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西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飒飒西风- 第2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些环绕在可汗身边的元老宿将听见乃木器的这番话后,纷纷附和。

    “可汗,乃木将军说的极是,您可要痛下决心啊!”

    “可汗,那刘驽一看就是心生反骨之人,不可以留下此等祸患!”

    “可汗,草原乃是我契丹八部的根本,绝然不能被一个汉人夺了去!”

    “杀了他!”“杀了他!”“杀了他!”

    耶律适鲁听着周围的人聒噪,捂胸咳嗽了几声,他望着乃木器淡淡地说了句,“乃木将军,你在军中人望颇盛啊!”

    乃木器听后身子一凛,“属下只为可汗效命,万死不辞!”

    “哼!”耶律适鲁从鼻中出声,朝身边的亲卫吩咐道:“传令给刘将军,我许他再战!”

    乃木器听后心中彻寒,他没想到可汗不禁干脆地拒绝了自己诛杀刘驽的建议,还容许此人继续立功。他静静地盯着耶律适鲁枯瘦的脸庞,知道此人已经开始怀疑自己在八部中的势力。

    他暗暗用手去摸腰间的刀柄,心中已生起一股杀机。只需一刀,他能斩杀这个已到垂暮之年的草原枭雄。那个可汗的侄子耶律选虽然武功高强,想来也不是千百大军的对手,一顿乱箭定能将此人射成刺猬。

    到时候,他在契丹八部中威望无与伦比,争夺汗位之路上绝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他大可以先向吐蕃人请降,割让半个草原作为投降之礼。然后再趁此息战之际平定内部势力,汗王之位必能稳固。

    就在他做着白日美梦时,原本无聊得在低头打瞌睡的耶律选,突然远远地瞅见了他的举动,大声喝道:“乃木将军,你这是要做甚么?”

    若是此人胆敢对他的叔父有分毫不敬之心,他立马会纵身过去,一掌之间就能击毙此人。

    乃木器大惊之下,翻身下马跪倒在地。既然自己的企图已被耶律齐发现,那他便失去了动手的先机,眼下只能先行示弱,日后再作计较。

    他磕了几个头后抬头向可汗启奏,满脸忠诚之色,“属下待在本阵之中甚是焦急,乃是一心只想杀敌。属下恳请可汗,容许我也带兵去迎战那些吐蕃人!”

    耶律适鲁没有看他,自顾自地连咳了数声,“乃木将军忠心可鉴,一会儿自有你立功之时。”

    乃木器汗流浃背,连磕了数个头,“一切皆听大汗号令!”

    耶律适鲁用眼角余光扫见此人上马往后退去的身影,嘴角微斜,露出一丝冷笑。

    在河对岸,千名持枪男儿在主帅刘驽的率领之下,往吐蕃人的大军狂冲而去。

    铁蹄轰鸣,雄心不已。

    身后,噶尔海已经奉命拔起右军本阵,紧跟而行,护卫住一千健儿的后方,以免有吐蕃人包抄袭来。

    初阵落败的吐蕃人怎肯让这么一小拨契丹人挫伤了己方锐气,他们仍是不肯派出全部兵马压上,那样即便是胜了,也难为己方赢回脸面。更何况大军冲锋之时阵型易散,反而会给彼岸的耶律适鲁创造进军的机会。

    不多会儿,吐蕃大阵突然从中分开,一支五万许人的吐蕃精骑从阵中冲出,铺天盖地而来,比刘驽所率右军人数多出一番。

    这一次,吐蕃人不再存有以少胜多的幻想,他们要彻底地摧毁这支契丹人口中的所谓“雄鹰”之军,拔下雄鹰的羽毛,砍掉雄鹰的双翅,将契丹人的自尊丢进那乌尔吉木伦河的水里!

    跟在刘驽身后的那一千持枪兵士在看见彼军黑压压的一片大阵后,心中顿生怯意。他们看见彼军中有人马一拨接一拨地冲出,握枪的已在瑟瑟发抖。

第三百七十六节 兵法绝伦() 
乃木器在河的彼岸远远观望,见此情形不禁冷笑一声,心道:“这个刘驽竟然想以少敌多,从吐蕃人口中讨得便宜,这简直是自寻死路,倒也省得我去费心了。

    在他周围,那些八部中的宿老勋将巴不得对岸的那两万右军赶紧冲上去送死。那个汉人将军死得越快,他们心中的那块石头便越早落地。

    谢安娘站在高高耸立的鼓架之上,望着刘驽率军往前冲上,眼眶隐隐有些发热。她不禁想起儿时父亲曾经说过的话语,“国之健儿,若不能在朝堂之上为天下百姓请命,那便该驰骋疆场,血染万里黄沙!”

    她低头向鼓架下方的兵士们下令,“推着鼓架,跟上刘将军他们!”

    “柳哥公主,前方可在打战,甚是危险!”兵士们跪地说道。

    “跟上!”谢安娘的语气不容置疑,“前方将士在流血,我们怎能在后面看戏,如此岂不是寒了右军将士之心!?”

    兵士们听言后纷纷低头,不敢再行反驳。

    “嘿哟!嘿哟!嘿哟!”

    百多名健儿推着战鼓缓缓前行,谢安娘香汗挥洒,将鼓槌舞成了一团影。她遥望着刘驽挥起铁枪将一名迎面而来的敌兵刺穿,隐约中产生一种隐隐的错觉,似乎自己将鼓击得越快,前方的那个刘姓儿郎便杀敌愈发生猛!

    “咚!咚咚!咚咚咚!”

    烈阳之下,战鼓声与铁蹄的轰鸣声相映,见证着这不平凡的一天。

    刘驽命令噶尔海率领右军本阵朝自己集结过来,两万右军将士虽然不停厮杀,但得力于平日里的严格训练,阵型丝毫不乱。

    那五万吐蕃人兵马虽然人数众多,但在训练有素的右军将士的兵器下讨不得丝毫便宜。一些吐蕃骑兵试图从侧翼撕开口子,直袭右军中心。然而他们刚刚接近,便有数枚团牌竖起,挡住了他们的冲锋。

    团牌上绘有面目狰狞的各式怪兽,惊得他们胯下的马匹嘶叫连连。就在他们惊慌失措之际,一支支长矛从团牌的缝隙中伸出,将这些惊慌失措的吐蕃骑兵挑落下马。

    既然取巧已是无路,这支吐蕃人马只得选择硬拼。但是面前的契丹右军好似铜墙铁壁一般,攻守间密不透风,直让他们占不得丝毫便宜。在契丹右军的不断推进之下,他们只能连连后退,同时丢下尸首无数。

    他们眼看的清楚,那策马驰骋在契丹右军前头的是一名黑发青年。此人手中铁枪沉重非常,只是一枪刺过来,便绝然逃不过命去。契丹右军在此人的率领下,好似杀得发狂的疯子。错了,应该是冷静的疯子。因为他们的阵型从来没有乱过,自始至终都在保持起初的模样。

    这五万吐蕃精骑碍于主帅仓嘉措的严令,只能硬起头皮迎敌。然而只是片刻的功夫,他们的阵型已被撕裂,契丹右军好似一柄利刃般切开了他们的防线,五万人不多久便伤亡殆尽。吐蕃人的头颅纷纷落地,在草间上滚动,插在了契丹健儿枪尖。

    他们的残躯被马蹄踏过,深陷进草原的春日的泥土里。眼前的惨象,无一不在向人们表明,这会是吐蕃立国以来最耻辱的一战。

    两万多装备普通的契丹右军,竟接二连三地歼灭国势强盛的吐蕃大军,不留丝毫余地!

    河那边的契丹人本阵中,耶律适鲁抚须大笑,经过他三年的调教,这名倔强的汉人少年的兵法之强,草原上已无出其右者。

    在他身后不远处,乃木器额头上汗落如雨。他朝一众八部中的宿老勋将使眼色暗示,留给他们的时间和机会已经不多了。

    正在此时,吐蕃大军本阵突然齐齐拨起前行,压到刘驽所率右军五百步外。那些幸存的吐蕃逃兵趁机溜回了本阵中,终于逃得一条性命。彼方阵中,投矛、弓箭、长枪和团牌等各式兵种错位而立,交叉组合成新的阵型。

    吐蕃人的主将仓嘉措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出动他三年间从吐蕃过各地征调补充过来的五十万大军。

    刘驽看得出,彼军阵型虽看似平常,组合起来却有非同寻常的威力。虽然他与这个仓嘉措素未谋面,但可以料得,此人绝非庸才。

    “轰!”

    只听一声巨响,吐蕃大军阵前,上万面大盾同时落地,砸起一片灰尘,声势甚是惊人。盾墙如巨城之墙一般,沿着乌尔吉木伦河流域绵延出数十里远,遥遥望不见尽头。

    刘驽面色沉静,虽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他摇手一挥,两万右军将士齐齐跟上,在数十万吐蕃大军的两百步外摆开阵型。

    此时,这场战争仿佛已与后方耶律适鲁所率的契丹大军无关,只是他麾下这两万右军将士与整支吐蕃大军之间的较量!

    双方在草原的春风里僵持,劲风吹过,枪樱飘扬!

    沉默,不代表平静。

    沉默中蕴含着更为巨大的力量,足以将这片草原掀得天翻地覆。

    吐蕃大将仓嘉措素有“石面佛”之称,此人胜败不惊,举手投足间,麾下军马动若雷霆,直有摧枯拉朽之势。

    他在与耶律适鲁之间的数年鏖战中,虽多有失败,但常常能败中取胜。是以这三年来,契丹人马也是损耗不少,目前的这十万余契丹人马中有四成是新兵,乃是耶律适鲁从草原上各个部落中强行征调而来。

    除去耶律适鲁本人外,能让仓嘉措在战场上按捺不住心绪的人很少。然而这一次,刘驽做到了。他成功地用区区两万右军调动了五十万吐蕃大军。

    与他的成功相伴而来的是,重重杀机!

    吐蕃人势必要赢回最后的尊严,他们不会再给这支契丹右军留下一丝半豪的存活机会。阿鼻地狱将是这两万人的最后去处,尸体破碎将是他们的最后下场!

    在河的那边,耶律适鲁攥紧了手中满是咳嗽血迹的手帕,他明白此时若是再不出兵,彼岸的刘驽和两万右军将士必将性命难保。他让身边的汗王亲卫传令三军,随时准备渡河,对吐蕃大军发动冲锋。

第三百七十七节 风云变幻() 
正在此时,一名右军特使带着主帅的密信急匆匆地过了河,言称是奉了右将军之命,必须亲见可汗。此人被汗王亲卫们暂时拦在外面,等待可汗的处置。

    乃木器站在可汗身后,劝道:“大汗,那刘驽定是重压之下想要退军,大汗可千万别上了他的当,依属下之见,他的这个特使大汗还是别见了。”

    其余的契丹勋贵和宿将跟着一阵附和。

    “是的,大汗,乃木将军所言有理!”

    “我也赞成!”

    “右军主帅竟想临阵退却,这可是杀头的死罪!”

    耶律适鲁面似沉水,作为一言九鼎的契丹可汗,他并不需要顾及别人的意见,“传我命令,召见右军特使!”

    众汗王亲卫听令后,赶紧给那名右军特使让开一条道。那名右军特使驰马直入,在可汗面前翻身下马,匍匐在尘土之中,双手高举一封由主帅刘驽亲自书写的密信。

    一名汗王亲卫从其手中接过密信,恭恭敬敬地递到了可汗的手中。耶律适鲁揭下封口的蜡印,取出信来。乃木器站在他的身后望眼欲穿,想看一眼刘驽遣使送回的这封信上究竟写着甚么。众多宿老勋将心中与他有着同样的想法,皆是死死地盯着可汗手中的这封密信。

    信纸上的字极小,只有耶律适鲁本人可以看清。他微微一笑,想必是那刘驽早已料想到了此刻的情形,于是作出了这个应对之策。

    密信总共只有一句话,“彼军似有异动,无论右军如何,可汗须按兵不动,切记,切记!”

    耶律适鲁折起信纸揣入怀中,对马前尘埃中的右军特使说道:“你带话给刘将军,他的任务完成之后,若有危险随时可以后撤到本阵中来。”

    那名右军特使得令后飞身上马,朝河的彼岸疾奔而去,仿佛他即将奔赴的地方并非修罗战场,而是一片欢土乐园。

    耶律适鲁淡淡地瞅了眼自己的这些属下,“右军的一名普通小卒都能做到如此视死如归,你们的部下能做到吗?”

    在伟大可汗的质问之下,众人寂静无声。一只草原上的苍鹰他们头顶上方盘旋,在发出一声长鸣之后,苍鹰往乌尔吉木伦河的彼岸振翅飞去。

    河的那边,吐蕃大军已经展开进攻,数不尽的箭矢从其阵前大盾后方射出,以乌云蔽日之势向右军将士袭来。

    在噶尔海的组织下,右军将士纷纷举起一种特制的铁网盾牌。这种铁网盾牌质地轻巧,遮挡面大,可以有效抵御敌军的飞矢对骑兵及他们身下马匹的伤害。

    一轮箭雨之后,右军阵型不乱,区区两万人在眼前庞大的吐蕃怪兽面前,倔强得令人称奇。

    箭雨过后,五十万吐蕃大军在席卷而来。

    刘驽眼见彼军狂冲而来,声势直如泰山压顶。他不动声色,命身边的随从往下下达军令,“准备布‘小飞鹰之阵’!”

    小飞鹰之阵,是他三年来将《六军镜》书与实战结合,创造出来的一套新阵法。顾名思义,还有‘大飞鹰之阵’,但是那套阵法眼下仍是机密,并不适合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