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宫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宫燕-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理寺卿白泽葵当即反对道:“殿下,眼下那边不是还没有发生地震吗?为何不先让他们立即撤离该镇而是转移到一角呢?”

    赵聿梁道:“要撤离八马镇就得渡江,而临汾江距离地震发生点太近了,撤离的话危险性要比转移大。”

    白泽葵忙郭茂和冯宏望去。

    郭茂和冯宏对视了一眼,朝白泽葵轻轻地摇了摇头,白泽葵马上换上笑脸道:“殿下分析得对。”

    赵聿梁闭了闭眼,才把到嘴的那句话给忍了。

    现在不是计较的时候。

    “地又动了。”忽然有人说。

    果然,屋子里的桌椅都在微微震动。

    紧接着从不远处传来几声闷雷似的响声。

    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大地震又要来了。

    赵聿梁忙带领众人赶往八马镇。

    才走到一半路,他们便听到了八马镇那边传来的惊叫声和吵杂声。

    他们立即加速。

    当他们到达时,已有数十间房屋倒塌,二十五人被压在了废墟之下。

    赵聿梁迅速地做出了指示——张大人和冯尚书负责指挥人群转移、彭大人和蒋大人负责抢救居民屋里的粮食和钱财、袁大人和宫大人负责善后。

    一时间,原本骚动、慌乱的人群便情绪稳定了不少。

    灾民在这些官员的指挥下迅速地撤离了现场。

    不出半个时辰,整个镇子的人便安全地转移到了只有轻微余震的地方。

    赵聿梁又安排官员协助百姓扎营,以便大家今晚可以躺得下来休息。

    等终于可以消停下来时已是深夜,赵聿梁安排了五个官员在现场照看着,让其余官员回巡抚衙门去休息。

    “殿下,您也劳累了一天了,回到衙门后就好好地歇一歇吧。”内阁大学士彭文滔说。他生怕赵聿梁还要留在现场。

    “嗯。”赵聿梁点头,转身上了马。

    赵聿梁直接回了巡抚给他专备的房间,并对他的贴身护卫说:“去给本宫准备一桶冷水。”

    他想洗个澡。忙了一天,他觉得浑身都是汗,怪不舒服的。

    其中一名护卫便问:“殿下洗得惯冷水么?需不需要小的到临近村镇去要几桶热水来?”

    赵聿梁猛拍桌子道:“简直是放肆,有这时间不如去多救几个人。”

    那侍卫忙跪下道:“小的知错了。”说罢便和另外一名侍卫各提一桶出了门。

    他们须得到后山的天井去打水。

    眼下只有那口井没被地震祸及,不过那地方离巡抚衙门有点远,所以来回约莫得两刻钟。

    赵聿梁虽然浑身汗涔涔的很不舒服,但实在太累了,便在靠背椅上睡着了。

    内阁大学士彭文滔和柳晏也在回了巡抚衙门后便进了他们的房间。

    由于巡抚衙门里的房间有限,所以他们两人被分配在一间房里。

    柳晏一进得房间便立即脱下那套被汗水浸湿了的衣服,用茶壶里仅剩的半壶茶水就着毛巾擦了擦脸和身子,再穿上一套干净的衣服。

    “这下感觉舒爽多了。”他边系腰带边说。

    彭文滔则直接拿一条干净的毛巾擦了擦身子了事。

    柳晏一撩袍子在彭文滔旁边的那张椅子坐下,轻声对彭文滔说:“我今天算看明白了,郭尚书、冯尚书和白大人原来是一伙的。”

    彭文滔问:“此话怎讲?”

    柳晏便将脸凑近他一些,轻声道:“你没看出来吗?今天无论殿下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轮番地反对,这不是合伙刁难殿下是什么?”

    彭文滔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道:“不知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显然是有意让殿下难堪,并试图影响殿下的决定。”柳晏说。

    “但他们这样做对他们有何益处呢?殿下可是未来的国君啊,难道他们也不为自己头上的乌纱帽考虑考虑吗?”彭文滔皱眉。

    “虽然还不清楚他们这么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背后有人。”柳晏降低声音道。

    彭文滔忙看向柳晏,一脸惊讶地问:“那你觉得那个人会是谁?”

    柳晏摇头道:“我也猜不出来,不过也许慢慢会知道的。”

    “既然是有意跟殿下作对的,那应该就是和殿下有利益冲突的人了。”彭文滔捋须道。

    如果是这样,那可就不好猜了

    无论哪个朝代,太子的敌人都不会少,只不过是有些在明处、有些在暗处罢了。

    在明处的还好对付一些,怕的就是那些在暗处的。

    想到这里,两人都不由得为太子暗暗担忧。

    “不过我们也不必太过担心,殿下不会那么轻易被算计和打倒的,你看殿下今天怎么应对他们就知道了。”

    确实,虽然那三人今天轮番反对太子作出的决策,但太子像他下棋时那般的镇定自如,对自己作出的决策也能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所以他们三人最终什么也没有得逞,反而很受挫。

    “嗯嗯,这倒是。”彭文滔笑着说。

    却说赵聿梁在熟睡中时忽闻外面有拍门声,顿时醒了过来,问道:“何事?”

    他知道守在门外的是他的人。

    “殿下,方才有一人到知县那里去告状,说巡抚武百隆武大人私贪赈灾钱银,那位知县平素忌惮武大人,又想到您现在也在这边,故不敢私自审查,特小的人来咨询您的意见。”

    赵聿梁皱了皱眉,问:“告状的人是谁?此事武百隆有没有知道?”

    “告状的乃是本区的居民沈祝,据说此人见不得别人欺善,也见不得一切贪赃枉法、暗害无辜的行为,但凡被他知道有这些事发生的话他都会出面去管,认真起来时六亲都不认,也不怕得罪地方权贵,所以这里的人称他为“沈正气”。”

    赵聿梁听毕便说:“进来吧。”

    来人随即进来。

    赵聿梁提笔在一张白纸上唰唰地写几行字,然后折好放进信封,递给他道:“立即暗中送到知县那里去,要他现在就带沈祝到本宫这里来。另,派三十名护卫去沿途护送。”

    来人随即领命而去。

    此刻正与几位官员在距离衙门不远的一个破房子里低声说着话的巡抚武百隆很快便从自己的手下那里得知了此事,不由得大吃一惊。

    可是如果他此时派人去拦截他们的话就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

    武百隆立即让身边几位同伙作案的官员帮忙出谋划策。

    官员A道:“反正我们整个流程都做足了手脚,且都是我们几个秘密合作的,只要我们矢口否认,他沈祝又能拿我们如何?”

第二十三章 慧眼识珠() 
不过即便官员A嘴上这么说,心里却还是不免有些担心。

    毕竟沈祝在民间是小有名气的查案能手。

    官员B安慰道:“放心,事情只有我们几个经手的人知道,他不可能找得到证据的。”又道:“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他找得到证据,只要我们不承认,他也耐不了我们何。届时我们还可以反过来告他一个诬陷罪,不就正好可以借机除了这颗眼中钉吗?”

    说的也是,众人顿时淡定了不少。

    武百隆深呼一口气,道:“那我们现在就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先回巡抚去吧。”

    众官员点头。

    一行人便走着回了巡抚衙门。

    当他们回到衙门的门口时正好碰上前来面见太子的沈祝和知县。

    武百隆的脸顿时拉了下来。

    知县见状忙弯腰行礼道:“下官叩见巡抚大人!”

    武百隆冷哼了一声,肃颜道:“林大人这么晚了来巡抚有何贵干?”

    知县轻声答道:“有点事要见一见殿下。”

    “殿下已经劳累了一天,此刻想必已歇下了,你有什么事就直接跟我讲吧。”武百隆道。

    站在知县旁的沈祝接话道:“是殿下指明要见知县大人的。”

    “你又是谁?”官员A装作不识地问。

    “在下沈祝。”不卑不亢的回答。

    “沈祝又是谁?这里是巡抚,不接待闲杂人。”官员B一脸不耐烦道。

    “在下也是殿下指明要见的。”沈祝提高声音应道,并对知县说:“我们赶紧进去吧,省得殿下久等。”

    知县点头,快步地从武百隆身边经过了。

    武百隆怒视了沈祝一眼,也跟着进去。

    进得衙门,他们发现太子赵聿梁正端坐在巡抚往日办事坐的那张椅子上,面色平静,目光如鹰。

    他们忙朝赵聿梁行礼。

    “谁是沈祝?”赵聿梁问。

    随即有一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年轻男子从人群中走出来,向赵聿梁恭敬行礼道:“小的便是”。

    赵聿梁盯着他看了一阵,说:“把你要告的事一五一十地说出来。”

    “是,”沈祝遂将他这几天跟踪他们的事娓娓道来:“草民于前天傍晚得知今天会有一大批赈灾钱粮从天蓬县的官道运送过来,所以草民昨天清晨便化妆成一位老伯去了天蓬县,然后一路尾随着这队运送钱银的队伍回来。今日中午时分,这队人在风雪镇的留观道上停了一会儿,期间,领头的那两人忽然摒退了所有同行的人。等到这队人马再次出发时车上多了三十包米,但运送钱粮的那辆马车上却少了三个装钱的木盒子……”

    武百隆等人暗暗吃惊。

    这小子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

    可千万不能再让他说下去。

    于是武百隆厉声喝道:“简直一派胡言。”又转身向太子行礼道:“殿下,在下有这批货物的收发单据,若殿下不相信我们的话大可派人当场清点一次实物。”

    赵聿梁似笑非笑地望了他一眼,道:“武大人别着急,我们先听沈祝把话说完再做决断也不迟。”说罢便笑着对沈祝说:“你继续。”

    武百隆便肃颜道:“沈祝,这是在殿下面前,说话可要知轻重。”

    “这是自然。”沈祝面不改色道,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面向赵聿梁道:“殿下,这是天蓬县救助站交接钱粮时的签发表。”

    说罢便将之交给了赵聿梁。

    赵聿梁见上面列着清晰的货物名单,在表格的最下方还有两位签发人的签名和手印。

    武百隆及其同党顿时惊恐万分。

    那张签发表明明在他们签名之后就命人偷偷地毁了的,怎么会落在沈祝的手上?

    不,这不太可能,沈祝肯定是伪造了数据,想到这里,武百隆又恢复了些许自信,他命人拿出另外一张纸来,对着太子赵聿梁说:“殿下,这张才是正确的签发表,上面有天蓬县救助站几位负责验货和发货的人的亲笔签名。”

    说罢立即将这张纸递给太子看。

    太子赵聿梁也接过来看了。

    签发人是同样的那两人,手印也同样,只是内容就如沈祝说的那样——多了三十包米,少了三个装钱的木盒。

    太子一下子全都明白了,但他并不马上表态,而是问沈祝:“你怎么得到这张纸的?”

    沈祝答道:“小的昨天在他们交接时偷偷地躲在了房间的一角,待他们交接手续完成后立即跟着救助站那负责验货和发货的人进了一侧的房间,在他们准备烧毁这张纸时拿棍子从背后击昏了他们,然后拿到了这张纸……”

    这是能证明他们在钱粮的名单和数目上造假的最有力证据。

    武百隆一伙人顿时慌了,忙朝太子跪下求饶。

    太子依然一副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神色,用平静得让人心颤的声音道:“在百姓受灾受难之际你们却在打赈灾钱粮的主意,这跟豺狼虎豹有何区别?”

    “殿下,这事不是我起头的,我们也是受了武巡抚的指使。”官员B忙说。

    武百隆指着他骂道:“好你个林叠秋,这个主意你敢说不是你最先提出来的?”

    看着他们激烈对骂,太子只觉得满心发寒,他提高声音道:“将他们几个捆绑起来。”

    立即便有十五人拿绳子上前来将武百隆、官员A、官员B等共六人给捆绑个严严实实。

    赵聿梁又命人连夜赶往天蓬县去将那两个合谋此事的签发人给抓起来。

    “待得天蓬县那两人也抓来后便将他们一伙押进京去见皇上,由皇上亲自处置。”太子对负责押送的负责人吩咐道,并给皇上写了一封亲笔信。

    那几位官员忙磕头求饶。

    赵聿梁就当没听见般对左右的人说:“先将他们押往大牢。”

    待他们被押走后,赵聿梁命人写了一份处置这批贪官的通报,并吩咐下人将这份通报贴在城门口,以告知当地的百姓。

    然后,赵聿梁将沈祝留下,道:“你帮朝廷铲除了一伙贪官,多谢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