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宫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宫燕-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了一会儿,莹愫抬头问:“瑶雪姐姐,曣国可有与殿下过不去的人?”

    瑶雪迟疑了一下,道:“明着的应该没有吧,但暗处有没有我就不清楚了。”又道:“瞧你,想的都是些什么事情啊。”

    莹愫忙说:“好好好,那我们不聊殿下的事了,我们聊聊太子妃如何?”

    既然瑶雪已在太子的身边做事达四年,她应该是认识太子妃的。

    “嗯,实在话,我对太子妃的了解比殿下的要多得多。”瑶雪说。

    由于太子平日里都不将喜怒表露于外,所以她即便在他的身边服侍了四年,但对他的了解却微乎其微。

    相比之下,温和亲善的太子妃容易接近得多,所以她对她的了解也比对太子的多。

    见瑶雪似乎更愿意谈起太子妃,于是莹愫便向她问起了不少关于太子妃的事,瑶雪也一一回答。

    不过莹愫感觉得出来,瑶雪还是在有些地方做了酌情删减,并非全盘托出。

    莹愫倒也无所谓,她本就无意于知道太多关于太子妃的事。

    两人聊着聊着,太阳便升起老高了,莹愫不敢耽搁她太多的时间,忙起身告辞。

    待莹愫离开,瑶雪陷入了沉思。

    这个娇娇小小、温温柔柔的女孩,从表面上看并不像个有心计的人,只是她问的那些问题还是让人隐约感觉得到她话里的动机。

    她似乎在查找殿下与步寻被杀案之间的关系。那么,理由真的如她所说的那样只是为了让那位邻居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歇吗?

    她一个弱女子家,又不是与此案件有直接关系的人,她这么问是不是有点热心过头了?

    这般想着时,瑶雪便觉自己方才对她说的话太多了。但不得不否认,莹愫很善于云淡风轻地套别人的话。

    瑶雪自问自己平日里也算是个说话谨慎之人,今日却不知不觉间透露了那么多的消息给她,所以越想越觉得后怕。瑶雪忙将自己先前与她说的那些话再细细地回味一遍,发现自己虽然是说了不少话,但并没有说什么对殿下不利的话,这才放下心来。

    看来日后跟她说话时还是得小心些才好,瑶雪对自己说。

    ……………。

    自郭贤妃诞下赵聿铭后,皇上每日下朝后都会亲自到郭贤妃的住处来看望他们母子俩。

    皇上望着自己怀中那粉嘟嘟的一团,欢欣便忍不住溢满了脸上。

    “这娃儿长得真好!”皇上由衷道。

    郭贤妃听便笑眯眯地说:“因为他继承了陛下的所有优点。”

    皇上朝郭贤妃望了一眼,笑道:“不过他这双大眼睛倒是继承了你的。”

    郭贤妃一脸谦虚地说:“他也就这一点像臣妾了。幸好是这样。”

    “怎么?你很希望他像朕?”皇上望着斜躺在床榻上的郭贤妃半开玩笑地问。

    郭贤妃的脸腾地红了,正欲回答‘是’时却瞥见皇后从外面缓步走了进来,忙笑着说:“若他日后能有陛下一半好看臣妾就很满足了。”

    皇上这才发觉皇后的到来,笑着说:“你怎么不午休一下?”

    皇后边接过皇上怀中的孩子边答道:“天气太热了,睡不着,索性来看看小娃儿好了。”

    郭贤妃忙说:“皇后娘娘有心了。”又吩咐人给皇后倒茶。

    皇上和皇后便在茶桌的两边坐下。

    “你近日是不是睡眠不好?”皇上望着皇后的黑眼圈关切地问。

    皇后笑答道:“可能跟天气有关吧,兴许过几天就好了。”

    那个人很快就要回京了,他每次回京她都提心吊胆,生怕他会惹出什么事来。因为太过担心,所以她自得知他要回京的消息后就开始失眠了。

    远在四川的太子的安危也无时无刻地牵扯着她的心。

    她本来睡眠就不好,眼下心里又搁着这两桩事,就更加辗转难眠了。

    心系太子的安危,这种心情她不用说皇上也知晓,只是关于担忧那个人会惹事的心情她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跟皇上讲的。

    “朕给你请几位老中医来看看吧。”皇上说。

    皇后本就长得娇娇弱弱的,如今又因睡眠不好而瘦了许多,因此越发给人弱不禁风之感。

    “多谢皇上!”皇后忙朝皇上行礼致谢。

    皇上一把扶起了她。

    由于这里是郭贤妃的住处,两人又不好一直二人对谈,于是皇后便主动问起郭贤妃的身体状况。

    “能下床走路了,也能吃能睡,皇后不必担心。”郭贤妃笑着答。

    “那就好。既然能走动了,每日早晨可让宫女扶着到花园里去走走,这样一来对身体好,二来也可以调整心情。”皇后柔声说。

    她知道有些女人在生了孩子后会有一段时间情绪很低落的,她以前在生下太子后也是那样。

    赵聿铭就在此时醒了过来,睁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将他抱在怀里的敬庄皇后。

    敬庄皇后的整颗心都快要化了,忍不住俯头在他那粉嫩的额头上亲了一口。

    怀中的娃儿就像条件反射般动了一下。

    郭贤妃见敬庄皇后如此喜欢自己的孩子,也欣慰地笑了。

第三十章 下了决心() 
见太阳已偏西,敬庄皇后起身告辞。

    郭贤妃欲起身相送,被皇后制止了,郭贤妃便笑着望向皇上道:“时候已不早,皇上也请回吧。”

    她从皇上刚才的表情看得出来——他想和皇后单独呆一呆,所以她不好意思留他在这里继续陪着自己。况且,她也有点累了,想歇一歇了。

    “那你好好歇着,朕明天下朝再来看你。”皇上笑着站了起来。

    皇后也随即温声嘱咐了她几句。

    两人便一同离开了。

    出了郭贤妃的住处,皇上主动握住了皇后的手。

    皇后微愣了片刻,但也没有推开他的手。

    这几天两人在冷战,他这动作显然有主动示好的意思。

    皇后叹了叹气,任由他握住了自己的手。

    一日夫妻百日恩,女人总是更容易心软的那个。

    两人沿着宫中那条有名的花藤长廊慢慢地走着。

    这个时候其实气温已经比上午要低很多了,加上长廊顶上有花藤遮着,所以他们还感觉得了丝丝凉风。

    两人虽拉着手,但都没有说话。

    不久前,皇后还曾为皇上和皇贵妃打破后宫规矩共宿一宵的事而生气和烦恼,得知郭贤妃生了个男孩后,皇后决定不再计较那件事了。

    规矩能约束人的行动,但约束不了人的心。

    后宫佳丽有三千,她若过于小气计较,只怕会越发地对自己不利。

    她决定不计较了。那些过往,谁对谁错,都不计较了。

    毕竟,她还是皇后。毕竟,皇上待她已比其他的妃嫔要好。

    这就够了。

    人太贪心容易惹灾祸,太绝对的胜利反而让人不安。

    那就宽容些吧。

    承担一些非议没有什么,偶尔的不被人理解也没有什么。

    生活原本就不会太过完美。

    敬庄皇后一下子想开了。

    “太子从四川那边给朕来信了,说那边的地震已经停止,眼下他们正在处理灾后的事,估计半个月后便能回来了。”皇上说。

    皇后连日的担忧终于有所减缓,长舒一口气道:“那就好。”

    “这下你该睡得着了吧?”皇上附在她耳边问。

    皇后想了一下,微笑着点了点头。

    …………………。

    皇贵妃母子在得知郭贤妃生了个男孩之后就不是很高兴了,尤其是皇贵妃,近日里虽然表面上还有说有笑的,但私下却时常冷着一张脸。

    又见皇上最近每日都往郭贤妃那里跑,皇贵妃的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

    这日,赵聿珣来向皇贵妃问安,皇贵妃便说:“那个小娃儿我也见过了,长得确实十分的精灵可爱,眼下皇上日日前去探望,宝贝得不得了。”

    赵聿珣微笑道:“陛下在相隔了十六年后再得子,心情大好也很正常。”又道:“孩儿已派人去陕西调查过郭贤妃娘家的身世了,她娘家那边并没有出高官重臣,也无势力显赫的世交。”

    皇贵妃一听便笑了,也觉心定了不少,拉过自己宝贝的儿子的手说:“这下娘亲就放心了。”又说:“我儿干得好。”

    “郭贤妃虽深得皇上宠爱,但也并非不识进退之人,即便她不怕我们,却不会不怕皇后和太子,所以我们也不必太多忌惮他们。”

    皇贵妃点头,又降低声音说:“听说陛下这次要邀请各地的藩王回京来饮四皇子的满月酒,像令王赵腾、恭王赵树、恒王赵迁都是称霸一方、具有雄才伟略之人,你这次不妨好好抓住机会与他们接近。”

    赵聿珣了然,点头道:“孩儿遵命。”

    皇贵妃给赵聿珣添了茶,道:“听说四川那边的地震停了,太子大概十来天后便会回到,珣儿,这是个极好的机会,我们不要让它白白地错过了。”

    赵聿珣抬眼,与皇贵妃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

    “嗯,孩儿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正想询问一下您的意见呢。”说罢便凑近皇贵妃的耳边低声说了起来。

    皇贵妃听毕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道:“此计不错,那就按你的计划行事吧。”

    瑾王赵聿珣走出皇贵妃的宫殿时天色已暗了,他沿着太和殿门前的石阶拾级而上,站在太和殿门前举目四望,夜色下的皇宫气魄雄伟,威严庄重,辉煌无比。赵聿珣俯视着四周的建筑和灯火,忽然有种睥睨天下的错觉。这里,是天子的住处,是权力的中心,无上尊贵,无上威严。而他现在距离那象征着最高权力的位置不过一步之遥。但是,这一步的距离却要比跨越千山万水还要难。

    如果他向这一步抬脚,那么就必定会招致兄弟反目、父子成仇。

    他半眯着眼,仿佛看到了那滚滚硝烟、血雨腥风的场面。

    那场面触目惊心,让他感到害怕,可他也担心,若他不这么做,也许日后等待他的会是更可怕的场面。

    从小到大,无数的人告诫过他——千万别走这一步,也有无数的人提示过他——你可以考虑走这一步。

    他自己也曾退缩过,但是后来又渐渐地坚定了信念。

    有些理想,是要到了那个位置才能实现的。

    所以这些年里他一直在暗暗地努力。

    他很清楚,如果他不主动出击的话便永远也没有实现那个理想的机会。

    赵聿珣像下定了决心般迈开大步走向自己的马车。

    回到瑾王府,赵聿珣便对周锦说:“帮我约通政司左参议方阵和太常寺卿包经文到风波亭来,马上。”

    不多时,方阵和包经文相继到达了风烟亭旁边的一艘画舫里。

    瑾王赵聿珣已一身便服端坐在里面。

    方阵和包经文一进门便知——赵聿珣这次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说了。他们都没有说话,规规矩矩地在他对面的椅子坐下,静等他开口。

    赵聿珣主动给他们倒了酒。他的神情如往常般镇定,同时又有几分哀婉。

    这哀婉的神色出现在他这般高贵、俊美而又自信的男子身上反而有种说不出的美。

    他们似乎也受了他这种情绪影响,开始好奇他接下来想要说的话。

    三杯酒下肚后赵聿珣对他们说:“两位,我们开始行动吧。”

    。。。。。。。。。。。。。。。。。。。

    亲们,更新来了。感谢小兔妈打赏的香囊和爱走青云路打赏的币币,么么哒(づ ̄3 ̄)づ

第三十一章 空箱取物() 
农历五月一日的早晨,皇墙外忽然有人高声吟唱起一首歌谣,歌词只有四句:江山易主,山河沦落,人事浮沉,民不聊生。

    那歌者的嗓音高亢、嘹亮,方圆一里之内都能听见。

    一开始,听见的人以为那是疯子在乱唱,所以也没怎么在意,可听了几遍后却不由得大惊失色。

    这等歌词,竟敢在皇墙脚下高声唱,不是明摆着要让皇墙内的人听见吗?

    约莫一个时辰后,有人将此事报给了负责城内治安的官员,官员听了也很是惊诧,忙派人前去看个究竟。

    此时,街上的孩童都学会了这首歌谣,正满大街地奔跑传唱呢。

    不到半天的时间,这歌谣就像风一般传遍了大街小巷,听到的人不免惶恐不安,纷纷四处打听消息的来源。

    通政司左参议方阵于下午将此事报到了通政使郭凌那里。

    郭凌听了脸色大变,忙命方阵去将那个盲人歌者抓了起来。

    “大人,小的审问过这盲人了,他说他唱的是事实。小的也派人去查了他的来历,发现这人确实曾经也预言过几件大事,后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