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西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飒飒西风- 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百二十一节 袁氏故事() 
耶律适鲁从案上拿起一碗酒,与索伦泰碰了碰,仰起脖子一饮而尽,“我已经派突吕不部、涅剌部、突举部和品部这四部的所有人马南下放牧,一旦吐蕃人兵出河湟,我们的人很快就能知道。至于眼下的比武招亲大会,其实并不需要多少人马参与警戒,有我本部迭剌部的人马在就足够了。”

    索伦泰哼了一声表示放心,“此番的比武招亲大会,老夫也认为没甚么大问题。选儿已经得我真传,除非有第一流的高手在比武大会上突然出现,否则他轻松拿下头筹不存在一丁点问题。”

    耶律适鲁一听索伦泰提起绝顶高手,便来了兴致,问道:“难道选儿学了老哥您的半部《化瘀书》,他的武功在江湖上还称不上是第一流的吗?”

    索伦泰叹道:“习武讲究循序渐进,一脚一个坑,毕竟他才学了四个多月,进境虽快,但仍然有限。而且我都波部所藏的这半部《化瘀书》并不全,缺少了十分关键的‘玄微指法’。相传这门玄微指法当年被真龙送给了苗疆的花氏族人,我们都波部可是一丁点儿都没得到。”

    耶律适鲁觉出此事定有缘由,问道:“这又是为何故?”

    索伦泰答道:“据说真龙生前有两大红颜知己,一位是后来成为大唐一品卫国公夫人的红拂女,一位是来自苗疆的花氏女。真龙一生痴恋红拂女而不得,冷落了一直伴在他身边的花氏女。后来花氏女为掩护真龙出中原,与他的仇敌力战身死。真龙晚年心生愧疚,在去世前托付自己的弟子南下苗疆,将用蜡封住的‘玄微指法’秘本交给了那花氏女的族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他并未在都波部留下手抄副本。那位弟子倒也真是诚心,秘本的内容他一个字都没有偷看,就这么白白地送给了苗人,从此这门至关至键的功法便在我们都波部失去了传承。”

    耶律适鲁思索了片刻,悠悠地说道:“听老哥你这般说,我在想一件事儿,你所言的真龙是不是就是大唐开国初期的虬髯客?”

    索伦泰点头道:“不错,就是他!相传真龙年轻时曾得一位袁氏老者相中,那袁氏老者见他器宇轩昂、胸怀天下,乃是非常之人,便传他传授半部《化瘀书》,要他逐鹿中原、一统天下。”

    耶律适鲁对中原掌故颇为了解,叹道:“可惜彼时恰好出了一位不世出的奇才李世民,既生瑜,何生亮,否则中原天下倒真有可能是这位虬髯客的了。话说这位袁氏老者也真是个奇人,据说《化瘀书》自西晋八王之乱后便四分五落,他又是怎么能凑齐半部的?”

    索伦泰摇头道:“这个老夫可就不知道了,不过大约就在一百多年前,又一个袁氏族人出现在了我们北海都波部,他自称名叫袁岚,说是家传的《化瘀书》被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尽尽,而我们都波部所传半部《化瘀书》乃是他祖上当年赠与虬髯客的,想让我们借给他抄录下来。”

    耶律适鲁对事情的结局十分感兴趣,问道:“那你们借给他了吗?”

    索伦泰道:“当然没有!那时候距离真龙来到北海都波部已经过了百年,都波部和袁氏族人也没有直接的干系。便连我们都波部自己人,每代能目睹《化瘀书》真本的也仅一人而已,怎肯轻易传给他一个外人。况且都波部内为防这半部《化瘀书》不慎外传,早已将整本书都用契丹医道转写,他即便读了也是看不懂。”

    耶律适鲁微微一笑,在他了解,事情并非这么简答,道:“可是我听说,那个袁岚后来还是得手了。”

    索伦泰的脸忽红忽白,叹道:“是啊,他当年假意与我们祖上一位族长的女儿相恋,那痴女子被他蛊惑得死心塌地,冒着生命之危,悄悄将半部《化瘀书》抄录了下来给了他。他得了此书之后便消失不见,二十年后再出江湖时已是在西域的风沙镇飞摩崖。据传他那时已经得到了全本《化瘀书》,将经文尽数刻在了飞摩崖上,并在各地广布消息,想吸引天下武林中的豪杰前来观摩。”

    耶律适鲁笑道:“他这么做恐怕没安甚么好心!”

    索伦泰道:“耶律兄所料不错,自那以后,普天之下的武林中人但凡听说过的,无不为那风沙镇飞摩崖上的《化瘀书》而魂牵梦萦。老夫虽然从未步入中原,但听说就在十八年前,中原武林中闻名的“双玉二王”曾经携手闯过风沙镇飞摩崖,他们因为分赃不均还曾大打了一场,期间曾被袁氏族人趁机偷袭过,差点儿都丧生在大漠黄沙之中。”

    耶律适鲁身为一代枭雄,心思十分敏捷缜密,对百年前那位名叫袁岚的年轻人的心思洞若观火,“这个袁岚将《化瘀书》刻在风沙镇飞摩崖上,估计是想当作一个诱饵,好将天下间有名的豪杰都引进大漠飞沙之中,到时候再让自己的后人借着天时地利与人和,将这些人一网打尽。如此武林中精英丧尽,凭他袁氏族人握有整本《化瘀书》的实力,想控制整个武林绝没不是甚么难事。”

    索伦泰道:“耶律兄说得甚是,老夫曾听人说过,这袁氏人乃是三国袁绍的后代,当年其先祖袁绍在官渡败于曹操之手,气得呕血身死,未能得到天下。其后人一直悻悻不已,数十代袁氏人都将恢复袁氏基业当作了己任,其中既有想通过控制武林来打天下的,也有想通过辅佐人君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的。”

    耶律适鲁听后陡觉新奇,问道:“辅佐人君,那是谁?”

    索伦泰道:“耶律兄可曾听说过,大唐太宗李世民的国师袁天罡?”

    耶律适鲁惊得差点将手中的酒碗落在地上,“袁天罡?当然听说过!听说此人有神鬼不测之能,通奇门八卦,晓五行遁甲,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定天下之兵事,相传其曾为李世民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二节 与会高手() 
(感谢“飛天之炎”的月票支持!)

    索伦泰点了点头,“是啊,袁天罡不愧是一代英杰,可惜他生错了时代,落在了比他更强大的李世民手里,所以一辈子只能当个辅佐之臣,从未敢暴露自己作为袁氏人的真实目的。”

    耶律适鲁仰头叹道:“想来与那些与李世民生在同一时代的英杰,不管是虬髯客还是袁天罡,一个个地只能扼守长叹,终生郁郁不能得志。似我等虽是生于乱世,却没有李世民这等雄才挡路,也可以说是幸运之至了。”

    索伦泰哈哈大笑,他端起酒碗从座上站起,与耶律适鲁相敬后一同饮下,“方今乱世,似耶律兄这等胸怀才智之人,正好一展身手,为契丹人奋威,一洗数百年耻辱之名,老哥自当在北海畔,等候你大胜吐蕃的消息!”

    耶律适鲁对索伦泰的告别并无心理准备,“老哥哥,这……比武大会就要举行了,你怎地不留在这里压场,却突然要走了!”

    索伦泰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道:“没事的,选儿的武功已非往日可比,一般的人很难胜得了他。我本部落里的亲信前两天捎信过来,说是有一个姓陆的女子和一个姓公孙的男子在北海四处杀人抢羊,我若是不回去,怕是没人能治得了那对恶男女。”

    他拱了拱手,就此与耶律适鲁告别。耶律适鲁虽不舍得让他离去,却也不好强行阻拦。他喊进一名贴身亲兵,吩咐他亲自带人,明日一大早便护送索伦泰回北海,同时又派人去藏风谷喊回耶律选,让他也赶回来送送自己的师父。

    耶律适鲁与索伦泰告别之后心情不佳,他发现一个女子的身影藏在帐篷门帘外,也不知站了多久,却一直不出声,便没好气地喊道:“甚么人,有事儿就进来!”

    那女子用玉指挑开帘子,笑盈盈地走了进来,正是萧夫人。萧夫人双膝微屈,朝耶律适鲁款款行了一礼,接着说明她此行的来由,“奴婢实在有些想念阿保机了,还望可汗能放我北行一趟,探望一下自己的孩子。”

    耶律适鲁怒哼了一声,“咱们俩自己的孩子失踪了这么多天,一直没有音信,你不担心他的安危,反倒去想那个阿保机,你心里到底还有没有我这个可汗?!”

    萧夫人连忙拜倒在地,“两个孩子都是奴婢我亲生的,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一个母亲,孩子丢了,我心中当然十分苦楚,所以此时更想见上阿保机一面!”

    耶律适鲁一拂袖子,“退下吧,此事等比武招亲大会结束后再议!”

    萧夫人不敢不从,只得弓着身子从汗帐中退出。耶律适鲁见她走后,连忙叫过一名近身侍从,与他贴耳面授机宜。侍从听后连连点头,当晚便带着一拨人马往北去了。

    话说李菁自当晚大胜达鲁尔派三人之后,后面几天的日子便没有安宁过。每次她在外走动,总能觉察到有各形各色的人在身后跟踪,回来后便向刘驽大倒苦水。刘驽哈哈大笑,告诉她这便是做成名高手的代价。

    李菁气极,要挟着要将他的底细捅将出去。刘驽连忙笑着告饶,他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此时暴露出去绝对不是甚么好事。此番来参加比武招亲大会的武林人士,都是些功名心甚强的人,一旦知道有人的武功比自己高,怎能安稳地坐着不动,不生一丁点儿打探之心。

    两人为免惹人注意,此后日间甚少走出帐篷,然而仍有不少好事之徒在帐篷外偷偷地张望,还将帐篷毡布用刀旋出了好几个孔,气得李菁不时手持双刀冲出帐篷,四处驱赶。到了晚上,两人将各自榻上的被窝捏成人形,金蝉脱壳之后悄悄在营地中走动,想寻找遥辇泰等人的踪迹,却始终一无所获。

    两人好不容易熬到了第三天的比武大会,李菁拉着刘驽一起战战兢兢地走出了帐篷,发现四周投向自己的异样眼光一点儿都没有减少。她看见有人在一旁窃窃私语,便以为是在偷偷讨论自己,转头埋怨刘驽,只怪都是他害的。

    刘驽拉了拉她的袖子,让她不要太在意,许诺只要找到遥辇泰等人,将他们救出后就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管他甚么其他人的异样眼光呢。此后,两人直将所过之处的纷纷议论当作没听见,一路往擂台的方向走去。

    擂台设在耶律氏营地的郊外,乃是由麻绳圈起来的数十片空地。刘驽和李菁到后不一会儿,只见人潮尽皆朝这里涌了过来,除去被圈起的空地外,其余地方皆被黑压压的人头挤得满满的。

    宣令官见无处可以落脚,只得命人牵过一匹马来,爬上马背,由两名兵士在下方用手扶稳,开始宣布契丹大汗耶律适鲁的谕旨。谕旨并不长,大致的意思是,此番的比武招亲大会先由初赛开始,初赛得胜之人方才有权力进入第二天的次赛。

    众武林人士一听纷纷摩拳擦掌,争着要下场比赛。岂料宣完令后,宣令官宣布,下一项活动竟是祭天。群豪一听,脾气不好的便纷纷开始骂娘,“老子是来比武的,不是来磕头的!”“就是,就是,一个比武大会搞这么花花肠子干甚么!”

    刘驽注意到,场中只有极少数的人此刻仍能保持镇静,而这些人应该才是真正的高手。其中比较醒目的有一位紫衫道长,此人一头鹤发飘飘,神情十分严肃。在他的身后站着崆峒派的七剑之首龙一,由此推断,这道人便是龙一的师父——崆峒派的玉鹤真人。

    在玉鹤真人身旁,有一位别派的灰衣道长与他并肩而立,想来此人的身份绝不会比玉鹤真人低。这位灰衣道长头顶戴着一个十分显眼的金冠,与他的一身粗布灰布极不搭配。此人一直和前后左右的人攀谈说笑,显得有些圆滑,与身旁板着脸的玉鹤真人形成鲜明对比。刘驽琢磨着此人便是峨眉派的金顶道长,看他这副油滑模样,估计在当年一统峨眉的大业中并没少耍心机,否则这掌门之位也落不到他的头上。(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三节 各门各派() 
在玉鹤真人和金顶道长的身旁,还站着一位孤冷峻清模样的人物,此人面上颧骨高耸,兀自抱着宝剑,低头看向脚下的地面,并不屑于与二人攀谈。根据先前天沙门胡三等人的描述,刘驽大致推测出,此人便是青城派的笑沧澜大侠。

    在闻名中原武林的玉鹤真人、金顶道长和笑沧澜三位名门大侠的身后,是他们此番带来的数百名弟子,放眼望去人才济济,显得好不威风。

    七伤老人和火头陀各自独立在人群之中,若不是他们在江湖上的名气太大,以至于身边的众人不敢靠近,在他们周围各自留下一大块空地,刘驽还真的很难注意到这两人。

    与名门正派的头面人物们喜欢聚在一处不同,这些有名的江湖散侠们既不会相互讨好,也不会抱团取暖。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