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猎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庚子猎国-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两人如今在此受到礼遇,胡聘之大概了解了曹跃的想法,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


258。第258章 经略河西走廊

  席间有陪同官员郝德禄在一旁插科打诨,这郝德禄也是幸运至极,原本因为同情曹跃和他结交,后来曹跃发达了自然没有忘记郝德禄的一点点好处。曹跃向陶模举荐了郝德禄,陶模于是委任郝德禄为陕西铸币局官办。
  铸币局是什么地方呢,原来各省收了税之后都要铸成官银,但大家都默认的是重新铸币势必会造成损耗,五十两碎银子在铸币之后可能只有四十九两半,少了半两怎么办呢,这时候要加一些铅和铜,这也导致清代的银子信用比较低,以至于墨西哥鹰洋进入中国之后,大家开始纷纷使用鹰洋。虽然说铸币局表面上赚的少,可是他们还有一个充当府库的作用,试想一下每年税收放在铸币局,钱放着多浪费,所以铸币局很多官员还偷偷放高利贷。
  仅此一项,郝德禄就必须是曹跃的人,而且郝德禄出身卑微,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一个比较圆滑的人,也更适合今天这种调节气氛之中。同时郝德禄是一个同情维新的官员,胡聘之推行新政的时候,从来没有被郝大人为难过。由郝德禄居中调和,大家倒是很快欢快地交谈起来。
  曹跃的一番敬酒胡聘之也坦然受之,众人东拉西扯一通之后,曹跃才说到正题:“胡大人是要回湖北老家吗?”
  “是啊,游山玩水,颐养天年。”胡聘之笑道,“幸亏老家还有几亩薄田。”
  曹跃道:“莫非大人的变法遇到挫折,这就轻言放弃了?”
  胡聘之诡异一笑,道:“难不成曹大帅还有什么方法支持新政,惠及于民不成?”
  曹跃笑道:“大人看出来我的意思了?”
  胡聘之道:“从曹大帅的警察制度上来看,便知道你是支持新政,但只是不支持陛下,是也不是?”
  曹跃赧笑道:“大人原来一切都知道。”
  胡聘之道:“陛下年轻,难免推行新政时候思虑不周,没有考虑其他人的利益。然我朝久病疲惫,必须重药救治,若非如此岂能焕然一新?”
  曹跃道:“病入膏肓,若一剂重药下去,怕是没了命。太后她老人家做的最,中国需要慢慢调养身体,而非重药。”
  “哼!那只是眼前利益不忍放弃罢了。”胡聘之依旧愤愤不平地说道。
  曹跃笑道:“胡大人还是对此耿耿于怀,我倒有一个主意。”
  “你说。”
  “甘州、肃州、安西州与凉州乃甘肃省西部,扼守河西走廊之重要地带,自古以来乃西北交通要道,且水源充沛。古有西北小江南、塞上江南之称,先生若认为新政比旧政好用,可以去此地主持新政推行。”曹跃缓缓地说道。
  胡聘之惊讶道:“去河西走廊?”
  “然也。”曹跃笑说,“大人便愿意失败之后灰溜溜地回家吗?”
  “自然是不愿意,可是……”胡聘之疑惑道。
  邓洲代问道:“曹大帅,我家老师已经被朝廷罢官,你就不怕朝廷治你的罪?”
  边宗廉也点头说道:“若是连累了大帅你,便不好了……”
  曹跃摇头笑道:“无妨,无妨,朝廷方面我可以应付,只需要胡大人想出山即可,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吧?”
  邓洲问:“只是若是出山,我家老师主持河西走廊,以何名义?介时谁会听从?那甘肃官员会听我家大人的吗?我家大人如今只是一介草民而已。”
  曹跃道:“西北宣抚使司高级民调参事,朝廷编外人员。”
  边宗廉犹豫道:“那岂非说大人成了大帅的私署……”
  曹跃笑道:“先生若是计较名分,那便不是先生了。”
  胡聘之此时也想了许多,他在山西的新政其实推行的还不错,兴教育,办工厂,开矿山,哪一项都使得整个山西蒸蒸日上。朝廷也不是看不到,只不过因为政治之争,便无视新政带来的种种好处。胡聘之也曾想过朝廷会不会再次启用自己,但即便启用自己,以自己现在五十八岁年龄,几年之后六十几岁了,尤其是新政被取消之后维新变法者士气被打击,哪还会有人继续拥护新政。远的不说,就说自己从山西带来的青年们,他们的脸上充满着对未来的担忧和对一腔热血无处可用的失落。
  几年之后再出山,别说自己有没有信心推行新政,便是自己有信心推行,有没有人帮助自己还说不定啊。
  想到此,胡聘之下定了决心,说道:“哈哈哈,曹大帅,你若是不嫌弃我连累与你,那又何妨名分?”
  曹跃立即起身长揖道:“多谢胡大人深明大义。”
  胡聘之道:“我需要带一些人前往河西走廊观察,如何开发河西走廊,如何在河西走廊治理一番。”
  曹跃立即说道:“胡大人放心,一切交给我来。大人乃民调参事,调查民众生活习性,算是帮办,谁能有多少心思。”
  “但是陶大人那里如何交代?”邓洲忽然提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难题,胡聘之和陶模两人相互攻伐,在督抚不和在朝廷之中都有名,陶模岂能留胡聘之在甘肃?
  曹跃笑道:“恰恰因胡大人与陶大人有过隙,胡大人留在甘肃才不会被人说事。陶大人一直以来反对的并非新政,而是帝党而已。”
  “帝党和新政有区别?”邓洲苦笑道。
  曹跃道:“当然有区别,区别大了。后党并非不支持新政,例如关于科举改革,后党对于科举改革的呼声比帝党官员还要急切。”事实证明,中国的八股科举考试就是一群后党人终结的,而帝党的人因为顾虑太多反而下不了手,所以说后党虽然是保守党,但保守党也在寻求进化和改变,他们顾虑的不过就是帝党的一些能够影响到他们利益的举措,再加上光绪急于表现,妄图摆脱老臣的控制,而年轻官员也想取而代之,于是才形成了两派水火不容之势。
  说到底,不管是帝党还是后党,关于变法的斗争只是一个借口,没有变法也会找出其他借口来,这本身就是一个朝代臣子的新陈代谢过程罢了。
  最后曹跃说道:“胡大人,不管是支持变法的官员还是反对变法的官员,不过是理念之争罢了。为的都是我大清国和天下百姓的富足,重返中华荣耀,让我大清帝国成为世界霸主之一。所以这次变法失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倒也并非是一种失败,势均力敌的双方最终只留下一方,朝廷不再将精力放在内斗之中,后党则将会全力以赴建设国家。所以帝党失败也并非是一种坏事,失败之后,大家才能有心思转移原来的斗争目标。我觉得,对抗是暂时的,合作才是长久的,对抗下去只能带来两败俱伤,最终损坏的还是国家利益。您说呢?”
  胡聘之点了点头,曹跃的这番话很有道理,合作才是长久道理,对抗只能带来两败俱伤,帝党和后党之争不过尔尔。帝党失败了,后党成功了,那么后党可以把精力放在治国上吧。只是胡聘之不相信后党的人能够治理好国家,让后党的奕劻治国?他不把天下贪污下来才怪。胡聘之在京城的时候可是看到了奕劻的奢侈,出手阔绰也就罢了,据说他喝的鸡汤那只鸡从出生到杀都是吃人参长大。
  曹跃道:“胡大人,河西走廊能否重现塞上江南之美韵,全赖你尔,还请考虑再三。”
  胡聘之用了一个晚上考虑前后,他顾虑非常多,首先他作为一省大员却成了年纪轻轻的曹跃的下属,在面子上过不去。其次曹跃到底是什么打算,他也摸不着头脑,是真心实意办新政,还是沽名钓誉,更或者是为了害自己?这都是他要顾虑的,可一想到许多维新新政半途而废,自己的主张还没有完全呈现就要回去种田读书,着实让他心有不甘。
  五十八岁,回到家中颐养天年岂不是浪费自己的人生?而且在河西走廊推行新政远离京城,原理重要地带,掣肘更少,若是将河西走廊经略成功,成为中国最繁华地带,岂非宣告新政的另一种成功吗?最重要的是,这次维新变法失败,许多维新官员被罢官,被驱逐,自己可以将这些有志于改善中国的官员带到河西走廊之中,重新实现他们的理想。
  但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拼一把,胡聘之决定留下来,亲自前往河西走廊一趟。
  次日当胡聘之将自己的决定告诉曹跃之后,曹跃表现得极为兴奋,这更让胡聘之心生感动。
  但实际上曹跃心中有把握将胡聘之留下来,让一个五十八岁的官员回家抱孙子过养老生活,无异于将他闷在被子里捂死。胡聘之若是那种甘于平凡的庸碌无为的人,他就不会支持维新变法了。
  胡光起知道父亲的决定之后,矛盾至极,被情敌收留,给情敌做下属,他怎么也不能接受。曹跃知道他有心结,便主动向他赔礼道歉,胡光起见曹跃舍下脸面了,便不再追究。曹跃承诺说:“我必定会给你寻一个天仙一般的仙女,补偿胡兄。”胡光起哭笑不得说我又不是色中饿鬼,此前种种冲突既往不咎,我们一起努力经营河西走廊,看看维新这条路到底是对是错。


第259章 建设西北大学堂

  胡聘之随后又建议道:“经略河西走廊,仅仅我等着几个人是不行的,如今朝廷清算维新官员,许多人被罢黜回家,我希望曹大帅能够将他们带到河西走廊来,与我一同建设河西走廊。”既然决定做曹跃的下属,在曹跃的庇护之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胡聘之也开始替曹跃筹划起来,河西走廊五府之地,想要施展拳脚当然要许多人的协助,而这批人最好是一心一意和他推行变法的人。
  曹跃点头道:“然也,此事我交给邓先生来做,由他去寻找受到迫害的维新人才。不过康有为和翁同龢就不要请了,这两个人名气太大,是个灾星,请来了我们西北永无宁日了,哈哈哈。”
  众人也忍俊不禁,康有为是慈禧的死敌了,而翁同龢名满天下,真要是找到他们,怕是慈禧能举全国兵力攻打西北。
  曹跃道:“现在我特聘胡聘之大人担任西北安抚使司高级民生参事兼安民处处长,胡光起担任安民处副处长,任邓先生担任西北安抚使司安民处宣传科科长,边先生担任人事科科长。胡大人依旧总领西北河西走廊地区发展,负责民事、政事、财政以及教育。康成!”
  “属下在。”康成道。
  “你担任安全科科长,带领五百士兵,随时随刻保护胡大人以及胡大人的部下安全,并带兵入驻河西走廊。”
  “是。”康成道。康成的军事水平也不怎么样,他就是一个二吊子军官,但是康成资历老,且对曹跃忠心耿耿,曹跃一直以来不知道怎么安排他。如今将康成安排到河西走廊总管安全,将来好让他担任警备方面,培养他成为戍卫部门的负责人。与其他人相比,康成的长处就是安全,短处就是不知兵事为人单纯没什么心机。绝不能让忠诚的人寒心,不管这个人能力如何,只要巧用这人,那么他就是人才。
  胡聘之先是让胡光起回到西安城,将那些山西来的年轻人留住,后又写了二十几封信交给邓洲,让邓洲分别拜访一些回家的官员。而此时,恰逢维新派官员张荫恒被下狱,慈禧批示张荫恒流放新疆,胡聘之立即向曹跃进言:“樵野先生(张荫恒号樵野先生)乃本朝为数不多留洋懂得洋务的务实官员,并在总理衙门负责铁路局,若是能得樵野先生帮助,河西走廊必定飞跃发展。”
  这张荫恒是流放新疆,和胡聘之被罢官不同,需要去新疆记录在册,所以留他在河西走廊却不容易。
  幕僚王宇得知曹跃的顾虑,笑道:“何必如此麻烦,那饶应祺和张荫恒彼此熟识,曾经合作与俄国谈判,应该是不会为难张大人。等张大人路过河西走廊,我们花一些钱让他留下来,便说他生病难以行走,只能在河西走廊养好病再去新疆。至于什么时候养好病,那就看朝廷的意思了。”
  曹跃哈哈大笑道:“好,好,如此办法最好。”他将这个办法告诉胡聘之之后,胡聘之哈哈大笑说此举当真不错,只是那张大人不知能否配合了。准备一番之后,胡聘之带着学生和五百士兵踏上了前往河西走廊的旅程,成为曹跃的治下文臣。曹跃手下有军官,有赚钱的商人,只缺少治理的文官。他需要能够帮助他守天下的文官不是那种学八股文只会忠于皇帝而阿谀奉承利令智昏的官员,而是真正懂得帮他把地盘治理好的实干家。
  从这方面来说,胡聘之、胡光起、张荫恒甚至邓洲等人才是符合曹跃心中官员的人,曹跃承担着风险,如果慈禧深究的话,他会被逐渐的打击蚕食,但曹跃有把握的是,他可以利用慈禧狂妄地与八国宣战的机会,让自己做大。让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