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宫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宫燕-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子接着说:“灾情过后,朝廷应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减免灾区人民的租税。据相关史料记载,家里有二人死于天灾的可免租税三年,一人的免租税两年,因受伤而失去劳动力的免租税一年,并按人头给予死者棺殓银。”

    这次国库估计得空一小半了。

    皇上微微叹了一口气。

    但他没有表示反对,因为他很清楚——太子所说的确实是一个明君所应做到的。

    太子看出了皇上的心思,道:“数目虽大,但遇到天灾**这种事也就不得不这么做了。不过我们还可以呼吁各地的缙绅富户们捐出一部分钱来。”

    “嗯。”皇上微笑颌首。

    “只要陛下呼吁,他们不会不从的。”敬庄皇后说。

    皇上点头,示意使者先退下歇息,并派人通知六部尚书、内阁六大学士以及都察院、大理寺、翰林院、五寺的长官立即进宫来开会。

    备注:明朝年间遵义属四川管。

    。。。。。。。。。。。。。。。

    亲们,今天的更新。感谢冷雪轻飞打赏的平安符,么么哒(づ ̄3 ̄)づ

第十七章 旧案重提() 
不到一个时辰,这些被通知的人便都到了。

    众大臣得知了地震的消息后也很忧心,纷纷出谋划策,最后,会议一致通过——由太子赵聿梁带领兵部尚书郭茂、吏部尚书冯宏、大理寺卿白泽葵、内阁大学士彭文滔和柳晏五人前往四川协助和指导救灾工作,并派了两万士兵同去帮忙。

    敬庄皇后得知此消息后顾不上吃饭便急急赶来见皇上。

    其它事情都还好说,但涉及到太子的安危的事她就很难淡定了。

    进得乾清宫,敬庄皇后朝着皇上扑通一声跪下道:“陛下,太子乃国储,他的人身安全牵系重大,您看可否换一个人去?”

    皇上正在批阅奏折,加上担忧着四川的灾情,心情本就不太好,如今听得皇后这么说,眉头便皱了起来。

    敬庄皇后见状忙解释道:“地震现场毕竟十分危险,况且还可能有余震,臣妾是怕万一……”她还没说完就已眼泪汪汪。

    见她一幅梨花带雨的样子,皇上顿有几分心软,但那个决定毕竟是与会人员一致通过的,且太子本人也同意了,所以自然是不好反悔的。何况他也有意趁此机会锻炼一下太子。他放下笔,伸手扶起敬庄皇后,温声道:“朕知你非常担心太子的安危,但这次与他同去的这几位官员都是朕最信赖且有能力保护太子之人,所以,除非是他们不想要自己的脑袋了,否则是断不敢拿太子的安危当儿戏的。”

    见皇后依然一脸的担忧,皇上又说:“再说了,太子既是未来的国君,本就应多到民间去体察民情的。”

    “这道理臣妾也懂,可太子这次去的毕竟是地震现场。”敬庄皇后依然眼泪涟涟。

    大自然的摧毁力如此之大……敬庄皇后不敢想下去。

    皇上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用比先前还温和的声音说:“沛王十五岁时就随朕征战北疆了,那两年里他完全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期间吃过的苦、受过的伤多不胜数。正因为这样,他在北疆人民心目中的威望比朕还要高。你总不会希望人们说太子在百姓中的威望还不及沛王吧?”

    既然皇上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敬庄皇后不敢再坚持,只好强忍着满心的不安朝皇上点头。

    见皇后点头,皇上笑了,拍着皇后的肩膀说:“古人曰:地宜宁不宜动,如今地动则表示人间阴阳失调、君主德行有亏,所以朕会将这次地震当成是上天对朕的警告。朕除了对灾民开仓赈济、免租税和发抚恤金之外还会穿素服、避正殿,到皇极门那边去理政半个月,以求上天宽恕,不再给百姓增加灾祸。”

    敬庄皇后听毕,顿觉羞愧得无地自容,忙向皇上跪下请罪。

    皇上一把将她拉起,搂住她的纤腰说:“朕不怪你。太子也是朕的儿子,朕和你一样不希望他有事。”说罢朝着敬庄皇后的侧脸亲了一口。

    敬庄皇后红着脸依偎在他的怀里,没再说什么。

    当年,还有另外一个人爱她爱得死去活来,可她最终还是选择了他——现在的曣国君王,是因为她当时就看得出来——这个人胸怀天下、格局高远,是能成大事的,而且这个人对她的爱同样深沉,且爱得比那个人理智。

    二十多年过去了,她依然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想到这里,敬庄皇后抬眼望向他,望着他虽然已有岁月痕迹但依然俊朗的脸,轻声道:“我们的孩子,他那么聪明、稳重,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皇上俯头望着她美丽而深情的眼睛,道:“嗯。”伸手托起她的下巴,朝着她的红唇缓缓地亲了下去。

    从皇上那里回来,敬庄皇后还是忍不住派人给太子送去几盒点心和药物。她知道太子明天一早便得出发了,而现在已是深夜,她虽然很想去见见他,但最终还是因不忍打扰他的休息而作罢。

    吏部尚书冯宏和大理寺卿白泽葵在离开皇宫后便心照不宣、一前一后地来到城南西郊桂香酒馆二楼的一个包厢。

    包厢里面,吏部左侍郎方文东已在那里等候多时。

    三人就坐,边喝酒边小声地聊了起来。

    “我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里吏部的事情就劳你多费心了。”吏部尚书冯宏对方文东说。

    “大人不必客气,这是在下应该做的。”方文东笑着说,亲自给他再将酒杯斟满。

    “半年过去了,步寻那个案子没有人再提起了吧?”冯宏问大理寺卿白泽葵。

    白泽葵低声道:“没有。”

    半年前,步寻因与冯宏、方文东、白泽葵的政见不同而生嫌隙,遭他们联名诽谤,被贬往凉州当知府。

    但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步寻竟然在去往凉州的途中被暗杀了。

    他们的初衷只是因为步寻‘不类己’,碍手碍脚,因此不想他留在京城而已,但并没有想过要了他的命。所以当步寻全家被杀的消息传到京城时他们又惊又怕,因为很显然,别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嫌疑人便是他们。

    皇上在得知此消息后第一时间宣他们几个进宫去查问。

    他们矢口否认,话说得掷地有声。

    皇上便派专人来调查此事。

    无奈这队人调查了整整两个月都没有结果,最后皇上只得下令将此案立档搁置。

    但冯宏、方文东和白泽葵知道,只要这事一日没查出真相,他们就还是摆脱不了嫌疑人的身份。

    不过因为步寻此人耿直有余,圆融欠缺,所以在京城为官时也确实得罪了不少高官。在这些高官的纷纷诋毁之下,皇上对他的印象也不是很好。

    正因为如此,皇上对这件事情也不太上心。

    所以这三人后来也慢慢地放心了下来。

    他们知道,因为此事缺乏证据,真相恐怕是很难查得出来的了。而曣国没了区区一个步寻根本不算什么,何况事情发生后也没见任何人出来为步寻喊冤。所以日子一长,人们便很少再提起此事了。

    “没人再提起最好。”冯宏说。

    他们几人当初为了达到将步寻贬离京城的目的伪造了不少数据,那些数据是不能被外人查出的,否则,他们就算没有牵涉暗杀步寻的案件也难逃诽谤罪的处罚。

    “话说,会是谁要了他的命呢?”方文东皱眉。

    另外两人对视了一眼,摇了摇头。

    他们也不知道。

    步寻在京城得罪过的人还是不少的。

    但是竟然会狠心到要杀步寻全家的,他们还真一个都想不出来。

    步寻为官清廉,那就想办法让皇上将他贬离京城便是,至于要了他的命么?

    “会不会是为了私事?”方文东忽然眼睛一亮道。

    冯宏和白泽葵的眼睛也随之一亮。

    对哦,他们先前怎么没有想到这一层呢?

    “但愿是私事。”白泽葵说。

    那样他们就更不必担心自己头上的乌纱帽了。

    三人微笑着举杯碰了碰,饮尽那杯酒后一同起身离开。

    已是夜深了。

第十八章 刮摩淬励() 
回到东宫,林帧立即凑上前来问赵聿梁:“殿下,需不需要派些人暗中保护您?”

    从京城到四川路远迢迢,且沿途多险地,加上随同太子去的这些官员中又有因政见不同而相互疏远的两派,所以林帧始终不太放心。

    然而要从东宫十率中派人护送太子去显然会引起皇上的猜疑,所以若要另外派人保护太子的话就只能暗中来。

    除了东宫十率之外,赵聿梁在外面秘密养着三千精兵。

    这三千人个个武功高强、身怀绝技,因此一人可顶三人。

    赵聿梁将这三千人分为六队,分布在京城的东、西、南、北的郊区和城中心,以东营、西营、南营、北营、城营一、城营二为代号,由林帧统管,他做幕后指挥。

    这三千人只听命于太子和林帧两人。

    太子很清楚,虽然东宫十率皆听命于他,但是他们的档案都得上交一份给皇上,所以皇上对他们也是有控制权的。正因为这样,太子不能暗着操纵这批人。

    但这就使得太子处于了被动的状态。

    为备不时之需,太子从十七岁那年开始秘密招收精兵。

    赵聿梁在回来的路上时心里已有打算,此刻便按照自己的想法答道:“从城营一中派出十人装扮成商人沿路跟随,但不要跟得太近,且要分成两小队。”顿了顿,他又说:“由武续和周通做队长。”

    这再好不过了。

    林帧听毕立即笑着说:“是。”

    赵聿梁又肃颜道:“由于那边的灾情严重,所以我暂时也无法预知归期,我不在家的这段时间里,你要把东宫给我管好。”

    “是。”

    “若有招新之类的,无论其岗位如何低微普通,都要派人去查过对方身世方可决定是否录用。此事尤得慎重。”

    林帧忙说:“殿下放心,小的一定会严格把关的。”

    “丑话说在前头,若我回来时发现有不妥之事,无论事情的轻重,你都得担最大的责任。”

    听着赵聿梁越变严肃的语气,林帧吓得冷汗直冒,忙跪下道:“小的明白,小的谨遵殿下嘱咐。”

    赵聿梁望了他一眼,起身到一侧的柜子里拿出一袋银两抛给林帧,道:“给你父母买点吃穿用品吧。”

    林帧叩谢。

    赵聿梁摆手道:“去吧。”

    “那殿下也早点歇下。”

    “嗯。”

    待得林帧离开,赵聿梁命贴身宫女去将他放在柜子里的那副玉棋取来。

    只要回到家里,赵聿梁最大的兴趣便是看书和下棋,尤其是下棋。只要眼前有一副棋,赵聿梁便能忘记周围的一切,全然投入其中。

    下棋时,那棋盘就如同他的江山,棋子是他的兵马,也是他的智谋之介质。如此,他把每一盘棋视作打一场仗,想象出另一个更强大的自己来做敌手,不断地和那个想象出来的敌手拼谋略、格局、眼光、魄力、耐力和洞察力。因此,对于才十九岁的他来说,即便没有亲自上过战场,但在他的心里,他已经打过数千上万场仗了。

    他常常想:一个人的心得有多大、眼光得有多高,能力得有多强,才能坐拥无限江山,并造福于它?

    高宏之人,才能造福于人。

    这是他在日复一日的博弈中领悟到的。

    宫女们见他投入在了博弈当中,便悄悄地到外厅去候着。

    赵聿梁下棋时是不太喜欢有人在他身边的。

    下了两盘棋,赵聿梁方觉尽兴,于是起身去沐浴更衣。

    三更时分,林帧已按赵聿梁的安排备好了骏马、行装和三名武功高强的贴身侍卫。

    寅时中(凌晨四点左右),赵聿梁一身劲装健步出了东宫。

    林帧和几位宫女在后面相送。

    穿上劲装的赵聿梁比往常多了几分英悍之气。

    出于安全考虑,赵聿梁在劲装里面还穿了一件防弹罩甲。

    当赵聿梁到达乾清宫时天尚未亮,但皇上已经起来了,正在吃着早餐。

    赵聿梁忙上前行礼。

    “昨夜里朕又接连收到了两封来自四川的灾情告急信。”皇上边说边示意张公公去将那两封信拿过来。

    张公公赶忙照办。

    赵聿梁展信一看——内容皆是讲受灾情况的。从数据来看,灾情十分之严重。赵聿梁的心情也随之一凝。

    郭茂、冯宏、白泽葵、彭文滔和柳晏就在此时陆续进来。

    赵聿梁已无心多做寒暄,立即带着这五位官员及那两万士兵往四川急赶。

    百姓得知太子来的消息后纷纷来到他需经的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