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宫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宫燕-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

    次日,闻莹愫便派人去药行买了几大包药膏和中药,秘密派人送去给李元。

    她本想顺便捎封信给他的,又怕会被人察觉,遂作罢。

    李元一动不动地俯卧在床上。

    他现在在发着低烧,非常的难受。

    他的床边站着一男一女,是太子派来照顾他的。

    当闻莹愫派来的人将药膏和中药交到那位男子手上时李元稍微清醒了些,便问:“是谁送来的?”

    那男子忙答道:“说是你的一位朋友。”

    李元便大概明白了,点头道:“将它们搁床头桌上吧。”

    那男子立即按吩咐办。

    然后李元让他们先退出去一会儿。

    待他们离开,李元费力地抬手拿起那几包药来捏了捏,然后打开来看了看,见里头没夹有信件类的,这才放心地闭上眼睛继续休息。

    没有被打死,也算是件幸事了,所以李元此刻虽然负伤在床,虽然浑身难受,但心里却前所未有的踏实。

    。。。。。。。。。。。。。。。。。

    亲们,二更来了。感谢小p悠悠打赏的平安符,么么哒(づ ̄3 ̄)づ

第四百五十六章 如磐() 
宫泽哲和云一亭并肩往英华殿去,两人的表情都有些紧张。

    他们是奉太子的命来规劝皇上退位的。

    这件事非同小可,但也到了必须要做出行动的时候,因此他们不得不去。

    皇上在喝药,满屋子都是浓浓的药味。窗外射进来的阳光照在皇上的龙袍上,更显得他轩昂霸气、贵不可比。

    这是一位已经在位二十年的国君啊。二十年,一个小娃长成大人的过程,说不上很长,但也绝对不算短。这二十年里,这位国君勤勉为政、励精图治、革新税法、抚定内外,在他的治理之下,曣国这二十年里国家太平,民心安定,往大处看,他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了。

    然而,一位好国君未必是一位好父亲,他对待太子的态度,文武百官即便不全知道,但也多少有耳闻。

    父与子,原本应该是很自然的亲情关系,但在天家却如仇敌。

    他人也无可奈何。

    然而,天家的家事跟国家的安稳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天家的内部有什么不对劲,总得有人及时介入去管一管的。

    宫泽哲见皇上喝完药汤后似乎精神好了一些,便上前几步拱手道:“陛下执政已二十年了,这二十年里,陛下雄才大略、威强睿治、万姓倾心、四方仰德,实乃曣国百年难遇的明君、黎民百姓的福星,如今您已为曣国操劳了二十载,应该好好地歇一歇了。”

    皇上耐着性子、抚着越来越疼的头听完,语气冷峻地道:“朕才五十出头,宝刀未老,志气未衰,何来歇息之说?”说毕,皇上的目光冷冷地扫了宫泽哲一眼。

    他们是来劝他让贤的,他听出这意思来了。但是,他这一辈子,看得最重的便是这个位置,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治理天下,他早已立下‘蜡烛未干誓不休’的大志,又如何甘心在自己并未到老年时就将江山拱手给后生?

    一想到太子坐在他如今的位置上,他就满心的不甘。

    那个兔崽子,他还没这能耐,他在心里愤愤地说。

    其实,他不是不清楚太子的能耐,他只是不愿意让他太容易得到这王位罢了。

    太过容易得到的东西,人往往就不懂得珍惜,他为曣国兢兢业业地辛劳了二十年才换来曣国今天的国泰民安,他可不希望一到太子这里就全变了样。

    即便最终真的要让位,他也要太子为此而付出相应的代价。

    只有够深刻的代价才会让一个人清晰地认识到他今日所得是如何的珍贵和不易。

    只有这样他才会从心里去珍惜。

    皇上冷冷一笑,强自抖擞精神,居高临下般望着他们,一副‘你们尽管说,但朕就是不会让你们如愿’的阵势。

    自古以来,没有几个皇帝是愿意自动让位的,他倒想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少能耐。

    云一亭原本还想出面劝几句的,见得这阵势便有些退宿了。

    他毕竟跟随了皇上二十多年,他对皇上的感情要比太子的深厚得多。但他也知太子会是未来国君的最佳人选,所以思来想去之后还是开口道:“陛下,您最近龙体欠安,微臣们日夜担忧,虽然国事重要,然而有人方有家国,您的龙体无恙,才能继续治理曣国,在现此阶段,微臣认为您不必非得让贤,但可以适当放权给太子殿下和沛王,让他们替您分忧。”

    虽然皇帝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让太子协助批阅奏折以及上朝参与政事了,但是除了这两项之外他并没有给予太子其它的权利。

    况且即便皇上赋予太子参与这两项事的权利,但决断权大多数时候还是揣在自己手里。

    云一亭这话皇上听了倒也受落,只是一想到若自己继续放权的话就会增加了太子对王位的威胁,他便不愿意了。

    于是皇上嘴角微扬,道:“朕给他的权利已经够多,不宜再放权了。”

    云一亭就知他会是这么个态度,遂郑重道:“陛下,太子殿下经过这些年的历练已长成了一个可托付之人,而且他爱民如子,又智谋善断,只要给他机会,他定不会让您和天下失望的。”

    皇上的脸色便猛地拉了下来。

    云一亭见状没敢再说。

    宫泽哲遂接着开口道:“陛下,古语有曰:有舍必有得,唐睿宗李旦三让天下,因而得以在武后的眼皮底下善始善终,其过人之处便在于知进退也。”

    皇上一听便知宫泽哲这是要他明辨时势、退而保身,顿时又愤怒又惊恐,脸色就很不好看了,他冷声道:“宫爱卿拿朕跟那从来没有政治理想的李旦相比,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宫泽哲忙跪下道:“微臣不敢,微臣只是希望陛下因势行事,不误自己,也不误天下。”

    这话说出来就很不讨喜了,皇上大怒,一拍桌子道:“放肆!”

    宫泽哲见状赶忙道:“良言苦药,虽不好听,却臣为陛下着想的心却是真的。”

    皇上怒目看着他们,嘴角不住地颤动。

    这些人,曾经用尽所有的溢美之词来赞颂他,却又在他的身体抱恙之后让他看到自己的不济,这是多么残忍的反差啊。

    昔日高高在上、从不允许自己失败和被看轻的今上赵乾在这一刻忽然坚定了心志——只要朕还没病入膏肓,就坚决不让他们遂了心愿。

    他不仅不会让他们遂了心愿,还要请各方神医来给自己治病,争取早日恢复当年的雄风。

    曣国的神医那么多,他就不信找不到几个能治好他这病的。

    他半眯着眼冷哼了一声。

    。。。。。。。。。。。。。。。。。。。。。。。。。。。。。。。。。。。。。。。。。。。。。。。。。

    亲们,一更来了。今天跟编编报备了本书本月底完结的事,编编让我准备新书了。我已准备了一万字新书存稿,还在继续存。估计在月底前发布。到时候请大家多多支持,也希望读者们在看完这本书后依然对我不离不弃,谢谢!

第四百五十七章 缓缓() 
之后,皇上无论他们怎么说也都不为所动,有时甚至还尖刻地质问和回击他们。

    皇上自精神有疾病之后骂人就格外不留情。

    他们两个深知缘由,所以当皇上发脾气时他们就乖乖地闭嘴。

    今上赵乾固执起来是无论别人怎么说也听不进去的,因此他们没有再多说什么,恭敬地起身告辞。

    离开英华殿后他们没敢马上去东宫找太子,而是先回了各自的衙门。等到太阳即将下山时,他们一前一后地到了东宫。

    太子放下手中的棋子,听他们汇报。

    在听他们汇报的当儿,太子的表情始终平静无波,就好像早就预料到会是这个结果一样。

    两人这时反倒替太子着急起来。

    宫泽哲道:“殿下,要不要再想想办法?”

    太子平静答道:“先看看陛下接下来的反应再做打算。”

    他对自己的父亲一向尽最大的可能去宽容,或者说,他不马上采取逼迫的手法也是为了不加重父亲的病。

    但宫泽哲却有些担忧,提醒道:“殿下,这是个契机,望不要错过。”

    太子点头道:“本宫在密切地观察着。”

    云一亭说:“在下也支持殿下的决定。”

    将皇上逼得太紧对谁都不好,毕竟现在大权仍然握在皇上的手上。

    宫泽哲没再说什么,但依旧心事重重。

    如今赵聿贤也在京城,皇上对他的态度有时候比太子殿下还好。关于这一点,宫泽哲知道以太子的聪慧不会不觉察到。但太子似乎并不怎么担心。

    太子不太担心,是因为他知道沛王赵聿贤是个什么样的人,同时还有兄弟间的一份信任。

    当然,他也并非毫无警觉,只是他没把这些微妙心思表现出来罢了。

    待宫泽哲和云一亭离开,皇上的头就一抽一抽地疼,脾气也一下子上来了,三两下就将桌上的茶杯和文房四宝都扫落在了地上。

    张公公赶忙上前安慰道:“陛下失怒,他们说归说,决定权还是在您身上的。”

    皇上当然知道决定权还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却也同时隐约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能量和威仪在一点点地退减了。

    从他们跟他谈起这件事开始,他便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

    到了这天晚上时,那种危机感便越来越强烈了,甚至外头的脚步声和风声都会让他以为是太子提剑杀他来了。

    不行,必须得尽快将自己的病治好,躺在床上的皇上对咬着牙齿道。

    像是下一个很大的决心。

    次日,皇上秘密下令在全国召集懂治这种病的人来。

    不出五天,来自全国各地并经过考核的三十人便被悄悄地安排在了皇城西侧的一所宅子里,由张公公这边派人去轮流请他们进宫来给皇上看病。

    于是,在两天里,皇上见完了这三十人。

    其中大部分人并没有提供得了让皇上感到满意且可信的治疗方法,只有一位年约六十岁的老妇给出的治疗方案让他精神一振。

    老妇叫祝韫,出身于中药世家,丈夫也是当地有名的大夫。

    这种治疗方法跟施/咒很相似,只不过在大夫施行时说的不是咒语,而是一种能让人昏昏欲睡并且慢慢减退内心的焦虑和恐惧的语言,与此同时,大夫还会给病人施以针灸,以加强其药力。1

    皇上对此法很感兴趣,便问:“这治疗法会不会对人造成什么的伤害?”

    祝韫很肯定地答道:“不会。”

    “大概要多久才能治好?”

    “要看陛下的体质和心灵质量。”

    皇上点了点头,接着问:“治好后会复发吗?”

    “也要视陛下的心理素质而定。”

    皇上皱了皱眉,不满道:“说来说去,还是得靠朕自己啊。”

    祝韫微笑道:“很大一部分确实得靠陛下自己。但是,只要陛下接受了这个治疗,并且严格按照草民的指示来做,治愈的可能性高达八成。”

    皇上大喜,遂重赏了她,并让她明日上午过来给他治疗。

    祝韫听毕忙答道:“施展此术前医师须得斋戒百日,否则效果虽有,但是不高。”

    竟然要斋戒百日?皇上一听就郁闷了。一百天,整整三个多月,这三个多月里可以发生许多事的呢。

    “朕不想等这么久,你看有没有办法提前。”皇上望着她道。

    祝韫也知皇上想早日康复,便说:“那请陛下给草民一个月的时间来斋戒吧,草民尽量在这一个月里使自己身心清净、意念专一。”

    一个月也太久了。皇上现在每过一天都有如煎熬。

    但是,为了能有好的效果,也就只能耐着性子等一等了,于是皇上极不情愿地点了点头,然后命人在明月山庄里给她收拾了一个房间,并派了人去服侍着,以便她能心无旁骛地调整身心。

    这件事很快便传到了太子那里。

    太子摩挲着茶杯,静静地沉思着。

    现在,他一共有五千私兵,如果要搞突击的话这人数是够了的,但是他并不想用这种方法来逼皇上退位。

    思前想后,太子有些举棋不定。

    他这一生,唯独在对待皇上时没法果断得起来。他也知道自己是太过宽仁了,可是,如果连仁义道德都没有了,活着又还有什么意思?

    在他看来,王位也并非自己非得坐上不可,只是,作为一个有天家血统且有担当、爱国爱民的人来说,他又很清楚他无法躲避,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一步步地朝它靠近。

    他也很清楚——皇上不会让他轻易地得到王位的,就算有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