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宫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宫燕-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平时不是最爱吃鸡腿的吗?”沈祝不解地问。

    “我今日晚膳吃得太饱了,所以没胃口吃。”

    沈祝不再勉强,便将鸡腿放进了自己的嘴,边吃边说“殿下其人虽然是在锦衣玉食中长大,但一点也不浮夸,凡事就事论事,直抓重点,我很喜欢跟这样的人交朋友。”

    见李元一点反应也没有,沈祝便叹了叹气坐回自己的座位看书去了。

    临睡前沈祝又想起了一事,便对李元说“我今天还见到了兵部尚书郭茂。”

    李元忙问“他和太子一起来的?”

    “不是,我从我们包厢的窗户往对面楼看时正好看见了他。”沈祝解释道。见李元神色略显紧张,便问“怎么啦?”

    李元曾经听父亲说起过兵部尚书郭茂,父亲说郭茂此人城府极深,揣奸把猾,故听得沈祝说起这个人时心里便难免有些戒备。

    “我曾听我堂伯父说起过此人,感觉此人并非好惹之辈。”

    “比如说?”

    “具体的我堂伯父没有说,总之假若日后我们真的能在京城做官便要对此人多留心。”

    沈祝哦了一声,有些失望地躺下睡了。

    二月初九转眼便到了。

    这日,沈祝和李元早早便来到了位于京城城东的贡院1。

    此时虽然天尚未亮,但贡院的大门口已经明灯高挂、人潮汹涌。

    沈祝对李元说“我方才粗略地数了数,单就这广场上的就有五百余人。”

    不远处还有纷纷而来的。

    要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确实并非易事。

    李元此时却反倒不紧张了,语气坚定地说“这个时候什么都不要想了,只一心应考便是。”

    沈祝点头。

    进考场前考生一一接受了考官的搜身,然后拿着考官发的三根蜡烛朝指定的单间走去。

    进得单间,外头便有人即刻将门锁上。

    房间里已经放好了试卷,考生们可以开始答题了。

    他们第一场考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的内容,合称四书。第二场是五言八韵诗,第三场是五经文及策问。

    每场需考三日。

    在这三场考试中他们的吃喝拉撒都是在自己的单间里面进行的,晚上也是宿在里面。

    当第一场考完后沈祝感觉自己考得还不错。

    李元感觉也不错。严格来说,李元第一场发挥得比沈祝的还要好。

    不过他们都不再纠结于此,而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下一场的考试中去。

    三场下来有不少考生直接病倒在了单间里面。

    沈祝和李元倒是越考越起劲,直到老师前来收卷还在洋洋洒洒地写着。

    出得单间,两人立即往贡院门口的那棵大树去。那是他们约定会面的地点。

    沈祝一看李元的神色便知李元考得很好,顿时比自己考得好还要高兴。

    李元拍着沈祝的肩膀关切地问“沈兄考得如何?”

    “还不错,最后这场发挥得最好。”沈祝笑着说。

    “那就恭喜沈兄了。”

    两人在距离贡院不到三里远的一家酒馆点了菜来庆祝。

    由于会试的成绩还要好几天后才能放榜,所以他们用过午膳便直接回自己租的住处去了。

    十日后,成绩出来了李元得了会试第一名,沈祝第二。

    一时间全京城都轰动了,人们纷纷打探起他们的身世背景和长相来。

    当得知李元是个脸上有疤的人时又不免有些失望,毕竟脸上破相还是有碍观瞻,于是人们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沈祝的身上。

    备注1贡院乃古代的科举考场,规模很大,可同时接纳上万名考生考试。会试一般是在此处举行。中国现存有江南贡院、北京贡院、定州贡院和川北道贡院的遗址。。

第一百二十九章 殿试风波() 
得知沈祝一表人才,不少人便亲自上门来说亲。

    一时间两人的住处可谓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人之势利今时又得一见也。”沈祝抚额叹道。

    如果他们没有考上,恐怕很多人一辈子也不会登他们的门。

    并没有被此事困扰到的李元淡淡笑道“所以很多人在乎的并非那个人,而是那个人的身外之物。”

    “正因为这样我更不会娶他们的女儿。”沈祝正经道。

    李元依旧淡淡一笑。

    “要不我们搬走吧?我实在不胜其扰。况且现在又正是我们全力备考的时候。”

    殿试是在三月十五日举行,他们目前只有十一天的时间准备了,沈祝不希望在这剩下的十一天里还要被那些人打扰。

    李元本不想搬来搬去的,毕竟在这里住了四个月,对周围的环境熟悉了,也有感情了,但一看到沈祝每日愁眉苦脸地应付那些上门的人时便终于还是妥协了。

    两人次日晚上便搬走了,搬到了距离皇宫不远的地方住。

    这下他们终于耳根清净了。

    三月十五日,殿试如期举行。

    此乃科举考试中最高的一段,由皇上亲自出题及主持,考场在太和殿。

    这是沈祝和李元首次进宫,皇宫的辉煌威严让他们肃然起敬,也让他们为自己能来到这里而感到骄傲。

    没有人知道李元的心里还带着别的心思。

    李元朝端坐在座上的皇帝看去。

    但见座上之人眼神凌厉、表情严肃、身材高大、五官俊朗,浑身透着逼人的贵气。

    当李元看着那人时那人的目光正好扫过李元的脸,神色顿时微微一凝,眉头也随即微皱起来。

    皇上注重相貌,一般能得他重用的人不仅得有真才实干还得有堂堂的仪表,可李元这种半边脸都破相了的人显然是不符合他的审美要求的。

    不过这李元虽然是半边脸都破相了,但另一边的脸却英气非凡,可以想象得出若是没破相的话会是怎样的英俊绝伦。

    李元也猜得出皇上此刻的心思,他勉强朝皇上微微笑了一下。

    他一笑起来脸上的刀疤便没那么狰狞了,不过依然是不好看。皇上已将视线转开。

    经过点名、散卷、赞拜和行礼后殿试正式开始。

    数十名考生遂提笔刷刷刷地写了起来。

    在这些考生答题时皇上又将他们一个个仔细地看了一遍,越看越觉得这个李元碍眼。

    皇上便招手示意一旁的监考官将李元的个人资料拿来。

    见他的身世和经历皆极其普通,也非敬庄皇后娘家那边的亲戚朋友,便直接将他的资料扔回给了那名监考官。

    待得这批考生答完题时太阳已经西斜了,监考官们将他们的考卷一一卷好交到了指定的保管人的手上。

    次日下午,经过八名阅卷官阅卷并由首席阅卷官总核后得出的前十名人员的名单被送到了皇上的案头前,将由皇上来决定名次。

    沈祝和李元也在这份名单中。

    皇上并未马上打开卷子来看,而是问送卷子来的首席阅卷官“今年的文章如何?”

    首席阅卷官忙跪下毕恭毕敬地答道“有两位对于时事的分析颇为独到。”

    “哦?哪两位?”

    “会试第一名的李元和第二名的沈祝。”

    皇上便展开这两人的答卷来看沈祝和李元皆在时务策的策文中提到了曣国近年来尚未破的十起命案其中包括步寻一家受害案,并直言朝廷不够重视这些案子,也直接批评相关部门人员办事不力,没有及时查出真相。两人的言辞同样激烈,论据同样一针见血,毫不粉饰。

    皇上一看就怒了,啪的一声将他们的卷子扔回了桌子上。

    首席阅卷官柳八丛不敢多言,赶忙退了下去。

    柳八丛退下后立即去见了礼部尚书宫泽哲。

    “从皇上的神色来看此二人恐怕很难入得了三甲呢。”柳八丛不无担忧地说。

    宫泽哲原本就有些担心,如今听得他这么说忙问“是他们的答卷出了什么问题吗?”

    “他们的言辞都太过犀利了,您也知道皇上一向不喜别人用这种语气说话的。”

    “知道了,多谢柳大人。”

    “下官原本想帮您的,这下恐怕是有心无力了。”柳八丛一脸歉意地说。

    “没事没事,我知柳大人已经尽力。”

    柳八丛一走宫泽哲立即快马加鞭地去东宫找太子。

    太子就知道在这一关会有不顺,所以先前已让人给内阁首辅云一亭、内阁大学士彭文滔和柳晏、工部尚书郑玉松去信,让他们即刻进宫来。

    宫泽哲这才暗松一口气。

    太子遂和宫泽哲一同赶往英华殿去见皇上。

    当他们到得英华殿门口时云一亭和彭文滔也到了,四人一同进了英华殿。

    柳晏和郑玉松随即也到。

    皇上一看这阵势便知他们是有话要说了,淡淡道“朕已经将名次排了出来,太子和诸位爱卿就不必再多说什么了。”说罢便示意张公公将名单递给他们看。

    果然,沈祝和李元皆不在三甲之内。

    太子忙跪下道“陛下,如今曣国已经积压了十几宗重大命案,正是急需有办案能力的新人加入协力查办之时,沈祝、李元二人的言辞虽激切刚直,但为民伸冤的心意却昭昭可鉴,望陛下重新编排名次。”

    只有进入前三甲者才能更快地进入仕途且更有资格担任要职。

    而这份名单只要尚未公布下去就还有更改的机会。

    云一亭也立即跪下道“陛下,这几年来曣国在查案方面的能人确实是太稀缺了,再这样下去必定会民怨四起、冤案堆积,如今既然有这样的人才出现,还望陛下趁机加以重用才是。”

    宫泽哲、郑玉松、彭文滔和柳晏也随即异口同声道“请陛下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沈祝和李元会试的成绩他们都知道,殿试的成绩也已从首席阅卷官那里知道,所以他们都很清楚沈祝和李元是有资格进入前三甲的。

    皇上也是聪明人,当然也知这两人是可以加以重用的,只是皇上又特别不喜欢这两人的性格,所以才有意不让他们进三甲的,如今见这几位朝廷重臣皆来求情,皇上也不想因这事而被他们说他处事有失公允,遂叹气道“诸位爱卿知道朕为何不想让他们进入三甲吗?像他们这种还没进入官场就已经咄咄逼人之人日后也许尚未伤着他人时就已经被他人暗中所伤了,这些年轻人尚不知江湖之深浅,让他们的仕途太过顺利其实对他们来说反而不是好事。”

    啊啊啊,我这渣速啊,写完又到这个点了,更新慢了很抱歉!。

第一百三十章 回去看看() 
太子赵聿梁听毕道“自古以来,但凡海清河晏、天下大治之盛世必少不得敢于替百姓申不平的清官,这类清官虽大多性情刚直不阿、不善拐弯,交往起来也不甚舒服,但他们却是一颗赤心为民众的性情中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听到更多真实的声音,有了他们,陛下才能大刀阔斧地整饬吏治,开创一个更加清明的世界。”

    这是太子第一次因为他人而在皇上面前说那么多话的,皇上一脸兴味地看着太子却不说话。

    良久之后皇上冷笑一声,缓缓道“太子,你是不是想得过于理想主义了?堂堂曣国的法治能因为他们两个的加入就大有改善?依朕看这简直是痴人说梦话。”

    太子依然不慌不忙地答道“陛下只看到一个点,没看到一个面,没错,如果只他们二人确实扛不起曣国法治的整治之大任,但只要给他们机会参与进来,即便这火把虽却未必没有燎原之日。”

    皇上顿时有被噎住之感,但随即哈哈大笑,示意张公公将那份名单拿过来,大笔一挥,把李元改为状元、沈祝为榜眼。

    太子和众位大臣自然知道这是皇上认可了太子方才那番话的意思,但大家的心里却同时略感不安,毕竟这个结果不是皇上想要的,因此大家不由得偷眼查看皇上的神色,见其确实不似意气用事,便赶忙跪谢道“陛下英明!”

    李元和沈祝是在那日傍晚时才得知自己高中的消息的,两人皆百感交集、喜极而泣,跪在地上朝着天地连叩了三个响头。

    一日后,李元、沈祝及其他及第的进士身穿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进入太和殿参加传胪大典。

    皇上临轩,内阁首辅云一亭、太子等人也在场。

    礼毕,皇上离开,其余人随后离开。

    李元虽然对太子还心存芥蒂,但也知是对方和好几位大臣的极力争取自己才能保住状元之位的,所以还是主动来到太子的面前道“多谢殿下提携之恩!”

    沈祝也随即过来向太子致谢。

    太子先前由于与李元隔得有些远故并未看清李元的模样,如今近距离一看却不禁微愣了一下,并非因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