大的打赏,阿庸拜谢!

    阳春三月,长安城内处处春光烂漫,城内的街巷之中,变得更加干净整洁。(;本;章;由;7;7;n;t;.;C;o;m;更;新;);( ),城内的人们突然发现年节前拥塞在城内的难民在进了三月后,仿佛一夜之间都消失不见了。

    大明宫内却比往日少了些许喧闹,因为此时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进士科的最后一场正在宣正殿中进行着。

    这场殿试是官家特意要求的,是以殿试的题目也是有官家早早就拟定好的,负责此次考试的有关人等都候在殿中,等待官家的莅临。

    上百位士子静静的坐在广阔的宣正殿中,每人一个矮桌,地上有个蒲团作为座位。

    由于是最后一场考试了,而且还是皇帝亲自主持,是以对于应考的士子压力还是挺大的。有的人还在闭目养神,有的人却是在东张西望,还有的人在摇头晃脑的,看样子像是在背述昨晚温习的功课。

    这百十位士子都是经过了前几轮的选拔出来的,专门供皇帝殿试。其中自然有敬翔、韦庄、赵文质三人,他们三人的座位排的相隔不远,彼此都能看见。

    倒是杨银月的位置排的比较靠前,由于他身份特殊,所以他此次的压力不是太大,况且李保在考前告诉他这次他一定能中榜。

    所以银月郎君意态潇洒的环顾全场,看到那些面带紧张的士子,他不由的有些轻视。当他看到相熟的赵文质、韦庄还有敬翔三人后对他们点头示意,然后闲极无聊的他再次闭目养神起来。

    礼部尚书王铎以及礼部侍郎崔瀣则是威严的坐在殿中,不时用目光巡视全场,不过奇怪的是两位礼部高官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科举考试乃是礼部的职事,但是由于王铎乃是政事堂宰相,是以身份特殊的他只能挂名参与此事但却没有实权。

    而崔瀣在科举考试上的权威就在于它是科举考试的权知贡举,所以对于科举中的名次和士子是否落榜有很大的决定权。7;7;n;t;.;C;o;m;千;千;小;说;网;

    最为重要的是,礼部尚书王铎是倾向吉王李保的,而崔侍郎却是排斥吉王李保的。( 8/既然阵营不同,是以两人没了交流的意愿。

    崔瀣今天隐隐有些不安,崔沆中风后,他早早就投靠了豆卢瑑门下,也到了豆于瑑的授意,那些士子可以上榜。但是今天这场殿试却不简单,因为官家突然要殿试,那最终的决定权就不在他手中了。

    朝阳东升,眼见快要到辰时正(08:00)了,皇帝还没有来,崔瀣不禁有些着急,眼下还有一刻钟就到了辰时正。

    王铎倒是很悠闲,看到急躁的崔瀣,他嗤的一笑,沉声道:“崔侍郎莫要急躁,年轻人要沉住气。”

    崔瀣今年已经四十八岁了,在当年的进士科举中乃是有名的青年俊彦,如今为官数哉养气的功夫已经有些火候了,可是面对王铎的讥讽他却不能不接受,毕竟王铎年届六十,且是两朝宰相了。他心有不屑,但也不敢说出口,只得默默咽下这口气。

    正当崔瀣忍气吞声的当口,殿外进来一队人马,当先一人正是大唐官家李儇,在他身后还有几个黄门,最后进殿却是政事堂的几个宰相。

    既然皇帝到了,殿中所有人立刻起身跪拜皇帝,山呼万岁。

    李儇大手一挥,然后道:“众卿平身吧,”然后他只顾坐在御座上。

    众人起身各自就位,王铎那是礼部尚书,今日又是春闱最重要的殿试,所以他代表礼部向皇帝请示道:“官家万安,如今时辰不早了,臣请问殿试是否开始。”

    皇帝李儇挥手道:“那就开始吧,”然后他对着身侧的宦官点了点头。

    那内侍得了旨意,然后把手中的一张纸交给了王铎。

    王铎接过纸张后,李儇说道:“这张纸上就是本次殿试的考题。”

    阳春三月,长安城内处处春光烂漫,城内的街巷之中,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城内的人们突然发现年节前拥塞在城内的难民在进了三月后,仿佛一夜之间都消失不见了。

    大明宫内却比往日少了些许喧闹,因为此时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进士科的最后一场正在宣正殿中进行着。

    这场殿试是官家特意要求的,是以殿试的题目也是有官家早早就拟定好的,负责此次考试的有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