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新气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唐新气象-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灯鹄础

    至于神策军的伤损肯定不会有人记述,还有十六王宅中几位年长皇子的暴亡在史书中也是会被曲笔:身染重病暴疾而亡。

    历史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很多时候人们能从史书中看到一个强盛的王朝,但是想在字里行间中妄想去窥探历史的全貌时,总是徒劳。

    后世的史学家想要知道咸通十四年七月十八日晚间到十九日凌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官方语焉不详的史料中是肯定无法找寻到这晚真想的,他们不得不另辟蹊径。

    后来人们总算从其他人物的传记中找到了一些佐证,那是住在长乐坊中安国寺主持明德禅师的回忆录中所载的一段史料:是夜老衲正在为佛骨诵念金刚经,不料在十六王宅方向传来冲天的喊杀之声,以及宫女宫人的呼救之声。

    老衲想要探听究竟,于是遣了徒儿前去查看。谁知到了十六王宅门口被守在十六王宅的拦住了。后来十六王宅中雷声阵阵,喊杀声从此再不可闻

    这段史料之所以得以存世,乃是因为这本回忆录从完书后一直收藏在新都安国寺的藏经阁内,直到六十年后才被安国寺的僧人发现,从而保留了下来。

    当黎明终将来临的时候,长安城坊间的百姓对于晴朗的夜晚中的阵阵雷声而心悸不已。

    再然后坊间传诵官家六皇子李保乃是雷霆之夜降生,是以在官家驾崩的夜里六皇子伤心惊惧从而引发雷霆降世,并从中引导出六皇子是雷神转世这样的无稽传闻。

    日后李保得知这个传闻的时候,对着身侧的未央子露出了一个无奈又无所谓的表情,引的当时在场的胡三宝和铃儿等人好一阵迷惑。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如今长安城中夹杂着老皇帝驾崩和新皇帝继位的悲痛和喜悦中,很多朝臣感觉精神振奋。

    毕竟昏庸的老皇帝死去,新皇即位,出于对大唐的荣誉感和臣子的责任感,他们都希望能够辅佐新皇帝开创新的局面,重现宣宗皇帝一朝的荣光。

    十九日午后朝廷传出敕旨,皇五子普王李俨诏立其为太子并改名为李儇,同时宣布皇帝驾崩,诏太子七日后继位为皇帝。

    另外李漼遗诏韦保衡为摄塚宰专司大行皇帝丧葬一应事物,同时传出的还有五坊使田令孜接任宣徽院南院使一职。

    李保听闻敕旨后,笑道:“‘儇’有聪睿慧黠之意,看得出众位朝臣对于新皇帝的期望甚重!”

    胡三宝却关注着田令孜的变化,开口道:“这田小使如今已经高飞到枝头了,只怕是变凤凰也不要多久了吧。”

    李保听完对着胡三宝笑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李保这句话把胡三宝听的一愣一愣的,想了半天才迟疑道:“郎君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保随即对他翻了个白眼,低声道:“没文化,真可怕!”

    胜业坊,忙碌了一天的田献銛坐在了软塌之上闭目养神。

    铜盆内的大冰块散发着丝丝的白气,旁边的黄门内侍小心的摇着手动风扇,把馨香和凉爽吹向了新晋神策军右军田大中尉。

    正当田献銛逸哉逍遥的当口,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田献銛睁开眼道:“谁在外面?进来回话。”

    进来的是田府的官家,他是田献銛的同乡,名叫陈述,如今也是五十多岁的年纪了,对着田献銛十分恭敬。“阿郎,咱们家的七郎、三郎如今都来了,阿郎是否让他们进来?”

    田献銛一听,忙道:“快让他们俩进来,你们快快去准备美丫丫特供的果子酒来,还有拿些冰镇的西瓜和胡瓜进来。”陈述和内侍得了吩咐,自是应诺离去。

    不一会儿,田令禹和田令孜联袂来到田献銛的书房之内,父子三人见面,先行致礼,然后一一落座。不多时,内侍摆上了果酒和冰镇的瓜果。摆放完毕,自行退去。

    屋内只剩下父子三人,田令禹也不客气,拿起一牙西瓜就吃了起来,倒是田令孜有点拘束。他过往在田献銛这里并不得重视,要不是李保对他青睐有加,他能在田献銛跟前说上话都是奢望。

    田令禹就不同了,他一直都深受田献銛重视宠信,是以田令禹一直都跟在田献銛身边,并且他一直都担任这閤门司司业的高位。并且在吴一品因罪被罚后,田献銛立刻保举他做了閤门使。

    反观田令孜虽然得以拜入田献銛门下,那也是使了钱才成的,另外因他貌丑,不得田献銛欢心,所以给他安排了小马坊使的职事之后,就再也没有想起他来。

    可是如今这一切都得以反转了,都是因为六皇子李保,田令孜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从小马坊使升任五坊使后不到一年的光景,又因为李俨的关系变成了大明宫内炙手可热的宣徽院南院使。

    人生的巨大变化,使田令孜的心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面对着他一直畏惧的义父,他还是有点放不开。

    田献銛对着田令孜和颜悦色的笑道:“七郎不要客气了,到了这里就是咱们自己家里了,快吃吧。”

    田令孜小心的拿起一牙西瓜,冰凉的瓜瓤吃下去令他的脾胃到全身的每个汗毛孔都透出一阵舒爽。

    众人吃完了瓜果,然后田献銛悠悠说道:“如今今非昔比了,咱们田氏一族崛起指日可待了,如今咱家不日就要就任右军中尉了,三郎也已经是閤门使了,七郎的前途更为远大,咱家本意是要七郎就任枢密使的,但是那些老狐狸坚决不让,非要让西门家的那个小子担任枢密使。”

    田令孜看到自家大人如此眷顾自己,顿时受宠若惊忙道:“大人如此眷顾某,某当真是无以为报。”

    田令禹笑着道:“七郎不必自谦,某等田氏能有近日,除了大人眼光深远,早日结交六皇子,才能得到这等荣光,另外太子殿下更加眷顾于你,有了太子殿下的眷顾,你才是咱们田氏兴旺繁盛的关键啊。”

    “不错,三郎说的很对,咱们日后要紧靠太子殿下,也就是官家,只要咱们能够牢牢控制住官家,咱们田氏必能成就百年望族,比那杨氏和西门氏更加繁盛!”

    田令禹突然想起李保来,他对李保的观感十分复杂,可以说如今田氏的一切都是李保给予的,今日义父竟然一句话都没有提到六皇子李保,让他觉得有点奇怪。

    从刚开始李保鼎力支持田献銛就任宣徽院使,然后再帮他升任枢密使,并兼任宣徽院南院使,还有这太子之位也是李保让给李俨的。

    所以田令禹低声道:“六郎君昨夜”

    “日后不要再提那六皇子了,若不是他,今日咱们田氏就成了这大明宫最显赫的门楣了,这小皇子也不知是怎得了,居然转性帮西门老狐狸洗清了罪责,因此也害的七郎不能早点升任枢密使。”

    田令孜一听自己的官途乃是因为李保的缘故而中断的,心中对于得任宣徽院使的喜悦也没有了,心中对于李保的观感也起了变化。

    十六王宅,寿王宅。

    面色铁青的八岁寿王李杰声色俱厉的问道:“五郎当日真是怎么说的?”下首一个内侍,颤声回复道:“句句属实,奴婢不敢撒谎欺瞒郎君。”

    李杰脸色潮红,双手绞在一起,愤声道:“我是他的亲弟弟,他居然不保我,居然保他?为什么?为什么?”

    七月十九日的夜晚明月当空,照向长安的各个角落,昏暗的月光仿似也昭示着长安和大唐的晦暗的未来。

    ps:第一卷终于完结,不容易的完结。

    写完这一卷,晚唐已经有了45万字了,连载至今,阿庸当真是感慨万千。明日阿庸会再写一个第一卷的结语,作为本卷的总结和下卷的情节介绍。

卷 一卷 尾语及卷 二导语() 
卷一结尾语

    这个卷尾结语放在本应该放在番外那里,但是阿庸还打算在这里对于卷二的做些前导引语,所以还是把这个放在正文里面吧。如今都是免费的,放在正文里面还能让更多的人看到。

    当昨天凌晨2点18分点多打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心中很是解脱,从3月17日晚唐开始上传楔子开始到如今3个月还差3天整整写了45万字。

    阿庸刚开始写这本书之前对于写作满是崇敬,但开始自己写网文的以后,当真觉得写文远不是我憧憬的那样,所有的情节都要围绕一个字“爽”来展开。不管你怎么写,不爽大家肯定不会喜欢。

    原来一个写作文都很是费劲的宅男,居然在3个月内不间断的写了45万字,这不得不说是个巨大的成就。

    写文当真是一件苦事,以前看别人写书的时候,种种不合意,实在不合意的就弃掉,反正写文的很多,如今自己写文了,才知道写文的不易和众口难调。

    不管是怎么写,都有人不喜欢。这不是我一个新晋写手在矫情,也许有人会说:你写的不好还埋怨读者不喜欢?我还是来吐槽一下吧。

    我写了那么久,最深的感触就是想找到对味的读者很难,比如很多读者都在诟病晚唐主角练太极拳,这个是阿庸大学时候选修课的一个科目,居然还被人喷:他上学期间从没见人学过,你没学过就不存在吗?我真是无语了。

    还有的读者说,你一个现代人和太监宫女同桌吃饭,这就看不下去了。古代的等级森严,阿庸把主角的人格无限拔高至共产国际战士的程度,还问我怎么不去写资本论2?

    我不知道这位读者你对朋友和伙伴的定义是什么?一个孤独的灵魂穿越到了古代,人生地不熟,和他朝夕相处的太监和宫女就不能平等的对待?

    再说了,这小宫女阿庸是打算把他作为女主来描写的,女主不能有点特权吗?

    至于写资本论2我倒是想写,你会看吗?

    说道这里我不得不把晚唐的主角的性格和人物背/景在这里和大家说说,以方便对味的读者选书。

    主角李保原来是一个农家子弟,然后大学毕业后在大都市打拼,一无所有的穷**丝。有着和大多数人相同的一夜暴富的梦想,后来好不容易中了一个彩票头奖,但是太过激动被车撞死从而穿越了。

    这是主角的人物背/景,他是一个农家子弟出身,这就注定了他的性格平易近人。就因为他的出身不高,所以他没有官二代那样的势力和等级思想。

    也注定了主角是一个三观很正的人物性格,若是亲们想要一个杀伐果断的主角,或许大家会失望。

    对于身边的人主角和善,体贴宫人,不爱摆架子,这样能赢得他身边宫人的真心拥护,这样也给了他在宫廷中平安度日加了一个保险。

    晚唐宫廷中众多大太监沆瀣一气,权倾大明宫,另外还有一个郭淑妃集团跋扈嚣张。这就是主角的生存环境,他想出头必须要保持他的身边人没有异心。这也是他前期拥有人心的一个好处就显现了出来。

    穿越后主角是一个**丝男心态的高富帅,他有着普通人的小富即安的心理;面对着身边的美女一样管不住自己的yy性格;对于不平的事情一样有着热血沸腾的冲动;也有着大多数人都有的趋利避害的心理。

    主角也有着农家子弟的坚韧和淳朴,面对外力的压榨和逼迫强势的反击,并不赶尽杀绝这是主角的一个弱点,但是通过严峻的现实慢慢会改正。

    但是晚唐末世整个社会已经到了回天乏力的阶段,这个时候,唯有通过暴力手段把整个腐朽的统治阶级给灭亡才能推进新的改革。

    所以主角面对着做太子和皇帝的诱惑时果断的选择了推让,把皇帝这个烫手山芋让给别人来担当。然后主角在一旁,秘密的积蓄力量等待奋起后重整大唐河山。

    这是晚唐整本书的主角的人物背/景和性格的分析,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若是不喜欢这样的主角,也可以早点点叉,省的你看了烦心,再留些让阿庸烦心的话,这样大家都难受,何苦来哉?

    卷二导语

    关于第二卷的展开,阿庸想给着这里给大家交代一下,毕竟晚唐发书以来数据惨淡,我和责编小楼大大交流过,大大的反馈是:本文前期剧情太平了,爽点不够密集以至于数据惨淡。

    我自己的想法是,可能是主角年纪太小了,代入感不够,另外整个故事的起点选得有点早了,导致了本文的紧迫感和期待感不足。

    毕竟咸通十二年末期距离黄巢起义还很遥远,所以我想把第二卷的时间线往后跃进四年,这样距离黄巢打到长安来,就很快了,紧迫感和期待感会加强。

    同时主角的年纪已经十六岁了,和美女互动起来就很自然,另外也可以那啥了,大家应该懂得。呵呵,阿庸就不多说了。

    但是为了大家阅读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