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西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飒飒西风-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普真和尚摇头道:“不用了,傅灵运派他的弟子左孟秋给我送过一封信,那天你刚好外出化缘不在,因此不知道。他的信中说道,他的弟子韩不寿曾经见过那个柳哥公主,而他根据弟子的描述揣测,柳哥应该不是我的女儿。而那个故意向外面放出这个消息的人,应该是别有用心。”

    敬思和尚心中犹有疑虑,往日里的一些江湖传闻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师父,你不是说玉傅子那个人的性情十分怪异么,这样的人咱们能信得过他吗?”

    普真和尚道:“傅灵运这个人虽然怪,但是他的话还是信得过的。若是换作王道之给我捎信,那就很难说了。”

    两个人一边说着,一边拿出干面饼作为这一日的早餐。敬思和尚虽是觉得面饼无味,却再不敢说话,只是默默地吞咽,不时将两只眼睛瞟向一旁的师父普真和尚。普真和尚看得出,这个徒弟乃是念念不忘自己向他许诺下的新锤法,于是轻叹了一口气,边吃饼,边将一套共有三十七招的“水龙锤法”说于他听。

    再说李菁自从离开沙门关后,便一路往回奔去。由于前一日里她一直与普真和尚等二人紧追慢赶,此刻只觉腰膝酸软,步子因此比昨日慢了好多。她连走了两天多,只见一路上所遇见的吐蕃人比先前多出了许多。

    她心中暗想,“难不成这些人是为了他们的大军探路来的?”她寻着机会,在一队吐蕃人路过之时,瞅准队尾的最后一人,挥手便是一刀,将其斩下马来,夺了此人的干粮和马匹,随后快马加鞭扬长而去。一众吐蕃人见她下手凶狠,哪里还敢追,只得将自己的同伴草草埋葬。

    李菁即便是骑在马背上,也不忘继续修炼普真和尚所授的“潜龙九吟功”。正如那老和尚所说,这门功夫乃是“宜动不宜静”。她骑在马上愈是动作剧烈,体内真气便运行得愈加自如。在运行了几个小周天之后,她体内的真气渐有增强之势。

    她骑马又行了半日多时间,渐渐离那耶律氏营地越来越近,只见营地周围有形形色色的商贾、兵士、牧民在出没。这些人应该是来自于不同的部族或者国家,其中回鹘人、吐蕃人、契丹人和汉人不一而足。

    这种诡异的气氛让她愈加担心起刘驽的安危来,心想:“呆子不会有事儿吧,也不知他降服了那个魔女薛红梅没有?这个女魔头实在是可气,竟然敢暗算我,若是见到她,一定要将她一刀两段。”

    又想道:“呆子看在这女魔头是他师父的份上定会阻挠我,到时候还需想办法把他给指使开。”

    然而她没有想到的是,其实就在她被铜马追跑后不久,薛红梅便放弃了继续纠缠刘驽。这个女人自从重获新生后便惜命如金,但凡有一点不把稳的事儿她都不会轻易去做。比起与人正面决斗,她更喜欢背后暗算。如果打不赢,那就一跑了之。反正只要自己活得长,那机会便多的是,总有一天能够找到机会。

    而刘驽自从摆脱了薛红梅的纠缠之后,便往铜马和李菁离开的方向紧追而去。他轻身功夫平庸,为了能够赶上前面的二人,不得不重金向路上遇见的牧民买了匹马急追。(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节 何为丈夫() 
然而他刚追至半路,与独自归来的铜马撞个正着,从其落寞的眼神来看,想是并未能追上李菁。他见状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随即拍马直上,双掌迎风而出,直向铜马拍来。

    岂料铜马眼尖,见他冲了过来,旋即在地上滚过,顺势一刀削断了马腿。趁刘驽从马背上跌落之际,快步逃了去。刘驽眼睁睁地看他跑远,接着又徒步往前寻了一段路,却没有发现李菁的踪迹,只得悻悻地回营。

    在回营的路上,他隐隐地听见远处传来雷鸣般的铁蹄声,本以为是萧氏或者耶律氏的人马。他仔细听那铁蹄声,只觉整齐归一,并没有契丹人常见的散乱。他正在奇怪之时,只见远方的地平线出有数千玄衣黑甲的骑兵结阵而来,阵型前后相连,军容整齐肃穆。

    他还未来得及让至一边,这支黑甲骑兵已经呼啸而至,为首的领军大将从阵中策马走出,向他奔了过来。他心中一惊,不由地掌心暗自运气。只见那将军掀开了熟铜面罩,竟是曾与他相熟的历城人秦峰,中原十四骑的头领。

    将军秦锋紧盯着面前的刘驽,只觉少年饱经沧桑的面容有些陌生,然而其右颊上那道深刻的剑疤却让他再熟悉不过。他传令身后的大军停步,翻身下马走向了刘驽,下马拱手道:“阁下可是刘驽小兄弟?”

    刘驽躬身向将军还了一礼,“小子正是刘驽,将军多日不见,不知此番领兵而来乃是为了何事?”

    将军胸口的护心镜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小兄弟有所不知,吐蕃人即将攻打契丹。契丹若失,吐蕃人便可兵锋南指,威胁中原。皇上因此下了谕旨,令我率兵北上,断不能让吐蕃人的诡计得逞。”

    刘驽望着将军的一身刚劲的戎装,立在草原的风中与巍巍群山相映,心底竟不禁生起艳羡之意,暗道:“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就当这般英武镇物,至于铜马那帮人虽然也归属朝廷,却个个只会勾心独角,暗地里搞些阴谋,与这等伟丈夫相比可算是差得远了。”

    他说道:“将军大可不必担心,契丹可汗耶律适鲁是个十分狡猾的人,吐蕃人应该没有那么容易搞得定他。”

    将军手握腰刀之柄,叹道:“边防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朝廷为了此番派军北上,于水深火热之际从国库中拿了二十万钱粮。这些钱和粮都是出自中原百姓的血汗,我等军人既领国家俸禄,必当竭死效力。若是不慎让吐蕃人入了长城,那可真的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刘驽遥遥望队伍的后面望去,只见这些中原兵士于马背上整肃而立,宛如一座座的石雕。草原的风从他们颧骨高耸的面庞上掠过,卷动他们黑甲之下残破的单衣。即便人瘦衣寒,他们手中所握的刀斧却在阳光下褶褶发亮,未有一丝锈迹。

    这支军队透着令人无法言表的锐气,从他们的身上刘驽似乎遥遥地看见了那支已经湮没在了大唐历史尘埃之中的玄甲军。正是这支军队北破突厥,西破高昌,奠定了大唐的百世基业。

    数百年之后,当太宗皇帝的子孙们逐渐溺于温柔之乡,朝廷重臣们开始拉帮结派、勾心斗角,这支玄甲军的精魂却从未失去。玄甲军乃是精选民间的贫苦子弟,这些农民子弟饱尝了民间的疾苦,深知百姓的苦难。他们为了护国而参军,为了保护家乡而奔赴远方。

    与那些在朝廷中钻营的无耻之徒相比,这些贫苦的百姓子弟才是中原的脊梁,即便是五胡乱华,万里烽火,他们也从未在刀锋和箭矢下真正地低过头。如今他们又一次为了保护祖先留下的土地,背井离乡,开赴到了这片荒凉的草原上。

    刘驽看见军中所携辎重极少,仅有数百匹骡马拉着粮草,便向将军问道:“大军在外,粮草为先。皇帝既然派将军北上抵御吐蕃人,就应多给你们一些粮草。这点粮草恐怕支撑不了多少时日,若是交战时敌人故意拖延,只怕于将军不利。”

    将军重重地叹了口气,他仰头望着天空中的流云,道:“如今国家局面困难,各地乱贼纷起,百姓本已食不果腹。我等若是再向朝廷索要钱粮,那朝廷必然会向民间征缴重税,到时候百姓恐怕就得易子而食了。身为军人,当以国家之忧为先,怎能因为这点困难而退缩。”

    刘驽听后点了点头,他心中颇有些惭愧,与眼前的秦峰将军相比,自己的脑中所想不过是些小家子气的江湖荣辱和个人恩义罢了。所谓英雄者,就应该这般公忠体国,以百姓为己命,如此方能算作不枉活了这一世。

    这般想来,又有多少所谓的武林高手终其一生生都在钻营私利。但凡江湖上有些争名夺誉之事,这些人一个个地蹦得比谁都高。可是中原大乱,百姓孤苦无依之际,他们中又有谁站了出来,为百姓做过一件事情?

    那“双玉二王”不是名声响亮吗,便连江湖上也广为传播他们的令名,闻者莫不胆寒。当年吐蕃人率军东侵潼关,回鹘人火烧长安的时候,他们四个人应该正值壮年,可是他们那个时候又去了哪里?遍地寻访《化瘀书》,彼此争强好胜,可做过一丁点儿保家卫国的事儿吗?

    这些人的武功即便再高,那也不过是红尘世间的一个名利之徒。泱泱中华的历史长流中,断不会留下这等人的名字。所谓侠者,当为国为民。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若是能为民请命,那也可以称为侠。而武功高绝的泰山北斗若是只会争名夺利,那也不过是一方毛贼而已!

    刘驽心中想着这些正呆呆地出神,秦将军见他身单影只,便令人给他送过一匹马来,邀他同行。一路上他只见将军所率人马肃穆无声,所过之处对沿途牧民秋毫无犯。即便汲水止渴也是远远地避开牧民的帐篷,以免滋扰生事。

    在连年征战不休的草原上,牧民们从未见过如此严于自律的军队。他们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纷纷走出帐篷对这支“天可汗”的军队躬身施礼。

    注:天可汗,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人民对大唐太宗李世民的敬称。时太宗皇帝控驭八方,威震四海。普天之下即便是四夷之民,莫不感服王化!(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一节 绵薄之力() 
刘驽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草原上已经混乱了许久,先是粘珠可汗暴政虐民,后来又是耶律氏和遥辇氏混战。百姓一看见军队就逃,哪里敢露面。将军能够得到他们的尊敬,可以算是开天劈地独一份了。”

    将军微微一笑,他率领部属迎着牧民们的目光徐徐穿过,不时向他们颔首示意,“大唐不只是汉人的大唐,而是所有大唐子民的大唐。不管是沙陀人、汉人还是契丹人,他们都是大唐的百姓,理应受到我们军人的保护而非欺凌,秦某不过是在做些份内事儿罢了。”

    刘驽点了点头,“如果朝廷都是将军这样的忠臣义士,那国家真的有希望了。”

    将军深叹了口气,他看出了刘驽眼神中的落寞,道:“当今朝廷中确实有一些佞臣奸宦在勾心弄权,比如宋忠、田令孜之流。他们整日只会蛊惑皇上,以图把持朝政。但同样也有一批忠臣志士大公无私,终日在为国事奔走。若是这样的忠臣能多一些,那奸臣就不能得逞,邪恶必不能压正。是以小兄弟还需看得宽亮些,断不能因为片面的看法就对国家失去了信心。”

    刘驽微微一笑,将军秦锋的话击中了他内心的软肋。他抬起头望着将军,郑重地说道:“如果小子将来要为国家效力,那一定也是投奔将军这样的忠臣!”他话锋一转,“不知将军是否听说过铜马这个人,听说他是大太监田令孜的干儿子。”

    将军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每当提起朝廷宫闱之事,他便不禁眉头紧皱,“铜马这个人我知道,他麾下统领的虎组由大太监田令孜直接掌控。虎组名义上负责纠察百官过错和铲除卖国通敌之徒,颇多时候却喜欢嗜杀乱来。因此全京城的官员百姓,没有谁敢说他们的坏话,否则怕是活不过第二天。”

    刘驽又道:“恐怕就是因为这些虎组的人到处乱来,朝廷这才会渐渐失去了人心。若非如此,黄巢、王仙芝之徒怎能流寇天下,到处作乱?依将军看来,若是抓住铜马等人,该如何处置才好!”

    将军摇了摇头,叹道:“铜马这个人向来滥杀,手中一把长刀造下的业太多,其人恐怕难以善终。我听说他平日里倒也是很忠君爱国,只可惜偏信了大太监田令孜的蛊惑,将力道用错了地方。若是能将他纠正过来,那也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子。”

    说到这里,他似是想到了些甚么,转而向刘驽谢道:“小兄弟你年纪虽然小,但也是一条好汉子。当初若不是得你出手帮忙,秦某只怕此刻早已葬身黄泉了。”

    刘驽摆手道:“小子哪里算得上甚么好汉,将军莫要折杀我了。但凡是好汉,哪有保护不了自己家人的。当初黄巢手下的人马将我们整个午沟村都烧了,我吓得和爹娘落荒而逃,从此散落天涯,再也没能见上一面。”

    将军听后有些不解,“看小兄弟目前的状况,应该是已经逃脱了那个九毒老仙的管制了吧。不知你为何迟迟不返回中原,去寻找你的亲生父母?”

    刘驽一想到远在广州的父母,眼眶便有些湿润,“是啊,九毒老怪早就死了,铜马杀的他。而我眼下之所以未走,乃是为了遵守与契丹可汗的约定。粘珠可汗约我参加一场比武招亲大会,耶律适鲁继承了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