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西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飒飒西风- 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短短半个多时辰,王道之已将入壁功尽数讲完。刘驽若非亲见,绝不会相信这样一门绝学会是如此简单浅显。

    王道之自始至终其实都在讲同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与武功无关: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比动物多出了志向和抱负。

    而在刘驽看来,王道之的武功能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是因为他胸怀大道,单凭这一点便可让天底下无数争名夺利之辈自愧不如。

    道,绝非明哲保身,更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追求极致的力量。

    道是一种改天换地的愿望,一种开辟新时代的理想。

    胸怀大道的人为了达成这种愿望和理想,即便粉身碎骨也全不惧怕。

    王道之心中的大道乃是天下大同,人人生而平等,再无上下尊卑之别。人与人之间没有剥削,皆凭劳动养活自己。

    这种道无论对与错,始终值得用最大的敬意去对待,因为它是胸怀万民的道,比起所谓的一人修身之道不知伟大多少倍。

    刘驽猛然间觉得,自己在这名看似普通的老者面前,不过是一颗卑微的尘埃而已。比起道之先生,他内心有些想法自私自利得简直可怕。

    两人为了避嫌,在距离义军大营尚有五里地处告别。

    刘驽向王道之长鞠了一躬,“先生的君子之风,令小子汗颜,若有来日,必当再次请教!”

    王道之微微一笑,“若有机会,自当再见!”

    “先生堪称良师矣,寰宇内无人能匹,后人必会纷起效仿!”刘驽感慨道。

    “没有人能够通过模仿他人超凡入圣,你心有抱负,便该走出自己的道。”王道之颇为淡然,不忘点醒刘驽。

    长风漫漫,一老一少在旷野中长身而立,心心相惜。

    刘驽骑着王道之送的马匹,长驱直至城下。城上守军认出他是大理寺卿,正要开门放他进城,只见他从马背上飞跃而起,踏着城墙蹭蹭直上,翻身跳上了城墙。身下战马一扭头,向义军大营方向跑去。

    他从城墙上眺望向远处的义军大营,望见王道之率领的辎重队已经湮没在茫茫人海中,寻不见身影,心中不由地生出一丝失落。

    他又见义军营中有朱字旗迎风飘展,不免忧虑起朱温和韩不寿的安危来。

    想来有余小凉在场帮忙,韩不寿断不会在朱温手下吃亏。而朱温为人精明,若见形势不利,应不会与那两人死磕。

    刘驽推测,那个余小凉寒毒未愈,心中对他仍有顾忌,必然不敢对朱温下死手。

    当晚,狄辛带来黑鸦的密报。

    密报中写道,朱温在中午时分带着那位名叫张惠的女子回了义军大营,听说并非强行绑架,而是那个张惠心甘情愿与其同行。

    朱温回营后,主帐被尚让麾下军马包围,两人的部属差点发生了火并。最后还是首领黄巢出面,方才将这场祸事压了下来。朱温被官降三等,剥夺了对一支五万人偏师的指挥权,可脸上却笑得比谁都要开心。

    至于韩不寿,听说并没有跟着师兄余小凉回城南的清风社,而是留在了华山上,在一座不知名的山间小寺里剃度出了家。

    刘驽读完密报,长长舒了口气,向狄辛问道:“你的人可曾打听过傅灵运的下落?”

    狄辛微微一笑,“听说此人不顾两名弟子的死活,丧魂落魄地一路南奔,路上却不慎被围在了一处石头阵里,求天不应,叫地不灵。若非一名少年出面相助,恐怕要饿死在那些石头里了。”

    “哦,竟有此事,那名少年叫甚么名字?”刘驽问道。

    “不知道,我的人不敢靠得太近。听说那堆石头确实古怪,若是陷进去了根本出不来,倒是有几分像戏本上说的诸葛八卦阵。”狄辛恼火地说道。

    “额……”刘驽不由地想起那个名叫诸葛穷的少年,也不知此人身在何处,愿不愿意投奔掌剑门。

    诸葛穷虽然不会武功,但是他掌握的火药秘密足以胜过千军万马,能轻易改变一场战争的走向。

    若是此人稍有意向,他不惜三顾茅庐也要将其请回。至于职位,至少能与萧呵哒、狄辛相提并论。

    只可惜这少年看上去浪荡无羁,加上心气颇高,并不像是个随意便肯效忠他人的家伙。对于这种人,强行邀请只会使其反感,起不到甚么正面作用,只能任其自然。

    刘驽送走狄辛,独自一人倚靠在椅子上长叹了一口气。他不敢浪费宝贵的时光,盘腿坐下后开始练功。

    他在运气时不知不觉间加入了一些王道之传授的入壁功法门,神思渐入清明之境。

    朦朦胧胧间,他似乎看见自己化身一条黑蛇破壁飞出,变成金鳞鹰爪的苍龙翱翔在天际。

    他体内蛮荒混沌的万灵大蛇之力渐渐被驯化,残存在他体内的戾气渐渐消去。

    黑色的鳞纹先是徐徐爬上他的面庞,最终又悄然逝去,仅在他脸颊两侧留下隐隐约约的朦胧光色。

第六百八十二节 神策统领() 
    翌日,义军对长安城发动猛烈攻击,据说是全军出击。春明门,明德门,金光门,景耀门,四门全部告急,尽皆处于岌岌可危之势。

    大理寺内,前来告急的兵士前后相至,络绎不绝。个个盔甲染血,焦急万分。

    刘驽心知义军之所以在此时发动进攻,必然与道之先生归来有关。此人一旦返回大营,便已成为整个义军的主心骨,兵略谋划尽皆出于其手。

    从昨日他和王道之同行时观察到的情形来看,王道之这次带回的辎重粮草足够支持义军一月之用,看起来并不打算在临冬之际休战,反倒是要下决心向长安城发动一场大进攻。

    刘驽在一众盔甲染血的兵士环绕下,淡定了用完早膳,环视了一圈道:“回去告诉你们的将军,让他们务必死守城门,不得出战。有违我军令者,格杀勿论!”

    众兵士本是来求援,听了军令后皆是傻了眼,可军令如山倒,哪敢不听,只得纷纷上马,往各自城门处飞奔而去。

    待众兵士走后,刘驽叫来副卿董能,“我要去城北的民宅,看看那些铁链打造好了没有。”说道这里,他示意董能离自己更近一些,“你去告诉裴元,我让他准备的东西都可以拿出来了。”

    “遵命!”董能得令后急急退去。

    刘驽随即请来父亲刘老学究,让其镇守大理寺,自己则骑马出门,只身往城北民宅的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上他只见大街上灰尘漫漫,百姓家中皆是传出妇人孩童的嚎哭声,街头上,兵士们用大车载着滚石、圆木、火油等物资,急匆匆地往各处城头上运去。

    约莫半柱香的功夫后,他赶到城北被神策军把守的民宅外。神策军统领颜锋事先得到传令,早已在辕门外恭候。

    刘驽翻身下马,迫不及待地问道:“那些人怎么样了?”

    颜锋急忙施礼,“都抓起来了,只等大人一声令下。”

    早在他当初接管神策军时,大理寺卿便已派人告诉过他,军中仍有不少鱼恩义的余党。可这些人不急着杀,正要借他们行“蒋干盗书”之事,通过他们向城外义军散布一些必要的信息。

    刘驽略微点头,“这些鱼恩义的余党私通外敌,罪不可恕,都杀了吧!”

    “遵命!”颜锋似乎早有准备,连忙叫来一名亲兵,命其将大理寺卿的军令传达下去。

    片刻后,神策军大营内传来此起彼伏的惨呼求饶声。

    “冤枉哪,我跟鱼恩义没关系!”

    “我家中有老有小,还请饶命啊!”

    “我对朝廷忠心耿耿,我要见皇上!”

    刘驽对这些声音毫无兴趣,他跟随颜锋前往被封锁的那片民宅中,只见在三百名铁匠日夜不停地打造下,三万多斤铁链已尽数打造完毕。每一根铁链长达二十丈,各自卷成一捆,摆满了院中场地。

    “大人,这些铁链作何用处,可是要用来加固城门?”颜锋忍不住问道。

    这个疑惑已经困扰了他许多天,在他看来,这些铁链最大的用处便是将各处城门牢牢地栓紧,形成一道道铁链防线,即便敌人的冲车再猛烈,也难以攻破城门,杀进城来。

    刘驽哈哈大笑,如今大战在即,他不介意此时将这铁链的秘密告诉颜锋,于是命其过来,对其耳语了一番。

    颜锋闻言后大惊,面露钦佩之色,“大人兵略,世上果然无人能及,想那城外贼军必然难以抵挡!”

    刘驽面露凝重之色,拍了拍颜锋的肩膀,“眼下这场大战,你需担当重任,不知可否愿意!”

    颜锋扑倒在地,“大人放心,卑职即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神策军中大多数将士恨透了那些鱼恩义余党,如今大人将他们斩首,军中人人心情振奋,正想着上阵杀敌,以报答大人恩情呢!”

    他本是纨绔子弟,终日无所事事,自从得到刘老学究的教导之后方才从一场懵懂的大梦中醒来,明白了此生为人之价值。而大理寺卿唯才是举,不顾旁人看法,将他提拔成神策军统领,更是让他感激不尽。

    此时此刻,颜锋心中乃是万分激动。率领神策军打赢接下来的这一战,乃是他报答大理寺卿知遇之恩的最好方式。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他万死不惜!

    刘驽眼望着神情振奋的颜锋,面露欣慰之色,俯身将其扶了起来,“此战过后,你将有大功于朝廷,你父亲必然极为欣慰!”

    颜锋郑重地说道:“属下不期望甚么大功,只愿能一生跟随在大人的鞍前马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拔刀出鞘,割下自己一缕头发扔在地上,“如有违背誓言,愿如此发!”

    刘驽缓缓点头,“我自然明白你的忠心!”

    他并未给颜锋一个肯定的答案,其中思量实在太多。

    颜锋之父颜烈乃是禁军统领,此人对朝廷十分忠心,又掌管了城内绝大多数兵马。

    刘驽若是将颜锋收入大理寺,那两人之间的从属关系与现在无异,如此做毫无意义。

    可若将其纳入掌剑门下,掌剑门乃是江湖门派,所行之道与朝廷并不相同。

    颜烈若是得知儿子加入掌剑门,心中定有不快,说不定会影响到刘驽对这场大战的掌控。

    刘驽虽然能轻易从颜烈手中夺过兵权,可这样做既没有必要,也有可能会破坏好容易才凝聚在一起的朝中上下人心,令其他人对他心生猜忌,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举动。

    可他心中着实喜欢颜锋这个年轻人,忠心、大胆、富有闯进,乃是一颗长期被灰尘蒙昧的明珠,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若是不能将其纳入掌剑门中,终究是一个遗憾。

    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便是先拖住颜锋,并不立即答应他。等待这场大战结束后,一切自有分晓。

    颜锋没有得到大理寺卿的明确答复,面色十分怅惘。

    半个时辰后,刘驽安排好神策军中事宜,向颜锋详细叮嘱了将来上了战场后的阵法,命其在心中多加斟酌,并带兵预先演练。随后他不再多留,大步出门上马,要返回大理寺。

    颜锋不敢怠慢,亲自执缰牵马,将大理寺卿送至辕门之外,目送大理寺卿的身影消失在远处的黄尘之中。

    他躬身重重一拜,口中喃喃道:“大人即便不要属下,属下也跟定了大人!”

第六百八十三 风雨未歇() 
    当晚,刘驽再次叫来真言教副教主唐彪,这些天他密召唐彪的次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堪称十分频繁。

    书房昏黄的烛光下,刘驽望着唐彪,“这些天你来回奔波,受累不少,不知洛阳那边的事情是否已经办妥当?”

    唐彪连忙答道:“启禀掌门,军师那边已有安排。军师说,请掌门莫要着急,此事还要等到天时相合方可。”

    刘驽笑着点头,“萧呵哒的心思和我一样,眼下离霜降只有五天,算不上太久。”

    唐彪道:“军师仗着掌门的雄威,已经为掌剑门招揽了不少武林豪杰,其中有新入门的点苍剑派掌门何为贵及其门下一百三十六名弟子,少林般若堂首座难了和尚及其座下二十八僧。”

    刘驽微微一笑,“是了,军师果然不同凡响。”

    他原先只知道南越武林中的点苍剑派与岭南剑派之间素有纠葛,而少林寺的般若堂和达摩堂也常有不睦,没想到萧呵哒竟能利用这些人之间的矛盾,将其中一部分人拉拢到掌剑门中。

    不过也算不上神奇,特别是于箫呵哒而言。

    当年萧呵哒不过寥寥数言,便引得草原四族相攻,最后仅剩下寥寥数百人口,至今让听者色变。

    草原第一说客,果然名不虚传,即便骊食其再世也不过如此!

    既然萧呵哒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