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西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飒飒西风-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受,他又怎会将这小小的武林盟主放在眼里。”

    众人中苏留花最为年轻,又最不关心江湖中事儿,是以他听冯云说后竟有些吃惊,问道:“敢问这大侠刘驽乃是被封了哪四次王?”冯云正待回答,这时门外响起一阵簇簇的响声,众人纷纷立身准备御敌。

    只见五个人影与一抬担架从屋顶落下,立于雪地之中。达摩院十八罗汉与般若堂四大弟子,纷纷低首合十行礼。五人中有一人当先大步迈入屋内,此人须发皆白,正是龙虎山的令狐老祖。冯云见他,连忙跪地行礼。

    紧接着,后面的四人抬着担架进了屋,法严和尚见了那四人也急忙起身,不敢再坐,原来正是少林寺的四位昙字辈高僧。

    那四僧中的一人开口说道:“多谢令狐老祖此番在前面开路,破敌斩将,我四人才能如此顺利地将这位施主抬到这里。”令狐老祖回道:“不敢,四位高僧不必多谢,份内之劳而已!”

    苏留花见担架中躺着的老人,形容极为枯瘦,年纪也是看起来极大,他有些失望地问道:“敢问他就是刘驽刘大侠么?都病成这样了,还能有甚么用?”那躺在担架中的老人听后叹了一口气,说道:“岳某有何德何能,能与一代大侠刘驽相提并论。岳某能与他相遇,算得上是此生第一幸事了,便是此刻死了也不枉了。

    “方才我们尚在屋顶上,听见你们说话,知道你想问大侠刘驽曾经拒绝过哪四次封王,岳某这便告诉你。前朝的李唐,起义的黄巢,契丹的可汗以及如今大梁皇室,他们都曾要封刘驽为王,却都被他拒绝了。所以你们说,他不会在乎一个小小的武林盟主,这是十分正确的!”

    苏留花一听十分吃惊,这四次封王中若有哪怕一次落在他身上,也会让他一辈子荣耀无尽。他说道:“这么说,我们是请不来刘大侠了?”那岳姓老者身体甚是虚弱,嘴角浅浅地露出笑容,说道:“正因为怕请他不来,少林寺昙字辈四大高僧和令狐老祖才会亲自下山来找我啊!”

    令狐老祖笑道:“你是刘大侠的师傅啊,有你在此,请他来的把握便会大很多。”四位少林昙字辈高僧听言,也是齐声念佛。

    那岳姓老者叹了口气,道:“我岳圣叹竟能做了一代大侠刘驽的师傅,不过是一场机缘巧合罢了!”他躺在担架上,眼睛紧盯着门外纷飞的大雪,挣扎着要起身。令狐老祖见状,急忙扶他坐起。

    那名叫岳圣叹的老者,继续说道:“我和刘驽相遇的第一日,也是下着这般的大雪,那时候他可还是孩子,可小的狠咧。”

    阴阳教主朱天绝接道:“岳先生睹物思人,十分感人。若是大侠刘驽此刻也能出来与你相见,那便是真的好了。”

    岳圣叹道:“你们地下站的这片土地,头上顶的这块屋顶,可都是刘驽自小长大的地方啊。我看到这地方,便想起他小时的身影,觉得他每时每刻都在这里。”

    朱天绝听后吓了一跳,说道:“一代大侠刘驽,竟然是在这个小破屋里长大的?不会吧?”法严和尚接道:“朱施主未免有些大惊小怪了,岳先生所言句句属实。刘大侠不仅在这屋子里出生,而且还在这长到了十二岁,方才出了这个村子。”

    这时冯云忍不住插道:“我曾经听过一些传说,说是大侠刘驽的父亲不过是个学究,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苗疆毒圣花千雪道:“这个冯掌门就有所不知了,大侠刘驽的背景……”她还未说完,便被岳圣叹打断。

    岳圣叹道:“你们这些人哎,太在乎甚么世家背景了。若是谁能有像他那般的心性,那么武功超神入化,成为一代大侠,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昙云禅师开口赞同道:“岳施主所言甚是有理,刘驽能够成为一代大侠,绝非偶然。若不是他心志坚定,他曾遇见过的每一个劫难均足以将他击倒。老衲说的这话,想必白鹤真人也十分赞同吧。”

    白鹤真人点头道:“本派与刘大侠渊源颇深,若不是他以德报怨,恐怕不仅是崆峒派,就连贫道我也是早已葬身黄土了。”丐帮帮主徐八方赞同道:“大侠刘驽岂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阴阳教主朱天绝叹道:“刘大侠再好有甚么用,他要是再不来,恐怕我们大家都死无葬身之地了。”他话音刚落,屋外的达摩院十八罗汉和般若院四大弟子,似是听见了甚么,齐齐奔出。

    令狐老祖道:“敌人来了!”少林寺昙字辈四大高僧也是跟着点头。

    朱天绝大惊道:“敌人来了,难道我们都在这等死吗?”他斜眼一看采花大盗苏六花,已是腿膝微弯,脚下运气,看来早已是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屋外远处传来少林十八罗汉和四大弟子的呼喝声,直听得朱天绝心惊肉跳,他再一看法严和冯云等人,脸色也是极不安定。令狐老祖叹了一口气,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老夫活了这许多年也是够了,今日就是拼了又何妨。”说完迈开脚步便要出门。

    昙云禅师叫住他,道:“令狐施主且慢,依老衲看来,岳施主的神情可算是十分淡定,一副心有成竹的模样。”众人只见岳圣叹弓着背,呆呆地看着屋外的雪景,说道:“其实你们不请我来,刘驽他也是会来的。依他的侠义心肠,中原武林逢此等大劫难,他又怎会不理?”

    阴阳教主朱天绝有些不信,两只眼睛径直往屋外瞄,却见少林寺众弟子的身影在远处的雪地上缩为一团黑点,看不真切。岳圣叹道:“我不用看,便知道,大侠刘驽已经来啦。”朱天绝道:“你怎么知道?”

    岳圣叹笑了笑,跟着一阵剧烈地咳嗽,说道:“那时候我还在为前唐朝廷办事,装扮成一个卖油郎打探王仙芝、黄巢贼军的军情。也就是在这屋外,我与刘驽第一次相遇,他那么执着地追着我。从那时他便在我心底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便连他的味道,我也能闻得出来。”

    朱天绝用鼻子使劲地嗅了嗅,说道:“这屋子里只有一股年久失修的味道,还有甚么其他味道,你个老头尽瞎说!”他见大敌当前,竟不再顾念武林中的长幼尊卑,口不择言起来。

    岳圣叹听他这般说,也不以为意,说道:“年轻人,不要这般急躁。当年那个娃娃刘驽,能够成为一代大侠,也是经历了十分之多的风雨。你甚么都没有经历过,又怎知道我这个糟老头说的不对呢?”

    朱天绝听言直要反驳,他自己之所以能成为邪派一代枭雄,才略大计岂是一般人所能比的,所经历的江湖险恶自然也是数不胜数。然而他还未开口反驳,只听远方一阵劲风袭来,便急忙闪身要躲。他还未来得及动身,只见一道黑影射入屋内,钉在火炉后的影壁之上。

    众人凑前一看,乃是一柄剑。朱天绝大叫,道:“我知道,这柄剑是昆仑剑神韦一然的!”他话音刚落,又是一连串甚物射入屋内,钉在影壁之上。苏留花大叫道:“我认得,这是天山‘七绝手’魏不弃的十枚指钉。花千雪,你说是不是!?”花千雪跟着激动地连连点头。

    紧接着,一把刀、一块令牌跟着飞入,深深嵌入影壁之中,分别属于“吐蕃刀神”翰日措和契丹第一高手耶律速台。

    岳圣叹弓着腰坐在担架上,笑道:“我就知道刘驽来了!”

    这时候外面突然西风倒卷,大雪一股脑地进了屋,扑得众人满身都是。岳圣叹抬起瘦骨嶙峋的双手,去触碰那雪花,却又蓦地落下。过了许久,仍是不动。

    禁军教头秦方赶紧试了试他的鼻息,大惊之下急道:“岳,岳先生,归天了!”

    (正文由此开始)

第一节 大雪纷飞() 
大唐乾符二年,贼寇四起,民生凋敝。

    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横亘无际,从砀山县的午沟村畔流过,转而东流入海。整个午沟村没有几处像样的院落,随眼看去便是土墙残瓦。

    腊月寒冬里,一日冷过一日。这一日夜里刮了半天北风后,便下起雪来。第二日雪下得更大,银絮漫天飘扬,四下里皆是白茫茫的一片,就连黄河上也结了冰。穷苦百姓家平日里还能打猎捕鱼,好贴补些家用。这样的天气,只怕是连果腹也难。

    刘老夫子在这午沟村已经居住了多年,他见到这满天纷飞的大雪,古板的脸上竟现出几分喜意。刘老夫子捻着胡须,吟道:“天欲兆丰年,须教趁腊前;南枝初破萼,风味浑如昨。快与泻银瓶,寒醅醉易醒。”

    他只盼这瑞雪是个吉祥的兆头,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家中雇下的两名长工不再偷懒耍滑,祖上传下的几亩薄地能有个好收成。若不然,家里这点存粮恐是挨不到明年冬天。

    刘老夫子姓刘名崇,乃是本地一乡绅。若不是这几年兵荒马乱,生活捉襟见肘,他平日里倒也喜欢多行善事。刘崇膝下有一儿,如今已经十二岁,却不甚得他欢喜。刘崇嫌此儿过于憨直,将来难以继承家业,于他取名一个“驽”字。

    驽,劣马之义。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是出自荀子《劝学》中的名句,意为千里马一跳也不过十步远,劣马走十天也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刘崇借此希望此儿能够多读诗书,增长学问,一改娘胎里带出来的呆滞习气。

    除了刘驽之外,刘崇另收有一学生,名叫朱旬,乃是本村富户朱家的长子。朱员外家里虽是钱财广有,祖上却没有出过读书人,因此将朱旬送到刘崇膝下,只盼能陶冶些书香情操。这朱旬在刘崇门下治学已有十余年,为人聪明伶俐,敏思而机警,不仅诗书烂熟于胸,其德行也颇得刘崇看重。

    刘崇每每看着自己不成材的儿子,再与一旁温文尔雅的朱旬相比较,不免哀声叹气。眼前雪景曼妙,刘崇心中诗意正浓,便让浑家傅氏治了几样小菜,以便助兴赏雪。刘崇招呼着学生朱旬一起坐下,又向自己儿子刘驽没好气地瞪了一眼。刘驽见状便拣在桌子下首,默默地整衣坐下。

    刘崇对儿子这种打断棍子都哼不出一声屁的性格很是懊恼,若是在平日里不免出口责骂。只是今日他心情颇好,兼之有意要考考两名孩童平日里所学,便道:“眼前这大雪下得甚紧,你二人以此为题,各自赋诗一首给老夫听听。旬儿,你先来!”

    朱旬不紧不慢,望着眼前雪景,沉吟片刻后道:“瑞雪满京都,宫殿尽银阙。常对素遥望,是江梅时节。”整篇词章华丽曼妙,连刘崇也自叹弗如。想来若是太平时节,此儿定能科举及第,将来做个大官儿衣锦还乡也并非难事。

    朱旬吟诗时,刘崇间或用眼角的余光去扫自己不成气的儿子刘驽,却见这孩子不仅自己学问做得差,还少了学习之意。朱旬的诗做得这般好,刘驽却在旁边一直发呆,估计朱旬的这些好词句,他却是一句也未往心里去。刘崇心中微愠,却又不愿就此发作,便拍醒刘驽,让他也学着朱旬的样子作一首诗来。

    刘驽低着头想了许久,之后抬起头来,满面羞惭,道:“爹爹,我看着这雪下得如此大,天寒地冻的。穷人们衣不蔽体,不仅要忍受寒冷,吃食也没了着落。我们几个在这坐着赏雪作乐,还不如把这几碟小菜给长工们家里送去分食了呢。”

    刘崇听后老大不高兴,只道儿子在为自己作不出诗找理由,责备道:“穷苦百姓的吃穿衣食,那是天子家的事情,却不是我们能管的。你只要做好学问,那便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我,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刘崇越说越生气,朱旬见状笑着劝道:“驽弟也并非什么都不学,他将太史公的《史记》就学得很好,尤其喜欢读其中的游侠列传。”

    刘崇听后一拍桌子怒道:“刘驽,我曾跟你说过多少次。作好诗文才是正统,你去学那些劳什子有甚么用?游侠游侠,那都是些亡命之徒,都喜欢干些杀人放火的勾当,不是什么好人,你学甚么不好,非要学那些人?”

    一旁的浑家傅氏正坐着缝衣,这时见丈夫将儿子训得面红耳赤,便想着甚么法能劝开刘崇。恰好透过门口,遥见远处有一人影挑着担儿缓缓而去,好似是个卖油郎。傅氏道:“这天寒地冻的,家里也没什么菜。驽儿你出去看看那走的是不是个卖油郎,你去剁一斤板鸭,再沽两斤酒,给你爹爹助兴赏雪来。”

    傅氏的意思是想支开儿子,借着刘驽离开这当儿,丈夫应该也消了气。话说这唐时的买油郞,不仅卖油,也捎带着卖些卤菜和黄酒,如此一趟走下来便能赚得多些。

    傅氏这么一说,三人便不约而同地往屋外望去。那卖油郎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浑身上上下下落满了白雪。扁担的两头是两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