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宫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宫燕-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年,南方的水灾是近三十年来最厉害的一年,太子赵聿梁及其救灾团队几乎每天都奔波在救灾现场,有时候大半天下来都没空喝杯水、吃个饭。

    这日傍晚,正在大明湾指挥救灾的赵聿梁忽然听见对面岸上有人喊“殿下,有一封从京城寄给您的急信。”

    由于洪水泛滥的缘故,那个送信人根本没法将信递送过来,而这边此时又根本没有空余的船可供使用。

    赵聿梁想了想,对着对岸那人道“你将信绑在一块方形的小石头上,然后用弓箭将之射过来。”

    那人得令立即照办,那封信果然就稳稳当当地射到了太子赵聿梁这边。

    太子赵聿梁当即拆开来看。

    是敬庄皇后写来的,信中大略地跟他说了张昭仪摔倒流产以及张昭仪认为此事乃她推倒所致的事。

    赵聿梁看毕,原本就严肃的脸变得更加严肃了。

    即便敬庄皇后轻描淡写,可赵聿梁也能想象皇宫中现在的情况。

    毫无疑问,敬庄皇后现在身处危险之中。

    可眼下此地的灾情那么严重,要走开也确实很难。

    赵聿梁深呼了一口气。

    有一下属匆匆赶来,对太子道“启禀殿下,张大人和刘大人在帮忙救人时被洪水冲走了。”

    赵聿梁忙问“在哪里被冲走的?可有派人去救?”

    那名下属忙答道“就在前面不远的那个转角处,已经有五位深谙水性的人跳下去找了,可暂时尚未找到。”

    赵聿梁立即大步流星地往事发现场走去。

    前面那个拐角处正是两河的交汇处,是水流最湍急的地方,如果不熟水性的人掉下去的话恐怕是很难再有生还机会的。

    赵聿梁站在那拐角处上方的一块大石头上,朝河面以及四周仔细地看了看。

    很快他便有了头绪,他立即派二十名懂水性的男人到距离这里四里远的下游去截。

    眼下只能这么办了。

    那二十位男人当即往下游飞奔而去。

    到得太子所指定的那个地方后他们便一头扎进了那湍流之中。

    约莫两刻钟后,张大人和刘大人被跳下水去找他们的人给抬上了岸。

    在一番抢救之后他们的命保住了。

    众人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但灾情还很严重,所以大伙也不敢多歇,只喝了几口茶就继续去协助救灾了。

    赵聿梁命一名下属取出地图来,就着微弱的灯光观看。

    未几,赵聿梁指着地图上的某处对身边的几位助理大臣一一做指示。

    赵聿梁边做着工作指示边想着自己是否应该马上赶回京城去。

    毫无疑问,他在未得皇上的指示且南方灾情尚很严重之时赶回去肯定是会被皇上怪罪以及被官员和百姓们诟病的,可他不回去一趟的话又非常担心敬庄皇后那边有事。

    亲们,第一更来了,第二更大约在2300。。

第一百八十一章 殿下在考虑() 
以前,云一亭虽然也处理过很多棘手的案件,但都不曾涉及后宫,此次既然是涉及后宫的,所以他难免格外地小心。

    总的来说,后宫里发生的事件无外乎妃嫔们的争宠、算计和打压,但女人们玩起这套东西来有时候比男人还狠、还难以分辨虚实。

    又想到这事牵涉到一个他一直敬重的女人敬庄皇后,他就更加不敢又丝毫放松了。

    但查案比不得别的事,是断不能事先加入主观情绪的,所以他又不得不强迫自己就事论事。

    云一亭边想边往衙门回,回到衙门后立即着手整理此事。

    他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成员中有他的老搭档工部尚书郑玉松。

    这个临时组织的调查小组就在当天成立,成立之后大家便坐下来探讨此案,一直到深夜。

    由于没有更多的证据,大家只好将此事初步判断为“意外”。

    接下来要怎么做才能有所突破?大家一时间也想不出来。云一亭见夜已深,遂宣布散会,让大家赶紧回去歇息。

    工部尚书郑玉松并没有马上走,他在云一亭旁边的座位坐下,道“其实下官还是偏向于认为此事乃张昭仪从中做鬼所致,只是暂时没有证据而已。”

    “我也有此想法,不过个人的猜测无论多么合理也是不起法律效力的,法律讲的是证据。”云一亭叹气道。

    这个“缺乏证据”还包括他们没有弄清楚张昭仪此举的真正目的。

    如果说她是为了争宠,为了觊觎皇后之位,那么她这做法又未免太极端、太大胆了点。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那么她还有别的动机吗?

    人的想法有时候是非常之微妙的,如果不是对其脾性、为人特别了解的话是很难摸得清其幽深内心里的语言和动机的。男人看女人更像隔着一座山,朦朦胧胧、似是而非,尤其难以做出判断。

    皇上在赋予云一亭这个查案任务时留了一句话“别冤枉好人,也别让坏人逍遥法外,尽快在半个月内结案。”这简单的一句话对于云一亭来说却是极大的挑战。

    哪一个查案的人不希望好人沉冤得雪、坏人被绳之于法?然而,最难判断的就是那种你根本分不清其是好是坏的人。

    况且即便是同一个人,其身上也有矛盾性和两面性,外人是很难将之严格地区分好坏的。

    人很复杂,人心更复杂。

    云一亭叱咤朝堂十五载,早已练成了人精,自然早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望着白纸上列着的此案案发现场的人名,云一亭揉了揉额头。

    这几个人如今都被他反复地审问过了,再问二十遍恐怕也问不出新的答案来了。

    但是他们依然是最重要的在场人。

    可是他们的答案对他判断这个案子起不了什么作用,毕竟那件事发生在一瞬间,他们谁都没有留意到。

    云一亭站起身,在房间里默默地踱着步。

    敬庄皇后乃太子赵聿梁之母,不知太子得知此事后会是怎么个反应。

    想到这里云一亭立即来到案几前提笔给赵聿梁写信。

    这事还是让赵聿梁也知道吧,赵聿梁聪明善断且是一个能主持公道之人,说不定他能帮助查明此案。

    将信交由下人去邮寄后云一亭才感心定了些,遂坐马车回了自己的府邸。

    今年,南方的水灾是近三十年来最厉害的一年,太子赵聿梁及其救灾团队几乎每天都奔波在救灾现场,有时候大半天下来都没空喝杯水、吃个饭。

    这日傍晚,正在大明湾指挥救灾的赵聿梁忽然听见对面岸上有人喊“殿下,有一封从京城寄给您的急信。”

    由于洪水泛滥的缘故,那个送信人根本没法将信递送过来,而这边此时又根本没有空余的船可供使用。

    赵聿梁想了想,对着对岸那人道“你将信绑在一块方形的小石头上,然后用弓箭将之射过来。”

    那人得令立即照办,那封信果然就稳稳当当地射到了太子赵聿梁这边。

    太子赵聿梁当即拆开来看。

    是敬庄皇后写来的,信中大略地跟他说了张昭仪摔倒流产以及张昭仪认为此事乃她推倒所致的事。

    赵聿梁看毕,原本就严肃的脸变得更加严肃了。

    即便敬庄皇后轻描淡写,可赵聿梁也能想象皇宫中现在的情况。

    毫无疑问,敬庄皇后现在身处危险之中。

    可眼下此地的灾情那么严重,要走开也确实很难。

    赵聿梁深呼了一口气。

    有一下属匆匆赶来,对太子道“启禀殿下,张大人和刘大人在帮忙救人时被洪水冲走了。”

    赵聿梁忙问“在哪里被冲走的?可有派人去救?”

    那名下属忙答道“就在前面不远的那个转角处,已经有五位深谙水性的人跳下去找了,可暂时尚未找到。”

    赵聿梁立即大步流星地往事发现场走去。

    前面那个拐角处正是两河的交汇处,是水流最湍急的地方,如果不熟水性的人掉下去的话恐怕是很难再有生还机会的。

    赵聿梁站在那拐角处上方的一块大石头上,朝河面以及四周仔细地看了看。

    很快他便有了头绪,他立即派二十名懂水性的男人到距离这里四里远的下游去截。

    眼下只能这么办了。

    那二十位男人当即往下游飞奔而去。

    到得太子所指定的那个地方后他们便一头扎进了那湍流之中。

    约莫两刻钟后,张大人和刘大人被跳下水去找他们的人给抬上了岸。

    在一番抢救之后他们的命保住了。

    众人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但灾情还很严重,所以大伙也不敢多歇,只喝了几口茶就继续去协助救灾了。

    赵聿梁命一名下属取出地图来,就着微弱的灯光观看。

    未几,赵聿梁指着地图上的某处对身边的几位助理大臣一一做指示。

    赵聿梁边做着工作指示边想着自己是否应该马上赶回京城去。

    毫无疑问,他在未得皇上的指示且南方灾情尚很严重之时赶回去肯定是会被皇上怪罪以及被官员和百姓们诟病的,可他不回去一趟的话又非常担心敬庄皇后那边有事。

    亲们,第一更来了,第二更大约在2300。。

第一百八十二章 都在关注() 
张昭仪流产的事既然已经上升到了两个女人间的斗争,势必就会在宫中引起轩然大波,而一旦发生这种事态严重的事件时周边的人大多会因为怕受到牵连而躲开,所以身在事件中的人此时往往是最孤独无助的。

    赵聿梁可以想象敬庄皇后此时的心情。

    眼下他所在的地方应该于明天下午左右就能将赈灾事宜安排妥当,但是今日下午有消息说距离这里不到两百里远的万州也发生了水灾,还有绿树县那边一个时辰前也送来消息说正在发山洪大水。

    赵聿梁右手轻叩着桌面默默沉思。

    未几,他将随他前来赈灾的京官中经验较为老道的六位京官分成了两组,让他们明日一早分别到万州和绿树县去协助赈灾。

    随后他拿出地图跟他们细细地做指示。

    他打算将工作安排下去之后就返京去看看。

    就在他们说着话时一名侍卫进来道“殿下,有您的信。”

    太子赵聿梁忙从地图中抬起头来,快速地从侍卫的手中拿过了信。

    这封信是云一亭写来的,云一亭在信里跟他详细地讲了案件审理的经过,并将皇上授命云一亭来调查此事的事也一并说了,在信末表示会竭尽全力处理此事,并说由于此事没有目击者,所以很难展开来调查

    太子看完信后遂将信折了起来。

    通过云一亭的叙述,太子对此事的了解又多了不少,同时也心定了不少。

    只要云一亭在跟手此事他就有理由相信敬庄皇后短时间内不会有人身危险,那么他一两天后再回去问题也不大。

    于是赵聿梁当即给云一亭回了信,让云一亭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敬庄皇后,并说他会争取在明天或者后天就启程回去。

    敬庄皇后远在广西的兄弟们也在这天收到了张公公写来的信,得知了那件事后文家五代的人立即聚集在一起开会。

    “我们亲自进京去给姐姐讨个公道。”敬庄皇后的六弟文志斌怒气冲冲地说。

    敬庄皇后的大哥文志杰忙摆手道“现在事情尚未弄清楚,我们就这样冲到京城去岂不惹人笑话?”

    “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她被那人诬蔑?”文志斌急得跳了起来。

    几兄弟中就属他的脾气最冲了。

    “这个时候我们断不能冲动行事,否则不但帮不了皇后,反而还会害了她。”敬庄皇后的叔叔文生伟望着大家语气郑重地说。

    众人连连点头。

    “不知二叔这边有何妙计?”文志杰问文生伟。

    文生伟沉吟了片刻后抬眼望着大家道“这样吧,我和志杰进京去看个究竟吧,我们可以以探望皇上和皇后为由进京,顺便让皇上知道我们文家的人得知了此事,接着再视此案的进展来行事。”

    他想让皇上知道此事他们文家人是不会坐视不管的。

    敬庄皇后的其他兄弟也马上说要同去。

    文生伟忙摆手道“切莫都去,否则很有可能会让陛下误会我们这群人是前去滋事的,就我和志杰两人去最合适,这样一来不会引起陛下太多的注意,二来万一就算我们两人出了事起码文家还有你们几个撑着。”

    说得也有道理。

    于是大家都表示没有异议。

    次日一大早,文生伟和文志杰便启程了。

    张昭仪自流产之后身体每况愈下,不几天后便卧病在床了。

    在此期间,郭茂那边始终没有传来任何动静,也不见其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