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飞虎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飞虎营-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整扇的猪肉、整只的羊,冻鱼、冻鸡、冻豆腐,大白菜、整包的粉条、各种干菜、调料,米、面、油,好家伙,满满一大车的年货。两个跟车战士,再加上和阿日斯兰、**、琪琪格,五个人这通搬呀。

    牛神医的老婆像个指挥官一样,指挥着把东西放这儿、摆那儿,忙前忙后,满院子就听见她的声音了。牛神医自己倒是站到那儿不知所措,左看右看没自己什么事儿,干脆找个角落捧着本医书看了起来。

    等忙完了,神医老婆招呼大家进屋喝茶,黄国金却说另有军务,坐上大车就回去了。这下牛大嫂可有的忙了。

    过年了,那些冻鱼冻肉她不得进行初加工?大年三十还得包饺子,和面、剁肉馅、切菜,这些工序说起来简单,一样样做起来复杂着呢。家里多了好几口人吃饭,她不准备充足了怎么行?

    切肉、剁鸡,炸鱼、煮肉。制作包饺子的面皮和馅料,围裙一系,牛大嫂就忙开了。还好,有琪琪格和**这两个女人帮忙。虽然蒙古姑娘对汉族饮食不是很在行,但有经验丰富的牛大嫂现场指挥,各项工作仍旧是进行的井井有条。

    神医家的整个院子里很快就被炸鱼卤肉的香气给充满了。头一回,食物的香气掩盖住了中草药的味道。

    牛祥一看着老婆喜滋滋的忙里忙外,心里这个纳闷劲儿就别提了,抽个没人的时候,溜到厨房就问他老婆:“我说,你这么高兴干什么?你忙来忙去还不是招呼别人吃喝?”

    “我愿意!你们男人懂什么?看你的书去吧。闲着没事儿多招呼着你的病人,让人家的伤早点儿养好了,那就是你的主要任务。别的,你别管!”

    牛祥一的头脑聪明过人,医术更是出类拔萃,但他却不明白女人的心。他哪里知道,对于他老婆来说,能指挥两个人跟她一起在厨房忙活、能拥有这么多食物、能照顾这么多人吃喝,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整个村子里鞭炮声不断,黄天在屋里坐一会儿,到门口看一会儿,他也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

    天黑之前黄国金带着大车又来了一回。除了又送了些食物之外,还带过来了几匹布料以及几箱子烟花爆竹。这一下,牛神医家的年货算是彻底办齐全了。

    大车还没走,牛神医的一双儿女从外面玩儿回来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长得眉清目秀;小姑娘十岁左右,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左看右看。俩孩子看见自家门口的大车顿时来了兴趣,围着大车前看看后看看,时不时的再拿根草棍去逗弄逗弄拉车的马。

    牛神医见了,赶紧放下书本上去拉住这对调皮儿女,生怕牲口犯了性子再踢着了俩孩子。

    进了家,看见忙碌的母亲和满屋的客人,两个孩子先是有点儿拘束,但很快就高兴了。**和琪琪格都是随和的性子,再加上帅气英武的黄天,虽然阿日斯兰长相凶恶一点儿吧,但俩孩子还是很快就和客人们混的熟了。

    男孩子拉着黄天和阿日斯兰一起放鞭炮,女孩子则加入了**和琪琪格的队伍尝试着给母亲帮忙。

    天黑下来了,牛神医也放下书本到院子看放炮。噼啪的鞭炮送走过去的一年,通红的焰火迎接崭新的又一年。

    病房里,外面的动静早惊醒了冯文英。因为有任来风始终在床前陪着,冯文英倒也并不怎么着急。俩人就这么手拉着手脉脉对视着,时而小声说几句情话。虽然相互之间话不多,却谁也不觉得时间无聊。

    冯文英的呼吸慢慢地变得急促了,身子也在扭来扭去。

    “英英,你怎么了?”任来风脸上的惊慌之色一闪而过。

第三十七章 百万粮仓

    任来风追问之下,冯文英的脸却红了。这位女强人竟然少见的用怯生生的目光看着任来风,“让**进来吧。”

    “让**进来?”任来风差点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为什么?有什么事你不能和我说?为什么要叫**进来?”

    **不过是个女奴,就算冯文英从来不把她当奴隶来看,她也顶多是个勤务兵。我是你男人哎,有事情你不和我说,却要叫勤务兵?难道说,我在你心目中的地位还不如一个勤务兵?这不怪任来风小气,实在是冯文英这话叙述的有问题。

    当然,任来风连续三句发问,冯文英就算性子再粗放她也感觉到了任来风的不满。说不得就得只能红着脸解释一二了,“我要方便,我,我要上厕所。”说话最后一个字,身子往下一缩,把脑袋藏进了被子里。

    两个人虽然早就有了夫妻之实,但在私生活方面,冯文英则完全在中国传统型女性的范畴之内。而任来风则从加入军队开始就一门心思全扑在了怎么打击日寇上,对男女之间的事情他也并不是很痴迷。因此,时至今日竟然还会发生冯文英提到上厕所就害羞的怪事。

    任来风看着被子先是一愣,紧接着他笑了,“呵呵,我当啥事呢?原来是这个呀。我是你男人你怕什么?**正在外面忙着呢,我出去叫她你就不怕引起别人的好奇呀?好了媳妇儿,给你接尿,我这个大老爷们儿都不害臊你害啥臊呢?尿盆呢?”

    任来风低头在床底下找出个铁筒,瞅那个样子大概就是给病人当尿盆用的。拿起来把手伸进被窝里摸索着,在考虑怎么用合适。冯文英一把抢过铁盆,白了任来风一眼,“我自己来!”说完把铁盆拉进了被窝。

    大约是真的憋着了,房间里很快就响起了悦耳的流水声,声音还停急。等冯文英把铁盆递出来的时候,她的脸已经红到了脖子根,连看都不敢看任来风了。

    虽然手里端的东西是污秽之物,但任来风的心情却出奇的好。他和冯文英认识这么长时间了,也就今天见她害羞的次数是最多的。

    “饺子熟喽——”随着牛大嫂的一声喊,三十晚上的年夜饭正式开始。一盘盘热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再整上几个凉菜、倒上几杯牛神医自己炮制的强身药酒,这就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了。

    冯文英手上的是肩膀和腰部,并没有伤及内脏因此不影响吃饭。任来风断了两盘饺子进病房,你一个我一个,小两口吃得甜甜蜜蜜,外面是热热闹闹。

    第二天一大早,姚文龙就带着这次随行的所有军官来给任来风拜年。一时间,牛神医的门前停满了神骏威武的战马。全村的人都在议论,这是哪个绺子里的胡子来找牛神医瞧病了?

    “张大胆,你不是会相马吗?你给相相,这些马里面哪一匹是千里驹?”一个穿黑色对襟棉袄的老头问他旁边一个戴棉帽老头。

    “牛老本,你少给我胡说八道!我就算会相马也不会给胡子相!你难道没听说过,干啥都得讲究个缘分,我跟胡子没缘分,相不了他们的马!”

    牛老本还就好和张大胆说话,虽然受了对方的呛斥,他仍旧和张大胆说话,“你说,这帮人大过年的找牛祥一干什么呢?”

    “还能干什么?看病呗!呸!”张大胆用力吐了口痰,“往常坏事干太多,大过年的也得病。最好是糟了瘟病,把他们全病死才好呢!”

    村民们说什么的都有,但都在远处指指点点的议论,没人敢往近处凑合。没看有几个拿枪的在马边上溜达呢,别过去被当成偷马贼再给枪毙了!

    牛祥一屋里院子里都是人了,姚文龙作为代表向任来风报告他在地主牛百万家的情况。

    牛百万作为村子里最大的地主兼村长,自然少不了向鬼子示好。姚文龙领着战士们到他家一报名号,牛百万当场就让吓得尿了一裤裆。再往后,不论姚文龙说什么,牛百万无不应允。给牛神医家送的那辆车年货就是从牛百万家搜刮来的。

    牛百万家里有两个大粮仓,里面储存的玉米、高粱估计得有几万斤。经过盘问姚文龙知道,这几万斤粮食是梨树县鬼子要的,原定是过了正月十五就会派军队来运。

    鬼子的军粮不是大米吗?他们要这么多玉米、高粱干什么?鬼子为什么要玉米高粱任来风不知道,但他却知道牛家屯、包括附近的村庄老百姓大部分都吃不饱肚子,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

    像牛祥一这样远近闻名的神医,也不过是一日三餐能吃饱而已,别说积蓄了,连想吃顿好的都得算计算计。

    东北苦寒之地,老百姓吃不饱肚子,鬼子却打死收敛这些他们不吃的高粱玉米。难道他们把这些粗粮搜集起来是喂马的吗?任来风不知道就算了,既然知道了,当然不会再把这些粮食留给鬼子!

    这已经不是低调不低调的问题了。身为党国的军人、国家的将军,他认为自己有必要为百姓们做点儿什么!

    “文龙,你回去告诉牛百万,他们家这些粮食我要发放给附近的百姓!你回去先把牛百万全家集中起来,不给他们偷跑告密的条件。鬼子既然正月十五以后才回来,我们就等到初六,正月初六把这几万斤粮食给他发下去!”

    “是!”姚文龙答应一声,脸上满是激动。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为百姓做点事情,这是每一位军人心里的愿望。

    “总指挥真是菩萨转世呀!”牛大嫂两眼泪汪汪的。牛祥一端起酒杯向任来风遥遥的示意了一下一饮而尽。

    “牛大夫,初六英英能不能走?”这才是任来风最担心的。

    “总指挥放心。别的我干不了,在治病救人方面我还是能帮上忙的。初六尊夫人保证能下地行走,骑马也没问题!”

第三十八章 每人一百斤

    既然决定开仓放粮,首先就得有足够的宣传、其次还得有一个良好的秩序。牛百万家几万斤粮食,发放的时候没人来领当然不行,但要是不注意秩序那更不行!

    遍观中外历史,因为组织不善而造成的踩踏事件屡见不鲜。任来风可不想因为自己开仓放粮,而给当地百姓造成什么损伤。好事就是好事,好事绝对不能人为的变成坏事!

    今天是大年初一,是个高兴的日子就什么都不说了。从大年初二开始,牛家屯就传开了:大年初六这一天,东北抗日游击队要在牛百万家开仓放粮!全村每户每人限领一百斤!

    村民们一听,真的假的?每人一百斤,那家里要是有五六口人的,岂不是就能领五六百斤粮食?外村有亲戚的,是不是也能把外村的亲戚叫过来一起领?谁家没有个七大姑八大姨的?姐妹女儿嫁到外村甚至外县的可不在少数,自家能领粮食吃饱饭是不是也要顾念一下亲戚?

    这时候就能体验出来宣传的好处了。有人在村子里的打谷场上贴了一张布告,有那识字的就站在布告前面给大家伙儿念。

    “兹有牛家屯村长牛百万,家有存粮三万斤。本村村民老少合计三百口一十四口。我部决定于正月初六上午九点起发放粮食,每人限领一百斤。因粮食有限,发放范围仅限本村村民。”后面是东北抗日游击队,最后缀的是年月日。

    村民们一听,啊,总共就合每人一百斤呀?把亲戚叫过来了,他们领了说不定自己的那份就没了!不知道粮食总数还好,一旦知道了每人一百斤还不够,谁还会往外说?支援亲戚?那也得自己家人先吃饱了再说!

    宣传工作进行了五天,每天都有人到打谷场上听人读布告。更多的人则在家里准备布袋大缸,粮食领过来了不得找地方存放吧。更有人把每天三顿的野菜饭改成了两顿,为的就是初六那天好留下肚子吃粮食。

    在众人的期盼之中,正月初六终于还是来了。这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本村村长牛百万家的门前就挤满了人。村民们拿着各种口袋等着开仓放粮。领粮食之前的村民是相当兴奋的,大家挤在一起议论着粮食领了之后怎么吃的问题。

    这个说,他得回去蒸几锅饽饽好好过过隐!那个说,得细水长流,每天都喝玉米面粥,隔两天吃一顿高粱米饭。

    就在村民们的议论当中,牛百万家的大门打开了,村民们一拥而入!虽说都是一个村的,但来过牛百万家的却是少之又少。人家是村长又是大地主,你个贫苦老百姓去人家家干啥?除了那些种牛百万土地的佃户每年叫租子来过,普通村民真没几个知道。

    院子里有几名配枪的壮汉再给大家指路,“往这边走往这边走,别挤别挤,只要是本村的,每个人都有一份。”

    说是这么说,可村民们也不是傻子。打谷场的布告上写得明明白白,三百口一十四口人,三万斤粮食,那十四口人的粮食去哪儿找?

    人群在粮仓前面挤成了疙瘩,而粮仓的大门却仍旧紧锁着,靠门的位置摆了两张长条桌,桌子后面坐了几个人。

    最中间坐的那位有人认识,这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