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西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飒飒西风- 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中有个流民头子,为人十分倔强,直至众人挥舞大棒驱赶,方才悻悻离去。

    谢暮烟正准备上马,继续赶往华清池,未曾想那个流民头子竟然赶了回来,从怀中掏出一柄锋利的匕首,朝她身后便刺。

    一名士子眼疾手快,冲上前挡住流民头子,却被匕首刺中了肩窝,血流不止。众人见状一拥而上,将流民头子制服,夺下了其手中的匕首。

    谢暮烟见状,命令两名士子押送流民头子前去大理寺受审,自己急忙从裙摆上拆下布条,为那名受伤的士子包扎。

    受伤士子呆呆地望着谢暮烟,神情发痴,浑然不觉肩上的疼痛,口中喃喃道:“大小姐,其实自从见你第一面起,我心中便有了你……”

    “别说了,我是红颜祸水,你以后心里别乱想,经世治国才是本分!”谢暮烟转过脸去,将布条交给另一名士子,由此人为那名受伤士子包扎。

    她留下两人照顾受伤士子,带着其余五人骑马往华清池方向疾驰而去,一路上不曾言语。

    其实刚才受伤士子所说的话,同样也是其余众人的心声。

    诗经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此一位倾国倾城的美女放在眼前,饱读诗书的他们又怎能不动心,并为此茶饭不思呢?

    只是大小姐的神情太过严肃,剩下的这五人也就不敢妄想,只得拼命将扑通直跳的心脏按回了胸膛里,默默地跟在大小姐的马后前行。

    谢暮烟心思沉重,她恨不得能更快一点赶到华清池,确定刘驽是否有危险。至于那个可怖的夔王是否还活着,甚至有可能威胁到她的生命,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她带人赶到荒凉的华清池,只见周遭空无一人,天空仅亮起一丝晨光。

    她翻身下马,带着五人走到荒地中央的巨坑跟前,弯腰向下探视,只见坑底幽深无光,好似深不见底。

    正在此时,刘老学究和董能带着大理寺的人马乘车骑马赶到,众人将巨坑围了一圈,伸头探察后纷纷往后退却,吓得双股战栗。

    谢暮烟立在巨坑边缘,她带来的那四名士子商量后走了过来,“大小姐,这下面即便有人,估计也摔死了,咱们回去吧?”

    谢暮烟不答。

    董能对正卿大人忠心耿耿,只可惜他不会武功,见到这种险峻地形,心里更加没了底。他心里告诉自己不要怕死,可忍不住开始恐高,头上冷汗直冒,双腿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

    刘老学究面色一沉,走到坑前,撸起袖子,转身向众人道:“你们将绳子放下去,老夫亲自下去救人。”

    “老人家,还是让我来吧!”谢暮烟开口道。

    刘老学究抬头一看,只见面前女子蒙着面纱,略微一愣,而后说道:“姑娘,你的好意老夫心领了。只是这种事儿太危险,还是得由我们男人来做。”

    “真的没事,小女子会点武功!”谢暮烟轻声道。

    她请大理寺众人将长长的一根绳索沿着墙壁放下巨坑,随后伸手抓住绳索往巨坑深处滑去,很快不见了踪影。

    董能站在坑边,脸色忽红忽白,自觉还不如一个女子勇敢,心里十分看不起自己。他一咬牙,紧跟着爬上绳索,滑进了井里。

    刘老学究也想下坑,却被大理寺众人拼命拉住,劝道:“老太爷,已经下去两个人,足够了!”

    谢暮烟带来的那五名士子见状面面相觑,他们终不能坐视小姐落难不管,商量片刻后,决定派出两名武功稍高的人下坑。

    只见这两人轻轻一纵,脚踩绳索直直滑了下去,很快消失在巨坑深处的黑暗里,轻身功夫倒有几分高明。

第六百五十四节 以心度彼() 
    一炷香的功夫过后。

    谢暮烟和董能一前一后,抬着刘驽沿绳索往上爬。谢暮烟会点武功,因此走在前头,每一步都走得极其吃力。

    董能跟在后面爬,他不会用劲,于是奋力用脑袋去顶刘驽的腿。怪颅躲在刘驽腰间的皮囊里,不时紧张地向外张望。

    大理寺众人围在坑边指挥,不时有人急喊,“董副卿,你的头又顶着大人的腚儿了!”

    董能急忙一缩脑袋,调整头顶发力处的方位。

    谢暮烟带着董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将刘驽从巨坑中抬出。两名士子紧随其后,抬着曹东篱沿着绳索飞身直上。

    众人七手八脚地挤了过来,抬着刘驽和曹东篱放到一旁的平地上。二人从始至终昏迷不醒,连眼皮也未睁一下。

    刘老学究见刘驽胸口血迹斑斑,心中着急,“人不会有事儿吧?”

    董能跟随正卿大人已经有些日子,耳濡目染,懂了些医术。

    他上前为刘驽号脉,而后道:“大人伤势沉重,然脉搏强健,身体应该没有大碍!”

    “那怎么还还不醒?”刘老学究有些不信,又指了指曹东篱,“你看那娃子也是。”

    董能于是又给曹东篱号了号脉,道:“这两人都没有大碍,他们之所以没有醒,倒像是筋疲力尽后被饿得迷糊了!”

    刘老学究一听,堂堂大理寺卿竟然被饿得昏迷不醒,这还了得!他连忙指挥着众人将刘驽和曹东篱抬上了马车,准备返回大理寺。

    谢暮烟挂念刘驽的安危,便命五名士子回去复命,自己骑马跟在马车后面。

    “你下去!”李菁不知从甚么地方突然冒了出来,对坐在车辕上的车夫恶狠狠地说道。

    车夫是大理寺的仆役,深知此女的厉害,顿时吓得屁滚尿流,从车辕上跳了下来,远远地跑到另外一辆马车上坐下。

    李菁自以为得计,一跃坐上车辕,驾着马匹前行,心里美滋滋地想道:“待会傻蛋醒过来,他第一眼看见的便是我,定会心生感激,以前那些不快也就烟消云散了!”

    谢暮烟跟在马车后头,见原先的车夫被赶了下去,换成了另一个人。她担心此人对刘驽不利,于是策马赶了过来。

    “这位姑娘,你为甚么要赶走那车夫……”她话音未落,便认出了李菁,“……是你!”

    李菁同时听出了谢暮烟的声音,冷冷一笑,“哟,我道是谁呢,原来是千人骑万人耍的柳哥公主啊!”

    她伸出手想要撩开谢暮烟的面纱,口中恶狠狠地说道:“我倒要看你这个狐狸精羞也不羞!”

    谢暮烟微微侧身躲开,“李姑娘,咱们之间的误会是我不对,我向你道歉便是!”

    李菁勃然大怒,伸手朝背后拔刀,“敢躲,看我毁了你的……”

    “李菁,你闹得够了没!”刘老学究喝道,不知何时骑着马出现在二人身旁。

    “我……我……”李菁低下了头。

    她先前曾经得罪过刘老学究,此时又寄人篱下,须得看人脸色过日子,因此心里有几分发虚。

    刘老学究不再看李菁,向谢暮烟施了一礼,满脸歉意,“这位姑娘,你不要往心里去,千万别跟她一般见识!”

    他亲眼看见谢暮烟率先下坑救人,因此发自内心地对这个姑娘产生了好感。

    谢暮烟急忙还礼,“多谢老大人解围!”

    “不谢,不谢!”刘老学究笑着连连摆手。

    李菁气得脸色发黑,一路上沉默不语,心中却愤怒不平,想道:“当年在草原上时,没有一刀砍死这个骚蹄子简直是一大失误。待会儿若是寻着机会,须得好好地治她一治。”

    一行人赶着车骑着马狂奔,很快回到了大理寺。

    刘老学究带着董能去了他的厢房,找出那些习武学生平日里孝敬给他的蜂蜜牛奶,要喂给刘驽和曹东篱喝。

    另一边,谢安娘将马交给仆役后,二话没说,就风尘仆仆跑进了厨房。

    李菁悄悄跟了过去,藏在一个柴垛后面,只听厨房里传出一阵切菜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又飘出炖肉的香味。

    约莫过了两个时辰的功夫,就在李菁等得快要忍不住的时候,谢暮烟提着一盅汤从厨房里走了出来,径直往刘驽的厢房方向走去。

    李菁趁其不备从半路杀出,拔刀搁在谢暮烟的脖子上,“贱人,汤交出来!”

    谢暮烟戴着面纱,看不清脸上表情,她轻声叹了口气,道:“谁送不一样呢,这汤是补血养气的,你记得给刘将军喝下!”

    “我自然知道!”李菁将脖子仰得老高,从谢暮烟手中抢过汤盅,兴冲冲地朝刘驽厢房方向直奔而去。

    厢房内,刘老学究已然给儿子喂下了蜂蜜,等待儿子自然醒来。他见李菁冲进了屋,连忙朝她摆了摆手,示意她不要出声。

    李菁性子急,提着汤盅在屋子里团团直转。

    她足足等了一盏茶的功夫,方才听见榻上传来一声痛苦的声音,原来是刘驽醒了过来,于是赶忙提着汤盅跑了过去,一屁股坐在床沿上,兴奋地说道:“傻蛋,我给你送汤来了!”

    刘驽缓缓睁开双眼,看见李菁坐在面前,微微一愣,“甚么汤?”

    “额……”李菁一时语塞,打开汤盅盖子,“啊,是莲子乌鸡羹,我喂你喝下吧!”

    “没关系,我自己来吧。”刘驽吃力地坐起身,伸手将汤盅接了过来,放到鼻前闻了闻,抬头道:“这汤是你做的吗?”

    “当……当然是我做的!”李菁嘴硬。

    “哦!”刘驽没有戳破她,淡淡地答了声,“你出去吧!”

    李菁怒气冲冲地走出厢房,心想:“肯定是谢安娘那个贱人耍了甚么心眼,傻蛋这才看出汤不是我做的。”

    她拔出刀,在院中四处寻找谢暮烟的下落,吓得仆人和衙役们四散奔逃,纷纷去找老太爷庇护。

    李菁找遍了所有屋子,也未发现谢暮烟的踪影,狠狠地挥刀剁在一块青石上,将好好的一口磨刀石劈成两半,心道:“谢安娘,总有一天我要扒了你的皮!”

    厢房中,刘驽捧着汤盅,眼里闪着泪光。

    汤盅的底部粘着一封书信,粗心李菁先前并没有发现。如今这封信就躺在刘驽的手里。

    “将军亲启:

    李菁姑娘有今日之变化,罪责多半在我,还请你不要怪她,多给她一些耐心。

    另:我本想等你醒来后见上一面,可惜事务繁忙,身不由己,只得先行离去,勿怪!”

    署名:谢暮烟。

第六百五十五节 总揽大权() 
    夔王李滋和宰相孙钰的死讯很快传遍了长安城,千疮百孔的朝廷如今无人执掌,彻底成了一副空壳。

    长安人内人心惶惶,朝中大臣因对战事看法不同分成了两派,有人主战,有人主和。

    听说皇帝由于无法调和两派大臣之间的矛盾,天天躲在后宫,已经多日不敢上朝。

    刘驽虽然伤势并未痊愈,但行动并无大碍,他在副卿董能的协助下,已经开始处理繁琐的政事。

    他借助谢党门人在朝中的影响力,结交了大批主战派的大臣。这些大臣多数与谢党门人一样,都是出自门阀大族,背景十分雄厚。其中最为有名的要属兵部尚书柳三省和户部尚书裴元。

    至此,长安内除掌握在太监们手里的神策军外,大多数钱粮和兵力调度权已经掌控在了刘驽手中。

    九月三号晚上,禁军统领颜烈趁着战事稍歇,带着六名心腹将领前来大理寺拜访,求见正卿大人。

    副卿董能一听,连忙命仆役们倒茶招待众将军,自己前往后院通知正卿大人。

    颜烈等人早就对大理寺卿当年在草原上的事迹有所耳闻,单凭十万兵马击破吐蕃倾国之兵,简直是骇人听闻的传说,即便是韩信、白起再世也不过如此。

    他们心情激动,十分渴望见到这位传说中用兵如神的大人物。

    刘驽在书房接见了颜烈及其属下。

    颜烈看见面前的披发青年后微微一愣,此人的相貌年纪和他心目中的战神相差甚远。他算来算去,算出刘驽当年打赢吐蕃时不过十八岁而已,心里更加不肯相信。

    这名面膛红润的关西汉子心里犯了嘀咕,“莫非以前听说的那些事都是假的,即便是汉朝的大将霍去病,此人封狼居胥山时也有二十岁了。十八岁灭掉人国,绝对不可能!”

    刘驽看出了颜烈眼中的疑虑,却故意视作不见。他向颜烈询问了一些时下的战局,并不时为其指点迷津。

    颜烈和众将听得目瞪口呆,好似醍醐灌顶。

    这世上任何东西都可以假装,包括长相、身材和家世,唯独学识无法假冒,这是实打实的硬货,没有多年功底绝对积攒不来。

    颜烈听得连连点头,面露钦佩之色,“若是我们当时按将军的战法,恐怕早就击退了城外那帮贼军!”

    刘驽笑了笑,“贼军声势浩大,击退不大可能,但可以稍稍削其锐气!”

    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