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西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飒飒西风- 第3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驽细观来军阵势,只见阵型紧凑,两翼防守严密,一看便是名将手笔。

    早在十年前,刘驽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儿时,这个尚让便已是名动天下的义军将领。当年宋州城那一战,尚让没有选择掘开黄河之水破城,令其仁义之名传播天下,比一般的义军将领名气要好出甚多。

    通常来说,像尚让这种名将不到关键时刻绝不会轻易露面,估计义军也已经意识到了冬天即将到来,不想将战事拖到明年春天,必须尽快打开局势,这才派出了这位鼎鼎大名的仁义将军。

    颜烈眼见敌军愈来愈近,急问道:“大人,敌军这次足有二十万之多,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打开城门!”刘驽沉声道。

    “大人,您又要亲自出城?老是这么做恐怕太危险!”颜烈吓了一跳。

    “不,我不出城。”刘驽摇了摇头,“你快去调拨两万兵马,其中骑兵三千,弓弩兵两千,刀盾手五千,持矛步卒一万。”

    “遵命!”颜烈忙道。

    未几,一支两万人的守军在城门下集结。城门徐徐上升,城楼上战鼓声咚咚响起。

    刘驽站在城楼上,呼啸的西风吹得他黑发飞扬。

    在他目光的注视下,这支两万人的守军徐徐开出城外,向狄辛率领的二十万义军迎去。

    双方军力对比悬殊,看上去就像一只刚断奶的小狗想要挑战庞大的饕餮怪兽。

    颜烈看得心急眼跳,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城墙上来回走动。他手底下将士虽有九万多人,刚刚派出城去的两万多人是他手底下最精锐的百战之卒,即便稍有闪失,对守军都是极大的打击。

    一名力士正在按照刘驽的军令击打战鼓,城下的守军根据战鼓节奏变化,开始快速调整阵型。

    五千刀盾手率先出阵,将盾牌支在地上,手握长刀。在他们身后,万支长矛林立,枪尖闪闪好似一片银海。

    银海中空出了一大片场地,供己方三千骑兵藏身。

    两千弓弩迅速向两翼移动,纷纷弯弓搭箭,瞄准向冲来的义军。

    这支由尚让亲自率领的义军果然神勇非凡,在进攻的途中不断改变阵型,很快分成数队,向两万人的唐军分进合围过来。

    “将军,咱们要不要增兵?”颜烈实在忍不住了。

    这两万将士尾大不掉,不同于刘驽上次亲自率领的三百骑兵,若想在敌军中来回穿插,做到全身而退,实在是万分困难。

    诸将都跟着相劝。

    “是啊,刘大人,咱们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

    “刘大人,我可以再带两万人下去增援!”

    “这次的敌军阵型调配有度,与往常截然不同,刘大人必须小心才是。”

    可刘驽并未听进耳朵里。他略略一笑,“如果两万人敌不过他们的二十万人,那么我们的九万人何以胜得他们的百万大军。”

    一句话将众人噎得说不出话来。

    任是个稍微了解局势的人,都明白刘驽所言皆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有些人寄希望于大理寺卿能够创造奇迹,一举破解长安城之围,却不肯给他施展奇迹的机会,不能不说是件极讽刺的机会。

    颜烈长长地叹了口气,示意诸将噤声,面带愧色,对刘驽道:“卑职只是个平庸之人,看不懂战场上的诀窍,还请刘大人定夺。”

    刘驽不以为忤,安慰道:“颜将军勿要过于担忧,彼军虽强,却并非不可敌。”

第六百七十节 战事维艰() 
    尚让率领的二十万义军很快冲近城墙下,阵型往旁散开,呈半圆形,向背靠城门的区区两万唐军包围过来。

    城楼上,鼓点犹如雨点般落下,指挥着城下的唐军发动进攻。两千弓弩手分批射击,箭雨连绵不绝,箭箭招呼向那些冲在最前头的义军骑兵。

    不断有义军骑兵中箭落马,尸体在地上不断堆积,形成座座有阻碍之效的小山。

    义军攻势因此稍有减缓,可在尚让的指挥下,很快又恢复了原有步调,分成两股,向两万唐军侧翼夹击而来。

    城墙上,刘驽见状微微一笑,传下军令。力士手中的鼓槌节奏急变,唐军两千弓弩手边战便走,很快退入了盾阵内部。

    那些夹击过来的义军骑兵随即吃了个闭门羹,纷纷被从盾阵中伸出的长矛挑落下马。

    “机会来了!”刘驽微微一笑,向义军阵中指去。

    颜烈和诸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义军骑兵因急于进攻,将本阵的步卒甩开了数百步距离。

    这本是战争中极常见的现象,不知怎地在刘驽这里就成了机会?

    刘驽手一摇,战鼓声随之又变。

    两万守军结成的盾阵突然洞开,藏身在阵内的三千唐军骑兵一涌而出,直向义军本阵杀去。

    义军本阵中的那些步卒正在追赶己方骑兵,哪里来得及结成阵型,一时间被杀得四散奔逃。

    原本已冲到唐军阵前的义军骑兵见状,急忙返回救援。可那些唐军骑兵个个狡猾得像只兔子,眼看敌人追来,很快又退回了本方盾阵中。

    那些义军骑兵被唐军这番偷袭打得大为恼火,紧跟着追了过来,再次被从唐军盾阵中伸出的长矛刺倒大批人马。

    义军骑兵见情势不妙,纷纷往后退去。可躲在盾阵中的唐军弓弩手得势不饶人,纷纷发箭追击,杀伤了义军数千人。

    颜烈和诸将没有想到,区区两万守军在刘驽的调遣下,竟能打得尚让二十万义军毫无脾气,一时间大为佩服。

    可那义军主将尚让终究不是庸人,他很快阻止住了义军纷乱的态势,重新组织起进攻阵型,速度之快,看得颜烈等人目瞪口呆。

    但凡常年征战的将领都明白一个道理,趁胜追击颇为容易,可临危不乱却十分之难。

    这个尚让能轻易做到这一点,不负名将之名。

    连刘驽本人都看得出,他所指挥的两万唐军虽杀伤了数千义军,可并未动摇其根本,只能算得上是九牛一毛。

    尚让带领着义军继续进击,唐军在刘驽的指挥下故技重施,不断派骑兵骚扰义军本阵,局势不利时再退回盾阵中,依靠长矛防御阵型抵挡义军骑兵的追击。

    躲在盾阵中的两千弓弩手更是不断射出冷箭,射死射伤不少义军兵士。

    可尚让究竟并非易于之辈,他很快领悟了唐军这种阵型的特点,不断改变己方的阵型,在本阵中展开极其严密的防御,缓缓推进,步步为营。

    唐军骑兵即便再出阵偷袭,却再难有所斩获。

    十九万多人马向城墙下缓缓迫近,速度虽然不快,但每一寸土地都推进得极为坚实,令站在城墙上的颜烈等人内心压力陡生。

    战场上,一片风雨欲来的态势。

    刘驽不惊不躁,他传下一道又一道军令,城下两万唐军在鼓声的调动下开始快速变阵。那三千唐军骑兵竟然纷纷收起马刀,卸下胸甲,换上了弓弩,变身游骑兵,又一次冲出了盾阵。

    义军本阵中的那些步卒见状,纷纷举起长矛,准备刺向进攻的唐军骑兵。可万万没想到,这次攻向他们的竟然是箭矢。猝不及防间,接二连三地有人中箭倒地。

    三千唐军骑兵仗着速度优势,不断绕着义军本阵射击,好似在射缓慢移动着的活靶子一般。

    义军本阵因此大乱,仓惶之间开始有人互相踩踏冲撞,因此而死者足有数千之多。

    那些原本脱离本阵攻向唐军盾阵的义军骑兵见状只得调转马首回防,可唐军骑兵不等他们靠近,便再次退回了盾阵中,犹如水中鲫鱼般狡猾。

    无数长矛从唐军盾阵中亮出,再次招呼向这些可怜的义军骑兵。

    如此又一来二去了数回,尚让所率义军损失了一万多人马,却始终无法奈何这支只有两万人的唐军。

    义军随即收缩阵型,派出大批弓箭手来到阵前,准备迎击那些狡猾可恶的唐军骑兵。可这一次,唐军骑兵竟没有出动,而是躲在阵内,待本方盾阵出击后从两翼掩护。

    五千唐军刀盾手拔起地上的盾牌,往敌阵冲去,很快与义军弓箭手交战在一处。他们个个手持盾牌,挡开义军阵中射来的箭矢,冲上去挥舞着长刀,将来不及再次搭箭的义军弓箭手砍翻在地。

    战场上的局势欲来欲激烈,唐军人数虽少,可在刘驽的调遣下始终处于主动进攻之势。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唐军虽然斩杀了数万人头,但始终无法彻底破开义军的阵型,甚至有数次险些被义军仗着人多势众包围,差点成了瓮中之鳖。幸亏刘驽指挥得当,这支唐军方才得以稳住阵脚,抵挡了住了义军连绵不断、如潮水般的冲击。

    太阳落山后,夜幕渐渐降临。

    刘驽命唐军退回城内,尚让不敢追击,带着剩下的义军往本阵大营方向退去。

    颜烈带着诸将下城清点唐军伤亡人数,发现战死者三百余人,受伤者五百余人。

    刘驽见状不禁眉头紧锁,深深叹了口气,向颜烈等人道:“这个尚让确实厉害,只用了十倍于我的兵力,便能挡住我的进攻,不负名将之名!”

    颜烈和诸将赶忙劝道:“大人过于苛求自己了,若是我们得了这等战果,恐怕向别人炫耀还来不及呢。”

    刘驽连连摇头,脸色凝重,“你们虽然守城日久,却不知当今战事之格局,若两万不能击败尚让所率二十万兵马,那么九万唐军也难以击退黄巢百万大军,眼下物资匮乏、钱粮短少,只怕长安城熬不过这个冬天。”

    夜色下,他站在城墙上眺望向远方,隐约可见护城河畔坐落着无数义军兵营。这些兵营错落有致,互为犄角,暗合攻防道理。由此推断,彼军中的将领应大多深谙兵法。

    刘驽深叹了口气,直感即将到来的这一场大战会十分艰辛。

第六百七十一节 尚氏兄弟() 
    义军前军大营中,尚让坐立不安,在帐中来回不停地走动。白天攻城那一战,两万唐军给他内心带来极大的冲击。

    自从起兵十多年来,他一直被推崇为义军第一名将,向来战无不胜,攻无不破。可是今日,这个神话却被那区区两万人无情地撕破。

    尚让边走边自言自语,“这究竟是甚么样一个人,是人还是魔鬼,我指挥二十万大军都打不赢他的两万人马,还损失了三万多人!”

    他身体本就十分孱弱,兼之精神受到刺激,状况愈加不好。走了不多会儿便开始咳嗽起来,吐出的痰中带有丝丝血迹。

    尚君长始终坐在案前发愁,见此情形连忙站起身,扶着尚让坐下,道:“小弟,你不用太过忧虑,你可发现今日咱们的人大多数是被唐军骑兵杀伤的?”

    尚让无力地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他望着尚君长,明白兄长接下来定然还有话说。

    尚君长继续说道:“那个刘驽早年师从契丹可汗耶律适鲁,契丹人最擅长骑兵奔袭,所以论起马战你当然不是刘驽的对手。”

    “依兄长之见,我们该当如何?”尚让问道。

    尚君长顿了顿,“我们应该扬长避短,以步兵与他们交战。长安城内的马匹本就不多,根据我们的人侦查得来的情报,顶多只有六千多匹。咱们只要封锁住长安城,不让他们有运进战马的机会,那么他们的马匹会随着损耗越来越少,最终不足为虑!”

    尚让点了点头,“兄长所言是个办法,可最近根据城中得来的情报,那个刘驽在长安城北封锁了一大片民宅,应该在进行某项特别机密的活动,而且可能正是针对咱们义军。”

    两人正说着话,一名童子跑过来斟茶。茶叶乃是上好的黄山毛尖,浸入沸水后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尚君长那名斟茶的童子说了句,“你且退下吧,等用到的时候再叫你。”

    童子名义上负责日常起居,其实是黄巢派在各个将军身边的耳目。童子面露疑惑之色,但没有再说甚么,而是放下了茶壶,悄悄地退出了帐外。

    尚君长等童子走后,凑到尚让耳边神秘地一笑,“我有秘宝,小弟请看。”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封密信,递至尚让手中,

    尚让接过后看见信封上碎裂的腊封后乃是大惊,压低声音道:“这信是城里的内线送给大王的,怎么会在兄长这里?”

    尚君长故作神秘道:“这可是大王对咱们的一片深情厚义啊!”

    “此话怎讲?”尚让问道。

    尚君长捋了捋胡须,“前次菊花大会上,大王之所以不肯当着众人的面处置朱温,不过是为了保持属下各部势力的均衡,以免有的人为了排除异己而互相攻讦。”

    “这话都是大王当着兄长的面说的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